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为何还要使用大画幅相机(罗广)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大画幅相机的优势全面剖析大画幅相机的显著特点是它们使用的感光介质“胶片”是页片形式的,目前主流的页片尺寸有:8x10英寸、4x5英寸。
除此以外,大画幅相机还都使用固定焦距的镜头,它们的光轴和焦平面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
首先我们常见的中小画幅照相机,它们的镜头平面与胶片平面是完全平行的,也不能运动,而大画幅的这两个平面是可以相互运动的,这种相互运动包括了移轴、仰俯、摇摆等技术动作。
这些运动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做为业余爱好者当然应该明白这些知识,否则哪里称得上“爱好者”。
本人认为业余爱好者“业余”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也是一个是否与金钱直接挂钩的概念,而“摄影爱好者”才是正题。
正因为是爱好,是喜欢,我们才有必要弄明白前景深、后景深、影像圈、视角、清晰平面等等这些词。
这些词离开大画幅是难以真正描述其意义的。
为什么移动照相机的前组会改变清晰平面,而移动后组才改变透视关系?为什么施耐得XL 47mm与XL 72mm 镜头焦距不同视角却都是98°?……这都需要大画幅的知识来解释。
从掌握知识这层意义上讲,玩大画幅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从技术角度上说大画幅相机才真正综合了诸多的摄影知识于一身。
玩大画幅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理解摄影原理和常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你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使用大画幅的第二个着眼点是影像质量。
摄影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离开影像质量的摄影只能算是马虎的记录。
普通摄影爱好者手中可能并没有4×5或8×10,想像不出影像质量上和中小画幅照相机有什么区别,不过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体会一下。
准备一个135相机和一只大变焦比的镜头,在10米远的地方用200mm焦距拍一个人,然后变焦至100mm处再拍一张,再变焦至50mm还拍这个人,最后用24mm焦距端拍同样内容。
将第一张底片满幅放大至5英寸,第二张只放对角线的50%也放大至5英寸,第三张放对角线的25%,第四张放对角线的15%,这四张5英寸照片几乎是同样的内容,用同一支镜头拍摄,只是放大倍率不同。
相机的画幅对拍照有何影响?拍摄技巧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相机的画幅,实际上指的相机传感器的尺寸。
在胶片时代,相机的画幅就是胶片的大小;来到数码时代,不论是CMOS还是少数留存的CCD传感器,画幅就是这些传感器的尺寸。
我们总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的底,也是指的画幅。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画幅,以及不同画幅对拍照有何影响。
传感器都有哪些尺寸?既然画幅是传感器的尺寸,那么画幅都有哪些尺寸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张图。
不同传感器尺寸的对比传感器的尺寸分为很多种,尤其是现在相机、手机、无人机、运动相机等等拍摄设备异常丰富,传感器的尺寸规格也是琳琅满目。
我们常见的绝大部分手机、无人机、卡片相机、运动相机等等设备,它们的传感器普遍要小于1英寸,比如1/2.3英寸、1/2英寸、1/1.3英寸等等规格。
这部分产品的传感器规格最丰富,同时每个品牌、每个型号之间的传感器尺寸都有可能不同。
上面介绍的1英寸以下的传感器都称之为“小底”,从1英寸传感器尺寸开始,就可以称之为“大底”了。
很多卡片相机、少量无人机等产品的画幅都是1英寸。
1英寸之后,就是M4/3画幅、APS-C画幅、全画幅和中画幅了,传感器的尺寸增加就会更加明显。
在这些画幅领域,主要涉及的产品是相机、摄像机和极个别无人机。
而且这些产品从入门一直涵盖到专业级。
这是全画幅传感器的样子在相机领域,M4/3画幅传感器目前主要用于奥林巴斯和部分松下的相机中。
APS-C画幅传感器涉及厂商最丰富,包括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等品牌均有涉猎。
全画幅传感器主要涉及佳能、尼康、索尼、松下、适马、徕卡这些相机品牌。
中画幅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哈苏、飞思、富士等品牌的产品中。
不同画幅的影响1:像素和解析力画幅不同,也就是传感器的尺寸不同,能够涵盖的像素数量就不同。
以我们常见的APS-C画幅、全画幅和中画幅为例:APS-C画幅的最高像素是3250万,涉及的产品比如佳能EOS 90D、佳能EOS M6 Mark II,以及佳能刚刚发布的EOS R7。
