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手术记录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9
手指骨折手术记录模板范文病情摘要:今晨,医院骨外科手术室收治一例男性手指骨折的患者,该患者入院时无明显外伤史,自觉腕部疼痛不适。
入院情况:于8月3日上午6时左右,在修建工地意外被钢筋砸伤致右中环小指伸肌腱完全断裂,小指深、浅屈肌腱完全断裂,小指近侧指间关节面半脱位。
急诊行右小指远端指骨头切开复位皮肤扩创+克氏针固定术。
8月4日上午9时许,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该患者右手小指远节指骨骨折,并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顺利完成,现已转至普通病房。
右小指远端皮肤软组织坏死,周围软组织挫裂伤清创缝合术后,指端血运良好,伤口干燥。
同时还发现第二掌骨基底骨折。
入院诊断:1、小指远节指骨骨折; 2、第二掌骨基底骨折; 3、第二掌骨基底撕脱性骨折。
术后安排:留置引流管一根,保留6— 8小时,术后六小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禁饮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硬食物,第二天下午拔出。
病人未诉特殊不适,情绪平稳。
嘱其继续卧床休息,加强功能锻炼,抬高患肢,避免活动时损伤远端血管、神经等组织。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渗血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8月7日下午15时,患者诉切口有轻微疼痛,并于右小指根部见一条伤口约为3×2厘米污染敷料。
,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治疗方案如下:一、给予小便接橡胶导尿管,2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导尿管前需用0.5%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确认导尿管是否通畅。
二、协助病人使用石膏托固定,每两小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一次。
三、协助病人进行术后指导。
1、教会病人指导健侧手做抓握动作,恢复手指的功能。
2、教会病人在行动时尽量减少损伤,保护骨折部位。
3、给予病人良好的心理辅导。
四、嘱病人家属密切配合我科医师进行病情观察,病人痊愈出院后,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等后遗症。
五、请家属持续门诊复诊。
病人家属感谢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表示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病人和家属都期待康复。
希望我们以后再次见面时是相互搀扶着走路的老爷爷老奶奶,而不是坐在轮椅上一起喝咖啡聊天的朋友。
完整版)骨科手术记录2.以左肱骨骨折部位为中心作横形切口,长约8cm,切开筋膜层,显露肱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剥离,清除骨折端血肿,见骨折呈斜行,移位明显。
将骨折牵引复位,钳夹维持,取4孔重建钢板置于肱骨外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
3.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拆除止血带,术后患肢活动自如。
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1.全麻下,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置放股骨颈牵引器。
2.以髋关节中心点为中心,作长约15cm的外侧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髋关节,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清除关节内增生肉芽组织和骨碎片。
选用适当大小的髋臼和股骨干,进行全髋置换,钉固髋臼和股骨干,术中检查置换部位稳定,股骨头置入髋臼,恢复髋关节功能。
3.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膝关节镜检半月板部分切除术1.局麻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置放膝关节牵引器。
2.在膝关节前方作2个小切口,插入关节镜,观察膝关节内部情况,发现半月板部分损伤,采用电切器将损伤部分切除,术中检查膝关节稳定,关节镜取出。
3.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术后患者恢复快。
2.取尺骨鹰嘴处为中心,沿皮肤纹理切开约8cm,显露出尺侧前臂肌肉,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剥离,牵开桡神经以避免损伤。
显露出骨折部位,发现骨折端向尺侧移位。
3.清理骨折断端,进行牵引复位,用张力带固定骨折,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
4.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5.术后给予患肢石膏托外固定,保持患肢在功能位。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本文描述了四个不同的手术过程。
第一段介绍了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过程。
首先作右肘后纵弧形切口,长约8cm,逐层切开,暴露尺骨鹰嘴及骨折部。
