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15.2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音乐风格。
少数民族的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多样的音乐风格。
目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少数民族音乐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1. 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传统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积淀,这其中蕴含了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底蕴。
各地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如藏族的古格舞、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古丝路乐队等。
在保护传统音乐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力度,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和机构,进行音乐材料的搜集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
2. 现代音乐融合创新除了传统音乐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还在不断吸收和融合现代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音乐表演形式上,少数民族音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歌舞和器乐,还涉及到流行音乐、摇滚乐等不同风格。
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人也开始涉足到流行音乐创作和演出领域,使得少数民族音乐不断融入到现代音乐生活之中。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包容性和传统性。
1. 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和表现形式。
这导致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各具特色,有的婉转动人,有的豪放激昂,有的清新素雅,有的古朴淳厚,这种多样性的音乐特征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一大亮点。
2. 包容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元素方面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不仅吸收了汉族音乐的元素,还接纳了外国音乐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这种包容性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也让少数民族音乐更好地适应了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一、古代音乐的传承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
古代音乐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理论的传承: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主要包括五声学说、十二律体系、宫商角徵羽等音阶体系,这些理论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2. 乐曲的传承:《诗经》、《乐府诗集》等古籍中收录了大量的乐曲,这些古代曲目经过世代演绎,被传承至今。
3. 乐器的传承:古代乐器有琵琶、古筝、笛子、鼓等,这些乐器经过技艺传承,至今仍然在演奏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古代音乐的创新除了传承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外,现代音乐家们也在古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古代音乐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编曲技巧的应用:现代音乐家通过引入新的编曲技巧,如和声、即兴演奏等,使传统古乐更加生动有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 跨界合作的创新:现代音乐家们将古代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相结合,如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为古代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3. 创作新的乐曲:现代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新的古乐曲目,既保留了传统古乐的特色,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新鲜感的需求。
三、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传承保护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保存下来,不被遗忘。
2. 创新使古代音乐得以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更多人产生兴趣和喜爱。
3. 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结语: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和创新发展新的音乐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古代音乐,实现古代音乐的永恒传世。
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新民乐,又称“爱乐之声”,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继承和创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和先辈艺术,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在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民乐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台湾艺术家雅各布·韦伯所创立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和西方古典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
同时,新民乐也在演奏形式、音乐语言等方面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表现出现代的审美和表现手法,从而赢得了广泛的听众和艺术界的青睐。
新民乐不仅继承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而且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在曲目选取方面,新民乐不仅演奏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经典的曲目,还进行了跨界拓展,演奏了一些经典的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小夜曲》等。
这种跨界演奏的方式扩大了民族音乐的受众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民族音乐。
在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方面,新民乐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
它将传统民族乐器和西方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融为一体,使演奏技巧更加细致、精湛。
同时,在音乐表现上,新民乐还采用了舞台艺术、视觉艺术、影视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使演出更加生动和动人。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在推广和弘扬民族音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跨界合作、丰富的曲目选取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听众,提高了人们的音乐素养,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现代化。
同时,新民乐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音乐的特点、
演奏形式和功能,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比较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音
乐差异、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同时探讨这些音乐风格的历史发
展和演变。
3.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关系,探
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效果
和文化价值。
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探讨它们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和演奏风格。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宗教与仪式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音乐、音乐等,探讨它们对和仪式的影响以及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6.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六篇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和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班级:2012护理本科姓名:***学号:***********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自脱离原始的胚芽状态之后,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时期:先秦时期,雅乐兴盛,多种乐器陆续产生,大型乐队初步形成,音乐美学及律制理论初步确立。
汉唐时期,北方和南方民歌都有蓬勃的发展,西域、北欧的音乐大量内传,唐代歌舞大曲,是这一时期音乐走向全盛的标致。
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明中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此时的文艺大量走向世俗,戏曲、曲艺兴起,时调小曲开始流行。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外国音乐大量输入,中国传统音乐在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衍化、蜕变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宝库。
