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1.34 KB
- 文档页数:4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和其他家畜。
为了控制和预防牛结核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疫情是预防和控制牛结核病的关键。
养殖场和兽医机构应密切关注牛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牛群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兽医部门。
疫情监测和报告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控制牛结核病的扩散。
二、加强兽医保健和控制传染1.选择饲养和运输健康牛:在选择新进牛时,要严格检疫,确保没有结核病的牛进入养殖场。
同时,在牛群内严格进行防疫措施,如定期对牛进行结核鉴定试验,检测牛的结核感染情况。
在运输和销售时,要确保携带疫情的牛与其他牛群分开,防止传播。
2.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牛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对牛结核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牛舍,清除致病菌,保持干净的环境。
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牛舍内外进行消毒,以杀灭结核菌。
3.健康管理和疫苗接种:牛结核病疫苗是预防牛结核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养殖场应定期为牛接种牛结核病疫苗,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监测。
牛的饲养和管理要符合卫生要求,提高免疫力。
4.隔离患病牛:发现感染牛后,应立即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对隔离牛进行治疗,并及时向兽医部门报告。
隔离牛应放在特定的隔离区,并采取个别化的饲养和管理措施,防止传播给其他牛。
三、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公众教育和宣传对于鼓励人们采取预防措施、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宣传活动,向农民和养殖户普及牛结核病的知识和防治措施,提醒他们识别疾病症状并报告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兽医部门。
公众教育活动应涵盖牛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以及与人类结核病的关系等内容。
四、加强养殖业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养殖业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查处和处罚,以保障农民和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农业部门、兽医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和资源的分配。
2019年第05期牛结核病是一种全年都可能发生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牛结核病不仅影响牛的健康和农场的经济效益,还影响养牛人员的身体健康及牛奶、牛肉等相关食品的质量安全。
但由于牛结核病的潜伏期较长,目前尚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展牛结核病的预防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该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也有可能由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
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的牛只,其传染率非常高。
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交配和胎盘也可感染。
结核杆菌可通过牲畜的鼻汁、唾液、粪尿、牛奶以及其生殖器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到饲料、饮用水、空气及周边可能接触到的物体。
该病的流行无季节性或区域性,与生存环境的卫生状况有直接关系。
2牛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该病可依据牛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对疑似结核病牛,应按规定的试验方法确诊。
规定方法有:(1)病原学检测:采取病牛的病变组织,比如尿液、粪便等进行细菌培养,涂片、抗酸性染色镜检,同时还要进行动物回归试验;(2)免疫学检测:用牛结核杆菌的提取物,做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或r-干扰素测定试验。
(3)分子生物学检测:可利用PCR 法、DNA 分析技术、基因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等方法进行诊断。
如果这些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以诊断为牛结核病。
3疫情处理措施一旦发现有疑似感染牛,应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向该地区动物防疫部门详细报告情况,而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一方面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立即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一方面及时采取具体措施,全面做好防控工作。
具体的防控措施如下:(1)在发现疑似感染牛后应限制牛的活动,并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坚决避免与其他健康牛只接触,以防传染性扩散。
(2)督促当地防疫部门抓紧派出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检疫。
如果确实存在传染病疫情问题,则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报告。
浅谈牛结核病的防治牛结核病是一种病菌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发现牧场中有牛结核病的病例,就意味着这个牧场的生产经济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这种病在人和动物体内都可以生存,因此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伤害。
为了避免牛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牛结核病的概述、防治措施、节制维护和病情处理四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一、牛结核病的概述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牛与牛之间直接接触,食用过受感染牛的未熟或未熟煮熟的牛肉,经过感染的奶牛分泌结核菌分别藉由奶汁传播给人类等。
二、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1.畜牧生产场所的卫生管理为了避免牛结核病的传播,需要保持牧场的清洁和卫生。
应对牧场进行定期的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牛场的污水、粪便等不洁物污染牛场的环境,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强化牛群的管理在牛群中,应当对每一只牛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隔离,对于疑似病例需要着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加强饲养管理和营养指导在饲养牛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牛的营养和健康管理。
可以在牛的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成分,或是进行多种膳食的补充,以增强牛的免疫力,避免病原体的入侵。