清除局部血肿后,发现鹰嘴皮质有骨折碎块,主骨折线为横形锯齿状,近侧鹰嘴骨块长约2.5cm,骨折分离移位3cm,周围腱膜撕裂。
医生将骨折复位,并力求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要求。
肱骨干骨折手术记录书写范文手术日期:[具体日期]患者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
术前诊断:肱骨干骨折([具体描述骨折情况,如骨折部位、类型等])手术名称: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手术适应证。
患者因外伤致肱骨干骨折,骨折断端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且患者年轻,对上肢功能恢复要求较高,为恢复肱骨干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上肢功能,经充分术前评估,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决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二、手术人员。
1. 主刀医生:[医生姓名]2. 助手医生:[助手姓名]3. 麻醉师:[麻醉师姓名]4. 巡回护士:[护士姓名]5. 器械护士:[护士姓名]三、麻醉方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基础麻醉。
麻醉效果满意,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四、手术体位。
患者仰卧位,患肢置于上肢手术台上,肩部稍垫高,以利于手术操作。
五、手术步骤。
# (一)皮肤消毒与铺巾。
常规消毒术区皮肤,范围自肩部至前臂中段,包括腋窝及侧胸壁。
消毒完毕后,铺无菌巾单,仅暴露手术部位。
# (二)切口设计。
沿肱骨干前外侧做一纵行切口,起自骨折近端上方约5cm处,止于骨折远端下方约3cm处。
这个切口就像给骨头开了一个专属的“通道”,让我们能够直接找到骨折的地方。
# (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
使用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切开皮肤,就像轻轻划开一层薄纸一样。
皮下组织那也是层层分开,动作要轻,可不能伤到周围的小血管和神经,它们就像一群胆小的小精灵,稍微不注意就会受到惊吓。
切开筋膜后,就看到肌肉了,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骨头。
# (四)暴露骨折端。
钝性分离肌肉,这个过程就像在草丛里开辟出一条小路一样。
沿着肌肉的间隙慢慢前进,直到清晰地看到骨折断端。
哇,那骨折的地方就像两根小木棍突然断开了一样,断端周围还有一些淤血和小碎骨片。
把这些碎骨片像清理小石子一样小心地取出来,放在一边备用。
# (五)骨折复位。
这可是个技术活。
主刀医生双手握住骨折的两端,就像在摆弄一个精密的仪器。
创伤手术记录患者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 住院号:XXX手术日期:XXX 手术名称:XXX 主刀医生:XXX 助手:XXX 术前准备:在手术室内,患者被安置在手术床上,身体姿势适配手术要求。
麻醉科医生进行全身麻醉,使用监护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手术过程:1. 皮肤准备与消毒使用无菌溶液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并进行规范的手术部位消毒。
2. 麻醉切口与定位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需求,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麻醉。
手术团队确认手术切口位置并进行标记。
3. 切口开放主刀医生进行手术切口开放,使用解剖器械逐层解剖,暴露手术区域。
4. 暴露和控制出血点主刀医生使用各种手术器械进行暴露,并采取控制出血点的措施,如电凝、止血夹等。
5.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方案,主刀医生进行创伤修复或矫正手术,修复损伤组织或调整异常结构。
6. 术中监测与干预麻醉科医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调整麻醉药剂和输液。
主刀医生和助手密切观察手术进程,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 创伤清洁与闭合当手术操作完成后,主刀医生对手术创面进行清洁,去除潜在污染物。
根据手术需要,采用不同的缝合材料对创面进行闭合。
8. 敷料固定与包扎医护人员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固定和包扎,保护手术创面,减少感染风险。
9. 术后清洁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器械和手术床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术后诊疗:患者被移至恢复室,麻醉科医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安全。
主刀医生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术后交流,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事项。
术后定期随访和护理,确保患者恢复良好。
总结:本次创伤手术记录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并详细描述了手术过程和麻醉情况。
手术团队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可行性。
