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及其歌剧艺术创作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分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手法费加罗的婚礼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歌剧作品,由莫扎特创作,于1786年首演。
这部歌剧以其精湛的音乐和复杂的情节而闻名,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手法进行详细分析,以探究其魅力所在。
费加罗的婚礼以意大利喜剧为基础,融入了一些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元素。
莫扎特通过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惊喜的故事情节。
首先,歌剧中的角色设置非常丰富多样,既有男女主角与反派,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配角,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背景故事。
莫扎特通过真实而生动的角色描写,使观众对他们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
其次,莫扎特巧妙运用音乐和台词交替,以强化情感表达和情节推进。
歌剧中的音乐旋律风格多样,有优美的咏叹调、欢快的舞曲以及激烈的合唱。
这种多样性不仅增加了音乐的魅力,还通过与剧情相结合,更好地展示了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发展。
此外,费加罗的婚礼中还融入了许多戏剧化的场景和插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趣味和惊喜。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二幕的夜晚花园场景,角色们在暗处进行了一连串的错位和误会,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局面。
这些戏剧化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喜剧的效果。
此外,歌剧中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是其创作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布景的多样性和精致程度为整个歌剧增添了视觉上的奇观,如宫殿、花园和迷宫等场景的布置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角色们的服装设计则根据不同角色的身份和背景进行了精心搭配,从而更好地表达了他们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总的来说,费加罗的婚礼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精湛的音乐成为了一部不容错过的歌剧作品。
通过丰富多样的角色设置、优美多样的音乐风格以及戏剧化的情节和场景,这部作品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扎特通过精巧的创作手法,将剧情和音乐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费加罗的婚礼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创新性和艺术性,更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使观众产生共鸣。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戏剧迷,都能从这部歌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莫扎特作品的风格特点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的作品风格特点是令人惊叹的。
他的音乐既感性又理性,既注重技巧又充满情感。
本文将探讨莫扎特作品的几个风格特点。
1. 浓郁的旋律性莫扎特的音乐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他独特浓郁的旋律性。
他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旋律变化。
无论是他的歌剧、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还是其他形式的音乐,都能够让人们轻松地记住其中的旋律。
莫扎特的旋律性不仅体现在单独的音乐作品上,也体现在他的不同音乐作品之间。
他的交响乐、歌剧和室内乐同样以其独特的旋律性而著名。
莫扎特的旋律性是他音乐作品的基石,成为了他作品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 吉他和弦的使用莫扎特善于使用吉他和弦,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在他的音乐中,吉他和弦常常以独特的方式使用,包括将其作为单独的“降调”或“平调”,或者将其作为歌曲旋律的一部分加以使用。
莫扎特的吉他和弦是他音乐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如此多人喜欢和欣赏他的音乐的原因之一。
3. 快速脚步的节奏莫扎特的音乐中经常使用快速脚步的节奏,并在这些快速的旋律中加入了多样的音符组合。
在他的协奏曲和交响曲中,快速脚步的节奏往往被用来表达活泼、轻快的情感,同时也能够让听众感到欢乐和满足。
莫扎特的快速脚步节奏让他的音乐作品更具活力和魅力。
4. 变奏曲莫扎特的音乐中常常使用变奏曲,以带给听众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变奏曲中,莫扎特将主题音乐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变化,包括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
他巧妙地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以创造出富有创意和变幻莫测的音乐作品。
5. 协奏曲莫扎特的协奏曲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莫扎特运用了多种复杂的音乐技巧和节奏元素,如装饰音、拍子感、模仿和对话等,以创建富有动感和华丽的音乐效果。
他的协奏曲常常由独奏乐器和乐队组成,以展现出乐器的优美声音和独奏者的技巧。
6. 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是他最知名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他的歌剧以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著称,同时还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意义。
简述莫扎特歌剧创作艺术古典派一词,含义为“最优秀的”、“经典的”、“古典主义的”、“传统的”、“合乎规格”、“整齐匀称”、“被公认的”。
“古典”一词指接受曲式与结构方面的某些基本传统概念作为表达乐思的自然框架的音乐,它实际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著名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因此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他们的创作特征是: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音乐反映普通人的思想和残酷的现实生活;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表现民主思想,进步的伦理观念,鲜明的政治立场;描绘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性;主调音乐占主导地位,音乐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作品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音乐遵循沉着、稳重的美学观点。
