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选择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44.94 KB
- 文档页数:2
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科普,股骨颈骨折的小知识,都在这里哟!
高龄老人骨折尤其股骨颈骨折常称“生命中最后的骨折”。 为何说这是生命中最后的骨折?由于老年人的愈合能力较差,当出现此类骨折时,愈合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并发症,严重者会造成死亡,再也无骨折的可能。因此被称为“生命中最后的骨折”。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是怎样? 一提起股骨颈,必须要说起股骨,因为它是人体内最大的长管状骨。近端向内上,端部膨大成球形,即我们常说的股骨头与髋臼共同组成球窝关节。股骨头又向远端的外下方逐渐收缩的细部称为股骨颈。一看其如此细致入微,可知股骨颈骨折在髋部最为多见,这种骨折就是指股骨头以下至股骨颈基底,多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更为多见,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股骨颈骨折为何较难治愈? 为什么需要对股骨颈骨折进行专门介绍,由于股骨颈骨折不同于其它许多部位,其发病率本身较高,一旦出现则较难治愈,与其血供薄弱有着很大关系。
知道血供就能知道股骨颈自身是上下肢应力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枢,两侧股骨颈负担着几乎所有上肢的体重,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因其生理位置特殊,致使其血供异常微弱,因此一旦受损,极难治愈。
对中老患者来说,因骨质疏松,使骨强度降低,并出现中枢运动神经退化、各关节和脊柱退行性变化,均可造成动作不协调、应激迟钝,从而较易跌倒、跌倒后更易发生骨折。有些骨质疏松很严重,即使没有明显创伤,股骨颈骨折仍可出现。 出现股骨颈骨折应如何处理? 为您介绍了过老年股骨颈骨折,您一定对这个问题有个初步认识。下面笔者就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从下面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1.手术方法: 内固定VS髋关节置换 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适当手术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目前应用最多的手术类型包括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2种。那么,两种术式有何不同?下面为大家娓娓道来:
内固定术中,手术方案较多,但目前一般都采用3枚螺钉进行固定。通俗地说是在骨折的两端即股骨头与股骨之间使用3个螺钉进行固定,以免它们再发生位移,再慢慢地等着骨折痊愈。
老人股骨头骨折最佳治疗方法股骨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骨质疏松或外力作用导致。
老年人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因为骨折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那么,针对老人股骨头骨折,究竟哪种治疗方法才是最佳的呢?首先,对于老人股骨头骨折的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保守治疗主要是采用外固定或者内固定的方式来固定骨折部位,通过保持患肢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而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重新复位骨折部位,并采用内固定物来固定骨折。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身体状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可能是更为安全和合适的选择。
因为手术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容易引发并发症。
而对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为有效的选择,因为手术能够更准确地复位骨折,减少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对于老人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术后的康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患者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物理治疗、营养指导等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老人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术后的康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为老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Classic plus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系统描述-----------------------------------------------------------------------------2 产品特点--- -------------------------------------------------------------------------3 髋臼假体------------------------------------------------------------------------- 3 股骨柄假体--------------------------------------------------------------------------5 股骨头假体--------------------------------------------------------------------------6 手术适应证--------------------------------------------------------------------------6 主要技术参数--------------------------------------------------------------------------6 手术器械-----------------------------------------------------------------------------7 髋臼部分-----------------------------------------------------------------------------7 柄部分----------------------------------------------------------------------------9 术前准备---------------------------------------------------------------------------12 手术操作过程----------------------------------------------------------------------------13 体位摆放----------------------------------------------------------------------------14 操作过程--------------------------------------------------------------------------14 术后注意事项--------------------------------------------------------------------------24 临床资料--------------------------------------------------------------------------25Classic plus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系统描述在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史上,自60年代Charnley倡导的骨水泥作为人工关节的生物材料以来,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大为提高,骨水泥固定假体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8-07-09T11:19:58.9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 作者: 胡忠彪[导读]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绥化市北林区第一人民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优良率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优4例、良5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老年
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髋周肌群等情况导致出现股骨颈骨折的几率增加[1],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常有多种合并症,股骨颈骨折的预后较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体征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0~76岁,平均为(67.5±2.7)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7例,坠落伤患者5例,其他伤患者3例;按Garden分型,Ⅲ型患者有6例,Ⅳ型患者有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有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61~77岁,平均为(68.2±2.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8例,坠落伤患者6例,其他伤患者1例;按Garden分型,Ⅲ型患者有5例,Ⅳ型患者有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有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别应用半髋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及7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
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半髋置换术方法[3] 半髋置换术行改良髋关节外侧切口,从臀中肌前中1/3进入,暴露并切开髋关节囊,截骨取头,尽量保留大、小粗隆骨折块及附着筋膜,将大、小粗隆复位后,用钢丝进行固定,扩髓满意后,安放远端塞,骨折未累及小粗隆时,选用普通股骨柄假体,骨折累及小粗隆时,选用加长型股骨柄假体,调和骨水泥注入髓腔,将假体柄插入髓腔,安装双极头,复位活动髋关节满意后,依次缝合关节囊及各层,切口内置负压引流管。
1.2.2PFNA治疗方法[4] 将患者置于牵引床上,C臂下闭合复位,骨折端位置满意后,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近端沿股骨纵轴行长约4cm的切口,切开臀中肌后,于大粗隆顶点中后1/3方向打入1枚导针,紧沿导针开口扩髓,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C臂透视下调整深度至满意后,在瞄准器导向下,在股骨颈内打入导针,导针位置以C臂透视正位处于股骨颈中下1/3,侧位处于股骨颈中央为标准,测量旋转刀片长度,打人旋转刀片并加压锁定,瞄准器导向锁定远端螺钉,锁入尾帽。
逐层缝合,切口内置负压引流管。
1.2.3术后处理术后积极处理内科系统疾病,预防性抗感染,48~72h 拔除引流管,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坐起及下肢肌群的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床上行髋屈伸活动,术后1周扶双拐患肢不负重行走活动,患肢负重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术后2周内观察伤口感染、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并发内科疾病或原有内科疾病加重等早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观察假体松动、PFNA松动或断裂、主钉切割脱出、异位骨化、再骨折、髋内翻等晚期并发症;术后1年按Harris评定标准[5]评价髋关节功能。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一、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0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65岁以下行内固定手术困难或预后明显欠佳。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未明显影响住院天数。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
