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论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情感意蕴
闭煜铨;梁覃覃
【期刊名称】《世界文学研究》
【年(卷),期】2024(12)1
【摘要】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中运用了大量“花”意象,因而“花”意象是构成李清照富有生命张力与情感意蕴的世界的一个重要意象。
其中梅花、海棠、菊花等丰富多样的花意象在其词中有独特的情感意蕴。
通过分析其不同时期词中不同的“花”意象可以品出其所表达的情感意蕴不同,如感叹光阴易逝、赞扬高尚人格情操、哀叹身世命运等。
本文将从各个时期花意象的内涵对词人情感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闭煜铨;梁覃覃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南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以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分析为例
2.以花入词为情着色——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3.花间弄语——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4.花似人,人似花——李清照词作中“花”之意象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一位文学巨匠,其词歌承载着浓郁的女性情感,同时也代表了其独特的审美趣味。
她的词歌中描绘了大量的花卉,不仅仅是因为花卉或许是她所喜欢的自然元素,更是因为花卉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在她的词歌中,“花”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是美好的象征,也代表了人生的短暂、曲折和凋零,体现着她的感性和悲情。
首先,花被李清照视为一种美好的象征。
在她的词歌中,花卉往往被刻画为美丽、绚烂。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用“双双瑞雪凝碧玉,玉形深藏万千春”来形容梅花的美丽,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绘草地间的风景。
这种美好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李清照的审美趣味,更是因为花卉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美好的体现。
花卉具有鲜明的颜色、繁茂的枝叶和个体特点等属性,是人们欣赏和表达美好的自然元素。
其次,花被李清照视为人生的短暂、曲折和凋零的象征。
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细雨在情境描述中显露出的是“岁月无情”这一氛围,而“草木黄落”的状态则暗示了花卉在不断凋零、消逝的同时,也映照着人们在朝暮之间蹉跎岁月,越发增强了“昙花一现”的感叹。
花卉的凋零与人生短暂一样,也是李清照词歌中非常突出、贯穿的意象之一。
最后,花还体现了李清照丰富的感性和悲情。
在她的词歌中,花被描绘成充满哀愁、隐忍沉默的形象。
在《如梦令·少年游》中,她描绘了一朵被人无情践踏的花,“两朵相依常。
飞来飞去蜂蝶嬉,不觉分离。
袅袅炊烟冉冉起,半崖余雪残阳里。
”花在这里被赋予了充满悲情的情感,即使在郁郁葱葱的花丛中,花也不能逃脱被人践踏、被世俗规则束缚的命运。
这种感性与悲情的情感,在李清照的词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其词歌中花意象的意义增加了更多的层次。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词集中以爱情、离别、悲伤为主题,不断探讨人生的意义。
其中,花作为意象出现的频率极高,而这些花既是词人描摹情感的载体,又是她审美趣味的体现,那么花对于李清照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首先,李清照所喜欢的花种类丰富,包括垂柳、杨柳、海棠、菊花、牡丹、梅花等等。
这说明她不仅对于某一种花的美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出她广泛的审美视野和对于世间之美无限增添的好奇心。
比如说,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词中所描绘的海棠,在其间枝间发亮的嫩绿,无数朵大片的鲜红色花瓣以及冲霄如带一般的枝干,极富生命力,令人惊艳。
李清照用词既如画,又如梦,将花的风姿和自己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其次,李清照对于花的描绘方式也非常独特。
她不仅仅是描绘花的形态、颜色,更是在她的词中赋予了花以情感,从而使得花的存在更加丰满、有厚度。
比如在《如梦令》中,她写到:“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迷离。
富贵花开花落时,绿杨烟外晓寒啼。
”从词中可以看出,李清照不只是在描述花的美,更多的是带入情绪,赋予了花以象征性的意义。
这种方式不仅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而且也进一步增强了花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于花的赞叹和珍惜。
最后,花作为李清照词中的审美趣味的体现,起到了形式美的作用。
花之美,除了花的本身自然美之外,还有花的形韵美。
词人通过花的娇艳、姿态等特质的描写,衬托出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形成了一种美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无言谁会凭栏意,摇曳思云间。
”这两句词中,敬亭山上的梅花虽然没有具体描述,但是在李清照这句“摇曳思云间”中,既剖析了梅花的姿态,又赋予了一定的情感和厚度,令词句更具吸引力。
这些细节之处,展现了李清照对于美的追求、灵敏的感觉和理解力,也表明了她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想象力。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她的词中,“花”这一意象是经常出现的,它给她的词作增添了丰富的审美趣味。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具体表现和其对审美趣味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具体表现非常丰富多彩。
在她的词作中,“花”可以是具体的一朵花,也可以是花的香味、花的颜色、花的姿态等等。
比如《如梦令》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首词以花和月为题材,表现出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而《浪淘沙令》中的“低树横斜,小桥流水,妾心事,断肠处”则以花木流水来烘托幽怨之情。
在这些词中,“花”作为意象不仅表现了她对自然景物的敏感,更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准确把握。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有着深远的影响。
“花”在她的词作中往往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物,还是承载着词人深情厚意的载体。
比如《如梦令》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词中,“花”被赋予了流逝时光的象征意义,表现了词人对光阴的感慨和追求永恒美好的向往。
李清照对花的描述往往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感悟,她以花为媒介,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切思考和对感情的真挚表达。
在《如梦令》中“但为君故,长更好,更无人像我的兔毛。
”“花”和“兔毛”被用作了借喻,表达了词人对感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花”意象的婉约曲折正是李清照词作中审美趣味的一大特点。
她对花的描绘往往巧妙地运用了婉约曲折的手法,富有诗意和幽默感。
