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外旋斜视的手术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9.98 MB
- 文档页数:26
斜视弱视试题1.关于眼外肌的次要作用,正确的说法是所有眼外肌都有次要作用。
2.关于内直肌,不正确的说法是拮抗肌为同侧外直肌。
3.关于上直肌,正确的说法是与视轴成51度,主要作用为内转,协同肌为下斜肌。
4.次要作用为内旋、内转的肌肉是内直肌。
5.次要作用为外旋、内转的肌肉是外直肌。
6.次要作用为外转、上转的肌肉是上斜肌。
7.次要作用为外转、下转的肌肉是下斜肌。
8.主要作用为外旋的肌肉是外直肌。
9.主要作用为内旋的肌肉是内直肌。
10.右眼内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外直肌。
11.右眼上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下直肌,主要作用为内旋。
12.右眼下直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上直肌。
13.右眼上斜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下斜肌。
14.右眼下斜肌的配偶肌为左眼的上斜肌。
15.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不包括弱视。
16.六个诊断眼位不包括向上及向下注视25度。
17.斜视对双眼视觉的破坏首先是破坏双眼单视。
1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斜度时,反光点落在角膜缘表示斜度为25度。
19.测定向上及向下注视25度时的斜度是为了了解有无上下直肌麻痹。
20.有一复视患者的复视图像为同侧垂直复视、右像高、左像低,右下方向复像距离最大,周边物像属左眼,则麻痹肌可能为左上斜肌。
21.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中,通常伴有外直肌麻痹不符合。
其他选项均为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其中偏斜度>40°和18个月左右可出现垂直斜视是先天性内斜视的重要特征。
22.获得性展神经麻痹手术治疗时机一般选在伤后的时间范围是一个月以内。
其他选项的时间点都不太合适。
23.先天性内斜视和获得性内斜视的区别要点包括:后者斜视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前者的斜视角偏大(>40°),前者常伴有垂直斜视,与调节的关系和发病年龄也有不同。
24.导致弱视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黄斑缺损、斜视、屈光不正和不恰当的遮盖治疗。
其他选项都是导致弱视的原因之一。
25.按眼球震颤的方向分类,无规型不是正确的类型。
了解儿童斜视,治疗把握时机斜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以眼位偏斜为主,造成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儿童的斜视对于孩子的眼睛其实伤害还是很大的,斜视不仅影响外观,严重的话还会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了解儿童斜视的分类,成因,从而对于孩子的视力做尽早的治疗,也能尽量的避免其所造成的危害,广大家长们有必要对此加以重视。
1儿童斜视是什么?斜视,学名“单眼外斜”,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双眼注视不同目标时,双眼视轴在同一平面而产生的偏斜现象。
正常情况下我们用两只眼睛观察物体,能准确地看到物体。
如果双眼的视线不能同时落在同一个目标上,就会出现斜视。
儿童患斜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斜视,另一种是内斜视,从医学角度上讲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内斜视:可由于胚胎时期内驱力的影响,使该位置上的巩膜发育异常造成内斜视。
2、代偿性斜视:由于两眼眼球向内、外方转动时,互相配合不协调,不能得到完全的注视而造成斜视。
3、后天性斜视:由于眼外肌萎缩或部分麻痹引起复眼外肌机能减弱而出现斜视;或者因眼眶肌肉运动障碍产生眶内肌麻痹而出现内斜;或者因眼睑提肌麻痹出现外斜;或者由于双眼屈光不正引起屈光参差(两个眼睛都落在同一个位置上)而引起斜视。
2儿童斜视的患病时期与原因儿童斜视的患病原因有多种多样,常见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其中先天性的病因占80%左右。
我们按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介绍:1、婴幼儿期;2、学龄前期;3、儿童期。
1、婴幼儿期约90%的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有斜视,一般为先天性远视或近视,此时期需要佩戴眼镜矫正视力。
这一时期的儿童斜视的产生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同时,也有的儿童斜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钳使用不当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从而引起眼外肌麻痹。
改善斜视的十个方法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的眼睛在注视物体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斜。
斜视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导致视力障碍和眼部不适。
为了改善斜视,以下是十个方法供参考:1. 寻求专业治疗: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斜视,首先应该咨询眼科专家的意见。