音乐鉴赏课上,谭盾先生演奏的《地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地图》的演出现场就搭在凤凰古镇的小河之畔,周围灯影重重,古墙石道,观众隔河相望,河边的小石桥上,坐着一排纯朴美丽的苗族姑娘。
据说,《地图》的灵感来源于凤凰古镇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敲击、搓揉不同的石头,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老人古老而原始地吟唱着,与天、地、风、云交谈,和前生来世对歌。
恰巧,在第六章节的《听音寻路》中,乐队们所使用的乐器就是各种各样的石头,石子翻飞,创造出不同的声响,或悦耳、或凝重、或低沉沙哑,或噼啪快活,时而摩挲流淌出一股股柔音静曲,时而却又敲击着进发出强劲的力量。
乐符流泻而下,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自然的力量,那样的神秘婉转,那样的幽深莫测!如斯美乐,知道的人竟不多。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流行音乐铺天盖地,聒噪了双耳,浮躁了心灵,让我们没有丝毫的闲情去嗅一嗅传统音乐的芬芳。
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渐渐消失的困境,我们,应当坚决地行动起来!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还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如何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传统音乐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传统音乐正面临着被遗忘和衰落的危机。
为了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探讨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传统音乐的传承1. 传统音乐的价值传统音乐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对于维护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它融合了民族的情感、价值和智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与培养为了传承传统音乐,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教育与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音乐课程中传统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演奏,培养新一代的传统音乐人才。
3. 传统音乐团体与传承人才传统音乐团体和传统音乐家们是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传统音乐团体的演出和传统音乐家的创作,提供场所和机会,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二、传统音乐的创新1. 跨界融合传统音乐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来实现创新,如与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这种跨界融合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2. 科技应用科技的发展为传统音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利用先进的音乐制作软件和设备,可以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传统与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
同时,互联网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1.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法律保护工作,建立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保护传统音乐的著作权和演出权益,打击侵权行为。
2. 举办传统音乐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传统音乐活动,如音乐节、音乐比赛等,增加传统音乐的曝光度,提升公众对传统音乐的认知与欣赏度。
3. 增加传统音乐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传统音乐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传统音乐的档案和数据库,为研究和传承传统音乐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其音乐风格鲜明、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文化之一。
中国音乐古已有之,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民族文化,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挑战。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始于本土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他们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同时,也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技术手段,创作出一批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自己独特的代表作品。
通过音乐会、演唱会、专辑发行、音乐节等形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走向了现代化,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此外,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还得益于各级政府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扶持和推广。
政府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比赛等,鼓励优秀音乐人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和创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而现代科技手段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传统音乐文化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
同时,在音乐演出和表演方面,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班主任如传统乐器数字化、音效制作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为传统音乐的演出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除此之外,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因此,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网上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音乐学校和课程开设,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接触中国传统音乐,提升了民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在线和线下的互动,增强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越来越多地被普及和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传承和发展中,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的良好传统。
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困境及弘扬对策1. 文化传承困难: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年轻一代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传承面临困境。
许多传统的民族音乐乐器技艺无人继承,民族音乐演奏和传统歌曲的传承也受到了限制。
2. 教育体制不完善:当前我国音乐教育普及率较高,但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仍然存在不足。
学校音乐教育主要侧重于西方音乐,民族音乐往往被边缘化。
很多人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学习。
3. 失去市场竞争优势: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成为主流娱乐文化,民族音乐面临着竞争的压力。
民族音乐市场的狭窄使得很多民族音乐家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这也影响了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学习。
1. 教育改革: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将民族音乐纳入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加大对民族音乐学院和专业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
2. 加强传统技艺传承:通过建立专业的传统技艺传承机构,鼓励年长的民族音乐家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年轻一代,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传统技艺。
3. 创新与融合:在保持传统民族音乐的引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融合,使民族音乐更加时尚和具有吸引力。
通过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的跨界合作,扩大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
4.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举办民族音乐演出和比赛,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平台等。
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教育改革、传承技艺、创新融合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弘扬和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意义与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而在现代社会,传统音乐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意义以及现代传承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意义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与发展,其文化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追求和处世哲学。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仪式、庆典典礼以及民间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表演和演奏,传递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统。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音乐韵律优美悠扬,铿锵有力,曲调婉转高亢,充满了东方独有的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意义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增加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现代社会的年轻一代对于传统音乐的认知有限,通过传承,可以使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开拓人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情趣。
