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热克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格式:pdf
- 大小:697.47 KB
- 文档页数:3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的物化特征及找矿标志李华民(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新疆乌伦布拉克地区位于我国新疆的边陲,是铜矿资源主要的产出地。
近年来一直以自身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受到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的物化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首先,分析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的物化特征。
再通过对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的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致力于为新疆乌伦布拉克地区铜矿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物化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3-0076-2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wulunblak copper deposit, XinjiangLI Hua-min(The first geological brigade of 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angji 831100,China)Abstract: Located in the border area of Xinjiang in China, the ulunbrak area is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copper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for its superior geological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wulunblak copper mine in Xinjiang are studied. Firstl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ulun Braque copper deposit in Xinjiang are analyze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wulunblak copper mine in Xinjiang, 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pper mine in wulunblak area in Xinjiang.Keywords: wulunblak, Xinjiang; copper min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indicators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位于新疆奇台县北塔山区八一牧场东北约20.8 km处的乌尔木布拉克河边。
3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秦守武,李 昌(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发育众多铜矿床(点),均属于西天山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陆内裂谷环境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区的主要成矿作用和各种控矿构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二叠纪(次)火山构造岩浆与其演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次)火山热液对区内成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内的诸多矿床点形成环境非常类似,但局部略有差异性,均属于(次)火山热液作用形成的热液型矿床。
构造对矿化体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透镜状、脉状在火成岩中赋存。
为了更好的探讨和研究新疆阿吾拉勒成矿带铜矿成矿作用,结合典型矿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铜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6-0033-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秦守武,男,生于1985年,汉族,山东人,本科,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察。
新疆阿武拉勒成矿带西段是我国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铜矿矿集区(图1),主要分布在西天山伊犁盆地北缘区域上,喀什河断裂、巩乃斯河断裂是该成矿带的南北两界,西侧为墩麻扎,东部和木斯乡相连。
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该成矿带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探明诸多铜矿床(点) 与矿化点,获得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成矿带铜矿地质特征,结合区内代表性的铜矿床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今后找矿方向,对该成矿带今后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成矿地质背景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晚古生代伊犁阿吾拉勒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俯冲碰撞造山(泥盆纪-石炭纪)与陆内裂谷演化(石炭纪末-二叠纪)前提下通过继承改造作用因素影响形成的建造特征是该区当前主要的构造建造格局。
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发现以来,经过大量的地质勘测控制,铜矿储存量已经达到大型规模以上,可以充分满足我国对铜矿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是红山铜矿特征以及找矿标志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对寻找类似矿型的地质勘测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围绕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特征以及找矿标志展开相关阐述。
关键词: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特征;找矿标志前言: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是我国铜矿资源的主要汇聚地,红山铜矿矿体呈现层状,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大致相同,呈现顺层产出,该铜矿的形成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