患者在术后得到了妥善护理和定期随访,术后恢复良好。
全体医护人员将持续努力,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创伤手术服务。
注:本记录仅供参考,具体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骨科手术记录范例手术日期:20XX年X月X日患者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X临床诊断:XXX骨折手术方式:内固定术主刀医生:XXX助理医生:XXX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记录:一、手术准备患者于X时X分进入手术室,经全身麻醉后被固定在手术床上,采用卧位姿势。
术前消毒、覆盖无菌巾。
二、手术操作1. 皮肤切口在局麻后,医生完成了皮肤消毒,并以L型切口作为手术入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骨折部位。
2. 恢复骨干血供通过轻柔操纵,保持骨折块的良好血供,以确保骨折端的正常愈合。
3. 恢复骨折位置医生使用特定器械恢复了骨折部位的应有位置,确保骨折块的准确对位。
4. 骨折固定医生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如钢板和钢钉,经过技巧娴熟的操作,将其固定在骨折处,以稳定骨折片段。
5. 术后清创和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仔细清创伤口,并进行血肿清除。
在确保伤口干净的同时,严密闭合伤口。
6. 术后观察患者被转入恢复室进行监护,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以确保无异常发生。
三、术后处理在术后恢复期间,医生会制定详细的术后护理计划,包括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康复训练等。
同时,还会定期进行复查和拍片,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四、术后康复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渐加大运动量,帮助骨折部位恢复力量和功能。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目前病情稳定,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备注:本次手术采用了内固定术进行骨折处理,手术过程中,医生严格按照骨折类型和患者特点制定手术方案,力求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患者将继续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和随访观察,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附检查资料:1. X光片:附图2. CT扫描:附图以上是对骨科手术记录的范例,内容简洁明了,突出手术过程及相关操作,但具体格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文章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范例,给出一个具体的骨科手术记录,以确保满足需求。
手指骨折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手术记录病历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经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后,实施医疗活动的记录。
通过手术记录,使医生能够了解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情况,也便于护士、医生对手术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手术修改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和纠纷,同时,在手术修改时,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手术进展,并且保持患者清醒状态,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能够很好地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患者女性, 40岁。
左手拇指近节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6天。
术前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可,食纳正常。
病程中无手术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予以全麻。
手术日晨复查生命体征平稳,左拇指麻木,皮肤感觉未恢复,手术切口周围软组织未肿胀,予以骨折端周围外露石膏托固定术式。
切口取自左拇指远节背侧指蹼处。
无菌辅料覆盖术野皮肤,无菌敷料包扎,标识清楚,体位截石位。
- 1 -。
骨科手术记录模板范例骨科手术记录模板范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医师:术前准备:1. 患者清空膀胱。
2. 手术部位消毒。
手术过程:1. 麻醉方法:全麻/局麻。
2. 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
3. 切口:详细描述切口位置、长度、方向等。
4. 深度探查:详细描述深度探查过程,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等情况。
5. 手术操作:详细描述手术过程,包括骨折复位、骨板固定、螺钉植入等。
