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 格式:pdf
- 大小:242.12 KB
- 文档页数:4
2019年50期总第490期ENGLISH ON CAMPUS日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与融合文/刘捷奥引言在当前日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语法与词汇、句型等练习模式,但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过于重视阅读理解以及句型练习,却忽略了语言应用以及语境等众多方面内容。
所以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够掌握表面内容,却无法深入了解日语背后的文化元素,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课堂上根据教师的知识讲解进行思考,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抄写课堂笔记,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通常是应付对待。
此种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无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语言沟通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在日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融合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中日差异由于日本自古以来与中国交流较为密切,又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日本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的佛道、道教、儒家思想文化对于日本都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中日之间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沟通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饮食器具使用方面,大家都使用筷子,但是日本,男性所使用的筷子比女性的要粗,但是在中国就没有具体的区分,在筷子长度区分当中,中国比日本的筷子要更长一些。
而大家在吃饭时,中国会围着大桌子吃饭,而日本则是采取分餐的形式。
在文化思想上,中国和日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日语教学当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跨文化意识是而人们在思想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心理上了解和探究的内容。
由于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发展当中所运用的沟通方式之一,在社会文化发展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所以在语言表达和表现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在日语教学时要开展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力。
1.通过日常教学进行文化渗透。
日语教学研究以及日语的文化渗透摘要: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日语也是如此,体现了日本国家的历史文化,随着近些年来国际上的沟通交流越加紧密,出国热、学习一门外语成为一种热潮,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日语教学对于加强与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语;文化前言: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现,学习一门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的学习还应了解国家民族特定的文化,这就要求在各大院校等其它机构组织在日语教学当中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一、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毋庸置疑属于文化范畴,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交流的途径,当然其正确使用情况取决于人们的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民族都有着各自的语言文化,具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
在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中,对于语言或者语音的使用上出现了错误无可厚非,这些都是能够容忍的,但是一旦与国家的文化习俗相违背,就会引起分歧和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于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日语教学当中普遍存在重要问题是教师在授课时自身认识上的片面性,其中存在的两种主要问题:一种是教师片面地认为日语教学无非就是语法和词汇。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只是过于重视语法结构,忽略了文化方面的教学,显然这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即使是平时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实际与日本人沟通交流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方面的错误。
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语,从另一个侧面上来说也体现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文化状态。
以我们中国人为例,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最司空见惯的问候语是“吃饭了吗“等,而日本人在见面时经常讨论的是与天气相关的话题。
如果没有了解这方面的差异,依然以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则会引起误会。
不管是传授与学习日语,还是其它语言,都要尊重和了解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学好、用好一门外语,因此对于日语教学研究当中进行日语文化渗透是至关重要的,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日本文化,加强对于日语学习的信心,保证学生在利用日语交流时的顺畅,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日本文化的”百事通“。
浅谈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日语语言课堂教学是学习者接触和学习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主要场所,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日本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文化载体,对学习者进行文化导入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何种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导入,并就其影响进行展开分析。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帮助学习者了解和认识目标语文化的方式之一。
通过文化导入,学习者可以了解目标语文化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民族性格等内容,有助于学习者在语言运用时更加贴近当地民众的生活。
了解目标语文化也有助于学习者与目标文化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目标文化。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讲解、观看视频、参观展览等。
但其中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方式是运用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载体是指能够呈现和传达文化信息的物品、图像、音像资料等,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向学习者展示目标语文化的方方面面。
那么,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文化载体是比较适合的:1. 文化影视作品文化影视作品是学习者接触和了解目标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日本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让学习者去感受和体验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学习者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文化手工制品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如和服、茶道、陶瓷等,这些手工制品凝聚了日本人的智慧和情感,是学习者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习者亲自体验和制作和服、茶具等手工制品,让他们了解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而理解和尊重日本的传统文化。