他们的音乐涉及了声乐和器乐的所有领域,规范并完善了许多音乐体裁,在世界音乐史上有极高的声誉,对以后的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生平?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Mozaes Wolfang Amadeus,1756-1791年),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担任宫廷副乐长。
莫扎特自幼有极高的音乐天赋,5岁创作了10多首钢琴曲,8岁创作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就创作了第一部歌剧,35岁英年早逝。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优秀作品达600多首,涉及所有音乐领域,特别在歌剧创作方面有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
?二、创造?莫扎特6岁在德国的慕尼黑和维也纳举行钢琴音乐会,12岁创作了歌剧《伪装的傻子》和《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随后因创作正歌剧《米特里达特》而在米兰名声大震,被罗马教皇赐以“金赐马刺”称号。
1771年为费迪南大公爵的婚礼演出歌剧《阿斯卡尼曲在阿尔尼》,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甚至引起意大利舆论界惊呼“上帝让莫扎特降生,是为了压倒所有被公认的大师”。
接着他创作并上演了《露齐奥?西拉》、《假园丁》和《牧人王》等,这六部歌剧都在他十九岁以前创作的,受意大利那波里乐派的影响较深,属于不太成熟的作品。
一、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点1.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性且准确、鲜明,以歌剧《唐璜》为例,唐·奥塔维奥是纯粹的抒情性形象,采琳娜则是单纯的农村姑娘的活泼形象,莱波雷洛是喜剧人物,唐·安娜则是个处于戏剧性遭遇中的抒情性形象,司令官是个悲剧性形象,是道德、惩罚和复仇的象征。
以歌剧《魔笛》为例,塔米诺和帕米娜是抒情性的正派角色的形象,夜后的高难度的花腔演唱使人联想起那波里乐派歌剧的余风。
土耳其人奥期明的出现带来了异国情调、他的急口令般的咏叹调、典型的反映了喜剧角色的形象。
萨拉斯特罗则是正歌剧型的人物,代表了美德、善良、博爱和光明。
莫扎特除了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征之外,还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物在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反映。
2.莫扎特还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即强化矛盾冲突,营造戏剧高潮。
在他的作品中,有时重唱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丰富,如《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凡是戏剧性高潮和剧情开展的关键之处,他都采用了重唱的形式。
比如第二幕的终场,音乐不间断地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剧情,使得伯爵和伯爵夫人的矛盾(二重唱),经过苏珊娜加入的三重唱,费加罗再进入的四重唱,一直发展成马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和教师巴西里奥上场的七重唱(中间还穿插了花匠过场的声部),从而把喜剧推向高潮。
3.莫扎特在使歌剧带有民族特点方面比格鲁克进了一步,他写作歌剧《魔笛》时采用了德文歌词,吸取了许多德国传统民歌和新教圣咏,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中的成功因素来丰富德国的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的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莫扎特还创造性地发展了喜歌剧这种形式,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及丰富性。
当初意大利的喜歌剧只是一种滑稽、逗趣、杂耍式的剧种,所用的音乐只求轻快、华丽、热闹,有时还允许有点夸张。
莫扎特早年也曾想模仿意大利人那种无拘无束的开朗性格,他所作的《假园丁》一剧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莫扎特歌剧美学(实用版)目录一、莫扎特歌剧美学概述二、莫扎特歌剧的美学特点1.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2.高度的人性化描绘3.强烈的情感表达4.音乐形式的创新三、莫扎特歌剧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莫扎特歌剧美学概述莫扎特歌剧美学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莫扎特歌剧的美学特点1.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在他的歌剧中,音乐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与戏剧情节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莫扎特擅长运用音乐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以及展现戏剧冲突,使得歌剧在音乐与戏剧之间取得了平衡。
2.高度的人性化描绘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以人性化描绘著称,他笔下的角色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莫扎特通过音乐深刻地揭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在他的歌剧中,观众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美丑、喜怒哀乐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强烈的情感表达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他擅长运用音乐来抒发人类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歌剧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友情的真挚、亲情的深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莫扎特通过音乐传达了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使得歌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4.音乐形式的创新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不断尝试音乐形式的创新,他将古典音乐的严谨性与歌剧的戏剧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莫扎特善于运用各种音乐形式,如咏叹调、合唱、重唱等,来展现歌剧的丰富情感。
同时,他还大胆尝试新的音乐结构和和声处理,为后世音乐创作提供了许多启示。
三、莫扎特歌剧对后世的影响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音乐家。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成为了古典音乐的瑰宝,为后世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莫扎特音乐赏析莫扎特音乐赏析一、引言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18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古典音乐的巨匠。