6. 出血量: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7. 特殊情况:如遇到异常情况,需要详细描述处理方法和结果。
手术后处理:1. 切口处理:详细描述切口缝合方法及结果。
2. 包扎固定:详细描述包扎固定方法。
3. 拔除引流管:时间、方法。
4. 患肢活动:详细记录患肢的活动训练情况。
5. 给予药物:详细记录给予的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等。
术中特殊事项及处理:1. 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过程。
2. 术中使用的特殊器械、材料等。
术后注意事项:1. 术后病区观察:详细记录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等。
2. 术后并发症: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详细记录及处理过程。
3. 术后饮食: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要求。
4. 术后活动:详细记录患者的活动限制及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随访:1. 随访时间:记录术后随访的时间点。
2. 随访内容:记录随访时询问患者的情况及体格检查结果。
3. 随访处理:根据随访结果,记录处理意见。
备注:1. 其他额外信息或特殊处理情况的记录。
2. 需要补充材料或特殊检查项目的记录。
以上是骨科手术记录的模板范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编写手术记录时,请严格按照要求填写所有相关信息,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手术记录是医疗文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的术后治疗和后续随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内外踝骨折手术记录范文手术日期:20XX年X月X日手术医生:XXX手术名称:内外踝骨折手术手术部位:左踝手术记录:患者为一名XX岁的男性,因意外摔倒导致左踝内外侧骨折,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内外踝骨折,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
采取清洁消毒措施,覆盖好手术区域,进行了术前标记。
切口选择:本次手术采用内外踝切口,于内踝上方和外踝下方各做一切口。
首先在内踝上方做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
然后进行骨折复位,采用牵引法辅助复位。
复位后,用导线进行骨折固定。
然后在外踝下方做切口,同样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
进行骨折复位,并用导线进行固定。
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避免损伤。
术中出血较少,血管、神经等结构未见明显损伤。
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区域进行了冲洗,清理创面,排除血肿和血栓。
然后进行皮肤缝合,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闭合。
术后,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部位情况及疼痛程度。
术后第一天进行X线片复查,确认骨折复位情况良好。
术后第三天,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教育患者关于术后伤口护理、康复运动等的注意事项。
术后一周,患者进行了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总结:本次内外踝骨折手术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得当,遵守医嘱,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需要注意避免受力过重,避免扭伤等情况,合理进行康复锻炼。
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意见。
以上为内外踝骨折手术记录范文,该手术记录详细描述了手术操作过程和术后管理情况。
手术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手术过程,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细节,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手术记录也是医疗纪录的一部分,对于医疗事故的判定和医疗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务人员在书写手术记录时应准确详实,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确保文档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骨科手术记录模板解析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类型:骨科手术一、手术指征:患者因XXX病情(如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等)而行骨科手术治疗。
二、术前准备:1. 术前完成相关检查,包括X光、CT、MRI等。
2. 患者禁食禁饮时间要求遵循规定。
三、手术过程:1. 患者进入手术室,行全麻诱导后,采取适当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
