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2.43 KB
- 文档页数:2
第37卷1098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 V.2013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7例临床分析胥文辉(江西省东乡县岗上积中心卫生院消化内科,江西东乡331800)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 B 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
方法选取2011—12—2012—02间在我院治疗的27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 B 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患者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合并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其中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占13%,腹水中白细胞升高者占51%,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 N)≥0.5者占60%,腹水细茵培养阳性率为1l%,以革兰阴性茵为主。
治疗药物以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首选。
经过治疗,治愈16例,占59%;好转8例,占30%;无效3例,占11%。
结论肝硬化腹水近半数症状不典型,腹水细茵培养阳性率低,不可单纯依靠腹水检查结果作为SBP的诊断依据,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doi:10.3969/j.i s s n.1004—5775.2013.11.031学科分类代码:320.11中图分类号:11575.2文献标识码:B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 P)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腹腔无脏器穿孔现象的细菌感染性炎症疾病。
对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其中约有10%~30%的患者可发生此类感染…,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或肝肾衰竭,甚至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本研究主要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现报告如下。
l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12~2012—02间在我院治疗的27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 P患者,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8例;患者的年龄在37~70岁,平均年龄为(38.1±11.3)岁。
■嘧回国密啜 3讨论 跖疣由HPV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自身接 种,创伤和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也是重要原因,细胞免疫对 疣的防御机制起主要作用fl1。人类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皮肤的 细微破损而直接接种并传染,由于足底每天受力,再加上足部 多汗以及鞋的摩擦,使跖疣非常容易自身接种传染,导致皮损 越来越多,并且由于摩擦使皮损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大大增 加了治疗的难度。因为跖疣自觉症状轻微,很少引起患者的重 视,多数患者是在皮损不断增多、长时间不消退或因皮损过大 引起触压痛后方来就诊,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外,皮 肤大面积的传染跖疣,在碰触、摩擦后极易出血,导致伤口溃烂 感染,极易诱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故多发性跖疣的治疗有很大 的难度。高频电刀、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以及局部外用腐蚀性 药物治疗,虽然见效较快,但是用于治疗多发性跖疣时造成的 开放性伤口多,创伤面积大,恢复慢,且治疗过程比较痛苦,给 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造成许多不便,致使很多患者无法配合完 成治疗;其他抗病毒药物虽有效果,但未见显著疗效的报道。 卡介菌多糖核酸是牛结核杆菌的减活疫苗,目前使用的是 去除菌体蛋白后提取的菌体多糖,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物 质。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以通过调 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一 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毒能 力;其通过对T细胞的致敏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致敏T细胞, 在抗原的特异刺激下分化、繁殖并合成,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 由于淋巴因子的综合协同作用从而发挥细胞免疫功能,进而溶 解和破坏病毒的靶细胞,达到排斥疣病变组织的目的目。 综上所述,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显著且安 全性高,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使用方法简单、痛苦小,故患者 易于接受,虽然疗程较长,但与患者交流后,患者多能配合,是
一种治疗多发性跖疣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顾文涛,许辉,李遇梅.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多发性跖疣 疗效观察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田.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 39(5):323—324. (收稿日期:2012—05—21)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探讨 汤 英 (通许县人民医院,河南通许4754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 对照组(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和观察组(首先进行广谱抗生素 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每组各3O例。 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11例,好转17例, 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5例,无效1O例。与对照组相 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肝t,It4L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先予以广谱抗生素,然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 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药敏试验敏感抗 生素临床疗效
自发性腹膜炎作为肝硬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腹 腔内没有脏器穿孔的情况,腹膜出现急性细菌性感染[11。肝硬化 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其病死率也相对较 高,甚至可达50%,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 预后。2010年6月一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首先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 下