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室内乐等多种形式,影响了世代的音乐人。
本文将深入探讨莫扎特音乐的特点、作品类型及其赏析。
二、莫扎特音乐的特点1.和声丰富:莫扎特的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和声,旋律与和声相互呼应,使音乐更加丰满。
2.旋律优美:莫扎特的音乐旋律流畅,具有高度的悦耳性,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情感。
3.器乐技巧:莫扎特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出色的器乐技巧,如琴键的柔和演奏、复杂的指法和精准的技巧。
三、莫扎特音乐作品类型及赏析1.交响曲莫扎特的交响曲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
其代表作《第40号交响曲》结合了激情与内省,旋律流畅、和声丰富,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杰作。
2.协奏曲莫扎特的协奏曲包括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管弦乐协奏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第21号钢琴协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华丽的技巧成为了莫扎特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3.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
这些歌剧作品中融合了优美的旋律、戏剧性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
4.室内乐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包括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等。
他在这些作品中展现了对和声和构思的独特见解,将不同乐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令人难忘的音乐效果。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莫扎特的经典作品欣赏列表,供读者参考和了解。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作曲家:指创作音乐作品的人。
2.交响曲:指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
3.协奏曲:指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共同演奏的乐曲。
4.歌剧:指由歌唱、舞蹈和戏剧组成的音乐作品。
5.室内乐:指适合小型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
六、结尾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音乐的特点和不同类型作品的赏析,希望读者对莫扎特的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莫扎特作为音乐史上的巨匠,他的音乐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莫扎特歌剧唱段《你不要再做情郎》的艺术风格《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你不要再做情郎》是《费加罗的婚礼》中一个唱段,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成为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也对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莫扎特的歌剧《你你不要再做情郎》的艺术分析。
它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重要选段,《费加罗的婚姻》作为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其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巧妙地使用音乐形式,使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
本文从《你不要再做情郎》的词章、旋律、声腔等艺术风格做了分析,对于笔者后期表演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笔者后期歌剧唱段技巧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笔者从不同方面对歌剧及莫扎特歌剧风格有全面的认知。
(一)《你不要再做情郎》的剧本创作分析《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作品是以人物为主线索的,故事情节也是以主人公的情感转变展开的,而人物的各种矛盾则是通过内心活动来展现的。
这是一部极具复杂戏剧形象的喜剧爱情故事作品,该作品反映出了复杂的人物性格和欲望,既有渴望自由、个性的人性追求,也有顾及现实社会生活的无奈选择,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优秀歌剧作品。
前面已经介绍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源于法国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小说“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里主要阐述该故事戏剧形象创作的来源。
[8]博马舍,一个功成名就的文学作家,深受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的影响,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并且极富于正义感,他曾说过“我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随时皇室红人,但他深恶痛绝法国资本主义的腐朽与淫靡的社会风气,因此,创作出了“费加罗三部曲”这一系列部作品用于表达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追求人性之爱道出了面对资本主义压迫下的个性张扬的情感释放,这种思想感情也感染了生活在底层的人民[9]。
莫扎特看到这部话剧之后,源于自己所处时代及生平经历而深受感动,因此才有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问世。
姓名:戚凤梅
学院:法学院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2210151
浅析莫扎特及其歌剧艺术创作特点
摘要:莫扎特(1756-1791)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莫扎特年仅35岁就逝世了,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部作品,数目令人震惊。
而且他的作品涉猎的体裁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欧洲音乐的所有体裁,其中包括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宗教等。
在众多的体裁中,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余部。
作为一位歌剧作曲家,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其歌剧中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曲不仅是声乐艺术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声乐学习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素材。
这些经典唱段能够使演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不去过度的用声,使声音得到一种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训练。