语言研究浅析日语学习中的文化渗透丁 静【摘 要】在日学习中,很多的日学习者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和苦恼,就是明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该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仍不尽人意,屡屡受挫。
其实,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更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擦,使交际顺利进行。
【关键词】体察文化 委婉 暧昧 日本文化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外国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于将在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用于外语学习,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要起冲突,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日语词汇和语法,但是仅仅机械的掌握这些是不够的,众所周知,日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委婉和暧昧性,日本人在交际过程中就很喜欢用委婉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说话人不明确表达,喜欢迂回绕远,希望听话人能够体察到自己的真正意图,让这让外语学习者头痛不已,仅靠字面意思,往往难以把握语言的真正意思。
实际上日本人的这种语言特特点就是日本文化的反映和折射。
下面是一个日本学生和美国留学生的一段对话,场景是在宿舍中,日本学生因为明天的考试要学习,美国留学生在听音乐,导致这名日本学生无法集中精力。
A:「明日、社会学のテストがあってもう大変なの」B:それはかわいそうに。
でも、恵子さんはいつも勉強してるから大丈夫なんじゃない?」A ::実は前のテストで悲惨な結果だったのよ。
だから今回こそは頑張らないと!B:それは大変だ。
A:だから、今日は集中して勉強しなくっちゃ!B:じゃあ、頑張ってね。
在这个实例中,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美国学生不能真正领会这名日本学生表达的意思,只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结果造成了两人交流的不通畅,给这名日本学生带来了苦恼。
所以,学习一国语言,不仅仅是掌握该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还要了解该国的文化,这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途径的探讨摘要】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是进行日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就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不仅有助于日语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日语的理解,增加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最终达成语言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导入一、前言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每一种语言均带有其所属国的文化特征。
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背景,已成为外语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它包含的文化,了解该文化与学习者本国文化的差异,否则无法真正掌握该语言。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二、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达成语言交际的目的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不少人所讲的日语,尽管在语法和结构上无懈可击,但却给人感觉词不达意,未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有时甚至导致误解。
如某旅行社的领导和一个日本交流团见面,要分别时说了句“祝你们明天玩得愉快”。
刚大学毕业的中国人翻译在现场就将该句子直接译为:“皆さん、明日楽しんで遊んでください。
”从语言层面上看,该句子的日文翻译是正确的,但从交际效果看,那样的翻译又是不恰当甚至是很奇怪很别扭的。
这句话,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思考的话,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希望对方好好地享受那个过程。
因此,该句子的正确翻译应该是:“皆さん、明日どうぞごゆっくり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看起来用词似乎字字有据的日文翻译在日本人看来缘何那么别扭呢?原因就是没有越过交际的文化障碍,没能很好地掌握日本人的心理及其在特定场合的深层意思和习惯的表达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日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上的障碍比较容易克服,而要克服文化上的干扰和文化上的障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三、克服文化的干扰越过语言障碍在现代日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引入日本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以及文化特征,分析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达成以下共识:抛开文化内容的日语教学已非完整的日语教学。
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探讨作者:岳海燕来源:《新一代》2009年第09期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在西南石油大学,工学院教授大学日语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大学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探讨。
提出了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关键词:日语教学;文化渗透;日本文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17-01今天,在中国的外语学习当中,日语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
对于很多学习日语的学生而言,语言只是一个工具。
而一个学生是否学的成功,主要在于学生的文化底蕴,及文化内涵。
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吸取知识,增长智慧,才能够把日语这个工具利用好。
所以,如何教授好日语,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日语,熟练运用日语,是每位高校日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日本文化的渗透。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笔者在西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一、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人们用语言来记录和评价客观事物,语言的应用无不受到文化体系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学生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利用这门语言来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寻求合作与发展。
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日语是是日本文化的一种外在反映,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策略探究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策略是指将日本的语言和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能够了解和感受到日本的文化特色。
文化融入策略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文化融入策略。
通过引入日本的传统节日和重要节日来进行文化融入。
在教授日语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季节相关的节日,如新年、樱花节、七夕节等,介绍其由来、庆祝方式和相关习俗等。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利用文化元素进行口语练习。
在日语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日本文化习俗或场景,如日本的茶道、料理、剪纸艺术等,让学习者通过角色扮演或讨论的方式亲身体验和模拟这些文化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能力,还能够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漫画、动画、电影、音乐等日本流行文化媒体来进行文化融入。