三、节制维护1.加强宣传教育进行加强宣传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牛结核病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并积极进行科学的防治工作,以全面保护牧场主和民众的健康。
2.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疫苗接种是牛结核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常见的疫苗接种方式是皮下注射。
四、病情处理1.积极治疗当发现牛群中有结核病的病例时,应立即将其送往专业的动物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由于结核病为一种慢性病,因此需要进行长期性的治疗和管理。
2.及时清理在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的同时,还需及时清除牛场内的污染,避免病原的扩散。
综上所述,牛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感染病,需要我们采取全面、科学的防治措施。
只有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防治、加强治疗和维护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牛结核病对人类和牛群的危害,提高养牛产业的竞争力。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 TION FORANIMAL HEALTH,简称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牛、羊、猪、鹿、犬等易感动物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本病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分离鉴定或免疫学诊断。
2.1 流行特点本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中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
结核病患牛是本病传染源,牛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
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吃了病牛奶而感染。
2.2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45天,有的更长。
通常呈慢性经过。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肺结核: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明显。
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节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
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和持续下痢或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2.3 病理变化:病变是在肺脏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
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
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2.4 实验室诊断2.4.1病原分离鉴定开放性牛结核病诊断,采取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它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见附件一)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以及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
牛结核病的防治什么是牛结核病?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能够影响家畜和野生动物。
它是一种以电视诊断为基础的官能性疾病,在牛的肺腹膜、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
在人类中也可能发展成为肺结核。
因此,在预防与控制牛结核病方面,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控制食品安全的问题。
牛结核病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牛结核病是与人类运动的重要匮乏性疾病,因为结核杆菌感染的牛群存在高度感染风险。
人类通过牛群衍生严重形的感染可能导致无法治愈的肺结核或死亡,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牛结核病感染控制和预防方面的策略。
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牛结核病是通过呼吸道和肠道分泌物传播的。
其中,经呼吸道传播的最为常见。
结核杆菌释放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牛会出现肺结核或身体其他部分的感染。
此外,结核杆菌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在他牛和野生动物中为常见感染途径。
牛结核病的防治为了防止牛结核病的感染,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 疫苗接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实现了牛结核病疫苗接种。
这种疫苗的目的是减轻病牛对群体中的其他牛的传染。
美国疫苗接种批准测试是相当昂贵迟缓的,所以一些其他的控制措施被用来代替疫苗接种。
2. 病牛的肢解处理牛结核病患有成为食品的风险。
因此,牛结核病的肢解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人类和其他动物不会受到其肉类的传染。
这些病牛必须被正确彻底的烟熏或煮或仅限制其在地区内移动。
同时也需要对其体液和排泄物进行处理。
### 3. 检测筛查进行定期检测筛查,以确保病牛被标准处理且保持药物使用的风险最低。
定期进行肢解检查是医学专业技术娴熟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具有潜在传染性人类或其他动物的病牛。
4. 改善饲养条件预防和控制牛结核病也需要全面考虑饲养条件。
牛在不切实际的小空间内被%dndesh110;产生的压力有时会削弱其免疫系统,因此,饲养条件改善对疾病的传播也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语牛结核病是一个广泛影响的疾病,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其传播和处理。
牛结核综合防控技术一、技术概述我国是人结核的高发区,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且大部分结核病人位于乡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养牛业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而牛结核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不但危害牛体健康,而且还可通过消毒不全牛奶或污染空气等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牛结核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病,是人结核的重要传染源之一。
因此,开展牛结核病的综合防治对提高我国特别是贫困地区牛体健康、牛奶安全和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控制牛结核的基本策略是“检疫扑杀”,因此,有效检测是控制牛结核病的关键。
经典检测技术为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简称“皮试”),该反应需要2次捉牛量皮厚、72小时检测周期,费时费力,且结核菌素检测具有非特异性反应。
建立适合于不同层次用户使用的皮试辅助方法是有效控制牛结核病、同时充分利用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本技术包括3种方法,一种是一种“栏圈旁”快速检测的试纸条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良好等特点,适应于牛、梅花鹿等多种动物的结核病检测;一种是牛结核EL工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批量和快速检测的特点,需要酶标仪等设备,适合于基层实验室检测;一种是牛结核工FN-v检测方法,需要时间长于EL工SA,需要酶标仪和培养箱,适合于条件较好的实验室检测。
