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7.0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开创了“开皇之治”)

3.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全长2000多千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起

3.概况:3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4段由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4.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

1.形成:(1)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2.意义:(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选官注重门第→学识),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徭役、兵役繁重)(2)隋末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

1.措施:(1)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

(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3)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见课本……

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武则天)

1.措施:(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武举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重用人才(姚崇、狄仁杰)

2.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

1.措施:(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

2.手工业:蜀锦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等。

3.商业: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如长安。(商业区叫“市”,居民住宅区叫“坊”,市坊分离)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民族政策:开明)

1.唐与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2.唐与其他民族: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兼容并蓄:衣食住行等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1)李白: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

(2)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歌淳朴厚重。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3)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1)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2)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3.绘画:(1)阎立本: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

(2)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政策:开放)

一、唐与日本

1.遣唐使

(1)目的: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2)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影响:传授佛教,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天竺(印度)玄奘西行

贡献:(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

影响: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755-763 安禄山、史思明)

1.原因:开元末年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

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政权: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2.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3.发展趋势:统一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