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隋的统一;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隋文帝在位期间,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 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 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 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四、隋朝的灭亡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隋朝灭亡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 制度及其影响。
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权贵子弟无论 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 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 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影响: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 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 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 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 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 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 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 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 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 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 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 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 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设置 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 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 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 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 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 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 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 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 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 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 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思考: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 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 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 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 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2)根据材Biblioteka 二分析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原因:①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 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 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②魏 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门的经济 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③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 央集权的目的。
阅读教材思考:科举制创立的 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北朝最后的一个王 朝是北周。北周末 年,外戚杨坚掌握 大权,581年,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 立隋朝,以长安为 都城,杨坚就是隋 文帝。
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鲜卑小字那罗 延、鲜卑姓氏普六茹,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了南北分裂百 年的中国,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杨坚父杨忠 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 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 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 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 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 两级制,巩固中央集权。多次减税,稳定经济发展。开皇 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南北。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 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 隋文帝在位前期锐意改革、政绩卓著,后期生性多疑,听 信谗言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604年,杨坚在 仁寿宫离奇去世,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泪痕滴透绿苔香, 回首宫中已夕阳。 万里河山天不管, 只留一井属君王。
——陈 妥
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思考:隋朝的统一有何历 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 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想一想: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四次 统一,大家思考一下,在隋朝统一之前,出 现了哪两次统一?这些统一出现在什么 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在评价隋朝大运河时,既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即大运 河的开凿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又要看到它的积极 性,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 济和文化的交流。
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 3.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 影响; 4.理解隋初经理繁荣的原因。
一、隋的统一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 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在建 业称帝,吴国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 形成。东汉末年以来,社会长时间处于一 种分裂的状态中,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 北朝,而隋的建立结束了这一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 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 国的统治。 隋朝从605年 开始开凿大 运河。
最北端在涿郡, 中心在洛阳, 最南端在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 固隋朝统治 2.概况:中心洛阳,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沟通五大水 系 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