前2种技术的试剂盒已经获新兽药证书,并已上市:后一种技术国际上有同类产品,国内产品的试剂盒为中试产品,其方法已批准为国家标准。
二、增产增效情况增加牛结核检测效率,促进牛结核的有效控制。
技术要点:推荐方法的基本操作按试剂盒或技术说明,推荐阳性牛淘汰标准:(1)流行率低的地区:5%以下,可从严处理,加快净化进程,具体做法是:建议皮试初筛,皮试阴性牛用推荐方法复检,淘汰所有阳性牛。
(2)流行率高的地区:流行率高地区,由于牛群量大,扑杀成本过高,建立皮试初筛,皮试阳性牛用推荐方法检测,淘汰双阳性牛。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对牛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1)牛结核病的定期检疫
对牛结核病,要每年检疫2次,确诊为阳性牛时,则要将其淘汰;对于带有阳性结核的牛群,则要在第一次检疫30-45天后进行第二次,之后每隔30-45检疫一次。
(2)牛结核病发病牛群控制措施
对发病的牛隔离治疗,以防疫病扩散;牛舍设计应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使用5~10%热碱水、10%漂白粉、3%福尔马林、3%苛性钠和3~5%来苏儿消毒。
牛结核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3)对种牛的控制措施
坚持人工受精进行繁殖;选用良种冷冻精液繁殖牛群;购买牛时,要严格检疫,先隔离养殖一段时间,等确认无结核病后,才可以并群养殖。
(4)对牛群的预防接种措施
对受威胁的犊牛可进行卡介苗接种,一般在出生后30天时,在牛胸垂皮下注射50~100ml,以后每年要接种一次。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 TION FORANIMAL HEALTH,简称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牛、羊、猪、鹿、犬等易感动物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本病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分离鉴定或免疫学诊断。
2.1 流行特点本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中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
结核病患牛是本病传染源,牛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
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吃了病牛奶而感染。
2.2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45天,有的更长。
通常呈慢性经过。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肺结核: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明显。
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节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
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和持续下痢或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2.3 病理变化:病变是在肺脏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
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
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2.4 实验室诊断2.4.1病原分离鉴定开放性牛结核病诊断,采取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它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见附件一)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以及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孙华武/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500摘 要:本文分别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疫情处理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疫情报告几个方面就牛结核病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是养牛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牛的健康,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牛奶以及牛肉的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人类的健康。
牛结核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并且当前不具备特效的治疗方法,因而在养牛过程中需要做好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
1 流行特点牛结核病最易感染奶牛,其次为黄牛以及牦牛,人类也可能因与病牛接触而感染该病。
牛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以及带菌牛,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胎盘以及交配传播。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病牛可以通过其粪尿、唾液、鼻液、生殖器官分泌物以及牛奶等将病原排出体外,使饮水、饲料以及周边环境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污染。
该病的流行不存在季节性以及区域性。
2 临床症状牛结核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周,一些病牛的潜伏期甚至可以达到数月乃至数年。
在临床上该病常常呈慢性经过,最为常见的为肺结核、肠结核以及乳房结核。
2.1 肺结核 肺结核病牛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长期性的顽固干咳,在清晨最为严重。
病牛容易疲劳、机体消瘦,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2.2 肠结核 肠结核会导致病牛机体消瘦,持续交替出现便秘以及下痢,其粪便内可见血液或者脓汁。
2.3 乳房结核 患病初期病牛乳房淋巴结发生肿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乳腺区出现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硬结,硬结部位没有痛感以及热感,但是表面凹凸不平。
3 病理变化对病牛进行剖检,可见其肺脏、胃肠黏膜以及乳房的部位存在特异性、黄白色或者白色、大小不等的结节。
切面部位存在钙化现象,或者出现干酪样坏死,一些坏死组织发生软化或者溶解,排出后出现空洞。
六、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牛结核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饲养、生产、经营牛及其产品,以及从事相关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2.1 流行特点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
人也可被感染。
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2.2 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
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
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2.3 病理变化: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
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
