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
- 格式:ppt
- 大小:14.89 MB
- 文档页数:39
余秋雨《印度1:人口爆炸》原文欣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印度1:人口爆炸》原文欣赏【导语】:印度1:人口爆炸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千年一叹。
1.古印度各种性的由来一、关于印度1.印度的名称古代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梵文的意思是“月亮”我国西汉称为“身毒”(不雅),东汉时叫“天竺”等,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自此以后这个名称就为官方所认可。
2.印度的历史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
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距今4300年,大约相当与我国的夏朝时期)。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
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
印度文明的历史:4500年左右二、关于种姓“种姓”这一词来源于我国汉译佛经和旅印高僧的著作,它有有几种不同的称呼,西方人称之为卡斯特casta。
对于caste这一词的来源,一说来自葡萄牙语的casta ,意为一个系的物种,又有学说认为来自拉丁文的castus意统纯净的社会集团。
不管何种来源,都体现了种群和等级的意味。
而南亚人民自己对种姓和种姓制往往称之为“瓦尔纳”( varna )。
瓦尔纳一词原意为颜色,用于种姓制是指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构成的体系。
婆罗门是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雅利安人,因此肤色是白的,而构成低级种姓首陀罗的当地人口及化外部落人民则是黑皮肤的。
印度丰富的创世神话对瓦尔纳的起源有各种解释。
《梨俱吠陀》中的一个印度神话讲,原人普鲁沙(Purusa)这个千手千眼千足的巨人,被众神杀死,被作为牺牲品祭祀时,从他的尸体中生出了马、牛、山羊等一切牲畜,生出了宇宙三界,生出了方位、太阳、月亮和诸神,还从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生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
印度人口是世界第一吗(截止2023年)印度人口是世界第一吗印度正在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印度2023年人口数量达到1425775850人,预计到2050年突破16亿。
但该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十年来,印度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20%之上。
印度问鼎人口第一大国背后: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20%之上来自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15-2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已经达到了23%。
印度今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受过教育的青年失业率达18%,相当于2400万人。
根据在职训练公司Wheebox的数据,2023年印度的毕业生有将近一半(49.7%)“无法雇用”,即便是印度最热门的科技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仅有六成左右属于“能够聘用”的程度。
2023年,在印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曾有愤怒的年轻人因为铁路招聘僧多粥少,而爆发示威活动。
在当下的印度,学历越高可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几率更小,相比之下,在学历最低的人群中,只有3.6%的人找不到工作。
“印度的人力资本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印度商学院教授钱斯里帕达认为,目前印度的工作岗位远远少于求职者,年轻人别无选择,只能从事低薪工作以维持日常生计。
还有大量的年轻人选择了其它赛道,那就是考国家公务员。
印度公务员考试(CSE)号称难度世界第一,每年都有大约100万人申请,最终只有不到1%的人入选。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将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优先事项,但面临的挑战可谓不小: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20年的一份报告,为了跟上青年人口暴增的步伐,印度需要在2030年前创造至少9000万个非农就业新岗位。
同时,这将需要每年8%至8.5%的GDP增长。
专家警告,随着人口增加和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问题只会变得更糟。
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巴苏表示,印度目前的青年失业率是惊人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都显示就业机会严重不足是印度长年以来的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人口第一国家”这个头衔将会不再是红利,而是负担。
印度的饮食文化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食。
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为主,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
由于各种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类在印度不能吃,渐渐地演化成了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体系。
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外,鸡肉和羊肉都是主要食物,因为牛在印度被供奉为神。
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
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以看见印度人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
还有一些食物把饼与土豆结合起来。
另外,手抓饭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
每个人吃饭时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
不过,手抓饭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依然使用刀叉作为餐具。
印度人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喱,嗜好酸辣,重油重色。
烹调方法以烧、煮、烩、炸、炒为常见。
荤菜烹制,喜用挂糊,不善用浆,丁香、八角、小茴香、豆蔻、辣椒粉、黄姜粉、格拉玛什拉粉用量惊人。
红茶为印度一大特产,饮用时需烧煮,并加入白糖和奶粉。
在众多的印度菜肴中,咖喱类菜为其最大特色。
其烹制方法多样,原料使用各异,口味各具特色。
一、印度概况印度共和国,得名于印度河。
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别称婆罗多。
首都:新德里。
国花为荷花,国鸟为蓝孔雀,国树为菩提树。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领土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锡金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
海岸线长5560千米。
人口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
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
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居民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
印度教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
上冈实中地理备课用纸年级七年级周次 4 课题《印度》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情况,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能力目标:
1、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家园。
教学重点:
印度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人口。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影响分析。
印度气候对印度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特点:人口增长过快
2.影响: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二、水旱灾害频繁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2.成因:季风
3.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水旱灾害频繁
教学反思:
第一,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理念能有点创新,目标达成较好;第二,四大板块(认识印度-走进印度-研究印度-帮助印度)层层深入,教学设计注重激趣,有点特色;第三,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乐学”这一目的;第四,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
以后,在学生的参与面和识图能力培养上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