他们会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并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使用眼罩:眼罩可以帮助训练眼睛的肌肉,促进眼球运动的正常协调。
通过佩戴眼罩,可以减少斜视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3. 进行眼肌训练:眼肌训练是改善斜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一系列眼球运动和注视训练,可以增强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减少斜视症状。
4. 远离电子产品: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屏幕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和干涩,加重斜视症状。
因此,建议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适时休息眼睛。
5. 视觉矫正:视力矫正可以改善斜视患者的视力问题,提高视觉舒适度。
眼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适合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6. 药物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生可能会建议斜视患者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斜视症状,减轻眼部不适。
7. 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用眼会使眼部肌肉疲劳,容易导致斜视发作。
因此,建议每天适量休息眼睛,避免过度用眼。
8. 睡眠充足:睡眠不足会导致眼部疲劳和眼压增高,加重斜视症状。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改善斜视。
9.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改善斜视也有一定的帮助。
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杏仁等,有助于保护眼部健康。
10. 心理疏导:斜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自卑和焦虑。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斜视,增强自信心。
总结起来,改善斜视的方法包括寻求专业治疗、使用眼罩、眼肌训练、远离电子产品、视觉矫正、药物治疗、避免过度用眼、睡眠充足、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斜视患者减轻症状,提高视力和生活质量。
斜视远视散光治愈案例斜视远视散光治愈案例引言: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眼疾病也越来越多。
斜视、远视和散光是常见的眼疾,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斜视、远视和散光的患者,通过治疗后成功康复。
患者情况:患者为一名23岁女性,身高165cm,体重55kg。
她在工作中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经常加班到深夜。
最近几个月来,她发现自己的左眼出现了斜视现象,并且右眼出现了远视和轻度散光。
她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斜视、远视和散光。
治疗过程:1. 视力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为她制定了一份针对性强的视力训练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了各种眼部运动、调节眼球距离等方法。
每天进行两次训练,每次30分钟。
2. 中药治疗患者的视力问题与她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有关,因此医生为她开了一些中药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这些中药包括了人参、当归、枸杞子等,每天服用两次。
3. 配置眼镜为了纠正患者的远视和散光,医生为她配了一副适合的眼镜。
这个过程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调整,以确保眼镜能够准确地纠正视力问题。
4. 手术治疗由于患者的斜视比较严重,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简单、安全,并且恢复期较短。
手术后,患者的斜视得到了有效控制。
治疗效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斜视、远视和散光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她再也不会出现左眼斜视或右眼模糊等问题。
同时,她也学会了一些日常保护眼睛的方法,并且坚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眼部训练。
结论:眼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习惯、身体状况等多个因素。
视力训练、中药治疗、配镜和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日常保护眼睛也非常重要,包括定时休息、远离电子屏幕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治愈眼疾病。
斜视矫正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1、先天性内斜视(OD);2、屈光不正;3、弱视OS。
术后诊断:1、先天性内斜视(OD);2、屈光不正;3、弱视OS。