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市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原因,找矿标志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探讨以此来推动我国地质勘测工作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香格里拉是红山铜矿特征以及找矿标志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1云南香格里拉市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香格里拉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种,铜、钨、钼、铍探明储量为全省第一,其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5个、小型矿床15个。
而就云南香格里拉市地质特征来说,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沙鲁里山脉由四川甘孜入县境,分两支将县境东西两侧包围,金沙江从土照壁进入县境,南流至金江乡撒苏碧与丽江石鼓之间,突转向东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了境,将县境南部包围。
由于独特的地形特点以及气候因素,使得云南香格里拉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红山铜矿十分突出,是非常典型的大型矿床。
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矿区地层主要露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曲嘎寺组以及第四系,针对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来说可划分三个岩性段,本矿区主要露出第二阶段,岩性主要分为灰、深灰以及灰黄色的薄一中层状砂岩夹板岩,或者中山性火山岩等等,而针对第四系来说,主要为冰水堆积的砾石层和倒石堆并主要分布在地形的低洼处。
1.2矿区构造针对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矿区构造来说,主要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断层,区域内断裂较发育,多数以北,北西向为主,次为南北走向,红山铜矿东部矿区边缘为浪泥塘正断层,西部矿区边缘为红山正断层,且规模较大。
新疆哈密市头苏泉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头苏泉铜矿是2012年地质普查工作中发现的,由于工作量的限制未对其深部进行验证,但其具有良好的地物化线索,地表矿化线索极其丰富,物化探异常套合好且规模大,并位于次生火山岩的接触带,显示出了良好的寻找火山-次火山岩型铜矿的潜力。
标签:头苏泉地质特征铜矿找矿标志新疆1区域地质概况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内。
区域上位于小热泉子Cu-Pb-Zn-Au成矿带东段。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以泥盆系下统大南湖组地层为主,为一套拉斑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建造。
工区处于康古尔塔格重、磁高值异常区,地处两大板块聚合、收敛部位。
在漫长地质演化中,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泥盆—石炭纪岛弧发展阶段,在多次拉长、挤压过程中,形成极其复杂地质构造系统,为成矿提供了良好地质环境。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地层主要见有下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二、三亚组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及残坡积。
第一亚组主要由灰绿色霏细斑岩夹泥岩组成。
位于南部,呈近等宽的条带状,其内见有少量呈透镜状的泥岩。
第二亚组主要由灰绿色凝灰质砂岩、砂岩、长石砂岩、泥岩及安山玢岩、英安斑岩、火山凝灰岩组成。
为测区的最主要部分,位于测区中部。
从北向南分近五个带,依次是凝灰质砂岩带、石英闪长岩带、安山玢岩带、长石砂岩带及凝灰岩带。
第三亚组主要由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安山质玄武玢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玢岩、安山岩组成。
其位于测区最北部,以辉石安山玢岩为主,其次为凝灰质砂岩、安山质玄武玢岩及安山玢岩,在次为少量的安山岩。
其南部与第二亚组为断层接触。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及残坡积在测区内普遍存在且几近互相连通,主要位于较低的负地形。
2.2岩浆岩侵入岩仅为华力西早期石英闪长岩。
脉岩主要为各种中酸性岩脉,如闪长岩脉、石英闪长岩脉、安山玢岩脉、斜长花岗岩脉、石英斑岩脉、安山玢岩脉、英安斑岩脉、花斑岩脉及蚀变辉长岩脉。
石英闪长岩整体走向NEE,为本区一最大侵入体。
112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新源县克孜勒萨依金铜矿成矿条件分析林 乐(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当前,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新疆地区的矿产资源对于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地区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更好地满足当地及其他地区的需求,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近期开展了《新疆新源县克孜勒萨依金铜矿普查》的工作。
调查大队对该矿区进行了详细勘查,本文将重点探讨“新疆新源县克孜勒萨依金铜矿的成矿条件”。
关键词:新疆新源县;克孜勒萨依金铜矿;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9-0112-3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for Kizilesayi Gold and Copper Deposits in Xinyuan County, XinjiangLIN Le(The Firs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 of Xinjiang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Urumqi 830000,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s also increasing.