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感和文化内涵,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传承中国传统音乐还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传统音乐中蕴含的儒家思想、道家智慧等,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
三、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策略和措施为了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首先,注重教育与普及。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音乐的教育力度,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欣赏。
同时,通过举办音乐会、展览等活动,普及传统音乐的知识,提升公众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悠久且发展多样。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与特点、历史阶段以及当代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1. 起源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其特点在于注重和谐、平衡和自然,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通常以民族乐器为主,如古琴、古筝、笛子、二胡等。
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独特,音色纯美动人。
此外,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受到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多个民族音乐的影响。
2. 历史阶段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现代音乐三个历史阶段。
2.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主要是指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音乐形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古代文献中,如《乐经》和《诗经》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一些音乐理论、乐器演奏方法和音律等内容。
2.2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指公元220年至1600年之间的音乐形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受到儒家思想和宗教影响较大。
佛教和道教的音乐也逐渐在这个时期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当中。
另外,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引入了许多外来音乐元素。
2.3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指自17世纪以来的音乐形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经历了近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等不同风格的交融和发展。
著名的古筝曲《广陵散》、琵琶曲《十面埋伏》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杰作。
3. 当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发展。
当代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创新与融合中国的音乐人开始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他们将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摇滚乐等进行融合,使得传统音乐更加现代化,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
3.2 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也成为当代音乐界的重要议题。
许多音乐学院和传统音乐团体致力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教育,培养年轻人的音乐才华,以确保传统音乐的延续。
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摘 要:
中国民族音乐的断代、脱节现象实质上是人们对本土文化在认识上的
断代与脱节所致。十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不平等,使中国民众在对待本土文化
的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故,当务之急 就是要求中国民众重新审视民
族音乐,在深悟其文化价值基础上,改变“重洋轻中”的不良意识倾向。
关键词:
民族音乐;保护;传承
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 民族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同
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
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
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
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
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的56个民族都拥有各自风格
的音乐,各地都拥有各具地方色彩的音乐,共同组成中国整个大民族的民族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基本上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
分。 宫廷音乐中,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
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
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
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
传承好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自古被各民族视为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不仅蕴涵了各民
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更是各民族生命、思想、灵魂的生动体现。
传承民族音乐是人类生命、价值的延续和再生。 前辈们把民族音乐传给后
人不是出于单纯的愿望,而是前辈生命存在的一种需要。老一辈民间艺人持有民
族音乐文化,视它们为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生命的有限性使他们认识
到,要实现自己更高的文化价值,必须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把后代看作自己文化
价值的继承者,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和再生,实现自己文化精神的永恒。作为继
承者,承接老一辈民族音乐文化是他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他们必须具
备这种音乐文化能力,才能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存在。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育人功力。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
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然而精神生活却显得格外贫乏,一些比较低俗的音乐
文化形式时时充斥在我们身边。面对这种精神生活质量日愈下滑的现象,我们需
要选择一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音乐文化形式,来弥补和替换那些
较为肤浅、世俗的音乐文化形式。中国民族音乐追求的是形神统一和气韵生动,
它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充盈着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生活气息,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以及人们自身的处世感悟是民族音乐崇尚和追求的主要内
容,这与现代流行的形形色色的音乐形式相比,其精神思想意蕴深远,具有极高
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效,是活生生的,具有培养和提高人们审美素养的现实版教
材。
传承民族音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确立本国文化地位之必须每一个文化都有
它的“灵魂音乐”,中国文化中的“灵魂音乐”必然是中国民族音乐,面对当今形形
色色的音乐文化形态和式样,如果中国文化丧失它的“灵魂音乐”,则意味着它丧
失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形态的文化财富,更遗憾的是对民族纽带——民族精神和民
族情感的冷漠、遗失甚至放弃。面对全球化的发展,知识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的张
扬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成为世界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只
有且必须在挖掘和深化自身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生产”,才是中国民
族音乐得以延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M〕,林军译,载《中国音乐》1998年第
4期.
2.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J〕《音乐研究》1996
年3月第1期.
商学院国贸121班 徐萌卉
1231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