入院后进行患者宣教,预先康复训练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和粪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2)血沉、C-反应蛋白;(3)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常规心电图或床边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术部位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静脉彩超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3.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包括气压泵、抗凝药物注射和踝泵锻炼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42 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48 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
结果:1例因死亡而失访, 内固定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9%, 8.33%, 且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方面优于内固定组。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股骨颈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00-01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创伤性疾病, 危险性很大, 且老年人伤前基础疾病多, 术后并发症多, 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老年人生命。
因此, 其理想治疗方法一直是骨科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其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老年人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5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90例, 年龄为55-80岁。
随机分为内固定组(a组) 42 例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b 组) 48 例。
均为新鲜骨折, 但无精神方面障碍。
患者在受伤前都能独立地生活。
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3-5d, 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及时请内科会诊, 协助诊治内科基础疾病, 约5-7d后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a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患者平卧于复位牵引床上, 使用手法复位, 复位程度按garden 指数, 基本达到良好程度。
均使用空心加压螺钉,空间上呈倒三角形排列。
空心加压螺钉螺纹超过骨折线,钉尖位于软骨下骨, 距股骨头关节面0.5~1.0cm。
患者于在术前一天或者术前半小时开始使用抗生素至术后3d。
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选择及疗效
发表时间:
2017-06-19T15:24:55.7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作者: 曾薛佳 蔡谦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在加剧,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逐年升高。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湖南益阳 413112
【摘 要】目的 利用临床病例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采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
8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匀分成两组,各42例。其中实验组按照患者情况分别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
疗,而对照组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
对照组患者(
P<0.05),且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采用骨水
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反应以及术中出血量,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获得显著地临床效果,值
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在加剧,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逐年升高,且老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低,使得老年患者的
病死率也在逐渐升高。一般情况下,骨折的治疗方式为进行手术,但是老年患者的耐受力差,身体疾病较多等因素给手术治疗带来了较大
难度。因此,选择一个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法对临床上治疗老年患者具有较大意义
[1]。本研究选取本院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匀分成
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匀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4例,女性18
例,年龄在
62~80岁,平均年龄(72±8.23)岁,其中70岁以上患者26例,60岁以上且骨质疏松严重患者8例。实验组包括男性26例,女性
16
例,年龄在62~80岁,平均年龄(72±8.07)岁,其中70岁以上患者25例,60岁以上且骨质疏松严重患者9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和影
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摔伤
72例,车祸受伤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损伤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麻醉,随后让患者取健侧卧位,然后在髓关节外侧作一长
度约为
5-10cm的切口,切开关节囊后在股骨近端使用开口器进行开槽,其后进行试模复位,检查关节的稳定程度,与此同时对臀中肌进行
修复,最后关闭切口
[2]。
实验组按照患者情况分别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其中70岁以上和60岁以上且骨质疏松严重患者采用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其余患者采用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而骨水泥型
人工股骨头治疗方法为首先对患者实施腰麻
-硬脊膜外联合麻醉,手术入路以及软组织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其后扩大患者的髓腔并对其进行
冲洗,利用骨水泥枪将骨水泥打人其中,并将假体柄植入
[2]。
手术前后给予所有患者预防感染治疗,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期间药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手术结束后,若患者假体固定良好,且能逐渐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能力,可平稳步行,而无显著疼痛感的话判定为优;患者假体固定良
好,且恢复一部分关节活动能力,而只具有轻度疼痛感的话判定为良;患者假体固定较差,存在假体不稳定,步态出现跋行,疼痛感较为
强烈的话判定为差
[3]。
1.4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标准来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无疼痛给予0分,轻微疼痛给予1-3分,轻度疼痛给予4-6分,剧烈疼痛给予7-10分[4]。对所
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1.5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来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对比,以χ2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正态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86%,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3.81%,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
对照组患者(
P<0.05)(表1)。
3讨论
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在加剧,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因此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老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低,使得老年患者的病死
率也在逐渐升高。临床上治疗骨折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的耐受力差,身体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给手术治疗带来了较大难
度。因此,选择一个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法对临床上治疗老年患者具有较大意义。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方法具有具有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以及关节功能恢复速度较快等优势,且不易发生其他并发症
[5]。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对心血
管的刺激较小等特点
[6]。本研究选取本院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匀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而对照组
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
P<0.05),且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表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
者中治疗效果显著,且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反应以及术中出血量,
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获得显著地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金琦.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79-80.
[2]陈满华,樊建平.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医学信息,2016,29(14):73-74.
[3]石南征.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48):177-178.
[4]史建国,邱南海.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4767-4774.
[5]张清华,张光武,栗剑,等.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
(
16):1380-1382.
[6]刘钧天.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
(
A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