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8.52 M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论文

——从设计心理学看设计分析及解决

内容摘要: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商品或物品中辨别挑选出优良的设计?怎样欣赏好的设计?一个设计不好,不好在哪里?要在哪些方面做怎样的改进?”这些就是本文意图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要说明设计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用户作为产品实现的主体的不可忽视性,主要从设计心理学的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产品设计的评价方法,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明确进行设计分析的前提:在物品的使用中遇到问题时,找对正确的归罪对象,即问题的根源究竟是在人还是在于设计。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以三星8.2MEGA PIXELS 数码相机糟糕的功能键设计为例,从可视性、限制性因素、概念模型三个方面对设计问题和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以人的行为七阶段为基础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具体环节。最后从概念模型方面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改良方案。

关键字:设计心理学设计分析产品设计人员用户可视性问题

限制性因素概念模型

正文:

引子

生活是一门设计的哲学,且不说诸多的高科技产品,两万多种日用品在这一点上便提供了极好的佐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的设计为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商品或物品中辨别挑选出优良的设计?怎样欣赏好的设计?一个设计不好,不好在哪里?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怎样的改进?

设计分析能力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否认,感性评价在对一件物品的整体评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单纯感性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缺乏理论性不可避免的会使评价产生背离主体的偏颇。所以,单单感性是没有办法完成设计分析的任务的,我们还需要具备具备一定的理论系统来弥补感性评估的漏洞。

可以这么说,感性为我们的评价之路指出了一个方向,而理性却为我们指明了那个地点。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觉得一个东西好(或不好)。那我问你,“好(或不好)在哪里?”你可能会说,“说不出,就是好(或不好)”。那好,理论的意义来了,它会为你解决为什么的问

题。

分析之前

“别人都会,就在我这儿出了问题,大概是我的动手能力要差一些罢!”责备自己似乎是我们在简单的日常用品的使用上遇到问题时的惯性思维,但设计大师诺曼却告诉我们“这些不是你的错,是产品设计人员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的认知。”我觉得这是在做设计分析之前要明确一个观念,即“不是我的错,是设计出了问题”。只有这样,那些设计拙劣的物品才不会在我们的错误认知中得到开脱,得以幸存。

设计优秀的物品应该是容易被人理解的,它们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困难,因为他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是给用户提供了错误的线索,从而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

问题及设计师意图分析

下面,我将就一款相机为例,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分析及解决。

这款三星8.2MEGA PIXELS 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不是因为它的功能有多完善或是造型有多美观,相反的,是它的糟糕的调焦按键的设计。

第一次使用这款相机的时候,是在晚上给朋友拍照。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场景效果,我想要将人物拉远一些,于是习惯性地去尝试相机上的调焦按钮(见图1)。但是问题在这时候出现了,它的调焦按钮(这个倒是没有被我认错)是一个长条形凸起,我想长焦与广角应该是左右摁下时分别控制的。我先尝试了左摁,结果人像被拉近,自然地,我又去尝试右摁,结果却是数码变焦继续放大。如此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只得沮丧的向朋友求助,那边已经摆好姿势的朋友一脸无语与无奈,告诉我轻轻向上推是缩小,向下掰按钮是放大。我恍然大悟,同时不禁埋怨自己“哎呀,怎么这么笨呢?脑袋就不会换个方向考虑呀?”

读了诺曼博士的书,这个相机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闪,我开始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许不在我身上,因为我在使用其它相机的时候并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那是不是它的设计出了问题呢?别人使用的时候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呢?

相机的调焦按钮,可以上下拨,也可以摁下,不同的操作方式

对应不同的功能,但混淆的操作会造成错误的结果。就其造型

而言,并没有给人明确的操作上的提示。且其位于左右对称偏

下位置上的标识,反而会给人操作上的误导。

图1

带着这些疑问我将相机借过来,并让其他同学尝试使用。当然事先我并没有对这款相机做任何评价,也没有告诉她们调焦的方法。结果是大多数人不能很快的找对调焦方式,惯性思维让她们首先选择左摁或者右摁试图调焦。得到失败的反馈后,她们才会尝试其它的方式或者查看一下按键上的标注说明。

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关键(见图2)的难以识别性。除了按钮旁边的“power"字样表示或是借助排除法,按钮本身并没有任何能够说明自己作用的特点。相反的,快门键倒是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开关。

相机的开关、模式调节旋钮、快门的排布快门与开关几乎处在

对称的位置上,除了位置上的提示两个按钮都没有能够明确说

明自身功能的特征。被放在中心位置的模式调节旋钮也很让人

疑惑,因为既不美观,也不能便于调节。唯一的“好处”是,

用户得腾出另一只手进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需要注意的是,

旋钮边缘是与前侧机身相平的,大拇指操作时不便性可想而知

图2

设计的问题在这时就凸现出来了。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款相机的按键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可视性问题,即用户操作意图和可能的操作方法之间没能很好的匹配。

调焦按钮是对称的,而且左右都有标识,(左边标注的是焦距的调节,右边标注的是播放照片时放大和缩小的调节)这很容易误导人左右摁(尽管左右摁的时候会因为费力而下意识的闪过可能是错误的念头,但这并不足以促使人去即时思考更为合适的操作方法而往往被忽略),而不是第一时间就做出上下拨动调节的正确选择。

经过研究与尝试使用,我又发现,相机的调焦按钮确是可以下按的,即下按时,它也可以行使一定的功效,比如说,在删除照片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它选中或取消选中某一张照片。当然,这个功能是被设计人员赋予的,是在设计人员的概念模型里的;但是,同样的操作在拍照模式下将是一个错误的执行,它的作用被默认为拉近物体。这么说来,犯错误的机会貌似是被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

再说快门键与开关键(见图2)。这两个按键也是处在相机上侧几乎对称的位置上。一个是平的,圆形的;另一个是倒全角的长方形,凸起的。它们的外形特征并没有与其所具有的功能有很好的匹配。我想,如果只是把这开关键和快门按钮的外形调换,用户可能都不会察觉。也就是说,这两个按键的功能完全是由它们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在不看标识的情况下,根据常识,上侧的两个按键只能是快门和开关;右手握相机时,能触到的按键该是快门,而在较远的对称位置上的,必然就是开关了。再进一步说,如果两个按键都被放在单手握相机时食指可触到的区域内,就必然会给用户带来困惑,而误操作也就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了。

第二是限制性因素,即用来缩小预设用途显示的可操作的范围的因素,未能被很好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