日本的漫画和动画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通过这些媒体来引发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兴趣。
在教授日本的漫画和动画相关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作品,让学习者了解作品的背景故事、主题和角色,同时学习相关的日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策略探究1. 场景式教学法场景式教学法是将日本常见的生活场景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
在教学旅行日语的课程中,可以通过模拟买票、预订酒店、点餐等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日语。
2. 文化主题教学法文化主题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日本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讲解和讨论来传授相关的语言知识。
在教学日本传统节日的课程中,可以介绍日本的节日习俗、风俗、传统服饰等,让学生对日本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来展示日本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真实的日本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语。
以上几种文化融入策略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来灵活运用。
1. 促进学习兴趣通过融入丰富多彩的日本文化,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了解日本的文化,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日语。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通过将日本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也能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4. 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日常交流应用。
通过将日本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使学习者更加容易地应用所学的日语知识。
三、文化融入策略在日语教学中的挑战1. 教师素质不足要将日本文化融入到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日本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
现实中很多日语教师对日本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有效地将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2. 资源匮乏要进行多媒体教学,需要大量的文化素材来支持教学活动。
目前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资源匮乏,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素材,限制了文化融入的实施。
3. 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大不同的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可能对此不感兴趣。
如何平衡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挑战。
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分析摘要: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哪种文化,从其对应的语言当中,均能找到其身影,而各种语言也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背景。
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深入且全面了解中日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十分必要与迫切。
本文分别从语言学习与文化、文化差异与语言两方面就中日文化差异作一探讨,最后深层剖析了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文化渗透;日语教学针对语言学习来讲,其并非一个处于孤立状态或简单的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对语言特殊的社会文化及背景有一全面、深入的了解。
要想最大程度保障日语教学水平与质量,除了要对语言文化、语言知识等进行详细且深层次讲解外,还需要帮助人们有一清晰认知,只有这样,方能将日语学好。
回顾历史,中日两国间在具体的文化交流上,已经有十分悠远的历史,但学生对日本的了解,大多是地理、人文层面的,对其语言文化方面的了解,却不够深入。
本文基于中日文化差异,探讨日语教学当中的文化渗透。
1.语言学习与文化分析文化囊括所有人们社会的智慧,囊括了整个民族体系当中的所有内容与活动方式。
在整个文化架构当中,语言为其基础所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语言在整个文化当中起到基石作用;其二,语言在实际应用中,还受到文化的持续熏陶与影响。
文化有着比较广的涉及范围,其意义并非单纯局限各种衣着饮食,而是某个人在其所生产的整个环境当中所建立起的那种语言形式、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及处事哲学等,此些均为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有文化均具有其独特性,语言同样有其多样性。
在对一门外语进行学习时,除了要对其语法、语音、句型短语及词汇给予掌握之外,还应了解此种语言的民族是怎样观察与看待事物的,还应了解他们是怎样借助自身语言来将其习惯、思想给反映出来的。
所以,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人的语言行为是一面透彻的精子,人们从中能够挖掘出诸多文化内容与奥秘,文化的不同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评价或看法。
日本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渗入【摘要】文化通过语言所体现,语言能更好的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
日本的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渗入是有必要的。
在日语教学中加入日本文化的说明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只有了解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日本的文化的有机介入是和语言的学习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更快的学习日语。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语言;日语教学中的文化介入的方法随着中日交流趋于频繁,日语作为两国交流的媒介,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
而作为学习语言的背景——日本文化,在研究和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许多人认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吸取了很多中国的元素,譬如在日本语言中,出现了很多的汉字,或是汉字繁体字,那么汉语和日语应该属于同一个语系。
但是,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它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不同的衣着饮食,更在于一个人在他所生长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那种处事哲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等等。
这些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特别是日本文化,还吸取了包括中国文化之外的外来文化,并巧妙的移植在自身社会文化中,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显示出其异质文化的特性。
现代日语教学,要掌握语言的规律和本质,必须研究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的体现。
[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外在表现,是文化传播的有机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惯性思维方式,表现出该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
现代语言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了解一个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去掌握这个语言的本质和规律。
如何把语言文化的研究和实际语言教学相结合,以语言的文化背景来促进语言教学,是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者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