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bases in China, the mineral resources in Xinjiang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et the nee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nd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and other areas, the firs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Brigade of Xinjiang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reau recently carried out the work of "General Survey of Kizilesayi Gold and Copper Mine in Xinyuan County, Xinjiang". The investigation brigade conducted a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and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the Kizilesayi gold and copper deposit in Xinyuan County, Xinjiang".Keywords: Xinyuan County, Xinjiang; Kizilsu Sayi Gold and Copper Min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林乐,男,生于1990年,汉族,新疆奇台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类。
学 术 论 坛23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砂岩型铜矿是由盆地流体在沉积岩中形成的板状、卷状铜矿,仅次于斑岩型铜矿,为世界铜矿第二大工业类型,占世界铜矿总储量的近30%。
砂岩型铜矿是新疆铜矿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长400km的乌恰—库车—拜城铜矿带上,是新疆的优势矿产资源。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成果,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对今后在本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成矿盆地的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新疆乌恰县砂岩型铜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地带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内,矿物种类丰富,构成了沉积矿床形成的重要基础。
相比其他矿种而言,乌恰县铜矿资源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砂岩型铜矿储量特别丰富,目前该区域已发现和勘查出了伽师、滴水、塔依布拉克、花园、西克镇北、大山口、莎哈尔、乌鲁加尔峡沟、托克乔尔、卡巴加特、丹格—恰别尔、吉里德热、巴楚莫洛克斯和乔克马克等多个矿床或矿点,从而构成了较为集中的铜成矿地带。
新疆乌恰县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与邻国接壤,但是乌恰县砂岩型铜矿与邻国哈萨克斯坦的古生代地层容矿地质运动所产生的特大型海相砂页岩型铜矿相比,矿床的整体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呈现出十分明显的陆地砂岩型铜矿特征。
2 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乌恰县砂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托云中生代拉分盆地的西北部地带和东阿赖海西边缘的海盆之间的萨热克巴依中生代断陷盆地中,主要分南北2个矿带,北部矿带主要分布于萨热克巴依向斜的北翼部分,南部矿带主要分布于向斜南翼部分。
南部矿带的储量较小,北部矿带是砂岩型铜矿床的主要成矿部位。
整个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生于侏罗纪上统库孜贡苏组上段砂岩层中,其中矿化层分布特征:NEE向延长>1.8km,厚度1.9~12m,砂岩呈片状分布,铜矿向自上而下呈厚大透镜状分布,可见铜矿大体分布于砂岩层中,铜矿化主要表现为孔雀石化、铜兰,局部可见团块状辉铜矿,品位从顶层到底层逐渐减低。
砂岩型铜矿成矿原因及找矿方法文章概述了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柳树沟铜矿床和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的地质情况,进而分析了其成矿的原因为沉积砂砾岩型层控铜矿床,分析了砂岩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以及找矿标志。
标签: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的铜矿床在形成特征上、形态是、类型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1]。
本文将结合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柳树沟铜矿床和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等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砂岩型铜矿床的形成原因,并探讨如何去找矿。
1地质分析进行地质分析是勘查矿床的首要阶段,是尤为关键和必要的一个步骤。
文章接下来对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柳树沟铜矿床和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三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
(1)四川会理大铜地处会理红盆的西边的边缘地带,与康滇的地轴紧紧相连。
该矿区所处地方的地质情况和地质情况都不算很复杂,侏罗系-白垩系河湖,碎屑沉积岩相紫红色便是其主要的地质情况了,岩层一般是呈南北向的分布[2],一般而言大部分矿床也都是这个情况。
由于该矿区位置是靠近益门-鹿厂-白草洞断裂带,该断裂带呈南北向,该矿区位于其东侧,因而会因为东西向压应力的影响,断裂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矿区内出现的一些较小的断裂,发育尚且不成熟、规模比较小。
但是就矿体的分布情况来看,内部的地质几乎不受到破坏性断裂因素的影响。
并不存在这样的影响因素。
(2)柳树沟铜矿区地理位置位于塔里木古板块的南边,天山的古生代有个裂陷槽,比较于前面说到的会理大铜而言,它的地质分布情况就显得复杂多了,其地层走向是北西向的,构造的线性方向也是呈北西向分布。
矿区的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褶皱和内岩浆。
此外,北部矿区显现出来的地层属于“晚志留一泥盆统大山口组”[1],其建造类似于复理石。
其岩石主要是灰褐、凝灰岩等性质。
“柳树沟组岩性主要以英安质、安山粉岩、玄武岩及凝灰质砂岩等为主”[2]。
(3)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床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Ⅰ级)中部,兰坪-思茅褶皱带(Ⅱ级),永平-德化褶皱束(Ⅲ级)中段。
云南省宁洱县白龙场铜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白龙场铜矿属底—中温热液成矿矿床,矿体赋存于白龙场残破背斜转折端及两翼张扭性走滑断层破碎蚀变带内,含矿岩性为二叠系上统那箐组碳酸盐岩。