作者简介:汤英,女,本科,主治医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一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 治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左氧 氟沙星静脉滴注)和观察组(首先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根据药 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每组各3O例。对照组男 24例,女6例,年龄21.5岁一75.5岁,根据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标准,A级10例,B级14例,C级6例;观察组男23例, 女7例,年龄22岁一75岁,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A 级1O例,B级15例,C级5例。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2组 患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发 热、腹痛、弥散性压痛、反跳痛,短期内腹水迅速增多,排除继发 感染,并且利尿剂的疗效欠佳,腹腔穿刺腹水检查显示白细胞 大于500×10qL,或者多形核白细胞大于250×10qL,腹水细菌 培养结果为阳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方法静脉滴注0.3 g左氧氟沙星,每 日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2观察组治疗方法首先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 者,选用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于革 兰阳性菌感染患者,选用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以及头孢唑啉等。
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9月第16卷第26期 ■国回国弱厨 1.4疗效判定标准目①治愈: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消失,腹水细菌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腹水生化检查中白细胞 小于300×106/L,多形核白细胞小于250×10qL;②好转:腹膜 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腹水生化检查中白细胞小于 300×106/L,多形核白细胞小于250×106/L;③无效:腹膜炎的 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甚至加重,腹水细菌培养仍然是阳 性,腹水生化检查中白细胞高于300×106/L,多形核白细胞高 于250×1O6几。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O.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愈11例,好转1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5例, 好转15例,无效1O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肝硬化患者基本处于营养状态不良状态,机体抵抗力相对 低下,并且胃肠功能大多紊乱,尤其是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由 于细菌的过度繁殖以及肠壁通透性的增加,很容易导致肠道菌 群的易位,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日。肝硬化患者都伴有不同 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导致肠道瘀血、肠壁组织水肿,并且其渗透 性增加,肠道的正常生理屏障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在机体免 疫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细菌通过肠黏膜微小的缺损或者肠淋 巴管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所以,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 者的病原茵主要来自肠道,为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 及厌氧菌等。 有研究表明[4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美唑、头孢吡 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 宁、万古霉素、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唑啉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本研 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O.0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对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 性腹膜炎患者,一旦确诊,需要尽早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治 疗,广谱抗菌时首选二、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为了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宜尽早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将会取得较好 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志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治分析[J】.临床 医药实践,2009,18(9):678—680. [2]郑红,郑容.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17例临床分析叨.现代医药 卫生。2011,27(6):84O一841.
【3】陈于兰,陈于祥,杨勇.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分析啊.局 解手术学杂志,2011,20(5):518—519. [4】刘旺森,陈作旭,戴丽萍.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16例治疗分 析[J】.浙江医学,2009,31(6):823—824. (收稿日期:2012—05—14)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观察 党臻丽 (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柳林0333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 690例(年龄超过60岁)及中青年组80例(年龄小于59岁)患 者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形式、临 床表现、治疗效果、脑卒中后抑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 静止发病、治疗(无效/死亡)、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于中青年 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少于中青年组(P<0.05);2组男性比例、危 险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具有其临床特点,应尽早行有关检查明确诊断,常规治疗基础 上,及时行心理、康复训练等治疗抑郁;做好预防及康复训练可 以减少复发。 【关键词】脑卒中缺血性老年临床特征
缺血性脑卒中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 一,
其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的精神和经济
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为了探讨老年缺血性脑率中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同期确诊的 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7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4年 1月一20l2年2月经MRI或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 男420例,女350例,年龄32岁一85岁,平均年龄(61.78± 14.28)岁。 1.2方法回顾性分析7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 资料,比较老年组(年龄超过6O岁)及中青年组(年龄小于 59岁)患者性别、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 病形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脑卒中后抑郁等方面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70例患者中老年患者690例,中青年80例;老年组静止 发病、治疗(无效/死亡)、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意 识障碍发生率少于中青年组(P<O.05);2组男性比例、危险因素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1。 作者简介:党臻丽,女,本科,主治医师。 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9月第16卷第26期 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