比如《点绛唇》中“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通过“雨送黄昏花易落”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世情的感慨和对人情的痛惜,展现了李清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理性把握。
李清照词作中对花的描写往往富有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感悟,通过花对人生的深刻把握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非常深远。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以婉约、细腻、情感深沉著称。
在她的词作中,花这一意象被频繁使用,成为了她审美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有着多重含义,并且通过花的描写,她传达了自己对爱情、缘分、命运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花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象征着爱情和婚姻。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深情的爱情描写著称,而花被视为代表爱情的象征物,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词中都有所出现。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通过描绘风中凋零的花树,她表达了自己面对失去爱情的痛苦和离别之苦。
而在《浪淘沙·九月西风吹夜雨》一词中,她写道:“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瑶轩射雕处”,把花儿寄托在冬天的寒雪中,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
花的描写使她的词作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花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也象征着缘分和命运。
在《云中秦树·花底满汀洲》一词中,她写道:“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通过花的描写,她暗示了命运的捉弄和无奈,表达了对缘分的不解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武陵春·春晚》一词中,她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虽然花开花谢是自然界的循环,但花谢之后的凋零却让人感到惋惜和无奈。
通过花的描写,她反思了生命的短暂和命运的不测,表达了对岁月蹉跎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花的描写也使得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咏史之情。
在她的词作中,花的描写常常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致。
在《临江仙·梅雨潭庄》一词中,她写道:“夜久语声绝,如闻波鸟散。
月落空山阔,露华如鹭汀。
”通过诗中花的描写,她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
在《渔家傲·丁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她写道:“猨鸟敢当时,岂知江海津。
白鸥自拍水,青草空惹人。
”她通过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繁华交错的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向往。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她以眼明手快、情感细致的文笔,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凝聚在“花”这一意象之中,表达了她对人生、爱情、自然等多方面的感悟。
李清照的词中,花的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她的审美趣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的重要性李清照的花是一种典型的“游离状态”的东西,它既随风摇荡,又随着季节更迭而盛衰。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藕花就是一种“游离状态”的存在,它既代表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又体现了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这种双重性也体现在了李清照的审美趣味之中。
李清照的词作中,花的意象对她的审美趣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她的笔下,花既清新可爱,又娇艳多姿。
这种双重性的存在使得李清照的情感体验有了更加细腻、深刻的表达方式。
1. 清新可爱的审美李清照的花意象往往具有清新可爱的审美。
花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被李清照用来描绘心情和情感,既能传达诗意,又能营造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清新可爱的生命之美。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李清照写道:“寻遍桃花仙女庙,也无踪迹。
空馀梦想,当年旧事。
画楼西畔桂堂东,长记平山堂是寄。
扫妆娟,独倚阑,未肯教伊斟酒。
金炉香暖玉烬销,绿鬓朱颜殢酥胸。
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把西湖十景中的平山堂和“桃花仙女庙”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旧事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视。
其中的“黄花”,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呼唤,这种清新可爱的审美趣味正是体现在这里。
2. 娇艳多姿的审美李清照的花意象也取决于娇艳多姿的审美,这种审美体现在她用花描绘人物或表达情感时。
在她的词作中,花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形象,它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在《浣溪沙·带来百花图闹市》中,李清照写道:“带来百花图闹市,可能几人曾识。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清新婉约、洒脱深情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词作中,花的意象是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元素,对她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花在她的词作中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描绘,更多的是成为了情感和意境的象征,为她的词作增添了更深层次的韵味和内涵。
李清照对花的审美趣味体现在她对花的描绘上。
她在词作中常常以花为比喻,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心境。
“花”在她的词作中既可以是柔美细腻、娇媚艳丽的,也可以是沉郁萧瑟、凄凉凝重的。
在《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夜如何?夜已很,闺中月”,她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表达自己离愁别绪的凄凉心境。
这种对花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花本身形象的描绘,更多的是对情感和心境的抒发,展现了她细腻婉约的审美趣味。
李清照对花的审美趣味体现在她对花的意境的塑造上。
在她的词作中,花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在《浪淘沙令》中,“别时容易见时难,若容相见会相欢。