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2.4 实验室诊断2.4.1 病原学诊断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它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见附件)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2.4.2 免疫学试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见GB/T 18646)。
浅析规范性的牛结核病预防及治疗技术牛结核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牛场生产与运营过程中比较常见,该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慢性与消耗性,该病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威胁到整个牛场的健康运营,还会干扰养殖人员的正常生活,为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治疗技术,及时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严重威胁到牛养殖、牛肉制品。
牛结核病的出现与牛分岐杆菌有关,为此必须做好疾病的预防、治疗工作,科学的诊断疾病流行、病理情况,为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标签:规范性;牛结核病;预防;治疗近年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获得显著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
而牛结核病的出现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切断疾病流行途径,有必要采取规范性的预防与治疗技术[1]。
1流行特点牛结核病多感染奶牛,对于其他牛也存在很强的感染性,如黄牛与牦牛等,人一旦接触病牛,极易通过多种途径来感染病菌,如呼吸道与食道等。
牛分歧杆菌是造成牛结核病的主要病菌,可通过鼻腔液体、粪便、痰、乳汁等分泌的体液,来感染其他牛的呼吸道,如饮用水、投喂饲料等。
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多为3-6周,最长可达一年。
临床症状以肺结核、乳房和肠道结核为主。
肺结核:早晨伴有干咳,还伴有食欲降低、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的情况,饮水或运动过后,症状会比较明显,且还会流出脓性鼻汁。
通过剖检肺脏等器官可见白色、黄色结节,坏死物呈干酪样,灰白色、坚硬结节密集的出现在腹腔、胸腔中。
乳房结核:初期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会出现在乳房部位,会明显减少泌乳料且乳汁十分稀薄,时常伴有咳嗽、发热、消瘦的情况,一些奶牛的乳汁还会存在凝乳絮片;后期,乳房会发生弥漫性硬结,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还会伴有乳腺萎缩的情况,甚至泌乳停止;经剖检可知,乳房病灶有大有小,干酪样坏色物出现在内部。
肠道结核:初期会交替出现腹泻、便秘,导致病牛身形日渐消瘦,后期粪便表现为粥样带浓汁,还会出现便血;经剖检可见,大小不一的结核结节会出现在病牛胃肠道粘膜上。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对家畜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牛结核病是家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其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发现,就会对牛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加强对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关键防治措施分析非常重要。
一、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1. 临床表现牛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呼吸急促、消瘦、发热、厌食、虚弱无力等。
有的患牛瘤结核病的牛,还会出现结节状肿块、浅表淋巴结肿大、局部脓肿形成等症状。
在临床上,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来对牛结核病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为了明确诊断牛结核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皮内试验、血清学检测、痰液培养等。
皮内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其原理是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发生变化。
血清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来诊断疾病。
痰液培养则是通过采集痰液样本,培养出结核菌进行诊断。
这些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牛结核病。
3. 影像学检查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牛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X线、CT、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牛体内器官组织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有助于诊断。
二、牛结核病的关键防治措施分析1. 加强疫情监测牛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首先要从加强疫情监测做起。
要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疫情,避免疫情扩散。
要建立健全的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将疫情信息报告给相关部门,协助进行调查和控制。
2. 严格隔离患病牛一旦发现牛结核病,需要立即将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期间,要对患病牛进行全面治疗,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要对接触过患病牛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防止人兽共患。
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牛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要保证牛圈的通风和卫生条件,定期对牛进行体检,及时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牛结核病,又称为牛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这种疾病对牛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检测和治疗。
一、预防措施1. 提高饲养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的清洁与干燥,定期清理牛舍和饲槽,及时清理并消毒粪便、尿液等禽畜粪便,减少致病菌的生长繁殖环境。
2. 加强牛群管理:合理控制牛群数量和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和携带病原体的牛只长期接触,降低病原体间的传播概率。
3. 严格分区管理:通过合理分区,将健康和疾病牛只分开,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4. 健康检疫:及时进行健康检疫,对患有结核病或疑似患病的牛只进行及时隔离和治疗。
5. 合理饲养: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加强运动锻炼,增强牛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6. 注重养殖场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定期进行场地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二、检测措施1. 临床检查:通过检查牛只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咳嗽、乏力等,以及听诊、触诊等方式检查肺部和淋巴结是否有异常情况。
2. 皮内反应试验:采用结核菌抗原进行皮内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情况,从而判断牛只是否感染了结核菌。