矿体受构造、热液、岩性特征三重控制,成矿期次主要有四期矿化,矿体特征典型,找矿标志明显,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
关键词:底-中温热液矿床;矿体特征;找矿标志;白龙场铜矿云南省宁洱县白龙场铜矿区位于宁洱县城240°方向直平距12km的宁洱镇境内,其大地构造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属兰坪—思茅褶皱带之景谷—勐腊褶皱束。
夹持于哀牢山构造带与澜沧江构造带之间,位于无量山—营盘山构造带西侧。
矿区主构造为北北西向断裂,属无量山—营盘山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次为北东向后期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轴向为北北西走向的复式向斜;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及中生界为侏罗系中—上统、白垩系下统。
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勘查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二叠上统羊八寨组(P3y)、那箐组(P3nq);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上统坝注路组(J3b),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
羊八寨组(P3y)含火山岩的含煤砂泥岩,属浅海陆架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沼泽相沉积,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1)羊八寨组第一段(P3y1):岩性为灰绿、深灰、黄褐色中厚层状砾岩、含砾岩屑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火山凝灰质粉砂岩、安山质火山碎屑沉凝灰岩。
在勘查区内未见底,总厚≥406.2m。
(2)羊八寨组第二段(P3y2):岩性为灰—灰绿色中厚层致密块状安山质火山岩、砾岩、含砾岩屑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火山凝灰质泥岩。
该岩性段为一套含砾安山质火山岩、含火山质泥岩、粉砂岩为主,总厚236.1m。
(3)羊八寨组第三段(P3y3):岩性为灰绿、黄绿色中至薄层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火山凝灰质粉砂岩、钙质泥岩。
该岩性段为泥岩夹钙质泥岩、灰岩、粉砂岩为主,总厚272.4m。
萨热阔布金矿成矿特征及主要控矿因素童秀芝(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6队 阿勒泰836500)摘 要 萨热阔布金矿既受层位和沉积相控制,又受后期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或再造所控制。
萨热阔布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断陷火山-沉积盆地阶段,形成了火山-热水沉积预富集层(有的可富集达到贫矿层)和V H M S型铅锌多金属矿化;后期(造山过程中)构造-岩浆作用改造和再造,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的工业富集。
关键词 阿勒泰 萨热阔布 金矿床 成矿特征 控矿因素 萨热阔布金矿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北东方向,距阿勒泰市直线距离约10k m,行政区划属阿勒泰市。
萨热阔布金矿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地块的接合带,即阿勒泰山南缘多金属金成矿带中部,该成矿带西部有阿舍勒铜锌(金)矿床(大型);东部有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大型),蒙库铁矿(大型)。
在萨热阔布金矿区共发现10余个矿体,属大中型金矿床,其中1号矿体规模相对较大。
1 萨热阔布金矿成矿特征1.1 产出环境产于麦兹-冲乎尔构造-建造带的铁米尔特多金属矿田中,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第二岩性段(D1k2b)的绿泥石片岩、酸性晶屑凝灰岩、变钙质粉砂岩等,为下泥盆统火山沉积建造的组成部分见图1。
该建造中硅质岩、铁锰大理岩、层矽卡岩(变钙质硅酸岩)等热水沉积岩和热水沉积多金属矿床中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它们和来自深源含金火山岩一起,构成有利的金矿源层。
工业矿体产在火山热水沉积建造中的断裂变形带内,特别是高钾岩体附近的断裂带或层间滑动带中。
目前,萨热阔布金矿田中已发现两种类型的金矿脉,一为剪切带(蚀变岩)型如①、⑤号矿体,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业矿石类型;另一种是石英脉型,如恰夏红岭金矿点,是1999年新发现的矿化类型。
1.2 矿床特征目前开采的1号、5号金矿脉沿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见图2,变形蚀变带较连续,但工业金矿体则多呈透镜状、脉状,右行斜列分布,受压扭性变形图1 萨热阔布金矿区地质略图1.矿床矿点及编号;2.倒转向斜;3.倒转背斜;4.断层;5.火山机构.①萨热阔布金矿1号矿体;②萨热阔布金矿5号矿体;③铁米尔特铅锌矿床4号矿体(147线);④铁米尔特铅锌矿床4号矿体(139线);⑤铁米尔特1号铜铅锌矿体(39线);⑥恰夏铜矿.Q-第四系;D2a-中泥盆统阿勒泰组;D1k3b-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第三岩性段;D1k2b-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第二岩性段;D1k b1-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第一岩性段.带中局部扩容部位控制。
铜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究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以某矿区为例,总结铜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赋存规律,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研究矿床地质构造带区域找矿及预测提供帮助。
关键词:铜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1矿床地质特征1.1 矿区地质特征某矿区地层可分为四个岩性段,由下而上分别为:第一岩性段(D2s2-1)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薄层状生物屑灰岩夹少量粉砂质、砂质千枚岩、片岩等,厚432.5m。
第二岩性段(D2s2-2)灰白色块状白云质大理岩,厚506.2m。
第三岩性段(D2s2-3)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厚89.3m。
第四岩性段(D2s2-4)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夹含生物屑白云岩,厚>1000m。
萨阿尔明组上段第一岩性段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
矿区构造线以NWW向为主,构造类型主要为短轴背斜及其轴部的次级断裂。
短轴背斜呈NW向贯穿矿区,核部由萨阿尔明组上段第一岩性段大理岩组成,地层产状较缓,倾角为18°左右。
两翼由萨阿尔明组上段第一—第四岩性段构成,北冀产状为8°-35°∠40°-80°,南冀产状为185°-230°∠40°-70°,两冀基本对称。