半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相机指的都是什么相机,怎么区分?感谢邀请,今天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相机画幅方面的知识,算是科普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什么是“画幅”?在胶片时代相机是通过胶片进行成像的,而在数码时代相机则是通过感光元件进行成像的;就像胶片有不同的尺寸一样,数码相机的不同画幅就是指传感器大小的不同。
一般来说相机的画幅越大,其成像会越好。
这是常见的画幅尺寸:①1/3英寸这个画幅尺寸基本上就是手机的传感器尺寸了,现在市场上的手机,其传感器基本都这尺寸。
比如:苹果手机的传感器尺寸就是1/3英寸,大概就是4.3mm×3.2mm。
现在很多人说手机的拍照能力已经超过相机了,但是就但看传感器这块,手机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追上相机都无从谈起,更别说超过了。
②1英寸现在市场的高端卡片机,其传感器尺寸基本都是1英寸,大概是13.2mm×8.8mm。
虽然1英寸不大,但是和手机的传感器比起来,卡片机的1英寸就很大了。
③M4/3画幅这就比1英寸的传感器还要大了,大概是17.3mm×13mm,有全画幅一半那么大了。
像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就是了。
④APS-CAPS-C就要更大了,大概是23.4mm×15.6mm,佳能的要小一点。
像我们使用的微单相机,其传感器至少都是APS-C画幅的。
⑤全画幅全画幅相机就很好的平衡了相机的体积与画质,大概是36mm×24mm。
我们平常使用的单反相机,基本上都是全画幅的。
⑥中画幅也就是比全画幅还要大,大概是44mm×33mm。
但是这东西能做到的少,我没记错好像只有哈苏H6D能做到中画幅。
不过我记不清了,有知道的可以留言补充。
总结:正所谓“低(传感器)大一级压死人”,低大是有优势在的。
一般来说传感器越大,画质越好、背景虚化能力更好。
但是传感器越大,相机的体积也越大,自然价格也越贵。
全画幅体积已经够大了,而且相机也笨重。
照相机的画幅体系照相机的画幅体系通常分为大画幅,中画幅和135画幅等几大类大画幅相机主要使用4x5,5x7,8x10三种规格的底片,尺寸单位是英寸。
4x5画幅相机还可以配用120胶片的后背。
大画幅相机的有一个特点是执行统一的工业标准,镜头、后背的通用性极高,可以在不同厂家之家任意选配。
中画幅相机通常是指使用120胶卷的相机,有6x4.5,6x6,6x7,6x8,6x9,6x12,6x17等多种画幅规格,单位是厘米。
135相机就是指使用135胶卷的照相机,胶片规格宽度为35毫米,和35毫米电影胶卷一致。
胶片上影像画面为24mm x 36mm,画面长宽比为3:2。
曾经还有的半幅相机,同样使用135胶卷,画面尺寸为24mm x 18mm,一个胶卷可以拍72张。
APS相机,20世纪90年代初柯达、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等照相机公司联合研制开发了命名为“Advanced Photo System”(先进摄影系统,APS)的新型照相机系统,具有轻巧、灵活、多功能、可靠、优质等优点。
APS系统采用24毫米宽的胶卷,影像画面尺寸为16.7mm x 30.2mm。
APS数码单反相机,APS相机还没有发展起来,照相机就进入了数码时代,而有意思的是各公司在数码单反的开始时期所开发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是APS画幅的。
但和APS相机不同,各家公司除了画幅尺寸之外,继承的是各自的135单反相机的技术体系,发展方向是“全幅”即135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
4/3系统,是主要由奥林巴斯,柯达等公司全新开发的数码单反相机体系。
奥林巴斯在单反相机时代产品极少,所以几乎没有需要继承的单反相机技术体系,这为其开创全新系统提供了条件。
4/3系统感光器件影像尺寸为13.5mm x 18mm,画面长宽比为4:3。
数码单反常见画幅比较示意。
大画幅相机综合大画幅相机综合2010-05-26 22:02:12| 分类:【丁】好色| 标签:摄影器材摄影|字号大中小订阅什么是大画幅相机? 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结构非常简单,但操作又颇--为复杂,尤其是相机的俯摆、偏移及曝光技巧更是不易掌握。
大画幅相机的镜头与120、135等中、小画幅的相机镜头基本上是不一样的,中、小画幅相机的镜头需要具有较高的明亮度,具有极高的解像力和相当的反差能力,从而保证相机在弱光的环境中,尽可能用较快的速度来避免震动,以保证快速拍摄时的影像质量。
然而对可位移、倾斜和摇摆的大画幅相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镜头的视角才是关键。
因为它决定摄影师能否有效地发挥大画幅相机提供的移轴功能。
镜头视角越大,影像圈越大,大画幅相机移轴的特性也就越能发挥。
镜头视角较大的为100。
~105。
,主要使用于建筑和上业摄影主题。
常见的有仙娜龙W(65mm--155ram)、尼-柯尔SW(65mm--150mm)、富士SW(65nun-125ram)等镜-头;镜头标准视角为70。
80。
,镜头适用于中、长距离的拍摄主题。
常见的有仙娜龙-S(135mm-480mm)、仙-娜龙WS(150mm-300mm)、尼柯尔-W镜头(105mm一240mmX视角较小的镜头为50。
左右,镜头的优点在近距离拍摄时,有高清晰度的解像力。
例如Marco— Sinaron和Apo-Sinaron镜头经过特别的校正,在微距-摄影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对于大画幅相机,衡量一个镜头优秀与否,除去应有的解像力、明锐度等基本指标外,重要的标准是视角,如仙娜龙SW镜头是一个增加视角到72。
