牛结核病防控技术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35.58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牛业科学2012,38(1):81—82 China Cattle Science 牛病防治
牛结核病防控技术措施
陈淑爱,张洪安
(山东省莒县畜牧站,山东莒县276500)
中图分类号:¥8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11(2012)O1—0081—02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 患的慢性传染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
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结核分枝杆菌
主要分三个型:即牛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人型)和禽分枝杆菌(禽型)。结核杆菌为严格的需
氧菌,结核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 存7个月,在粪便内可生存5个月,在奶中可存活90
d。但对直射阳光和湿热的抵抗力较弱,60~70℃ 经1O~15 min、100℃水中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
经4 h可将其杀死,7O%酒精、10 漂白粉、氯胺、石
炭酸、3 甲醛等均有可靠的消毒作用。其病死率为 10 ~2O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 流行特点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
也可被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结
核杆菌在机体中分布于各个器官的病灶内,牛型结 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
污染周围环境而散布传染。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 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也可经胎盘传播、或交配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 发生。一般说来,舍饲的牛发生较多。畜舍拥挤、阴
暗、潮湿、污秽不洁,过度使役和挤乳,饲养不良等,
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2 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 数年。病程呈慢性经过,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
核最为常见。表现为进行性消瘦、贫血、咳嗽、呼吸 困难,体温一般正常。因病菌侵入机体后,由于毒
力、机体抵抗力和受害器官不同,症状亦不一样。在 牛中本菌多侵害肺、乳房、肠和淋巴结等。
2.1 肺结核 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病牛呈进行性消瘦,
且以清晨最为明显。病初有短促干咳,渐变为湿性
咳嗽。听诊肺区有哕音,胸膜结核时可听到磨擦音。 叩诊有实音区并有痛感。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
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2.2 乳房结核
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 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
平。乳量渐少或停乳,乳汁变稀。有时混有脓块。 乳房淋巴结硬肿,但无热痛。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
停止。 2.3肠结核 多见于犊牛,病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机体消
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2.4 淋巴结核 不是一个独立病型,各种结核病的附近淋巴结 都可能发生病变。淋巴结肿大,无热痛。常见于下
颌、咽颈及腹股沟等淋巴结。 2.5 神经结核
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时,在脑和脑膜等可发生 粟粒状或干酪样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
作,运动障碍等。
3 病理变化
特征病变是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 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灰白
色、半透明状,较坚硬,多为散在。在胸膜和腹膜的 结节密集状似珍珠,俗称“珍珠病”。结节大小不一, 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病期较久的,结节中心发生 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或形成脓腔和空洞。病理组织
学检查,在结节病灶内见到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
收稿日期:2011—09—18 修回日期:2011-11-07 作者简介:陈淑爱(1965一),男,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82 中国牛业科学 第38卷
4 疫情报告 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一次消毒。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病牛,应当及时向当 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
疫情报告并确认后,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5 疫情处理
5.1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
对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动物防疫监督机 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实验室诊
断。确诊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下列要 求处理。发生重大牛结核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
定,采取相应的疫情扑灭措施。 5.2扑杀及无害化处理
原则上应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病死和扑杀的 病畜,要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
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上市出 售。
5.3 隔离 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可
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隔离饲养 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的地
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
5.4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疫区、受威胁
区的牛群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 试验进行紧急检测。 5.5消毒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
格消毒。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
等方式消毒;饲养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 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3 ~5 来苏尔溶液或 20 石灰乳等。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
用2 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 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
封发酵方式,以及其它相应的有效消毒方式。消毒
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牛舍内的一切 用具应定期消毒;产房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分娩室 6预防与控制
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 性防治措施。 6.1 监测 按一定比例对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用牛
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各进行一 次监测。初生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
测。如在牛结核病净化群中(包括犊牛群)检出阳性 牛时,应及时扑杀阳性牛,其它牛按假定健康群处
理。所有奶牛及种牛必须进行检测,按规定使用和 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及时上报。
6.2检疫 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 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动物防
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实 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 d,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检疫合格后,并经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
反应试验检查为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 6.3人员防护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
结核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6.4防疫监督 结核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 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 查。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6.5净化措施 被确诊为结核病牛的牛群(场)为牛结核病污染 群(场),应全部实施牛结核病净化。
1)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 应试验对牛群进行反复监测,疑似结核病牛或牛型 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可疑畜须隔
离复检,每次间隔3个月,复检结果为阳性,则按阳 性牛处理;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
2)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100
~12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监测。凡连续两次以上 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认为是牛结核病净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