断裂主要呈左行雁行式排列,控制铜锑矿(化)体的分布范围及形态,局部存在韧性变形(糜棱化)。
F1断裂为高角度逆冲断层,其NWW走向与矿区褶皱构造线方向一致,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但总体倾向S;沿断裂常形成较宽的糜棱化褐铁矿化蚀变带,最宽可达20-40m,断裂带裂隙中可见孔雀石化石英细脉。
F2、F3断裂也为高角度的逆冲断层,与F1断裂近于平行产出,但规模较小,为矿区的直接控矿断裂;断层面倾向S,倾角70°-80°;沿断裂发育有孔雀石化、蓝铜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
矿区南部发育花岗岩岩基,岩性为华力西中期第二次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亦称芒奇提花岗岩,为造山期异地型地壳重熔花岗岩。
项目资助: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北部斑岩铜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06-11-17;修订日期:2007-01-16;作者E-mail:xjdkjzdz@第一作者简介:庄道泽(1962-),男,四川新都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从事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与成矿预测 n 成守德,王广瑞,杨树德,等.新疆内生矿产成矿规律及预测图说明书,新疆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1986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庄道泽,姜云辉,张红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新疆东天山土屋铜矿、阿尔泰山哈腊苏铜矿、西准噶尔包古图铜矿、西天山松树沟铜矿4个典型斑岩铜矿为对象,研究其矿床发现过程、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不同方法在矿床发现和评价阶段的作用,指出了斑岩铜矿典型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和激发极化法在找矿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斑岩铜矿不同阶段找矿和评价方法组合. 关键词:新疆;斑岩;铜矿;找矿标志;勘查方法1 问题的提出新疆自第一个斑岩铜矿——青河县卡拉先格尔铜矿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以来,到1985年共发现与斑岩铜矿成因有关的矿点、矿化点13处,主要分布在阿吾拉勒山与阿尔泰山青河一带,但勘查和研究主要停留在矿化线索和矿点层次n .1997年新疆地质矿产局在东天山发现的土屋铜矿可以看成为新疆斑岩铜矿勘查的里程碑.其后,相继发现了延东、哈腊苏铜矿、包古图铜(金)矿、达巴特铜(钼)矿、松树沟、3571、桑德乌兰铜矿等具有斑岩矿床成因的铜矿床(点)及大量矿化线索,涉及区域包括东天山、西天山、阿尔泰山、西准噶尔、东准噶尔乃至昆仑-阿尔金山的新疆主要成矿带.更为重要的是在新疆周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共和国发现了阿克斗卡、科翁腊德、奥尤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显示了新疆斑岩铜矿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巨大的特点,是新疆铜矿勘查的主要类型之一.物探、化探等勘查技术方法在斑岩铜矿勘查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选择成矿地质环境、物化探异常特征具有代表性和显著差异的土屋、哈腊苏、包古图、松树沟铜矿作为典型,从中-大比例尺物化探资料及成矿地质背景出发,结合矿床勘查史,探讨新疆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评价技术方法.2 土屋铜矿1993—1994年,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土屋东铜矿点,矿(化)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中.1997年,对该矿点开展地质填图、槽探揭露、激电、磁法测量,通过对激电异常的钻探验证,发现了土屋斑岩铜矿. 2.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 位于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北侧的觉罗塔格石炭纪裂陷槽内、位于康古尔大断裂北侧.出露石炭系企鹅山组双峰式火山岩和干墩组硅质-泥质岩建造,石炭—二叠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类等岩体侵入其中,并见二叠纪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已发现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图1). 成矿斑岩体 由早期闪长玢岩体和晚期斜长花岗斑岩体的复合岩体组成,花岗斑岩出露面积小于0.03 km 2.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和闪长玢岩体中(王磊等将后者分解为安山玢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等浅层-超浅层次火山岩-火山岩组合)[1].控岩控矿构造 含矿岩体产于似箱状背斜核部,矿(化)带产于韧性剪切带边缘弱变形域中或旁侧. 矿体特征 土屋铜矿矿化一半赋存于岩体中,一半赋存于玄武岩、凝灰岩中.地表铜矿化带长1 400 m,平均宽65.87 m,Cu 平均品位0.3×10-2~0.36×10-2;原生矿体呈透镜状,深部钻孔控制矿体长800 m,平均厚96.02 m,斜深500 m,Cu 平均品位0.49×10-2.土屋东铜矿基本上产于斜长花岗岩中.地表圈定铜矿化体长1 300 m,平均宽38.94 m;深部钻孔控制矿体斜深340 m,平均厚41.76 m,铜平均品位0.33×10-2.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为细脉浸染状铜(钼)建造.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偶见少量斑铜矿、铜蓝和辉铜矿.黄铁矿主要发育于矿体顶、底板,主矿体中基本无黄铁矿存在.脉石矿物以新生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长石和碳酸岩矿物.矿体蚀变矿体及顶板蚀变强度大于底板.自中心向两侧可划分出强硅化带、黑云母带、石英-绢云母带、绢云母(泥化、石膏化)-青磐岩化带.黑云母带基本分布在主矿体内部.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2.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矿区位于康古尔重力梯度带上、高磁异常带与低负背景磁场区的过渡带,并在土屋—延东一带叠加了局部高磁异常.1∶5万航磁显示土屋、延东铜矿位于正磁背景场中的局部异常上(图1).土屋铜矿位于C-97-16-1低缓磁异常中,延东铜矿位于C-77-168正磁异常的南缘.C-77-168异常初步确定由闪长岩引起.C-97-16-1南部异常区中发现了土屋铜矿,北部异常部分与土屋东铜矿有关.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土屋铜矿1∶2万物探(图2)圈定的高极化异常带EW长800 m,宽100~180 m,最宽210 m,极化率异常为3%~4%,最高5.4%,高极化率异常与土屋铜矿床分布一致.