的标准镜头,所以比一般所使用视角仅53。
的标准镜头有更大的位移距离。
各种大画幅相机的镜头特色各有不同,有时则不完全仅限于视场的优势,如Macro-Sinaron镜头及其他品牌的同类微距镜头的主要特点是近距摄影的效果十分突出,场曲校正优秀,对于这种专业镜头就没有必要一定以视场角去衡量优劣,除非另有特殊要求。
数码相机当道为什么大家还使用胶片相机推荐文章数码相机摄影的技巧有哪些热度:数码相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热度:数码相机摄影曝光的技巧有哪些热度:佳能单反数码相机有哪些性价比较高热度:佳能单反数码相机入门知识有哪些热度:胶片相机毫无疑问被数码相机取代了,但问题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玩起胶片相机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使用胶片相机的理由,一起来看看吧。
使用胶片相机的理由1、胶片照片色彩奇特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今天很多人重新玩起胶片相机,和胶片相机有其固有的特点有关系,胶片的色彩浓郁且有特色的风格,相比数码相机的直接拍摄效果要更吸引人。
这使得很多有胶片情怀的人还很眷恋,又或者是从来没有玩过胶片相机的摄影后辈觉得新奇而玩起胶片相机。
的确,胶片的色彩风格是很多人追求的,即使是数码照片后期也要寻求那股味道。
2、中、大画幅相机玩胶片机更实惠其次,胶片相机还可以更轻松地实现135相机以上相机规格的的使用。
在数码相机领域里面,我们常见的相机都是以135相机为标准,全画幅是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顶配传感器尺寸,实则不然。
在135相机之上还有中画幅、大画幅和宽幅等相机规格。
这些都是根据胶片尺寸来设定下来的。
数码相机也有更大画幅的产品,像商业拍摄常用的中画幅,就是传感器比我们常说的全画幅规格更大的产品,但是动辄数十万元的价格显然不是普通玩家可以接受的,那么重新用上胶片相机的中画幅或者大画幅相机可以体验一番大幅相机的魅力。
中画幅相机一般是6x6cm规格,也有6x4.5cm规格,和扩展的6x7cm、6x8cm 6x9cm、6x12cm、6x17cm等规格,大画幅起步是4x5 英寸,还有5x7英寸,8x10英寸以及更多没有规格但是非常大的自制底片,这类大得可怕的底片,搭配使用的设备也往往是特制的。
135规格以上的相机,可以获得更出色的景深效果,细节表达方面也更加从容,也就是数码时代讲的分辨率更高。
大画幅的底片尺寸巨大,正片胶卷的话甚至可以直接观看,无需冲印放大操作。
全画幅相机发展历程
相机是一种用来记录图像的设备,全画幅相机是相机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传感器大小与35mm胶片相同。
以下是全画幅相机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的相机发展历程中,相机使用的是大尺寸的胶片,这种相机被称为大画幅相机。
然而,大画幅相机非常笨重且昂贵,限制了普通消费者的使用。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相机渐渐向数码化转变,传感器取代了传统的胶片。
然而,在早期数码相机发展的阶段,相机的传感器大小相对较小,这限制了相机的画质表现。
为了提高相机的画质,相机制造商开始开发全画幅传感器。
全画幅传感器的面积与35mm胶片相同,具有更大的像素面积和更好的光收集能力,因此可以拍摄出更高质量的图像。
第一台商用全画幅数码相机于2002年问世,这是相机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这台相机采用了一块大小为36mm×24mm 的传感器,并融合了数码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如自动对焦、图像稳定等。
相机制造商们在全画幅相机的研发上加大了力度,并推出了更多的全画幅相机型号。
这些相机除了传感器大小外,还具备更高的像素数、更快的连拍速度和更先进的影像处理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拍摄更高品质的图像。
随着全画幅相机的进一步发展,相机的体积逐渐减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现在,全画幅相机已经成为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首选。
它们能够以高质量的图片记录下珍贵的瞬间,并在后期处理中展现出更多的细节和色彩。
总的来说,全画幅相机的发展历程是相机技术和数码技术进步的产物。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全画幅相机在画质表现和功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摄影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浅析大画幅摄影创作的卓越表现力作者:李世豪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7期摘要:大画幅摄影是众多摄影创作方式中重要表现方法,以出众的成像质量,可自由控制景深以及可拍摄大尺寸照片见长。
