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5.43 KB
- 文档页数:1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现代护理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
由于白血病人体内成熟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以及反复化疗所致免疫及造血功能受抑制、骨髓抑制,医院内感染成为白血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因此,为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防止并发症,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住急性白血病病人352例,其中男210例,女142例,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血象检查及骨髓涂片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1.2院内感染诊断标准8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
1.3统计方法两组感染率的比较采用三线表χ2检验,多组感染率间比较采用下列χ2检验。
2结果2.1感染与年龄因素的关系将年龄分为3组,10~30岁组,30~50岁组,50~70岁组,结果发现,10~30岁组患者126例,感染24例,感染率19.04%;30~50岁患者112例,感染26例,感染率23.21%;50~70岁患者114例,感染30例,感染率26.31%。
(χ2=0.911,P ﹥0.05)三组不同年龄阶段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年龄因素对院内感染影响不大。
2.2感染与住院时间长短的关系352例患者中,住院时间10d 以内者222例,感染人数2例,感染人数2例,感染率0.90%;住院时间10~30d 的患者50例,感染人数14例,感染率28%,住院时间30d 以上的患者80例,感染人数64例,感染率76.19%。
(χ2=100.22,P<0.001)三组感染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3感染与白细胞数目的关系将白血病患者按表1分组,结果显示不同白细胞数患者感染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3感染与贫血程度的关系将白血病患者按表2分成轻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结果显示不同程度贫血组感染有显著差异。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常规化疗的28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8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进行常规化疗的患者中,共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171例,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史、肛周疾患、肺部疾患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结论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史、肛周疾患、肺部疾患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故适当缩短住院时间、化疗期间控制血糖、按照抗生素治疗指南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加强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等,临床上应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
标签:老年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大量增值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脏、脾脏、淋巴结等各种脏器。
大量有关研究证实,白血病在我国已经成为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1],每年约有4~5万/10万人死于白血病,而且发病率仍在上升中。
我国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1%[2],但老年白血病医院感染比例为41.0%~81.5%[3],故白血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新疆地区一直被认为白血病高发地区之一。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常规化疗的28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常规化疗的28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7例,女12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7.31±12.51)岁,中位年龄69岁。
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整体上促进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
方法对该院血液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5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做好个案登记。
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为非医院感染组,在研究中对这两组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素回归分析。
结果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五项,主要包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以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危险因素中的另外3项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标签: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LIU Ling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feng College,Inner Mongolia,Chifeng,Inner Mongolia,02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dult acute leukemia,promote the overall preventive measur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hospitalization of 653 cases of adult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and make a case for registration. Including 386 cas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group,267 cases non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the two group of χ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test and multiple elements. Results By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of five,mainly includes the 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corticosteroids,perianal disease,hemoglobin and platelet count rate is higher.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of adult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in hospital,hemoglobin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risk factors in the other three are anxiou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eukemia.[Key words] Adult acute leukemia;Nosocomial infection;Risk factors通常情况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较高,这与白血病本身病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患者在反复化疗后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研究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拟定统一的调查表,选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调查患者姓名、年龄、治疗类型、住院时间、激素有无使用、发病品种、免疫抑制剂等相关操作,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粒细胞的数目等。
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因素,探究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在102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1%,男性患者占了23例,女性患者占19例,上呼吸道感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要,随后为肺部感染和空腔感染。
结论不同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最低值、抗生素使用天数、化疗持续时间、粒细胞计数最低值均为影响急性白血病化疗术后院内感染的因素,因此应给予相应的护理隔离措施,以提高化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原发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治疗过程中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致其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极易诱发感染,而感染发生后常导致此后的化疗剂量减少,化疗间隔时间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影响远期效果。
因此了解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及保护性隔离,从而达到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发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欲从化疗周期及化疗前后血细胞的变化方面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护士根据化疗后患者早期血象变化确定感染的高危患者,从而采取积极的保护性隔离。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男61例,女41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38.2±3.7)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5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6例;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有精神障碍或拒绝合作。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临床调查
刘红;吴光启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5(021)021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其他疾病住院病人有无明显差异,及其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1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12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35.4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天数、外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等.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于其他疾病的医院内感染,其发生与医院内某些危险因素有关,并严重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总页数】2页(P2899-2900)
【作者】刘红;吴光启
【作者单位】宿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宿迁,223800;宿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宿迁,223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重症监护病房中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致院内感染的临床调查 [J], 王晶;韩丽霞
2.院内感染453例临床调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J], 赵正军;高郁平;丁慧
3.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临床调查 [J], 王家猛;韩炳智;周付成;赵润民;徐敏
4.胸外科患者围手术后院内感染因素临床调查 [J], 秦嬴
5.院内感染诺瓦克病毒肠炎临床调查 [J], 宋志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医院感染临床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有效控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感染率,以及易于引发感染的不利因素和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利用最新的广谱抗生素和非抗生素性药物,建设完善的环境和护理措施。