2. 无菌操作,患者手术部位清洗消毒,铺巾。
3. 外科医生团队协作操作,按照切口方案进行切口。
4. 骨科手术器械准备充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 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持患者体温、肢体血流等生理指标的稳定。
6. 操作中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风险。
四、手术所用药物及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包括全麻药物、镇痛药物等。
剂量按临床实际需求而定。
五、手术进程:1. 患者手术部位(如关节、骨折部位等)暴露后,进行必要的骨切割、骨定位等操作。
2. 根据手术目的,进行骨复位、骨固定、骨髓凿取等操作。
3. 患者手术部位出血情况良好,术中是否使用止血药物或器械等。
六、手术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七、手术结束:1. 手术目的达到预期效果。
2. 手术部位清洁,无明显出血。
3. 关节活动度测试(适用于关节手术)符合正常范围。
4. 患者转入术后恢复室继续观察治疗。
八、术后处理:1. 术后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2. 术后注意患者休息,保持手术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风险。
3. 根据术后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4. 术后定期进行复查,如拆线、换药等。
九、术后出院:患者术后病情较稳定,根据医嘱安排出院。
以上为本次骨科手术记录模板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骨科手术中医护团队精心配合,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手术治疗。
手术记录汇总上肢手术: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于今日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锁骨中外3分之1处为中心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暴露骨折断,见粉碎性骨折,远端有一3*1.5cm2大小形骨块,清理骨折端、复位固定,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
术中满意后反复冲洗切口注入2ml生物蛋白胶,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缝合切口,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对症治疗.臂丛神经探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左肩部垫高,左上肢颈胸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左侧锁骨表面约8cm皮肤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暴露锁骨,见锁骨外侧斜形骨折,对位对线可,0。
9%氯化钠溶液冲洗,刮净骨折端血肿及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用复位器骨折解剖复位后先用2枚AO20mm钛钉固定骨折端,再用AO六孔钛钢板2枚18mm、2枚20mm的钛钉固定。
固定复位满意。
沿上臂近端取切口于锁骨切口呈T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暴露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见神经质地,颜色正常,此五大神经支弹性差、较松弛,刺激神经见正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支配区域肌肉收缩满意,腋神经、桡神经支配区肌肉收缩稍差,未见明显断裂。
冲洗切口,彻底止血后逐层闭合切口,置乳胶负压引流管一根。
术毕,手术顺利。
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30ml,未输血.麻醉清醒后,安返病房.患者于今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内固定取出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沿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右锁骨钩钢板,取出5枚螺钉和钩钢板,仔细止血,反复冲洗伤口,清点四械及纱布无误后。
手术顺利,病人安返病房。
术后给予抗炎、止痛、对症治疗。
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左尺桡干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于今日在臂丛麻醉生效后,“左肱骨外科颈骨折+左尺桡干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臂丛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左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PFNA:术中所见:1、X线透下见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右下肢牵引骨折复位,股骨颈钉经股骨距进入股骨头,内固定稳定。
2、器械为施乐辉倚天钉内固定器械产品。
