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危机加油站一、津巴布韦货币崩溃简史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年到1990年为第一阶段,通胀率在10%~20%幅度内;1991年到2000年为第二阶段,通胀率达到20%~60%;2001年到2009年为第三阶段,通胀率跃至天文数字到10亿%。
并印发面额100万亿现钞。
最终津政府于2009年3月宣布取消外汇管制,容许国民在津币以外使用外国货币买卖交易,意味政府承认抗通胀努力失败。
并不得不允许国民用美元、英镑、欧元和南非兰特等多种外币交易结算,希望用此办法来遏制通账疯狂飙升。
津巴布韦货币的疯狂贬值,职工所开的工资连乘车上班的费用都不够,上一天班只能挣到二块面包。
由于货币贬值严重,同样多的货币甚至买不回同样多的白纸。
所以才出现了用钱糊墙的现象。
许多城市发生了教师、医生和公务员上街示威游行,要求政府以美元发放工资。
最后政府只能宣布取消津币,而改用美元发放工资。
具体情况如下:1、1980-1994年:大体实行的是外汇管制和固定汇率政策。
2、1994年:浮动汇率制。
3、1999年:将津元对美元汇率固定为1美元:38津元。
4、2000年10月:将津元对美元汇率固定为1美元:55津元,此后外汇黑市交易出现。
5、2002年2月:出口行业汇率改为1美元:800津元,官方汇率仍维持1美元:55津元。
6、2002年11月:政府宣布打击外汇黑市交易,关闭外汇兑换所,外汇黑市转入地下交易。
7、2004年1月开始实行外汇拍卖制,拍卖市场上津元对外币币值比原固定官方汇率有了大幅贬值,但与黑市币值仍有较大差距。
官方汇率为1美元:824津元。
8、2004年5月:拍卖汇率由1美元:5200津元调整为1美元:5600津元。
9、2005年5月:侨汇由1美元:6200津元调整为1美元:9000津元,随即拍卖汇率向侨汇汇率靠近。
10、2005年7月:拍卖市场汇率由1美元:10500津元调整为1美元:17500津元,当时黑市汇率为1美元:35000津元。
津巴布韦为什么会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津巴布韦是非洲地区经济相对薄弱的国家之一,但为何会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呢?本文将深入探讨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政治干预引发通货膨胀政治是通货膨胀的重要诱因之一。
津巴布韦曾一度存在土地改革,而政治角色介入会导致不良后果。
政治活动中的暴力和不确定因素,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变化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升。
同时,津巴布韦政府大范围之间的财政赤字,也导致了纸币的恶性通胀。
二、援助断裂影响经济援助是保障经济稳定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政治纷争、美国对津巴布韦施加"制裁"的情况下,津巴布韦经济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经济没有能够恢复以往的繁荣,也放弃许多与经济稳定相关的机制和工具。
这导致贸易降低,国家经济困难,也难以还本付息,因此加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因素。
三、外资退缩导致资产贬值外资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加强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津巴布韦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源。
然而,在津巴布韦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转移、外资撤出等事件也随之发生。
外资的撤离将导致国内消费基础变弱,进口贸易减少,进而影响商品价格和货币贬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四、通胀预期影响实际通胀预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预期的兴趣率降低时,人们会更愿意投资策略支持通货膨胀,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当商家和消费者预期物价上升,它们可能会采取增加价格的措施,加剧通货膨胀。
因此,当通胀预期高时,实际通胀率也会飙升。
五、价格控制缺乏灵活性价格控制是政府干预价格的一种行为。
津巴布韦政府购买到了大量的水泥,以此来控制经济形势。
然而,政府对价格敏感的干预可能会限制市场的动力和效率,导致价格上涨。
政府大规模地购买产品,也会使得货币流通成为了一个问题。
因此,价格控制政策没有更大的灵活性,扼杀了市场的发展。
结语短暂的政治纷乱和价格受到了控制,津巴布韦曾经蓬勃发展。
然而,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消费需求、恶劣通胀和大规模购买都导致了通胀的出现。
《今天的通货膨胀》1,津巴布韦2007年9月通胀率高达8000%:发行面值75万纸币2,津巴布韦发行大面值货币:一张钞票千万津元2008年01月18日15:39 据香港《文汇报》综合媒体报道,津巴布韦中央银行从18日开始发行一套新的货币,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最小面值为100万津元,成为当今世界上面值最大的货币。
(历史上、世界上面值最大的纸币是5000亿、南斯拉夫)报道说,这套新币一共3种,除上述两种之外,还有面值500万津元的货币。
这是从去年12月津巴布韦储备银行推出面值75万津元、50万津元和25万津元的货币以来,第二次发行巨额面值的钞票。
储备银行行长戈诺说,发行新币主要是为了解决津巴布韦目前市面现金短缺的问题。
在发行新货币的同时,央行规定个人和公司每天从银行提现的额度为5亿津元。
按照津巴布韦目前的官方汇率,1美元可兑换3万津元。
自去年10月以来,津巴布韦出现现金短缺现象,人们在银行门口和自动取款机前排成长队,等候取钱,但往往排一天队也取不到钱。
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去年10月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接近8000%。
3,物价飞涨:津巴布韦男子抱现金购物(组图)2008年03月07日20:3抱着现金出门。
这一堆现金只相当于100美元。
商家不得不用称来称这些钱。
据英国媒体报道,非洲国家津巴布韦近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已达令人吃惊的100500%,当地货币的纸面价值已经低于纸的价值。
今年3月5日,该国首都哈拉雷的一名男子费力的抱着一摞纸币出门采购日用品。
只看照片,你会以为他刚刚中了彩票或是一名亿万富豪,但是不幸的是,他手里的货币价值都不及制造这些货币的的纸。