3.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液检测,检测血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含量,来判断牛只是否感染结核菌。
4. 组织学检查:牛只死后,对牛的肺部和淋巴结等组织进行解剖学检查,通过镜下观察检查有无结核病变。
三、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结核病的牛只,可以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但治疗过程较长,需要持续用药数月或数年。
2. 隔离治疗:对于发现感染结核病的牛只,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隔离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和观察,确保牛只的健康。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养殖场和农户共同参与并负责。
通过加强牛群管理、健康检查和检疫,以及定期消毒和合理饲养,可以有效降低牛结核病的发生率和传播概率,保障养殖业的发展。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牛结核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饲养、生产、经营牛及其产品,以及从事相关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诊断
流行特点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
人也可被感染。
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临床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
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 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
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病理变化: 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
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
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实验室诊断
2.4.1病原学诊断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它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见附
件)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实验。
2.4.2免疫学实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实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实验)(见)。
结果判定本病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学诊断或免疫学诊断。
2.5.1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判为结核病牛。
2.5.2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皮内变态反应实验阳性的牛,判为结核病牛。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病牛,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疫情处理
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实验室诊断。
确诊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下列要求处理:
4.2.1扑杀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
4.2.2隔离
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
隔离饲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的地区。
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
4.2.3无害化处理病死和扑杀的病畜,要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4.2.4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物进行检测。
4.2.5消毒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
用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以及其它相应的有效消毒方式。
4.2.6发生重大牛结核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疫情扑灭措施。
预防与控制
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监测
监测对象:牛监测比例为:种牛、奶牛,规模场肉牛,其它牛,疑似病牛。
如在牛结核病净化群中(包括犊牛群)检出阳性牛时,应及时扑杀阳性牛,其它牛按假定健康群处理。
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皮内变态反应实验各进行一次监测。
初生犊牛,应于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
并按规定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及时上报。
检疫
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调入后应隔离饲养天,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人员防护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发现患有结核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防疫监督结核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
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净化措施被确诊为结核病牛的牛群(场)为牛结核病污染群(场),应全部实施牛结核病净化。
5.5.1牛结核病净化群(场)的建立
5.5.1 污染牛群的处理: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皮内变态反应实验对该牛群进行反复监测,每次间隔个月,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并按照本规范规定处理。
5.5.1犊牛应于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日龄时,进行第二次监测。
凡连续两次以上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认为是牛结核病净化群。
5.5.1 凡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皮内变态反应实验疑似反应者,于天后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阳性,则按阳性牛处理; 若仍呈疑似反应则间隔天再复检一次,结果仍为可疑反应者,视同阳性牛处理。
5.5.2隔离疑似结核病牛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皮内变态反应实验可疑畜须隔离复检。
5.5.3消毒
5.5.3临时消毒:奶牛群中检出并剔出结核病牛后,牛舍、用具及运动场所等按照规定进行紧急处理。
5.5.3经常性消毒:饲养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来苏尔溶液或%石灰乳等。
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
牛舍内的一切用具应定期消毒; 产房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分娩室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一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