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七、八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7.1 复习笔记

一、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1.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渊源可以追溯到“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

2.张籍

(1)诗人生平

张籍有《张司业集》,存诗四百八十余首。张籍一生交游甚广,与韩愈关系最为密切。但从性格上讲,张籍更近于白居易的平易通脱。

(2)诗歌创作

①张籍有乐府诗90首,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非常广泛,其中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还是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野老歌》。

②张籍的乐府诗一般选题不大,都是些“俗人俗事”,但挖掘甚深,往往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缩影,如《牧童词》。

③张籍乐府还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多追求一种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如取材于吏人生活的《乌夜啼引》《秋思》。

3.王建

(1)诗人生平

王建有《王司马集》,存诗五百三十余首。

(2)诗歌创作

①王建所作古题乐府约30首,新题乐府175首,其中有不少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生活气息浓厚,如《田家行》。

②王建还有不少边塞题材和反映宫女生活的诗作,如《辽东行》《送衣曲》《宫词》等。

(3)王诗与张诗的异同

王建与张籍虽都以写实见长,但相比之下,张诗主观色彩强,情感充溢,古质委婉,时具远韵;王诗更具客观性,长于描写,多用俗语,较近本色。在表现方法上,也往往含蓄、隐曲一些。

(4)张籍与王建的贡献

在扭转大历风调,继承汉魏乐府和杜诗传统,将诗歌创作导向重写实、尚通俗之路的过程中,张籍、王建的贡献不可忽视,对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4.元稹

(1)诗人生平

元稹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参政意识和功名欲望甚强。屡屡上书论事,指摘时弊,或实地纠劾,惩治猾吏,也因此而多次遭贬。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2)诗歌创作

①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他的“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

迪。元稹所作19首《乐府古题》,改进了新题乐府的不足,每首只述一意,使得题旨集中明确,多用三五七言相间杂的句式,“虽用古题,全无古意”,以《织妇词》《田家词》为代表。

②《连昌宫词》是元稹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全诗以叙述为主,杂以议论,表现了劝诫规讽之意。从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看,此诗将史实与传闻糅合在一起,辅之以想象、虚构,把一些与连昌宫本无关联的人物、事件集中在连昌宫中展开描写,既渲染了诗的氛围,也使得诗情更加生动曲折。

③元稹年轻时风流多情,创作了《莺莺传》传奇和《会真诗三十韵》,此后又写下了大量艳情诗,内容多是对自身经历的追忆,如《春晓》《离思五首》。这些小诗语言浅易,格调轻快,而又低回缱绻,一往情深。

④元稹曾在妻子韦丛死后写下不少悼亡诗,抒发哀思和怀念,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遣悲怀三首》。

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1.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1)诗人生平

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二千八百余首。

(2)诗歌主张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

②他认为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

③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④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2.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1)讽喻诗

白居易的讽谕诗有一百七十余首,这些诗大都作于贬谪之前,在写实和尚俗一点上,与张籍、王建等人一脉相通,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尖锐性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白居易讽谕诗大体展示了两个基本倾向,即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这种反映和揭露,在有名的《秦中吟》和《新乐府》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新乐府》

《新乐府》五十首,是一组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织构建的系统化诗作,内容颇为广泛。

①成就

a.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如《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卖炭翁》,“苦宫市也”等。

b.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如《秦吉了》。

c.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如《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等。

②局限

a.《新乐府》的创作目的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给诗篇添加一个议论的尾巴;有时则画蛇添足,做不必要的重复。

b.有些诗篇所写事件,诗人本无深感,只是为了凑足五十篇之数而作,所以写得枯燥乏味,不耐咀嚼,大都是议论和说教的堆积。

c.在语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浅显务尽而失之于直露无隐,有时一件简单的事理也要反复陈说,致使诗作不够精炼含蓄。

三、《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1.《长恨歌》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来结构全篇,但也受到佛教变文乃至道教仙化故事的影响,同时,其中还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

2.《琵琶行》

《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年江州贬所。与《长恨歌》有所不同的是,这首诗由历史题材转到了现实题材,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作者自己被贬的遭际,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3.《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1)抒情因素的强化。对于事件,作者以寥寥数笔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