麻醉方法局麻麻醉师术者
已行手术名称斜视矫正+结膜囊成形术(OS)
手术医生助手手术护士
手术时间:开始9时40 分完毕10 时30 分共用时50分手术经过:
1、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球后麻醉;全身麻醉;表面麻醉
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0.2 ml ,75%布比卡因ml;爱尔凯因(√)
2、结膜切口:眼肌止部;角膜缘;穹隆部。
方位:右眼鼻侧1:30到4:30,颞侧7:30到10:30,上方下方;
左眼鼻侧7:30到10:30,颞侧1:30到4:30,上方下方;
3、缝线:肌肉缝线:可吸收线6/0 ,其他;
结膜缝线:可吸收线6/0 ,其他;
4、手术肌肉:右眼内外上下直肌;上下斜肌;
左眼内外上下直肌;上下斜肌;
5、角膜缘距离:右眼外直肌止 6.9 mm,内直肌止 5.5 mm;
眼直肌止mm,直肌止mm;
6、手术方式和手术量:
右眼内直肌后退6mm,,球结膜切开冲洗,结膜囊修补成形。
7、术中见解剖异常及以往手术情况:
8、结膜切口关闭:间断缝合√;连续缝合;
9、眼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膏,盖眼垫,包扎。
签名:
时间:。
纠正眼睛斜视的方法纠正眼睛斜视的方法眼睛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它会导致双眼无法同时聚焦一个物体,导致视觉上的不适和影响正常生活。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纠正眼睛斜视的方法。
1.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显著的纠正眼睛斜视的方法。
通过定期进行眼保健操,可以有效地锻炼眼部肌肉,增强眼球活动能力,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闭上双眼,用手掌轻轻按压双侧太阳穴10秒钟;(2)然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上下睑缘各10次;(3)接着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外侧角膜各10次;(4)最后用拇指和食指揉搓双耳20次。
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
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2. 立体视觉训练立体视觉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眼部肌肉协调性来纠正眼睛斜视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改善眼球活动能力,提高双眼对焦能力,从而达到纠正斜视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立体视觉训练器材;(2)在指导下进行训练,注意保持稳定的头部姿势和正确的用眼方式;(3)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
立体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尝试。
3. 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是一种常见的纠正眼睛斜视的方法。
通过佩戴适当的矫正镜片或隐形眼镜,可以使双眼对焦更加准确,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到医院或验光店检查视力和屈光度;(2)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3)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并按照医生或验光师的建议进行日常护理和保养。
请注意,佩戴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需要在医生或验光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购买和使用。
4. 眼肌手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改善斜视症状,那么眼肌手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斜视的眼肌进行调整,可以使双眼对焦更加准确,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到专业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2)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3)接受手术治疗,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恢复和康复训练。
中医治疗斜视有哪些疗法 斜视⼀般发⽣在幼⼉时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眼”或“斜⽩眼”,症状很明显,就是两只眼睛不平衡,严重影响到⾯部美观。
那么,斜视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呢?以下是⼩编为你整理有关于斜视的中医疗法,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疗法 斜视此症属于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
斜视除可采⽤⼿术以及⽤矫正⽅法外,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配合针灸为主的调理。
肝⾎不⾜:可见眼斜、眼睛畏光、⼝苦、头痛。
主⽳可选⽤肝俞、胆俞、太冲、阳陵泉等⽳,药⽅辅助可配合⽤加味逍遥散,改善体质。
脾胃虚弱:可见视物不清、脸⾊苍⽩、容易疲倦、⾝体瘦弱。
主⽳可选⾜三⾥、内关、胃俞、脾俞⽳,配合药⽅可⽤⾹砂六君⼦汤,帮助补⽓健脾。
