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9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害虫的侵袭,给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治棉花害虫对于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棉花害虫的种类及危害棉花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蓟马等。
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棉铃,造成棉铃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棉铃虫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交替频繁,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棉蚜也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其吸食棉花汁液,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阻,叶片卷曲、变黄,甚至枯死。
棉蚜还能传播病毒病,加剧棉花的受害程度。
红蜘蛛繁殖能力强,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花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蓟马体型较小,主要危害棉花的嫩梢和幼蕾,使其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蕾铃脱落。
这些棉花害虫的危害不仅直接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还会使棉花品质下降,增加棉花加工成本,对棉花产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改善棉花生长的生态条件,提高棉花自身的抗虫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轮作倒茬等措施,增强棉花的生长势,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2.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达到控制害虫种裙数量、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
3. 安全环保在防治棉花害虫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范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要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 适时防治根据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要在害虫种裙数量较低、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棉花蓟马的防治技术
棉花蓟马是棉花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害虫,其幼虫在棉花上啃食叶片,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棉花蓟马的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引入棉花蓟马的天敌,如瓢虫、蚁类、蜻蜓等,利用它们捕食棉花蓟马,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释放寄生性天敌:释放对棉花蓟马具有寄生作用的天敌,如寄生蜂,用于控制棉花蓟马的数量。
2.物理防治:
机械捕捉:在棉田中设置黄色的粘虫板或灯光陷阱,吸引蓟马并粘陷其体表,减少蓟马数量。
地膜覆盖:在种植棉花前覆盖地膜,以减少蓟马在土壤中的滋生和越冬,降低虫口密度。
3.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农药:选择针对棉花蓟马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如氟硅菊酯、哒螨酯等,但应避免滥用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注意时机:在蓟马孵化期和虫口密度较高时进行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4.生态防治:
合理轮作: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或近年来种植棉花,有利于降低蓟马的危害。
混播种植:将棉花与其他作物混播种植,如玉米、花生等,降
低蓟马的发生和危害。
5.监测预警:
定期调查:定期对棉田进行调查和监测,观察蓟马的发生情况和虫口密度变化,以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
6.防治措施结合:
综合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实施综合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施任何防治措施时,都应注意遵守农药使用规范,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及合理使用剂量,以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案例分析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棉花病虫害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棉花病虫害。
本文将探讨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其有效性。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棉花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灰霉病等;虫害则包括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花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棉花叶片凋谢、枯萎,花铃脱落和棉铃变小等现象,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因此,综合防治病虫害对保障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综合防治的意义在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应用效果。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改变棉花生长环境或使用物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有下列几种:1. 清除病虫源。
定期清理棉花园地周围的杂草和枯叶,消除病原体和虫源。
此外,应加强地下水和灌溉水源的管理,以防止病原体和虫害的传播。
2. 覆盖保护。
采用棉花覆盖膜或防虫网覆盖,可以防止虫害的入侵,并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
案例分析:某农户在棉花栽培区域周围铺设了防虫网,有效防止了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入侵,大幅降低了虫害的发生率。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的优势在于对环境友好,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并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引入。
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棉花蚜虫。
2. 寄生植物利用。
选择寄生植物来吸引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例如,选择寄生性草本植物来吸引棉红蜘蛛。
案例分析:某种植园引入天敌捕食性昆虫——瓢虫来控制棉花蚜虫的数量。
浅析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田病虫害的防治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棉花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威胁,特别是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侵袭,给棉农带来很大的损失。