一笑春风吹柳花,独自不如他人醉”一句中,她以“一笑春风吹柳花”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对重逢的期盼。
花在她的词作中常常被赋予了相逢离别、爱情悲欢、人生冷暖等丰富的情感和意蕴,在她的词作中成为了情感的象征和陪衬。
李清照对花的审美趣味还体现在她对花的抒发上。
她在词作中常常借花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著意词章风到处,何须檀板催金尊。
可堪孤馆闭春寒,杖藜徘徊,柳暗花明,夜深更卷舒云”一句中,她以花的明暗、昼夜来比喻人生的冷暖和沉浮,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量。
花在她的词作中常常成为了她情感的载体和抒发,为她的词作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中常常运用花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首先介绍了李清照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词作的特点,然后重点探讨了她词中常见的花意象,以及这些意象的运用方式。
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花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手法。
文章探讨了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了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刻内涵。
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花意象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诗词创作及其艺术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她的词作带给人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关键词】李清照词、花意象、文学背景、特点、意象运用、象征意义、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李清照的文学背景、词作特点以及词中花意象的探究,来深入解读她在词作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剖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味她那优美动人的词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逐一展开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读者们能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和其花意象的象征意义。
2. 正文2.1 李清照的文学背景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以清丽脱俗、感情真挚而著称。
李清照生于北宋时期,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云集,词坛更是拥有无数优秀的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清照得以接触并受到启发,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受到当时文人的欢迎,也被后人广泛传颂。
她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手法,这些都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李清照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严格的时代,女性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思想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清照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她的词作中透露出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色彩,与封建礼教的禁锢形成鲜明对比。
李清照还受到了道教、佛教等思想的熏陶,她的作品中不乏对人生、情感、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超越尘世的意蕴。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女词人,其词作以“花”意象为灵感来源,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通过对花的细致描绘,李清照构筑了作品中繁花似锦的画面,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她巧妙地运用花意象,渲染出词作中的情感和氛围,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花意象还启示了词作中的思想表达,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内涵。
李清照的词作中“花”的意象不仅延伸了作品的文学意义,更深刻地丰富了词作的审美意义。
李清照的词作中“花”意象确实对其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作品更加优美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关键词:李清照词,花意象,审美趣味,细致描绘,情感表达,画面渲染,思想表达,文学意义,影响,审美深远影响,恰到好处。
1. 引言1.1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重要性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花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词作中常见的描绘对象,更是她审美趣味的体现。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李清照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而闻名。
而在她的词作中,“花”常常出现,成为了她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花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扮演着多重角色,既可以是情感的象征,也可以是画面的渲染,甚至可以是思想的表达。
她通过对花的细致描绘,将花的美丽与悲凉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动容的意境。
花意象不仅为她的词作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同时也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志,突显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情感的感悟。
可以说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花”意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形象和意蕴,更展示了她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对美的追求。
1.2 审美趣味与花意象的关系李清照善于运用花的意象,通过对花的细致描绘表现出其审美情趣。
在她的词中,花不仅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还融入了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花的细致描绘使词作更加具有生动感和真实感,从而增加了读者的审美享受。
花意象对词作情感表达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作者:孟柯晓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2期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因此,在高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意象显得尤其重要。