大画幅照相机是其承载体,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专业级摄影人所使用,在数码时代的巨大冲击之下,大画幅摄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它的独特魅力和卓越的表现力足以让它在摄影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大画幅相机,尤其是使用底片为4×5英寸的大画幅相机在当代仍然有非常多的摄影师及爱好者在使用,毋庸置疑它的多变灵活,影像细腻的优点多么出众,它所具有的变现力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
关键词:大画幅摄影;胶片;数码影像一、大画幅摄影的客观优势摄影术在将近300年前发明于欧洲,在十七世纪,很多思想先进的艺术家发明了一种暗箱式的“制图机器”,在小孔成像的原理的指引之下,被摄体以倒像的样子出现在暗箱的背板上,画家会根据这样的影像对眼前事物进行描绘和再创作,这就是大画幅相机的最初的原始雏形。
可谁又曾经想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用这种古老的“制图”原理进行摄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
大画幅摄影流传至今经历了无数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今天专业摄影的宠儿。
在19世纪,摄影术只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一个工具,通过拍摄产生照片,画家依靠照片来进行创作,这一阶段也是成为了绘画的转折点,画意摄影就成为了摄影艺术最初的风格之一,人们沉浸在摄影沙龙的温床中。
金·阿杰特却特立独行,他使用一台18×24cm的木质座机拍摄非常多的巴黎街景,他的“记忆巴黎”轰动一时,一直坚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纪实风格,在他故去之后,他的很多作品被他生前的友人所发现并公众于世,受到了世人的大量关注。
再比如奥古斯特·桑德,在一战结束之后为德国人拍摄表示身份的“证件照”,以此引发出了他的一连串独特的想法,希望展现德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战后生活,他的作品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成为一代德国人的记忆,更是带给了人们一幅幅传世名作。
数码时代为何还要使用大画幅相机
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phore Nipce)用暗箱拍摄到摄影史上能长久保存下来的第一张照片就是自家庭院的景象。
在此后的170多年中,相机不断发展,日趋完善。
到后来根据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的需求不断对相机进行了改进,用可弯曲伸缩的皮腔来代替可滑动的木盒,使相机的前后组具有倾斜、偏摆、升降的调整功能,这也是现代大画幅相机上独有的特征。
首先,从掌握摄影技术这层意义上讲,学习大画幅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从技术角度上说只有大画幅相机才真正综合了诸多的摄影知识于一身。
使用大画幅相机拍照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理解摄影原理和常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你从根本上理解摄影的物理学原理。
作为摄影专业人士我们有必要弄明白前景深、后景深、影像圈、视角、清晰平面等等概念,这些专业词汇离开大画幅相机是难以真正描述其意义的。
其次,大画幅真正本质的优势只有一个,那就是——大。
当然大是不严谨的说法,严格来讲大画幅的核心优势就是“放大倍率低”。
由于放大倍率低,因此影像致密影阶丰富,能带来高品质的影像质量,并且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影像工艺美感。
影像质量其实就是“细节”。
我们的眼睛对非常微小的东西观看比较困难,而大画幅相机在取景时的影像大到我们可以关注细节,并且还可以借助放大镜看到许多更细微的东西。
可以运用大画幅强大的调整功能来实现对影像、特别是对焦点平面的控制,以达到影像清晰,全画面合焦的目的。
无论是胶片还是CCD,对很小的东西记录是困难的,而摄影恰恰是把大东西缩小在底片上或CCD上,如果使用大画幅相机,同样的物体比在中小画幅相机上的成像尺寸要大上几倍至数十倍,当然就会清晰很多。
选择大画幅的第三个理由是严谨、优雅的工作方式。
大画幅的工作方式与小相机不同,它需要摄影师有一种严谨的工作方式。
你想不严谨都不行,那会根本得不到照片。
从确定拍摄位置到拍摄完毕(仅一张),就有多达25个步骤的拍摄过程(还不包括前期的装片),其中的任何一步的失误都会使你的努力付诸东流,这每一步都是确保照片专业、完美的基础。
用大画幅的人都明白,大画幅会使人去几分浮躁多几分思索。
也许是我们太受布勒松的影响,过分看重摄影是瞬间艺术而忽视摄影也是凝结时空的艺术。
早期的摄影家爱德华·维斯顿(Edward Weston)、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等都是使用大画幅胶片来拍摄的。
可以说,正因为大画幅的高清晰、大视域、层次丰富而成为专业摄影的标志,这是一般的摄影和数码摄影所无法达到的。