研究棉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探讨其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棉花主要病害1.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和开花期,防治难度较大。
2. 竖枯病:主要发生在生长期后期,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
1. 棉铃虫:主要危害棉花幼苗和幼花,严重时会对棉花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对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分析可以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棉花的幼苗期和生长期后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综合运用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以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一、化学药剂防治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化学药剂防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喷洒杀虫剂或者杀菌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
单一依赖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容易产生药剂残留和抗药性的问题,会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上需要谨慎,避免滥用,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防止虫害和病害产生抗药性。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而高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引入天敌、益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如刺脊蝇、提高捕食性天敌的数量,来控制棉花的重要病虫害,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也可以利用益生菌来增强棉花对抗病害的能力,提高棉花的抗病性。
三、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是指通过优化生态环境,调节生态平衡,提高棉花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抗虫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棉花主要病虫害的生态调控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农田结构,增加间作种植,增加棉花的品种多样性,提高棉花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在棉花种植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农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与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一、合理选用品种合理选用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流行特点,选择抗病虫性好、适应力强的棉花品种。
例如,抗灰霉病、立枯病和黄萎病的晚熟品种适合高病压地区的种植。
二、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可以增强棉花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进行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其次,加强翻耕深翻,松土保湿,并注意排水。
此外,注意农田周围杂草的清除,杂草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
三、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经过监测,及早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农民可以利用相应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如黄板诱虫、粘虫板、地面巡查等,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利用拟小菜蛾来防治棉铃虫,利用昆虫寄生蜂防治棉红蜘蛛等。
生物防治既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有效降低病虫害。
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选择专用农药,并遵循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合理选用药剂,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六、合理灌水与调控温度合理灌水和调控温度有助于提高棉花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制定灌溉计划,避免出现过湿或过干的情况。
调控温度可以适应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总结起来,棉花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措施。
通过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合理土壤管理、病虫害监测、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合理灌水和调控温度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棉花病虫害防治预防棉铃虫危害的技术方案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棉花病虫害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中,棉铃虫是最为常见和具有破坏性的虫害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棉铃虫危害,下面将介绍一些技术方案。
一、培育抗虫棉花品种培育抗虫棉花品种是预防棉铃虫危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和繁育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可以降低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程度。
针对目前较为严重的棉铃虫抗药性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转基因育种,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提高棉花的综合抗虫能力。
二、优化种植管理优化种植管理是预防棉铃虫危害的重要环节。
首先,合理选择种植地点,避免连作和重茬,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其次,科学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和养分供应,提高棉花的抵抗力。
另外,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害的庇护源。
此外,定期检查田间,发现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虫害蔓延。
三、采用生物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棉铃虫防治技术。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昆虫、真菌和细菌等生物调节剂来控制棉铃虫的繁殖。
例如,可以投放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蚜虫和食蚊鱼等,来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昆虫病毒和真菌对抗棉铃虫,使其死亡或致病。