2500万津巴布韦元只相当于1美元。
5, 2009年8月17日。
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共和国是全世界恶性通胀最严重的国家。
最近在首都哈雷拉,一位大妈抱着总值3万亿津巴布韦元的钞票搭公车,只为了支付约合3.5元人民币的车费。
更有意思的是,司机大叔根本懒得清点,收下就对了。
世界最穷的国家排名1、津巴布韦人均GDP0.1美元极度的通货膨胀让津巴布韦沦为世界最穷的国家。
之前他还位居世界最穷第十位,但是恐怖的通货膨胀率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垮掉了。
通货膨胀让这个国家从2007年开始印了十个亿津巴布韦币,但是这些钱仅仅够买几个鸡蛋。
2008年8月政府决定让银行从货币的末尾减掉10个零。
因为这些零已经不起任何作用。
6个月后他们去掉了6个零但是又新加了12个零。
百分之87千的七乘方的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每1.1天就会翻倍。
举个例子,如果周一一个苹果卖1美元那么到星期天这个苹果就会卖到64美元。
一个月同样的苹果就会卖到1百万美元。
最大的政府银行在2009年发布了面额高达100万亿津巴布韦元的货币。
除了经济问题津巴布韦的人均寿命也是世界最低的;男平均寿命为37岁,女平均寿命为34岁。
导致过早死亡的原因之一是高达20.1%的人都携带者HIV原体。
健康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希望;2009年四个最大医院其中有三个还有该国唯一的医学院都被迫关闭了。
编辑本段2、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均GDP334美元不要把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搞混。
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97年前称为扎伊尔。
刚果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官方语言是法语,刚果的人口比法国人口多1000万,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整个国家变得萧条。
这次战争有7个其他国家的部队参与并导致二战后很高的死亡率,这次战争导致54万人丧生。
在非洲,这次战争被称为非洲世界战争。
据估计在2010年刚果每个月将有45000人在战争中死亡。
刚果也是世界上食人部落存在的最大的国家。
据某卑格米人称他们有很多人被临近的食人部落像动物一样被抓住并被吃掉,吃人是生存下来得一种方式。
刚果也是世界上对妇女来讲最坏的生存地方-每年都有很多妇女被强奸。
当地人相信和处女发生性关系也会感染艾滋。
编辑本段3、利比里亚人均GDP379美元利比里亚是少数几个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之一。
但是,利比里亚却被从美国逃出的一些奴隶发现并发展成为了殖民地。
世界各国恶性通货膨胀经典案例世界各国恶性通货膨胀经典案例(2013-03-12 20:33:49)恶性通胀定义现时国际会计标准29指恶性通胀具有四项特征:* 公众不愿持有现金,宁可把金钱投放在外国货币或非货币资产。
* 公众利用外国货币,结算自己本国货币的资产。
* 信贷是按借款期内的消费力损耗计算,即使该时期不长久。
* 利率、工资、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而3年累积通胀在100%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轻易感受得到恶性通胀的影响。
在一些知名例子中,德国在1920年代初的物价,曾在每49小时增加一倍;1940年代初的希腊被德国占率时,物价每28小时上升一倍;匈牙利战后曾每15小时增加一倍。
这种极端例子一般在战事发生,即使近数十年亦时有出现。
1993年10月至 1994年1月,南斯拉夫的通胀就曾每16小时增加一倍;乌克兰、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亦在1980或90年代面对严重通胀。
最近期例子为津巴布韦。
世界各地的恶性通货膨胀安哥拉安哥拉在1991年至1995年经历了最糟的通货膨胀。
1991年早期,最高面额为50,000宽札(Kwanzas)。
到了1994年,成为500,000宽札。
1995年币制改革,1单位已调整宽札(kwanza reajustado) 兑换1000宽札。
1995年最高面额为5,000,000已调整宽札。
1999年币制改革,1单位新宽札兑换1,000,00已调整宽札。
全部恶性通货膨胀影响:1单位新宽札 = 1,000,000,000 (十亿) 旧1991年宽札。
阿根廷由1975到1991年,阿根廷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通货膨胀. 1975年初, 最大面额的货币为1,000 比索. 到1976年底, 最大面额的货币为5,000 比索. 1979 年初, 为10,000 比索. 1981年底, 面值达到1,000,000 比索. 1983 货币改革, 1 比索新比索可以换10,000 旧币. 1985 的货币改革, 1 austral可换1,000阿根廷披索。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113班 叶敏 56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津巴布韦是非洲
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了2008年4月4日,继2008年1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
行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后,又发行了当今世界上面额最大的亿津元纸币,可
仍旧有人提议要发行更高面值的纸币。在津巴布韦,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早已不是
论张,而是论“堆”或用秤来“称量”。被称之为津巴布韦化。津巴布韦是世界
上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然而它又却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如果在津巴布韦乘坐
出租车,即使全用五万面额的纸币付费,数钞票付给司机所要花费的时间也差不
多与路途全程所用时间相当,其2008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20万%。每一个到津巴
布韦旅行的游客,都会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
从2000年起,总体穆加贝开始推行土地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黑
