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职教中心学校历程展示
- 格式:docx
- 大小:19.63 KB
- 文档页数:2
闪光的足迹--记黑龙江省讷河市职教中心校长张桂霞
苏军
【期刊名称】《职教论坛》
【年(卷),期】2003(000)023
【摘要】@@ 三十年情系教育,教书育人;rn三十年无私奉献,勤奋耕耘;rn三十年励精图治,开拓创新.rn在三十年的职教生涯中历尽了风雨,历尽了坎坷,但在风雨坎坷面前,她凭着对职教事业的无比忠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硬是在荆棘丛生的职教之路中,开拓出一条全新之路,率领全校师生在低谷中铸就辉煌,在辉煌中铸就璀璨,走过了一条平凡而又伟大的创业之旅.她,就是黑龙江省讷河市职教中心校长、全国职教先进个人张桂霞.
【总页数】3页(P47-48,50)
【作者】苏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领队的骆驼闪光的足迹--记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高中校长高法亭 [J], 刘保国
2.情满校园--记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七小学校长张桂芝 [J], 本刊记者
3.闪光的足迹——记延寿县中和中学校长张积韬 [J], 付春阳
4.教坛绘蓝图躬身写春秋——记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讷河市二克浅镇
中心学校校长张佑武 [J], 董悦今
5.一个小学校长的足迹─—记黑龙江省甘南县实验小学校长张耀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园】百年老校新时代,给你不一样的青春百年老校新时代,给你不一样的青春松滋市职教中心迎新辞“三中”,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110年”,是一串厚重的历史数字,也刻录着松滋教育的殊荣。
老三中变成新职教中心,从普通高中教育走向中等职业教育,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需要,是松滋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戏”,也是人民群众对多样优质教育的期盼。
三年转型,走向一流。
思路一变天地宽,起步就是好机遇。
上有国家政策给力、省级财政支持,下有地方政府发力、主要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学校创建省级示范职教中心。
短短三年,央省市三级财政投入学校建设资金达3000万元,每年招收新生突破千人,令荆州同类学校“称奇”。
而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实习设备日臻完善,专业教师不断成熟,迅速发展成为荆州市办学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务功能一流的县级职教中心。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短短三年,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开设会计、旅游、物流、酒店、汽车、计算机、机电、农艺、艺术等专业,拥有电子电工、计算机、现代农艺、机械、酒店管理、旅游等多个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一个国家级的汽车实训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技能素养,全面实施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
老师当师傅,学生当徒弟,一对一的帮教,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
今年,荆州市第十一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旅游服务类)大赛由松滋市职教中心承办,来自荆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选手pk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西餐摆台、英语口语、专业理论五大比赛项目。
罗宇璐、冉欣怡、冉智申、庞梦洁同学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评委和其他地市同行的高度认可,分获荆州市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二名,另有八名同学分别在各个赛项中获得二、三等奖。
三年中职,同样精彩。
时代变化的最大特点在思想的变化;重视技术人才,需要实用人才,铸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同样荣光,职业教育前景可观。
新时代,既需要专业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也需要更多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建设者,求学之路何其广阔,何必都去挤一座普通高考的“独木桥”。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新中国7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就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和职业能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70年来,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战乱后的经济和建设国家。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决议》,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了职业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开设了许多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有技术能力的劳动力。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19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198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实验学校相继建立,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06年,国家开始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中心课程教学标准》,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高职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不断涌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和职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力出众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甘洒热血育桃李呕心沥血献教育--记嫩江县铁东学校校长刘
仁山
薛艳玲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刘仁山,嫩江县铁东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现已在教育的百花园里耕耘了20个春秋.