四、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目前常用的棉铃虫防治手段之一。
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来防治棉铃虫。
然而,化学防治需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遵守安全间隔期,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浓度,分散施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综上所述,棉花病虫害防治预防棉铃虫危害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培育抗虫棉花品种、优化种植管理、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和化学防治措施等。
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以保障棉花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棉花苗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减少棉田菌源;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微肥,培育壮苗;适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根据苗期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二、棉花铃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棉铃虫危害;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虫情调查和测报结果,在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和孵化高峰期及时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
三、棉花蕾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蕾铃脱落;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对于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对于虫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四、棉花花铃期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顶、去边心,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蕾铃脱落率;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棉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对于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对于虫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
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金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棉花病虫害防治一、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基础上,通过多项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将棉花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农业防治措施(1)推广抗虫棉,优化品种结构。
浅析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一、引言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控制棉花的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棉花主要病虫害以及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棉花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棉花主要病虫害1. 棉红蜘蛛棉红蜘蛛是棉花的常见病虫害之一,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
其危害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逐渐扩大并导致叶片枯萎。
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枯死。
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喷洒杀虫剂,但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不仅影响棉花的品质,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棉铃虫棉铃虫是另一常见的棉花病虫害,主要危害棉花的铃部。
其危害表现为幼虫在铃内啃食棉籽,导致棉铃受损,影响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防治方法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或者轮作等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这些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制剂或天敌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可以使用昆虫天敌来控制棉红蜘蛛和棉铃蚧,也可以利用真菌杀虫剂来控制棉铃虫等害虫。
生物防治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水质等方面影响较小。
生物防治技术是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植物抗病虫技术植物抗病虫技术是通过育种培育出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对棉红蜘蛛、棉铃虫等有一定抗性的棉花品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植物抗病虫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产量。
3. 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是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减少害虫的发生。
可以通过适当的土壤管理措施、植被覆盖和调节番茄品种的空间分布等方式,改变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合理的农作物布局和轮作也可以有效减少农田病虫害的发生。
棉花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地点:新疆乌鲁木齐 现有100亩的棉地
一、 棉花百科及经济价值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
带。棉花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棉织物坚牢耐磨,能
洗涤并在高温下熨烫。棉布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
适。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
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
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
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二、棉花的一生
2.1棉花的生育期
一般生产上将生育期120d以下的棉花品种称为早
熟品种,120-140d为中熟品种,140d以上为晚熟品种。
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
反应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
生长。
2.2棉花的生育阶段