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土地分配。在津巴布韦宣布独立的20年后的2000年,占总人
口1%百人农场主仍然控制着70%最肥沃的土地,在百人农场主和黑人之间爆发了
严重的暴力冲突,引发了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导致外国资本人大
量撤出,使得该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混乱。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通货膨胀的
原因与政府的货币供给量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价格的持续上涨的过程,成为了津
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而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起因之一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
减产供应不足导致了最初的通货膨胀。而粮食减产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导致土地
废弃。其二,津巴布韦政府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津巴布韦的财政支出用于土地
改革,对白人农场主的压制及政府支出。津巴布韦商品供应能力下降,而社会上
流通的货币与原来一样多,而供应商品能力下降了,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
涨导致政府系统开支增大,在政府收入不变的情况之下,为了不使财政赤字,政
府发行更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然而新增的货币又产生了新的一轮的物价上
涨。此次的物价上涨导致了许多工人发出要求涨工资的呼声,工厂给工人上涨的
工资从销售产品价格的上涨中获取,又使得物价的普遍上涨。上涨的价格用更多
的货币去购买,因为小额货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政府又发行大额货币,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是津巴布韦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2000年—2008年通货膨胀率
》
高涨的物价给津巴布韦带来的无疑是一箩筐的困扰。
在津巴布韦,最紧俏的日用商品是点钞机,津巴布韦国营报纸上每天充斥着日本
和新加坡生产的高质量点钞机广告,而每台的价格在亿至12亿津元之间。津巴
布韦低收入家庭平均最低生活消费已经飞升到4100万津元/月。然而在这个国
家,目前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失业,其他部分劳动力每月则只能挣到400万津元。
这样的高昂的物价和低廉的劳动力导致了津巴布韦民众生活的不堪负重,却也使
他们深陷尴尬的情境之中。去餐馆吃饭,一盘鱼香肉丝,居然要亿津元。当用完
餐准备结账时,一沓沓的钞票堆在餐桌中央,给用餐者的感觉像是坐在拉斯维加
斯的赌桌旁一样。每次用完餐,还得再等半小时结账。
这样的恶性通胀不仅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还导致津巴布韦正常的经济发
展。据统计,2002年,津巴布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负的%,2007年
则为负的%。而2001年津巴布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8美元,2007年则仅为
130美元。同时,受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国民的生活水平迅速下降。2006
2000年 55%
}
2001年
1221%
2002年 19893%
2003年 59875%
2004年 13275%
2005年 58584%
]
2006年
128111%
2007年 662123%
2008年 2200000%
年,津巴布韦的失业率在60%以上,而2007年这一比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高
额的失业率,使国民的收入水平迅速下降,而即使依然在工作的一部分劳动力,
其收入水平也比较低。在津巴布韦,人们不敢手头上持有过多货币,生怕货币贬
值,货币在津巴布韦似乎成了烫手山芋,人们一有货币,就想方设法把它变成商
品。然而,津巴布韦国内资源短缺问题严重,食用盐、味精、鸡蛋、牛奶、面粉
等都很常常断货。这种情况的存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低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导致
津巴布韦国民的平均寿命迅速下降,据统计,津巴布韦国民的预期寿命仅仅为
39岁,为了躲避这场灾难,无数津巴布韦国民搬离至邻国南非。
¥
面对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局势,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呢首先在通胀初期,政府
选择印制更多的钞票,显然,这加剧了通胀的形式。津巴布韦政府在后来才去一
些正面措施,但是在局面难以控制的情况下,这些措施都没有起作用。例如,2007
年6月,津巴布韦政府曾经下令要求将产品价格减半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这反
而引起了恐慌,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政府应对该国的通胀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加印钞票是不明智的做法。加印
钞票是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措施一,抑制总供给,确定工资,以限制工资的上
涨。实行对物价的管制,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涨幅。政府还应以税
收为惩罚手段来限制工资的增长。措施二,引进外汇,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空间的
使用。允许国外货币在国内流通,能有效缓解资金不足和币值不稳。等到市场繁
荣、经济稳定时候在调整政策也不迟。措施三,发放国债,对内对外引进资金。
面对通胀,政府应该从国情出发,还必需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分析导致通胀
的机制和原因。
本文加下划线部分参考:
博客中国融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