与激电异常对应,在激电异常上及其北部为相对高阻区,视电阻率为50~ 100 Ω·m,激电异常南侧为相对低阻区,视电阻率为30~50 Ω·m;磁异常位于11-4勘探线间,异常中心位于11-3线,ΔZ max=360 nT.2.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化探圈定出面积约1 000 km2的Cu、Mo、Ni、Co、Hg、Au、Fe2O3等高背景带,并在土屋—土屋东一带形成60 km2,在延东铜矿区形成9 km2,以Cu为主的多元素局部组合异常.矿田地球化学特征1∶5万化探(图1)在土屋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缩小至7 km2,主要元素组合为Cu、Mo、Au、Ni、Ag、Zn、Cd等;在延东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约6 km2,元素组合为Cu、Mo、图1 土屋-延东一带1∶5万综合剖析图Fig.1 Composite chart of 1∶50000 scale at Tuwu-Yandong copper deposit district1.等值线;2.地质界线;3.不整合地质界线;4.断裂Q——第四系;J——侏罗系;C2qα+β——上石炭统企鹅山组安山岩、玄武岩;C2q——上石炭统企鹅山组砂岩、砂砾岩;C1gd——下石炭统干墩组千糜岩、岩屑砂岩; γ——正长花岗岩;γπ——斜长花岗岩;βδo——角闪英云闪长岩;δμ——闪长玢岩42新 疆 地 质图2 土屋铜矿综合剖析图 F i g .2 C o m p o s i t e c h a r t o f T u w u 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1.等值线;2.0等值线;3.地质界线;4.不整合界线;5.断层;5.钻孔位置 Q ——第四系;J ——侏罗系;c g +s s ——砾岩、砂岩;β——玄武岩;γπ——斜长花岗岩;α+β——安山岩、玄武岩1 400×10-6,Mo最高含量2.5×10-6~4×10-6.异常具组合分带,其中内带为Cu、Mo、Au、Ag,中带为Cu、Zn、Pb、Bi、Ni,外带为零星的As、Sb、Hg、Cd.矿床地球化学特征1∶2万土壤化探圈出Cu、Au、Ag、Pb、Zn、W、Mo、As、Sb、Bi、Cd等元素组合异常(图2),与地表矿化体分布一致.土屋铜矿主成矿元素Cu、Mo、Au,极大值分别为4 598×10-6、5×10-6、50×10-9.元素分带明显,内带为Cu、Au、Mo、Ag、Bi,内-中带为W、Ag,零星并微弱的Zn、Sb、Cd、W、Pb、As等异常为中-外带.3 阿尔泰地区哈腊苏铜矿位于新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成矿带内,地表铜矿化线索极为普遍.20世纪60—70年代对卡拉先格尔铜矿进行了矿点检查及普查找矿.2002年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按照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在该区进行二次资料开发,发现了与花岗闪长斑岩体和地表孔雀石化带相对应的高激电异常,经钻探评价导致了该矿的发现.3.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位于阿尔泰陆缘活动带科克森套-乔夏哈拉晚古生代弧沟带内.控矿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亚组玄武岩、凝灰岩[2].成矿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控制长约780 m,宽30~150 m.矿体主要产于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控岩控矿构造岩体分布受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控制(图3).矿床特征地表矿化带长大于 1 000 m,宽100~120 m.控制矿体长约800 m,地表宽度6~44.7 m,倾斜延深135~550 m.Cu平均品位0.3%~0.46%,最高品位2.26%.伴生Au平均品位0.12%,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为主,斑铜矿与辉钼矿少量;次生氧化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次为蓝铜矿、褐铁矿、黄钾铁矾.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石构造以星散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见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在平面上具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黑云母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成矿时代斑岩体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380.8+5.3) Ma,Rb-Sr同位素年龄(332.8+8.5) Ma.图3哈腊苏铜矿1∶5万化探剖析图Fig.3 Composite chart of 1:50000 scale of Halasu copper deposit district cst——炭质粉砂岩;β——玄武岩;βυ——辉绿玢岩;δπ——闪长斑岩;δ——闪长岩;τ——粗面岩44新疆地质3.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位于吉木乃—二台布格重力高异常区北部边缘宽缓的梯度带上及阿尔泰—二台正磁异常区北部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发育.矿床地球物理特征以3%圈定高极化异常长1 000 m,宽100~200 m,极化率3%~5%,最高达6.5% (图4).与之对应,视电阻率处于高阻(1 000~1 400 Ω·m) 与相对低阻(600 Ω·m)的过渡带上.高极化异常与矿化带分布基本一致.与含矿斑岩体和矿化体对应的为背景及弱磁场变化(0~200 nT),在其底板往往出现中等磁异常(200~400 nT);而在玄武岩、安山岩中出现明显的稳定高磁异常(400~1 000 nT).3.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一带圈定出“高、大、全”的组合异常,以Cu、Au为主、伴生有Ag、Cd、Mo、Sn、Cr、Ni、Co等元素,异常面积96 km2.Cu、Au、Mo等元素浓集中心一致,最高含量分别为348×10-6、54.1×10-9、4×10-6.矿区地球化学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圈定出10余处Cu、Au、Ag、Mo 多元素组合异常.其中在哈腊苏矿区圈定出明显的Cu、Au、Ag、Mo、W、Zn、As、Sb、Sn、Cr、Ni、Co等多元素组合异常,面积10.7 km2.其中Cu、Au、Ag、Mo、W相关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含量高;As、Sb呈高背景,位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接触带上;Cr、Ni、Co异常及高背景位于上述异常西侧中基性火山岩中;Zn、Pb在含矿斑岩体上呈背景、环绕该中心出现局部高背景变化(图3).其中C u异常面积6.8 km2,平均值185×10-6,最高值3 438×10-6;Au异常面积 2.3 km2,平均值35.6×10-9,最高值为170×10-9;Mo异常面积1 km2,最高含量14.1×10-6.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具有明显的Cu、Mo、Au、Ag等多元素组合(图4).