棉花的一生分为5个生育阶段;播种出苗期、苗期、
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
三、北疆棉区的环境特点及主要病虫害
北疆棉区主要分布于荒漠绿洲中,干旱少雨,光照
充足,形成了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植棉模式。与内地棉
区相比,北疆棉区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少,为害水平较低,
而且可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有利于棉田轮作。北疆棉区
纬度较高,无霜期短,棉花生育期短,棉花中后期受害后
补偿能力有限,冬季严寒,不利于天敌特别是寄生性天敌
的越冬,夏季高温干燥,利于棉叶螨发生,所以在北疆棉
区虫害对棉花造成的损失还是大。总体上,新疆棉花病
虫害还是以“三虫两病”为主(棉铃虫、棉蚜、棉叶螨、
棉花枯、黄萎病)
四、棉花的播种出苗期
播种出苗期是种子播种期到出苗期的这段时间,大
约经历7-14天。棉花播种前,在做好土、肥、水等农
事操作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种子消毒处理、药剂拌种、
土壤化学处理除草等工作。种子消毒处理、药剂拌种可
预防棉花苗期病害、枯黄萎病、地老虎、蝼蛄、蛴螬等
地下害虫,是保证棉花苗齐、苗全的关键措施,能为棉
花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育和种植抗病虫品种是棉
田有害生物控制的有效手段。品种新陆早41号,属抗
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123天。
2、药剂拌种 用敌克松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
500-600克。可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烂种、烂芽和地
下害虫。
3、播前除草 播种前7-10天,用40%氟乐灵乳油
100-140ml/亩,或金都尔100-140ml/亩,或乙草胺
100-140ml/亩,兑水30-40公斤喷在土壤表面后立即交
叉混土,能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
草,既省工、又省力。
4、确定播种期
膜内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开始播种,实现霜
前播种,霜后出苗。一般4月上旬开始试播,4月20
日前结束播种。定在4月8日播种。
5、确定播种量
播种量一般每亩3.5-4公斤。100亩需要350-400
公斤
五、苗期综合防治技术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需40-50d,大约在5月18日到
6月28日。这段时间叫做苗期。
此期由于气温仍然较低,幼苗嫩小,抗病力弱,极
易受病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或使棉花生长受阻,影响
壮苗早发。苗期根病类病害可引起烂种、烂芽、根腐等,
新疆常见的有立枯病、红腐病;棉花苗期虫害主要有地
下害虫、棉蚜等。
5.1苗期病害(立枯病、红腐病、炭疽病)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有两个高峰
期。一是出苗后半个月左右,棉苗长出一片真叶时:二
是棉苗三叶期。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或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
5.2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
发生较重田块可用4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
液灌根,结合浇水进行防治,可兼治蝼蛄、蛴螬等其它
地下害虫。
5.3棉蚜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蚜。黄板制作方法:用长方
形纸箱或纸板正反面都涂上一层机油做成黄牌,用竹
木棍做支撑插在棉田四周。
药液涂茎。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毫升,
田菁胶粉1克或聚乙烯醇2克,对水100毫升搅匀,
于成株期把药液涂在棉茎的红绿交界处,不必重涂,
不要环涂
药剂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六、蕾期综合防治技术
棉花从现蕾至开花的一段时间为蕾期,大约经历
25-30天,大约在6月12日到17日。此期是棉铃虫、
棉红蜘株、棉枯、黄萎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期,如防
治不利,常造成死株或引起蕾、花大量脱落,影响成铃
与棉花品质。棉花蕾期正值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期。
6.1棉花枯、黄萎病(混合发生)
一般亩用缩节胺1-2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洒在
棉株顶部。
注意:由于枯萎病在棉花现蕾前后发病最盛,因此棉花
蕾期应特别注意枯、黄萎病的查治,特别是往年发病较
重的连作棉田,更应做好防治。田间如发现零星病株,
应及时铲除,以防传播蔓延。
6.2棉铃虫
防治指标:当二代棉铃虫百株虫数达到15头以上时,
就应该抓紧时间防治
可选用每亩1.8%阿维菌素乳油20-30毫升,兑水稀
释成1500-2000倍液(可兼职棉叶螨)
注意:防治时间应掌握在产卵高峰期使药,一般第2代
棉铃虫卵多产在棉株顶部嫩叶上,喷药时可重点把药喷
在棉株顶部叶片上;第3代棉铃虫卵多产在棉株边心
上,着卵部位分散,采取“四面打透”的方法,要求均匀
喷透为宜。
6.3棉叶螨
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
注意:5月中旬以后,要随时注意棉叶螨的发生情况,
在点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点片挑治,可用杀螨
剂点片喷雾。
七、花铃期综合防治
从开花到棉铃吐絮这一段时期称为花铃期,为
50-60天,大约在7月1日-11日。此期由于气温较高、
棉田郁蔽,是棉铃虫的高发期,应以种虫为重点,兼治
其他害虫。棉花红叶茎枯病可通过田间管理进行防治
7.1棉铃虫
棉铃虫 花铃期是3代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期。当棉
田百株累计落卵40粒或百株有低龄幼虫5-10头时,即
应用药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每亩40%辛硫磷乳油100-150毫升,兑水稀
释成5000-6000倍液。
7.2棉蚜
7月份是棉花伏蚜发生为害盛期。当气象条件适
宜时,其繁殖速度快,可造成猖獗为害,应注意进行防
治。防治方法同苗期蚜虫。施药时应注意喷匀、喷透,
防治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
7.3棉叶螨 防治方法同蕾期。
7.4棉枯黄萎病
黄萎病在棉花开花结铃期发病最重,枯萎病在入秋后可
有第二次发病高峰。
八、棉花吐絮期综合防治
棉花从开始裂铃到吐絮收花结束的一段时间为吐
絮期,大约70-80d。病虫害少。
九、所用价钱统计表
所处生育期 防治的病虫害 药剂 价格
种子 新陆早41号 3150元-3600元
播种出苗期 药剂拌种 敌克松 30元-37.5元
播前除草 40%氟乐灵乳油 378元-563元
苗期病害 50%多菌灵 1575-1800元
苗期 地下害虫 40%辛硫磷乳油 3500-5250元
棉蚜 10%吡虫啉 105-140元
蕾期 棉花枯、黄萎病 缩节胺 26-56元 棉铃虫 1.8%阿维菌素乳油 130-195元
花铃期 棉蚜 10%吡虫啉 105-140元 棉铃虫 1.8%阿维菌素乳油 130-195元
十、费用计算
人工投入 782元
1、春耕机耕费:
50元/亩(耙、耱、收一遍,不含秋翻60元亩)。
2、机播:50元/亩(铺膜、点播、覄土)。
3、中耕、除草用工:2次×20元/亩=40元/亩。
4、灌水用工:一亩地灌一水8元,6—7个水,50元/
亩。(灌水条件较好)
5、施肥、施药用工:除草剂一次,化控3次,催熟剂
一次,机打每桶水20元(400斤打5亩不含人工)。人
工一天10亩120元,施肥40元/亩,平均52元/亩。
6、打顶人工:100元/亩(一人一天0.8亩)。
7、采摘用工:平均单产220KG,2元/KG,440元/亩。
物质投入 485元
1、施肥:底肥:40%复合肥40KG、100元,磷二铵
20KG、60元。追肥:尿素60KG、120元,钾肥15KG、
40元。叶面肥及化控药20元/亩,合计:340元/亩。
2、水费:河水一次20元/亩,5次100元/亩。井灌电
费一次5元/亩,7次35元/亩
3、种子:7KG/亩、70元。
4、地膜:3KG/亩、40元。不含地租,
总计投入:1267元(地力差的水、肥投入增多,产量
减少,采摘投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