肾虚:常见伴随头晕、容易频尿,主⽳可选肝俞、肾俞、胆俞、⼤肠俞等⽳位。
此外,还可⽤眼部按摩、推拿的⼿法,达到改善、缓解症状的⽬的。
主要⽳位可取睛明、攒⽵、百会、丝⽵空、印堂、太阳等⽳。
藉由按、揉等⼿法,来调节视神经的经络,以恢复及改善斜视所引起的眼睛酸涩、头痛、头晕等症状。
斜视治疗的年龄越⼩,治疗效果越好。
斜视⼿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双眼视功能。
⼿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
术后通过双眼视训练以增强和保持稳定的⽴体视功能。
⾷疗⽅ ⼀、银杞明⽬汤 主治是肝肾两虚之斜视。
配⽅是银⽿20克,枸杞20克,茉莉花10克。
⽤法是上述各味⽔煎汤饮,每⽇1剂,连服数⽇。
⼆、枸杞炖猪肝 主治是斜视眼,迎风流泪。
配⽅是枸杞⼦20克,猪肝300克,⾷油、葱、姜、⽩糖、黄酒、淀粉各少许。
⽤法是⽤猪肝洗净,同枸杞放⼊锅内,加⽔适量煮1⼩时,捞出猪肝切⽚备⽤。
油锅烧热,葱、姜炝锅放⼊猪肝⽚炒,烹⽩糖、黄酒兑⼊原汤少许,收汁,勾⼊淀粉,汤汁明透即成。
三、醒⽬汤 主治是斜视眼。
配⽅是枸杞10克,陈⽪3克,桂圆⾁10个,蜂蜜1匙。
⽤法是将枸杞⼦、陈⽪放在纱布内扎好,然后与桂圆⾁⼀起,放在锅内,加⽔适量,煮沸半⼩时后,取桂圆⾁及汤,并加蜂蜜,当点⼼吃。
内直肌或外直肌后徙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内直肌或外直肌后徙术用于内斜视或外斜视的手术矫正。
后徙量内直肌不能<2.5mm,外直肌不能<4~5mm,否则达不到减弱作用。
内直肌后徙,最大不超过5.5mm(特殊病例可达6~7mm),外直肌不超过8mm为宜。
如斜度大,最大徙后量仍不足以矫正时,可补以其他手术方法,如后徙肌边切开或拮抗肌缩短或在另眼做相应手术。
内直肌徙后5.5mm,可矫正15Δ左右内斜视。
外直肌徙后8mm,约可矫正15-20Δ外斜视。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前准备(1)术前交待清楚,使病人理解与合作。
(2)术前双眼2~3天抗生素滴眼,每天4次。
(3)全麻术前进食水,局麻术前少进食水。
(4)术前局麻患者术眼备皮,双眼冲洗结膜囊,消毒皮肤,盖无菌纱布。
(5)术前照常规像。
三适应证1.内直肌后徙术适用于内斜视,特别是辐辏过强的内斜视。
2.外直肌后徙术适用于外斜视,特别是分开过强的外斜视。
四禁忌证1.欲后徙新附着点处的巩膜太薄,缝针极易穿透巩膜。
2.欲后徙新附着点处有以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植入物或环扎带。
五手术步骤1.球结膜切口以内直肌徙后为例,应用角膜缘切口方法,分离球结膜与眼球筋膜的联系。
2.充分暴露巩膜。
分离眼肌两侧筋膜与巩膜的联系。
3.充分暴露内直肌。
4.在肌腱上下两端各预置肌腱1/2-1/3宽的双套环缝线一根。
5.从附着点处剪断内直肌。
6.将断端缝合固定于巩膜新附着点。
7.打开双眼检查矫正是否满意及术眼内转是否受限。
8.缝合球结膜。
六术后并发症1.缝固定缝线时,穿透巩膜引起玻璃体脱出及眼内炎症。
2.肌肉滑脱,主要是由于缝线过于靠近断端,缝针穿过的巩膜组织太少所致。
七术后护理1.手术后第二天换药,换药后局部点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局部用药至术后3-4周。
2.按时滴眼药,点药前要洗净双手,眼药瓶口不要接触眼睛和手,以免污染。
3.术后2周内尽量减少眼球转动,手术眼严禁外力碰撞、按压、低头、揉眼,睡眠时要平卧或向非手术眼侧卧,以防伤眼。
斜视手术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导读:斜视手术的最佳年龄是多少?你造么?……眼睛斜视是由于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的,一般有两大成因,一是先天异常,而是眼球发育不完善,多发生在婴幼儿期或者儿童期间。
家长朋友们一旦发现孩子的眼睛斜视,肯定会焦急万分,一方面担心孩子太小做手术怕承受不了,另一方面又担心不及早手术会使得病情加重,那么,对于发生斜视的人来说,什么时间进行手术才是最合适的呢?经眼科专家研究表明,如果是出生后或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以后发生的内斜视,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不可以马上手术。
如果在戴镜矫正之后,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就可以治愈,如果戴镜时间已经超过半年,内斜状况仅是减轻,应尽早手术,如果戴镜后斜视症状一点都没有减轻的话,更应该及早做手术。
单眼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更有利。
如遮盖方法使用了半年以上仍旧无效的话,也可采用手术治疗。
对于外斜视儿童应早期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有负镜治疗,辐辏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仅能缓解症状,是达不到治愈目的。
所以综合看来,外斜视应该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
一般来说在4~6岁进行外斜手术是最佳的年龄。
斜视手术是要分症状类型以及患儿年龄来决定何时手术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斜视患儿的家长们,一定不要病急乱投医,还是要先根据孩子发病的年龄咨询相关医生或者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之后,才能够用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法,切不可因为心急不加理性思考而选错治疗的方法,孩子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相关推荐】:*斜视是什么病*预防儿童斜视斜视的症状和危害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