【总页数】1页(P4)
【作者】薛艳玲
【作者单位】嫩江县铁东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忠诚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记嫩江县铁东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仁山[J], 本刊记者
2.执着追求育桃李甘洒热血谱新篇——王桂兰同志事迹材料 [J], ;
3.殚精竭力育桃李甘洒热血谱新篇——天水市回民小学校长穆晓萍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J],
4.殚精竭力育桃李甘洒热血谱新篇——天水市回民小学校长穆晓萍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J],
5.殚精竭力育桃李甘洒热血谱新篇——天水市回民小学校长穆晓萍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院35年发展历程
1986年,学院成立,初创之时,只有一座老旧的教学楼和一些简易的设施。
学院开始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招收了第一批学生。
1988年,学院开始逐步发展,增设了多个专业,以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
1990年,学院获得了扩建的机会,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实验室。
同时,学院与一些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1995年,学院开始将教育重点转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设了多个实践教学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000年,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招聘服务。
同时,学院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05年,学院开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在线教育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
学院还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能力。
2010年,学院成立了科研中心,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院的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一些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和省
级的奖励。
2015年,学院开始致力于国际化发展,招收了一批外国留学
生并开设了英语授课专业。
学院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0年,学院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与产业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
学院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30年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波澜起伏,通过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回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对于深入认识中国要不要发展职业教育、中国需要发展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怎样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历史回顾(一)恢复阶段( 1978-1984 年)文革期间,我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被破坏,其中,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倾向尤为明显。
到 1976 年,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由中专和技校构成,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中师)共计 3710 所,在校生 91 万多人,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重由 1965 年的 52.6% 降至 6.1% ,高中阶段普职比为15.4 ∶ 1 . [1] 因此,本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重点是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体系。
1 .确立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目标并初见成效。
1978 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考虑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专、技校的比例。
由此,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到政策制订的日程上来。
1980 年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以下简称《改革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职教育的倾斜政策。
到 1985 年,高中阶段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农业职业高中的在校生分别比 1980 年增长了 26.4% 、9.1% 和 4.8 倍,总人数达到 415.6 万人。
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 35.9% ,比1980 年提高了 17.2 个百分点。
2 .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共办职业教育的途径与格局。
《改革报告》提出,要将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
这项政策的一个明显效果在于,在促使中专、技校数量增长的同时,促成了一种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由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的职业高中。
1983 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途径,并提出对教育部门主办的职业教育每年追加一次补助。
解说词
(2)在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东北部
(3)黑龙江省。
(4)驿站古城——嫩江县,(5)坐落着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6)嫩江县职教中心学校。
学校自1996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至今,在成立的22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见证学校的一路走来!
(7)学校的前身是1983年9月成立嫩江县职业高中,1996年2月与成人中专和电大工作站、农业技术高中、合并而成。
(8、9、10)在正式成立后默默耕耘的22年里,学校培养出了无数的毕业生,他们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各行各业的行业精英,有的考入了理想的学府继续深造。
为学校增光添彩、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1、12、13)22年里学校获得了上级政府及教育部门授予的各种数不清的荣誉奖励。
(14)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学校应时而建,从筚路蓝缕到迭创辉煌,校址经历了三次变迁。
(15)1983年9月成立之初至1995年,学校第一任校址位于嫩江江畔。
(1617)1996年至2009年,多校合并,将校址搬迁于现嫩江二中位置。
(18)(第2张出现朗读)——这是学校曾经的实训基地和室外厕所。
(19)(第2张出现后朗读)——这是学校曾经的平房宿舍和水房
(20)(第2张出现时朗读)——曾经的实训室。
(21)2009年学校筹备规划原铁西学校校址。
(22)并新建了实训楼和校门。
2010.9月学校正式搬迁于现在的校址。
(23)美好的校园环境离不开辛勤的园丁们,老师们勤劳的身影,种草、植树在新学校进行绿化建设。
(24)将校园建设的绿树成荫,一片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5)2013年9月学校筹备中央“十二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开工建设6356平方米的综合楼
(26)2015年8月正式竣工使用。
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综合楼
(27)综合楼内拥有宽敞的体育活动室
(28)形体舞蹈室
(29)钢琴实训室
(30)现代农艺技术实训室
(31)电子商务实训室
(32)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实训室
(33)宽敞明亮的餐厅
(34)高大上的阶梯教室
(35)告别了以往的露天演出和狭窄的室内演出.
(36、37)2015年9月学校拆除已是危房的两座教学楼。
(38、39、40)2016年9月学校筹备规划建设“十三五”中央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开始建设10592平方米的教学楼。
(41)2017年9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42)新楼室内宽敞明亮,文化氛围浓郁。
(43)2017年秋季举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再创新高。
(44)楼内新建了理化生实验室。
(45)4间计算机云教室
(46)先进的录播教室
(47)航空服务实训室,——内有模拟安检设备、1:1比例的航空模拟训练舱。
(48)汽修专业建立了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实训室、
(49)数控车床实训室、焊接实训室。
(50)学校宿舍宽敞洁净、室内四季如春。
(51)(展示2秒后)——如今的职教中心学校(紧跟下条)
(52)室内宽敞明亮、教学器材先进、教学设施齐全。
(53)室外四季环境优美。
(54)——校园内外活动丰富多彩。
(55)为校园充满了活力。
(56)巍巍兴安岭,涛涛嫩江水,孕育了广袤富饶的嫩江大地,嫩江县职教中心学校根植于嫩江沃土,汲取黑土精华,一路耕耘,一路开拓
(57)在徐永斌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砥砺前行,不断谱写着嫩江职教史上的壮丽篇章!
(58)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奔向美好明天
(59)相信职教的明天会更好!
(60)——欢迎到校参观考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