手术步骤:1、麻醉满意后,患者平卧位于牵引手术床,右下肢牵引复位,左髋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右股骨粗隆上方外侧切口,长约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钝性分离臀中肌,找到大粗隆顶点。
3、在大粗隆顶点找到进针点,钻入导针,透视下见导针位置满意。
4、沿导针用电动钻近端扩髄后,远端分别于9mm、10mm、10.5mm、11mm、11.5mm、12mm扩髓后,体外安装好主钉及装置,植入股骨近端髓内钉(10MM直径)5、经导向器向股骨颈方向植入1枚导针,透视位置良好,测距为90mm,钻入扩髓钻头,预先设计加压0.7cm,调整好刻度后于其下方钻入另一枚加压扩髓钻,取出第一枚扩髓钻头后将头内主钉植入,透视距股骨头皮质下方约3mm左右,取出第二枚扩髓钻头,拧入加压螺钉,加压至6mm时感觉很紧,透视折端加压满意,紧密对合,骨折远端1枚螺钉锁定。
6、冲洗伤口,放置医用止血粉及止血纱,逐层缝合,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安返病房。
肱骨髁上骨折术中所见:左肘关节肿胀,X线透视下见左肱骨髁上横行骨折,骨折远端向后尺背侧移位。
术后X线透视见骨折端对线对位良好,内固定在位。
手术步骤:1.全麻生效后取仰卧位,透视骨折端如上述术中所见。
2.患肢外展位,常规消毒铺巾。
3.牵引复位纠正短缩移位,推按手法纠正骨折断侧方移位,前臂旋前位屈肘纠正骨折远端向后成角,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由肱骨外上髁外下向内上方钻入二枚1.5mm克氏针,固定对侧皮质,透视下见骨折端对位对线可,克氏针位置满意,固定稳固;活动肘关节见关节活动可,克氏针无松脱。
4.剪短克氏针尾端外露皮肤,包扎伤口。
左肘关节予行伸直110度位石膏托外固定,再次透视见骨折端复位情况满意。
术毕,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肱骨髁上开放骨折术中所见:术中探查左肘部前外侧可见一长约8cm开放伤口,创缘尚整齐,创面内污染较轻,肱骨近端骨折端外露,探查见左桡神经大部断裂、断端挫伤明显,左肘部肱桡肌、肱肌断裂,患肢末端血运可。
术中予吻合桡神经及断裂组织,肱骨髁上骨折交叉克氏针内固定,透视见骨折对线对位良好,内固定在位。
手术步骤:1.臂丛麻+全麻成功后取平卧位,左上肢外展,肥皂水、清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三次,双氧水、盐水清洗创口三次,安尔碘浸泡,生理盐水冲洗,常规碘伏消毒、铺巾,驱血后上止血带。
2.沿原开放伤口切开约3cm,双氧水、盐水清洗创口三次,安尔碘浸泡,生理盐水冲洗,探查如手术所见。
3.牵引复位纠正短缩移位,推按手法纠正骨折断侧方移位,前臂旋前位屈肘纠正骨折远端向后成角,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由肱骨外上髁外下向内上方钻入二枚1.5mm克氏针,固定对侧皮质,再于尺侧钻入1枚1.5mm克氏针,透视下见骨折端对位对线可,克氏针位置满意,固定稳固;活动肘关节见关节活动可,克氏针无松脱。
剪短克氏针尾端外露皮肤。
4.左侧桡神经大部断裂,仅1/10宽度连续,断端呈斜形,神经断端擦挫伤明显,修剪断端,用7/0无创缝线缝合神经,外以神经鞘管缝合,以促进神经修复。
5.双氧水、盐水清洗创口三次,安尔碘浸泡,生理盐水冲洗,缝合断裂肌肉组织,逐层关闭切口,缝合皮肤,包扎。
左肘关节予行伸直110度位石膏托外固定,再次透视见骨折端复位情况满意。
术毕,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多指畸形手术所见:左拇指多指畸形,畸形指无肌腱附着,畸形指与拇指近节指骨形成关节,无活动功能。
手术步骤:1.麻醉起效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驱血后上止血带。
2.沿左拇指多指根部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逐层分离,电刀电凝后分别切断其供血动脉及静脉,分离致关节处,如术中所见。
3.切开关节囊,并离断关节,切断畸形指。
4.以骨膜剥离子剥开拇指近节指骨与畸形指形成关节处的骨膜,显露骨性突起,以咬骨钳咬平骨性突起后以骨锉锉平骨膜,再以骨蜡涂抹骨性创面。
5.反复冲洗术野,防止止血泰绫一块,逐层缝合骨膜、皮下筋膜及皮肤,术毕。
小腿毁损伤术中所见:右小腿中上段前侧一大小约20cm×15cm不规则开放性伤口,皮缘碾挫伤严重,广泛皮肤剥脱,膝关节皮下血肿,可见胫腓骨骨折端粉碎外露,部分小骨折块游离,小腿部肌肉撕裂碾挫,呈暗褐色,创面无渗血,创面污染较轻。
垂足,右足肤色苍白,肤温凉,无毛细血管充盈,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小腿外侧、足底、足跟部、足背、足外侧感觉减退明显,足趾活动不能。
术中探查见小腿部前群、外侧群碾挫伤严重,后浅、后深肌群部分断裂,局部肌肉钳夹无收缩,切割无渗血,右小腿胫前、腓动静脉断裂,约10cm 缺损,胫后动静脉断裂,断端碾挫伤明显。
右小腿腓总神经断裂缺损,右小腿胫神经碾挫伤。
手术步骤:1.硬腰成功后取平卧位,右下肢肥皂水、高锰酸钾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三次,双氧水、盐水清洗创口三次,安尔碘浸泡,生理盐水冲洗,常规碘伏消毒、铺巾,驱血后上止血带。
2.双氧水、盐水清洗创口三次,安尔碘浸泡,生理盐水冲洗,清除部分游离小骨折块,于右小腿段骨折端远近段分别钻孔放置2枚外支架固定杆,骨折端复位,透视见骨折端对线对位良好,安装外支架,于透视下调整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见调整满意后,拧紧外支架固定螺母。
3.沿原开放伤口向近端切开约5cm,探查如手术所见,小腿部前群、外侧群碾挫伤严重,后浅、后深肌群部分断裂,局部肌肉钳夹无收缩,切割无渗血,右小腿胫前、腓动静脉断裂,约10cm缺损,胫后动静脉断裂,断端碾挫伤明显。
右小腿腓总神经断裂缺损,右小腿胫神经碾挫伤。
4.结扎胫前、腓动静脉远近段,右胫后动静脉断端擦挫伤明显,游离断端两端,用微型血管夹夹住血管两端,肝素钠盐水冲洗血管腔,用5/0无创缝线缝合血管,缝合后松开血管夹见血管通畅无渗血,足部静脉血管充盈,足趾针刺后可见少量渗血。