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最主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口腔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的病原菌,环境状况、护理措施和住院时间长短均为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最新的广谱抗生素和非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卫生的环境和较短的住院时间也可以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leukemia after chemotherapy,as well as easy to cause infection of unfavorable factors and clinical care measures. Methods Utilizing the latest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non-antibiotic drugs,building a sound environment and care measures. Results Acute leukemia after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infection rates,most notably respiratory infections,followed by oral infections,Gram-negative bacteria as a major pathogen,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are measures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clusion The latest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non-use of antibiotics,hygienic environment and a shorter hospital stay can reduce infection rates.Key words:Acute leukemia;Chemotherapy;Infection;Clinical research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两类,分别是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析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特点。
方法总结分析6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化学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感染部位、病原体检出情况、药敏结果、治疗方法及疾病转归。
结果68例患儿共接受化学治疗617例次,发生医院感染170例次,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次是血液、口腔和泌尿系统等感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例次率26.5%,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兒医院感染例次率58.9%。
中性粒细胞≤0.5×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100×109/L、处于诱导化学治疗期的医院感染率升高(P均0.05)。
而AN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化学治疗阶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影响(P均<0.05)。
其中ANC≤0.5×109/L、血红蛋白≤90 g/L或血小板≤100×109/L提示患儿处于明显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P均<0.05)。
与化学治疗巩固期相比,诱导期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
三、感染部位本组患儿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共69例次,占40.6%,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为48例次,余为下呼吸道感染21例次。
血流感染共44例次,占25.8%。
化学治疗后在口腔溃疡基础上并发感染40例次,占23.5%;消化道感染16例次,占9.4%;泌尿系统感染13例次,占7.6%。
血液合并呼吸道感染、血液合并肠道感染各1例。
四、病原菌检出情况送检标本共170份,分离菌株38株,阳性标本来源包括血液15份,咽拭子4份,痰液3份(其中1份培养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粪便2份,尿液10份,气管插管末端分泌物3份,骨髓1份,外阴分泌物1份。
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占比50.2%,革兰阴性杆菌占比40.4%,见表3。
分离株数最多的单个菌株为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各类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当中选出169例,对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感染发生部位的分布规律,同时总结各类因素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同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169例患者当中共有62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院内感染例次数为73次。
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为39.73%(29/73);以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发生率最低,均为 1.37%(1/73)。
各影响因素当中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化疗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白细胞计数越少,感染率越高;粒细胞计数越少,感染率越高。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必须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缩短其住院时间,并对血象情况进行检测,降低感染率。
标签: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护理对策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下降,白细胞含量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并且治疗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化疗药物和抗菌药物,进一步加剧了免疫功能障碍病症,使得患者院内感染率不断提升,治疗时间越长,患者感染率就越高[1]。
本文即是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选出的169例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77例,患者的年龄从13岁至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81±12.73)岁。
其均是仅骨髓和病理双重诊断后确诊患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共1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0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病例当中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住院时间、化疗时间、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等数据进行记录。
同时,对患者院内感染发生部位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对预留的患者痰液、血液样本进行检查,研究其感染病菌种类分布规律[2]。
医院感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简介患者信息:张某某,男,56岁,北京市人。
就诊时间:2021年6月1日。
入院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医生为其制定了诱导化疗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支持治疗。
在诱导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
感染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怀疑其可能合并肺部感染。
通过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确认患者患有细菌性肺炎。
感染治疗:针对细菌性肺炎,医生给予了患者抗生素治疗,并加强了对症支持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二、病例讨论1. 病例分析(1)感染原因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免疫力下降:患者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2)化疗药物: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化疗药物可能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
3)呼吸道暴露:患者在医院内,容易接触到病原体,尤其是在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感染高发区域。
(2)感染特点1)细菌性肺炎:根据血培养、痰培养结果,患者诊断为细菌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发热、咳嗽: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典型呼吸道感染症状。
3)感染发生时间:患者在诱导化疗过程中出现感染,提示化疗药物可能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2. 感染预防与控制(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2)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感染高发区域。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2)提高患者免疫力1)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体质。
2)在化疗过程中,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3)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减少感染风险。
3. 讨论与总结通过对该病例的讨论,我们认识到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影响严重,特别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和易感因素。
方法对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6例病人发生52例感染。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粘膜最多见。
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和真菌。
大剂量化疗、白细胞减少、广谱抗菌素使用、住院时间延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加强监护。
中性粒细胞2.0×109/L者,注意保护性隔离。
应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易感因素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和反复化疗粒细胞减少,易受病原菌侵袭,院内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且常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因此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院内感染已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者对2005年至2010年入住本院的86例112例次A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感染发生的特点和防治对策。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总共住院112例次。
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14~75岁,中位年龄37.5岁。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7例(M116例、M212例、M310例、M45例、M513例、M6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诊断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1.2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1]中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
①由血、咽、痰、尿、病灶分泌物等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并有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阳性结果者共39例次。
占34.8%;②有发热(T38.5℃)3~5d以上,肛周疼痛、红肿,经全身及局部抗炎治疗后红肿消退,体温正常者5例次。
③体温超过39℃,3~5d以上,不能以原发病解释,多部位致病菌培养阴性,抗炎治疗有效者68例次,占60.7%。
1.3防治措施粒细胞缺乏患者常规予以朵贝氏液漱口,1:5000高锰酸钾坐浴,有条件者进层流室,应用G-CSF,加强支持疗法,及时补充成分血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