元素水平分带特点明显,Cu、Mo、Au为内带,Ag、Sb为中带,As、Bi、Pb、Zn、Sn、W为外带.Cu、Mo、Au异常主要位于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控制异常长1 000余米,宽300~600 m,最高含量分别图4哈腊苏铜矿综合剖析图Fig.4 Composite chart of Halasu copper deposit1.钾化、硅化;2.孔雀石化、黑云母化;3.等值线;4.地质界线;5.推测地质界线;6.钻孔位置β-hβ——玄武岩;δ——闪长岩;ηγ——二长花岗岩;δoβ石英闪长玢岩;γδπ——花岗闪长玢岩为3 326×10、12.5×10、196×10布在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且浓集中心主要在下盘,最高含量400×10-6,在岩体中仅为高背景-弱异常.As、Sb、Bi、Pb、Zn主要在斑岩体外接触带呈高背景分布,在岩体上一般呈低背景.4 西准噶尔地区包古图铜矿20世纪70—80年代包古图地区主要是金矿勘查区,勘查中发现金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中酸性小侵入岩体具有密切的联系,金矿开采过程中常发现小的铜矿化体.新疆有色地勘局地质研究所在对比区域成矿环境和借鉴斑岩铜矿找矿经验的基础上,对该区开展二次资料开发导致了该矿的发现[4]. 4.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处于巴尔喀什-准噶尔-蒙古南戈壁华力西期陆缘活动带南侧,赛米斯台-东泉晚古生代岛弧带西段南侧.区内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一套巨厚的半深海-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浊积建造.铜矿(化)体主要位于华力西中期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Ⅴ号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希包古图下亚组(C1b1)中.成矿斑岩体为海西中期侵入的中酸性小岩体,地表形态为近等轴状,规模大小不一.其中Ⅴ号岩体出露面积0.84 km2,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图5).图5 包古图地区Ⅴ号岩体物探综合剖析图Fig.5 Composite geophysical chart of No.5 granite of Baogutu district1.正等值线;2.负等值线;3.0值线;4.地质界线;5.相变界线;6.断层;7.岩脉;8.钻孔及编号C1b2——下石炭统包古图组上亚组凝灰质砂岩、砂砾岩;C1b1——下石炭统包古图组下亚组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C1x2——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上段凝灰质中-细砂岩、沉凝灰岩、碧玉岩;γδ——花岗闪长岩;γπ——花岗斑岩;δμ——闪长玢岩46新疆地质矿床特征目前Ⅴ号岩体地表控制的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东、西两侧接触带部位,东侧矿化较西侧强.东矿化范围南北长800 m,东西宽200 m,铜矿化体厚3~13.8 m,Cu品位0.12×10-2~0.46×10-2.西矿化宽150 m,长160 m,铜矿化体厚度3.4~8.5 m,Cu平均品位0.24×10-2,Au平均品位0.25×10-6.在东矿化区施工两个钻孔,均见厚大铜矿化体.其中ZK102孔深701 m,见矿9层,按Cu品位大于等于0.20×10-2为边界圈定铜矿化体累计视厚大于400 m, Cu品位一般为0.21×10-2~0.35×10-2;ZK101孔深600 m,见矿17层,按铜品位大于等于0.2×10-2为边界圈定矿化体,累计视厚为278 m,Cu品位0.22×10-2~ 0.33×10-2.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斑杂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黝帘石、钾长石等.围岩蚀变具分带性,地表由岩体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4.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处于反映达尔布特深大断裂的北东南西向重力梯度带南西侧的重力高值区、克拉玛依磁力高南部的低缓磁场背景中.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在Ⅴ号花岗闪长岩体主要部位出现极化率高背景及弱异常(3%~3.5%),高极化异常主要出现在花岗闪长岩体的东、西内外接触带上及花岗闪长斑岩中(4%~5.5%).其中IP-2位于岩体东侧内外接触带上,控制长度、宽度均在1 km以上,极化率一般在5%~7%,处于中低阻(150~300 Ω·m)—中高阻(500~1 000 Ω·m)的过渡带上,钻探见到了铜矿(化)体(图5).岩体及其内接触带为低缓负磁场背景(0~-100 nT),在外围出现弱高磁异常(0~+100 nT).4.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以Au异常为代表,Cu仅为高背景,含量为30×10-6~40×10-6.矿区化探异常特征1∶5万岩屑化探异常明显,元素组合为Cu、Au、As、Bi、Sb、Ag、W等.Cu、Au、Ag异常规模较小,分布面积2~3 km2,位于组合异常中心部位、岩体上及内外接触带,最高含量分别为440×10-6、12.2×10-9、350×10-9;而As、Sb、Bi异常分布在岩体中及地层中;Mo、W异常不够明显,高背景主要分布于岩体的北侧,可能与采样粒级偏细(-60目)有关(图6).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0勘探线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显示,在斑岩体及地表矿化带上,Cu、Au、Ag、Mo、Sn、As、Sb异常明显,共生组合好,但As、Sb异常范围较前者大.ZK102钻孔原生晕也具有Cu、Au、Ag、Mo共生组合的特点,Au最高含量100×10-9,Mo最高含量50×10-6~70×10-6.5 西天山松树沟铜矿该矿是河南区调队在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通过对1∶50万化探艾肯达坂异常进行1∶20万、1∶5万化探加密测量,发现了哈拉哈陶Cu、Au、Mo 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而查证发现,初步认为属斑岩型.5.1 成矿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背景处于伊犁微板块的阿吾拉勒山东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查岗诺尔一带,出露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岩及少量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成矿斑岩体侵入岩属早二叠世混源花岗岩系列,铜矿化体赋存于二叠纪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体及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斑(玢)岩体地表出露规模小于200 m×30 m.矿化特征目前发现2个主要铜矿化带,其中I 号矿体的赋矿岩体为细粒闪长玢岩,带内圈定2个矿体,长度250 m,厚度分别为28.4 m、32.1 m,平均品位Cu 0.43%~0.56%,Au 0.36×10-6;Ⅱ号矿化带产于花岗斑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上,地表矿化带长200余米,厚约4 m, Cu品位0.1%~0.12%.