并且他所创作的这些唱段极富歌唱性和角色性,能够把细腻而多变的音乐表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因此,当今无论是在重大的音乐会还是歌唱比赛中,甚至于在所有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学生的学习中,他的作品都是屡见不鲜的。
关键词: 莫扎特歌剧艺术风格
莫扎特自小就迷恋歌剧,年纪十一岁就开始了歌剧创作。
而作为一个奥地利的作曲家,他也在为本民族的歌剧创作为之奋斗。
他将音乐语言、结构形式和思想表达三个方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充分吸收和消化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创作思想上明显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愈来愈鲜明地体现出一个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所具有的坚定和乐观的阶级意识。
他以他那种清新优美的旋律、晶莹透明的和声织体、匀称均衡的音乐结构,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音乐风格,并同时提升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艺术成就。
因此,在演唱他的声乐作品以及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这个时期作品的分析和领悟是极为重要。
它不仅能为我们的演唱打下深厚扎实的基础,而且这对于演唱者以及声乐教师掌握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提高演唱技巧,改善发声方法都是大有裨益的。
莫扎特非常钟情于歌剧的创作,不仅数量多(共有二十余部作品),而且涉猎到当时所有的歌剧体裁,并有所创新。
如果将这些歌剧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可分为三类:正歌剧、喜歌剧与德语歌剧。
正歌剧(opera seria)是当时的王公贵族在喜庆或交际时,处于礼貌而当作礼仪演奏的一种“御用艺术”,因此不论是内容或表现形式,都依循这种场合的需要。
此体裁所选用的题材多是希腊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剧中角色主要是神仙、帝王和贵族,主题多为赞美贵族之意。
剧情严肃且篇幅长大,多用意大利官话演唱。
莫扎特的正歌剧包括《伊多梅纽》(K87, 1770年)与《狄托的仁慈)(K621, 1791年)等四出。
喜歌剧(opera buffa)虽然也为王公贵族们所演唱,却只是单纯的为了娱乐而己。
此体裁所选用的题材多为描写中低层人民大众的时下生活,故事内容短小精悍、风趣幽默,常常讽刺贵族而赞美下层人民,喜欢用各地的方言和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演唱。
莫扎特的喜歌剧包括((假女园丁》(K51, 1768年)、((费加罗的婚礼》(K492, 1786年)、((唐磺》(K527, 1788年)、《女人心》(K558; 1790年)等六出。
德语歌剧也可看做是歌唱剧(singspiel),这种体裁和贵族社会毫无关连,可看做是一种纯粹老百姓的娱乐艺术,由纯德语的台词和歌曲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正歌剧和喜歌剧都发源于意大利,而德语歌剧(歌唱剧)则为德国所特有。
莫扎特所作的歌唱剧包括《巴斯第安与巴斯第安娜)) (K50, 1768年)、((后宫诱逃》(K384, 1782).《魔笛》(K620, 1791年)等五出。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歌剧有《后宫诱逃》(Die Entfuhrungaus dem Serail,l782年)、《费加罗的婚礼》(D ie Hochzeit desFigaro, 1786年)、((唐磺》(D on Juan, 1787年)、《女人心》(Cosifantutte, 1790年)、《魔笛》(D ie Z auberflote, 1791年)。
这些经典的作品都产生在莫扎特创作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他正值25岁一一35岁之间,风华正茂,而此阶段也就是维也纳时期(约从1781--1791年)。
我们要研究他的歌剧的艺术风格,就必须从这些作品中挖掘。
一:莫扎特歌剧的戏剧性
莫扎特歌剧的戏剧性主要从重唱、咏叹调和合唱中体现。
第一,莫扎特利用重唱给予不同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人以出场的机会,
咏唱各自不同的心声,所有的人物统统都能以同等的权力参加到性格化的重唱里,这样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场景中所呈示出来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心理状态,既表达了人物之间的种种戏剧关系,又造成戏剧性冲突的高潮。
第二,在传统的意大利歌剧里,重唱多为同类情绪的表达,而莫扎特所设计的重唱多为二种或两种以上对立情绪或多重情绪的表达,这显然更增加了戏剧性的含量。
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富有许多戏剧性极强的咏叹调,这些音乐个性鲜明,在支撑戏剧性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莫扎特歌剧的终场音乐多以辉煌壮丽的合唱结束全剧,这也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二:莫扎特歌剧的人文性
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种人文性主要通过歌剧中人物的鲜活性、题材的时代性、音乐的通俗性、内容的思想性、情感的乐观性五个方面体现的。
三:莫扎特歌剧人物的鲜活性
莫扎特歌剧中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们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原型。
莫扎特用音乐将他们都推上舞台,赋予角色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剧中人物不论男声、女声,高音、低音,各种类型的人物和声部都能在他的歌剧中找到著名的咏叹调。
通过他们的咏唱来复活剧中人物形象,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每个角色活灵活现、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莫扎特歌剧音乐的通俗性
莫扎特的歌剧音乐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这与他熟悉、爱好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创作上的民主倾向是分不开的。
在创作中,莫扎特特别关注听众的反映力求抓住听众的耳朵甚至是心灵。
1780年12月16日,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你不必担心你所说的通俗性,除了驴子耳朵以外,各种人所需要的东西,我的歌剧中都应有尽有了。
”五:莫扎特歌剧情感的乐观性
莫扎特创作的鼎盛时期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可是他的作品从来也没有透露出他痛苦的消息,他比别人更能用乐观的方式表现人生。
莫扎特的歌剧不仅脱离了滥用声乐做为装饰的故辙,而且山于莫扎特具有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修养,他人胆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于法,对于歌剧的观念,莫扎特说“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
在他看来,歌剧必须真实的表现情感和性格,但表现的任务要交给音乐而绝非歌词。
音乐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据着支配地位,所以他的歌剧成了名副其贫的歌唱戏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