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节课选自《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节,在前四节已经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对自然依赖程度高的生产活动——农业在我国的分布。我国农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分布概况,种植业在南北方的差异,主要商品性农业基地及其发展的区位条件等内容。

(二)确立目标:

考点要求:掌握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知识与技能:1.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总结中国农业的分布概况;

2.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及适宜的农业,理解因地制宜是农

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3.看图辨认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五大商品棉基地位置;

4.探究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联系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总结中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在南北方的差异及原因,

得出“农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难点: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基地的位置及区位条件

重、难点确立的原因:我国农业是高考常见考点,学生对地图的掌握程度不足,根据地图分析区位因素的能力也需要提高。

(四)关键:以“农业概念、区位因素、我国农业区的区位条件”为线索展开学习

二、学情分析:

关于农业概念、类型、区位因素都是高一必修二学习过的内容,而且学生对分析区位有一定的方法储备。但是对地图及材料的分析还是缺少思路,能力不足。联系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从而总结出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理念

利用学案和媒体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归纳结论,重要的是掌握分析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引领和调控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前几课相关知识)

中国气候特征?中国地形特征?中国河流水文特征概况?

了解自然规律,我们就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生产活动,根据高一的学习,哪一种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是农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农业。

新课:(阅读学案上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问: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知识才能实现今天的学习目标?

(什么是农业,不同农业部门都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区的区位条件)我们以此为线索学习新课。

1.农业概念

小农业,大农业

2.农业区位因素

3.(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4.以我国典型农业区为例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及适宜的农业

5.(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因地制宜

6.以种植业为例,总结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

7.探究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小结:我国农业要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道路

作业:中国粮食问题及原因、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