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意象的成因,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老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意象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深层思想。
本文就以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花”意象为例,阐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李清照;意象分析一、李清照的背景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词花意象的演变在大自然芬芳美丽的世界里,花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能够进入文学作品中的也很多,但最为李清照感兴趣的集中在几种。
经统计,李清照在词中写过确指的花有梅、菊、桂、荷、海棠、梨花、荼蘼、芭蕉等8种,其中直接以咏物词的形式出现的就有9首。
而所有35首写花词中,直接提到花名的有28首。
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梅花11首;菊花4首;桂4首(关于桂花的统计,有3首可以确定:《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鹧鸪天·暗淡青黄》。
《庆清朝慢·禁幄底张》一首却颇有争议),蓝天、林健等人以为是写芍药(《李清照诗词评释》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孙崇恩以为是写牡丹(《北宋婉约四大名家词》1995年,中国书籍出版社),郑孟彤以为是写桂花(《李清照词赏析》,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本文认为词中提到光明宫的典故 很明显是指桂花,因而赞同郑说);荷花4 首;海棠2 首。
这些花无不是风韵独特,高雅脱俗。
前人论李清照词,一般将其作品分为南渡前后两期。
这种分法固然有道理,但仍显太笼统。
宋室南迁是一个历史大事件,对当时每一个人都有影响,李清照也不例外。
不过,她究竟是一个深居幽闺的封建女性,纵然有高远的志向,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使她不得不像所有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因此,时代对她的影响,虽然重要 但并不是直接的。
在能和自己有着共同志向、能睹书品茗的丈夫赵明诚身上,弱女子的清照拥有一种安全感。
所以即使南渡以后,一旦生活稍稍安定,李清照仍有兴趣踏雪寻诗。
国恨于一个封建知识女性,毕竟是离得远了一点。
只有到赵明诚病逝之后,李清照的生活支柱一下子垮掉了,她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崩溃。
于是,家亡夫死的惨剧才能更深的烙印在“国破山河在”的沉痛上,词的风格与思想才会有根本的变化。
因此,本文拟将李清照词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少女时期---婚后时期---孀居时期。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摘要:李清照现存词作中专事咏物或涉及花卉意象的占到相当比重,无论其创作态度还是所取得的总体艺术成就在古代诗词创作中都是极其突出的,这些词不仅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外显,还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李清照;咏梅词:菊花;桂花;审美意蕴李清照现存约60余首词中,专事咏物的词约14首。
其中涉及花物品类的主要有梅花约7首、桂花约2首、菊花1首、牡丹1首、银杏1首、梧桐1首、芭蕉1首。
词中涉及花卉意象的约22首,大抵也在梅花、菊花(黄花)、海棠、桂花、梨花、荷花、梧桐、桃李、杨柳之间。
它们都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外显。
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
一李清照多梅花词。
陈祖美先生指出:李清照的“《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的心灵史”。
梅品即是人品。
作者咏梅赏梅、爱梅怜梅,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的情感的外化。
而且都能写得形神高远,物我合一,浑然一体,意境深广,远非一般咏梅词可比。
还在早年的一首《渔家傲》词中,她就曾盛赞“此花不与群花比”:雪里己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吟咏傲立霜雪的寒梅,表现出词人赏梅、爱梅的芳心。
词中“香脸半开娇旖旎”、“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正是作者少女时期处境优裕、孤高自赏、超群拨俗品格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对于盛开的梅花。
李清照则用“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梢梅萼”(《临江仙・并序》)来状写,显出早春风光的艳冶灿烂。
即使面对“残枝”、“残蕊”(《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她也仍然充满信心。
象《满庭芳》写“残梅”: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红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摘要:“一代词宗”李清照创作了大量的写花之作,其笔下的“花”意蕴丰赡:高洁情趣的象征,人格力量的载体,多重情感的聚合。
她的写花词与男性词人与众不同,花是词人生命历程的某种代言。
她以吾手写吾心,以花寄情,花人合一,抒写着自己芬芳的“花”样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花意象词作Abstract: “a generation of respected writer” Li Qing zhao created massively has written work flowe red, its writing “the flower” the implication abundant supported: Noble and pure appeal symbol, personality strength carrier; Multiple emotion polymerizations. She writes the flowered word and the masculine excellent poet is out of the ordinary, the flower is excellent poet life course some kind speaks on another's behalf. She writes by hand my heart by me, expresses feelings by the flower, the colored person unites, is expressing in writing fragrantly “the flower” the type life.Key Words: Li Qingzhao Flower image Ci花,素来代表最美的春光,最美的生命形态,自古便有“女儿如花”之说。
花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花”这一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其少见的女性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
安”。以词著称于世,兼工诗文,用兼有词论,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声誉,有“文有李清照,
武有秦良玉”之说。且看不同各时代文人对李清照的评价:
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1]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2]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3]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4]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