矿化类型及矿物组合根据地表及少量硐探结果,金属硫化物呈稀疏浸染状、浸染状构造,矿化岩石包括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斑铜矿化、硅化凝灰岩、次生石英岩及黄铜矿化、斑铜矿化花岗斑岩.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自岩体向外具有水平分带特征,矿(化)体主要产于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5.2 地球物理特征该区处于典型的重力梯度、航磁高—低磁场过渡带上,反映处于深大断裂构造带边缘.磁场南部包括多个高磁异常中心,反映区内磁性变化较大,磁场强度可达300~400 nT;北部为稳定的低缓负磁场,靶区主体在该磁场变化带偏高磁场区.经激电剖面测量,矿化带具有明显的高极化特征,极化率最高4%~5%,并伴有中到相对低阻.5.3 地球化学特征1∶50万化探为著名的艾肯达坂“高、大、全”综合异常,以Cu、Au、Mo为主,伴生Ag、Pb、Zn、Bi、Cd、As、Fe、Mn等元素,面积约600 km2.Cu、Au、Mo峰值分别为145×10-6、12.0×10-9、32×10-6.1∶5万化探分解为十余处不同元素的组合异常,其中在哈拉哈陶圈出一单点组合异常,控制面积约0.7 km2,以Cu、Au、Mo为主,伴有Zn、Bi、As等元素.最高含量Cu 1 200×10-6,Mo大于50×10-6,Au 为270×10-9,Ag 1.14×10-6,Zn大于600×10-6,As 为167×10-6,Bi为9×10-6. 6 斑岩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6.1 地质标志新疆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带中及板块活动后碰撞时期,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二叠纪,以二叠纪居多.含矿岩体有浅成相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等,赋矿地层以中基性火山岩居多,部分为正常沉积地层.矿体产于岩体中及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孔雀石化较明显.地表不同程度见与斑岩铜矿相关的蚀变组合.6.2 地球物理标志矿区(田)一般位于区域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带中或高—低磁场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较发育.激发极化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出露或浅埋藏矿体,极化率或充电率具有3.5%~7%中等—高极化异常;矿(化)体一般处于高阻—中等电阻率的过渡带上.主要干扰因素是黄铁矿化和含碳地层,后者图6包古图地区Ⅴ号岩体化探剖析图Fig.6 Composite geochemical chart of No.5 granite of Baogutu district(据李泰德,2005)1.等值线;2.地质界线;3.断层;4.中基性岩脉;5.产状C1b——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岩、硅质岩、砂岩;υ——辉长岩;γ42 b ——花岗岩48新疆地质一般具有高极化、低阻组合特征.矿体上磁异常具有4种特点:含矿斑岩体具有弱—中等磁性(土屋式);矿体底板具有弱—中等磁异常(哈腊苏式);赋矿地层磁性强、含矿斑岩体磁性弱、矿(化)体处于低负磁场背景(包古图式);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因矽卡岩化而出现环带状高磁异常(以玉龙铜矿为代表).6.3 地球化学标志1∶20万、1∶50万区域化探Cu、Ag、Au、Mo、W、Pb、Zn(Cr、Ni、Co、As、Sb)高背景或组合异常、累加异常可以作为斑岩铜矿靶区选区依据.鉴于新疆戈壁荒漠区区域化探一般采用岩屑测量,可能因为部分地段样品控制力较弱,异常反映不够明显(如包古图铜矿).中大比例尺化探Cu、Ag、Au、Mo(W、Pb、Zn、As、Sb)多元素组合异常是预测斑岩铜矿找矿远景区的重要依据,也是寻找斑岩体或地表无斑岩体出露矿床(尤其小规模斑岩体、隐爆角粒岩筒)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成矿环境下伴生元素组合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中斑岩铜矿典型元素组合Cu、Ag、Au、Mo,而As、Sb、Bi、Pb、Zn等元素更多地反映了后期热液活动,在不同成矿环境、不同矿床差异明显.6.4 斑岩铜矿找矿方法组合探讨对于斑岩体含矿性评价,直接采用地质填图、化探、激发极化法剖面或面积性工作+深部工程;对于 斑岩类化探组合异常、与斑岩有关的磁异常或多光谱(高光谱)提取的斑岩体和矿化蚀变信息,采用路线地质、磁法、地化剖面或面积性磁法、化探,发现斑岩体或异常源,采用激发极化法剖面或面积性工作+深部工程进行评价;对于筛选的斑岩铜矿找矿靶区(矿化集中区或异常集中区),采用激电、磁法、化探、地质填图进行1∶2.5万、1∶5万综合调查;在矿区一般开展1∶1万、1∶2万综合普查.参考文献[1]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等.2006年.对中国成矿体系的初步探讨[J].矿床地质,2006,25(2:155-163.[2] 王磊,王虹,胡长安,等.新疆土屋铜矿控矿岩系及特征[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3] 杨文平,何立新,王祥,等.新疆哈腊苏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探讨[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4] 张锐,张云孝,佟更生.新疆包古图铜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意义[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F XINJIANG AND THE SUGGESTED COMBINATION OFEXPLORATION METHODSZHUANG Dao-ze, JIANG Yun-hui, ZHANG Hong-xi(Xinjiang bureau of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takes the Tuwu copper deposit of Eastern Mountain, Halasu copper deposit of Aertai Mountain, Baogutu copper deposit of western Zhungaer and Songshugou copper deposit of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 as the research example. After looking back on the simple history of deposit discovery, the geologic,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ogenetics, 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deposit discovery and inspect. In the end, the combination of prospecting methods in different phases is suggested.Key words: Xinji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re guide of prospecting; explor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