那为什么在今天,它又突出地成为一种显赫而独立的摄影美学类型呢?一是大画幅摄影器械愈加普及,方便摄影师广泛使用;二是它与肇始于德国的无表情外观摄影(Deadpan Photography)对当代艺术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德国的贝歇尔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长达几十年对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工业建筑,如水塔、仓库、井架等等进行系列拍摄。
每个建筑物体都是用大画幅相机从一个视角去拍摄,记下笔记,系统地整理出一套类型学。
贝歇尔夫妇通过这些冷漠的工业建筑物,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构成方式和生产方式。
贝歇尔夫妇的选择正是要见证遍及世界的现代主义历程、它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很强烈的考古学意味。
他们的努力和主张又通过他们的学生,逐渐显示出摄影的直接性、现场感和历史感的价值。
他们的大画幅摄影诉求被称作“无表情外观摄影(Deadpan Photography)”,代表摄影家,如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1955-),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1958-)和托马斯·斯特鲁斯(Thomas Struth,1954-)等等,他们的作品采用传统摄影的大画幅相机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的方法,以端正的透视取景,丰富的图像信息,清新冷静的色彩表现和所摄画面中的景观或人物的冰冷的外观为共同特征。
他们把作品数字输出放大到数平方米的尺寸,这个尺寸的照片很适合在宽敞的博物馆或画廊里展出,同时也客观上提高了作品的市场价值。
这一股摄影美学潮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出现,无表情美学与大画幅摄影成为相得益彰的关系,没有这样一种新的摄影美学的出现和思考,就无法确立大画幅摄影的独立性与可能性,同时也是现代摄影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使得大画幅尺寸的摄影制作与印刷越来越便捷和普及。
而无表情美学也作为一种艺术思想潮流,成为现今摄影创作的主流之一。
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摄影的认识,提高了摄影作为创作手段与方法的地位和自觉性,对它进行总结、研究有助于彰显出摄影在今天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并丰富当代艺术的内涵。
摄影本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和手段的拓展与延伸,摄影的出现就像印刷术的出现一样,对于人类的文明进程都有根本性的改变。
摄影加速了世界的视觉化,真正促成了视觉革命的诞生,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的模式,也因此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现代主义艺术之所以发生和成立,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摄影术发明的影响。
最关键的是从此在世界的视觉认知与表现上有了全新的技术和方法,所以说摄影的出现是一场视觉革命,而大画幅摄影在20世纪后半叶被凸显出来,应该说是摄影领域中的又一场影像运动。
它是在全球化之下的信息流通、地球村的景观化、虚拟现实的逼真化、数字图像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被强化出来的一种视觉回应。
它的意义除了无表情美学和观念价值外,还在于它的视觉真实的还原能力和现场的直接性,对视觉世界问题的追问和探索。
大画幅摄影家对机器的操控、对视觉对象的遴选、对光与影的驾驭,处处显示了它是一门体现智慧极限的专业。
至此,也才能说明大画幅摄影为什么流行起来。
另外,当代的展示空间越来越开阔,视觉的效果也成为展示效果的一个因素,它是在这种展示中进行社会交流的,因此,摄影的公共性就特别鲜明起来。
所以,大画幅可以充分展示图像世界的亦真亦幻、充分袒露被忽略的视觉真相。
今天的世界意义就是一种图像的意义,大画幅因其突出、细腻、高水准而将摄影的价值推向极致。
纵观摄影领域的发展,在数码摄影无可争议地成为主流的今天,大画幅摄影由于其目前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仍将在很长时期内与数码摄影并存,或者是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罗广,男,生于1971年7月,籍贯广东;
1989.9-1993.7,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教育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3.9-1994.7, 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技法研究生课程;
1998年评定为美术学讲师;
2004年出版《黑白魅力——罗广摄影作品集》;
2005年3月19日至3月30日举办《城市.痕迹》四人摄影作品展;
2005年评定为美术学副教授;
2011年出版个人摄影专著《岭南高校美术教学个案研究——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