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5]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6]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
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7]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
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了。建国以来,文人更是对李清照予以极
大的关注,文革以后,对李清照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李清照集》[8]、《李清照集校注》
[9]、《重辑李清照集》[10]、《李清照资料汇编》[11]等为学界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材料,王
延梯、陈祖美的同名专著《李清照评传》分别系统地对李清照的一生及其创作作了传记和评
述,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和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选》分别荟萃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
叶对李清照研究的主要文献,并分别列出了1924年至1984年的有关研究文章170多篇。以
后,又有大量研究李清照的文章和专著问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清
照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如果把20世纪李清照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从20
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共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著4部,揭开了20世
纪李清照研究的序幕(据周桂峰《李清照研究回顾与展望》,《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
3期)。从1949年到1966年,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这一时期,先后发表论文约
70篇,专著3部(据徐北文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特别是从1959
年到1964年长达六年的李清照学术大讨论中,对推动李清照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以后时至今日,李清照研究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多年里,据不
完全的统计,发表的研究论文约300篇,出版各类专著及资料汇编约10部之多。在这一过
程中,研究者努力拓展研究的领域和空间,从而使李清照研究出现了真正繁荣的局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李清照的研究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研究的力度更大,范围
更广,挖掘更深,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态势。仅以目前查见的资料统计,
就有研究专著近20部、研究论文700余篇。限于篇幅,本文拟对近十年来专家、学者对李
清照歌词的研究作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和评述,以观照易安词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评析其意义
和得失,揭示这一研究的路向和趋势。当然,所谓李清照的研究,主要地也在于对其歌词的
研究。
研究热点:跳出以往一直延续的框架
长期以来,对李清照的研究评价一直都侧重于对其思想和社会意义上研究,不免会受到
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跳出了这一直延续的框架,继而
从纯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去全面的比较李清照诗词的艺术性。
不少研究者对李清照的研究方向都在其的咏物词,其中最多的是关于李清照词中对花的
咏叹,如岳毅平的《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12],何红梅的《李清照的咏花词》[13],
专门评述李清照以花咏物的深层意蕴和艺术水平;何茂颐的《浅析李清照菊花词的思想内容》
[14]在乎于李词“满地黄花”和“瘦比黄花”意境的分析;杨海明的《诗、酒、茶、梅、菊
及其他——谈李清照词中的“雅士”气息》[15]则揭露出李清照词浓郁的“雅士文化”,挖
掘的深度又明显地进了一层。而李宗坡《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则把李清照词中各种花的
形象一一举出来,总的分析花意象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借此来更好的理解李清照词的的艺术
魅力。
研究意义及依据: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作家之一,在女性作家群中堪称巨匠,几乎没有哪一
位妇女能与之匹敌,尤其在男性作家独霸文坛的封建社会,她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更显得
难能可贵。特别是她的词,因此,研究李清照及其词的各种研究,自有特别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一,李清照的词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形成了鲜明独特
的艺术风格。研究李清照词中花的形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赋予的情感
及词的艺术特色,了解这一艺术特色所带来的意境及美感。
第二,李清照生当宋代南渡前后,前期多写爱情生活和心理,清丽婉转,韵调优美;后期多
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情感深沉。研究李清照词中花意象所蕴含的深层的“愁”,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的那段历史及其各类人物尤其是文人们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
总体而言,近十年来李清照歌词的研究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其不足和良芳不齐的情况是
难以避免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注释】
[1] 选自明代文人徐士俊《古今词》
[2] 选自清人王士《花草蒙拾》
[3] 陈宏绪.寒夜录卷下[M]
[4] 清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5] 清 沈去矜
[6]《中国词史大纲》民国胡云翼.北新书局,1933初版
[7]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8]《李清照集》王英志 凤凰出版社 2007年出版
[9]《李清照集校注》王仲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10月出版
[10]《重辑李清照集》中华书局2009.08出版
[11]《李清照资料汇编》褚斌杰等 中华书局2005 年2月出版
[12] 岳毅平.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2).
[13] 何红梅.李清照的咏花词[J].语文函授,1997,(2)
[14] 何茂颐.试析李清照菊花词的思想内容[J].语文应用与研究,1997,(1)
[15] 杨海明.诗、酒、茶、梅、菊及其他:谈李清照词中的“雅士”气息[J].古典文学知识,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