修剪皮肤边缘,切除挫灭组织,清除无活力肌肉组织。
5.双氧水、盐水清洗创口三次,安尔碘浸泡,生理盐水冲洗,放置威克伤引流,边缘与皮肤缝合,外面以胶纸密闭,引流管持续行负压吸引。
术毕,术程顺利,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患者安返病房。
跟骨骨折术中见左跟骨压缩性骨折,跟骨外侧皮质破裂,后关节面纵向碎裂为两块,距下关节面塌陷,跟骨结节角变小,gissane角稍变大,内固定术后见内固定稳定,透视下见跟骨长度及高度恢复,跟骨结节角及gissane角恢复正常。
透视下见右跟骨舌形骨折,后结节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轴位透视见骨折线由内下斜向外上。
内固定定器械为。
手术步骤: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硬腰麻满意后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无菌垫高患肢。
2、取左跟部外侧L形切口,显露后方至跟骨结节,上方跟距关节,前方跟骰关节,牵开腓骨长短肌腱,1枚克氏针打入骰骨,1枚克氏针打入足舟骨、1克氏针打入距骨,折弯以充分显露跟骨。
3. 取出跟骨外侧断裂皮质,行跟骨牵引,直视下重建跟距关节面,gissane角等解剖结构,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稳定后,透视下见各解剖结构好。
4.用5cc植骨骨粉填充塌陷的松质骨以抬高关节面。
经塑型满意后用捷迈树形钢板加7枚螺钉固定跟骨,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和钢板位置满意。
5. 反复冲洗,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
6.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予弹性绷带包扎。
右跟骨骨折经皮内固定术。
1.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无菌垫高患肢。
2.在跟骨后侧跟腱两侧做两平行小切口,外侧做一小切口,后侧由后上向前下打入两枚导针,外侧从后下向内上打入一枚导针至载距突,经透视复位及导针位置满意后,测深,用三枚空心螺钉经导针打入跟骨。
再次透视下各解剖位置复位满意。
3.冲洗,关闭切口。
4.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予弹性绷带包扎。
外踝骨折手术步骤:1.切口与暴露踝关节外侧入路,沿腓骨后缘至其远端作10~15cm长直切口,然后转向前方,止于外踝尖端之下。
切开皮肤及深筋膜,牵开皮瓣。
纵形切开骨膜,作锐性分离,有限显露骨折端。
2.骨折端处理清除骨折端血肿,探查外侧关节间隙,摘除游离骨折片,使患足内旋纠正距骨及外踝外旋,纠正骨折端短缩移位。
3.断端固定整复腓骨骨折端,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选取一块腓骨远端锁定钢板,放置好钢板,远近端分别以2枚锁定螺钉固定,C臂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和钢板位置满意。
4.缝合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逐层缝合。
内踝骨折张力带钢丝术中所见:右内踝见一横形骨折线,骨折端移位明显,折端见少量瘀血块,关节间隙增宽。
所用器械为。
手术步骤:1.切口与暴露内踝内侧入路,取内踝前下或后下弧形切口,长约6~8cm。
切开皮肤及深筋膜,牵开皮瓣。
纵形切开骨膜,作锐性分离,显露骨折端。
2.骨折端处理显露内踝骨折部,在足内翻位整复后,取两枚直径1.5mm的克氏针,长约4~5cm。
通过骨折片钻入胫骨下端,针尾弯成钩形。
然后在胫骨下端距骨折线2~3cm处用2.0mm钻头钻两孔,取0.8mm钢丝穿过此两孔,交叉成8字形绕过两克氏针尾端,拧紧,使骨折片间加压固定,剪去多余钢丝,将两克氏针钩尾击入骨内。
3.缝合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逐层缝合。
内踝骨折拉力螺钉术中所见:右内踝见一横形骨折线,骨折端移位明显,折端见少量瘀血块,关节间隙增宽。
所用器械为捷迈空心钉。
手术步骤:1.切口与暴露内踝内侧入路,取内踝前下或后下弧形切口,长约3~4cm。
切开皮肤及深筋膜,牵开皮瓣。
纵形切开骨膜,作锐性分离,显露骨折端。
2.骨折端处理探查内侧关节间隙,摘除游离骨折片,推开骨膜,随后将足内翻使骨折复位,用巾钳临时固定,以两枚空心钉导针临时固定,C臂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满意。
用4.5mm钻头选适当位置钻透内踝骨皮质,方向与骨折线垂直。
取长4~5cm的4.5mm松质骨螺钉、拉力螺钉或皮质骨螺钉,通过骨折断端拧入胫骨下端,达到骨折面加压,C臂透视下见骨折复位情况和空心钉位置满意。
3.缝合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逐层缝合。
桡骨远端骨折术中所见:术中见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明显,右桡尺骨远端粉碎行骨折,骨折成角移位。
骨折复位后用钢板螺钉固定,所用内固定器械为AO 2.4mm和2.7mm系统,左桡骨远端植骨,植骨材料为上海安久BMP骨块。
手术步骤:1.全麻生效后取仰卧位,透视骨折端如上述术中所见。
2.患肢外展位,常规消毒铺巾。
3.牵引复位纠正短缩移位,推按手法纠正骨折断侧方移位,前臂旋前位屈肘纠正骨折远端向后成角,透视见复位满意后,由肱骨外上髁外下向内上方钻入二枚1.5mm克氏针,固定对侧皮质,透视下见骨折端对位对线可,克氏针位置满意,固定稳固;活动肘关节见关节活动可,克氏针无松脱。
4.剪短克氏针尾端外露皮肤,包扎伤口。
左肘关节予行伸直110度位石膏托外固定,再次透视见骨折端复位情况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