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层复合技术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5.91 KB
- 文档页数:4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工业化应用前景好的一种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蒙脱土系蒙皂石粘土(包括钙基、钠基、钠-钙基、镁基蒙粘土)经剥片分散、提纯改型、超细分级、特殊有机复合而成,平均晶片厚度小于25 nm,蒙脱石含量大于95%。
具有层状结构的蒙脱土是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天然矿物。
蒙脱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结构片层由硅氧四面体亚层和铝氧八面体构成,厚0.66nm左右,片层之间通过NA+、Ca2+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的微弱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一个片层与一个阳离子层构成MMT的结构单元,厚度为1.25纳米(阳离子为钠离子)左右。
结构:蒙脱土的化学式为:Mn+x/n[Al4.0-xMgx](Si8.0)O20(OH)4·yH2O,属于2:1型层状硅酸盐,即每个单位晶胞由2个硅氧四面体晶片间夹带一个铝氧八面体晶片构成三明治状结构[3],二者之间靠共用氧原子连接,每层厚度约为1 nm。
性能: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与常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只需很少的填料April 质量分数),即可使复合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弹性模量、韧性及阻隔性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其力学性能有优于纤维增强聚合物系,因为层状硅酸盐可以在二维方向上起增强作用;由于硅酸盐呈片层平面取向,因此膜材有很高的阻隔性;层状硅酸盐蒙脱土天然存在有丰富的资源且价格低廉。
故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新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蒙脱土系蒙皂石粘土(包括钙基、钠基、钠-钙基、镁基蒙粘土)经剥片分散、提纯改型、超细分级、特殊有机复合而成,平均晶片厚度小于25 nm,蒙脱石含量大于95%。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可以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行业作为纳米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提高抗冲击、抗疲劳、尺寸稳定性及气体阻隔性能等,从而起到增强聚合物综合物理性能的作用,同时改善物料加工性能。
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李跃文陈枝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高分子工程与技术系,长沙,410118 )摘要:综述了聚丙烯基层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纤维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粉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POSS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实际应用,对今后的研究和开发方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填料,研究进展,应用聚丙烯(PP) 是目前产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合成树脂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但PP 低温脆性大,耐老化性能不好,容易燃烧,绝对强度和金属材料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这些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共聚、共混、加助剂等传统的改性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给PP 提供了一种新的改性途径,大量的研究表明,将PP 与纳米组份复合,具有广泛而显著的改性效果。
与传统方法相比,通过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对PP进行改性具有如下优点:(1)纳米组份含量很少时即有显著的改性效果;(2)在改善某些性能的同时,几乎不损害其它性能,特别是成型加工性能;(3)改性范围广泛。
1、PP /层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1.1 PP/ 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自然界有些粘土矿物具有层状结构,如蒙脱土、累托土、斑脱土等。
在适当的条件下,聚合物分子链能插入到粘土片层之间,使片层层间距扩大,甚至剥离,从而形成纳米复合材料。
由于粘土片层的纳米效应和层状结构,PP/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热稳定性、阻隔性、阻燃性均有明显改善。
PP/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研究和开发较早的PP 纳米复合材料。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结构与性能上。
王平华[1]等用钠基蒙脱土(Na-MMT) 和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过的有机蒙脱土(Org-MMT) 分别与PP 制成了纳米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Na-MMT 和Org-MMT 对PP 均有良好的增强增韧效果,但两者填充形态不一样,Na-MMT 以纳米粒子形态填充,Org-MMT 以插层形态填充;另外,Na-MMT 还能诱导聚丙烯结晶晶型发生转变,产生有利于提高聚丙烯冲击强度的3晶型。
聚己内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5.1 概述聚己内酯(PCL)是线形聚酯,是ɛ-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的,是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是不可再生的石油基聚合物。
PCL是Daicel化学公司于1989年开发的产品,1993年由美国联碳(Union Carbid)公司实现商业化,商品名为TONE®。
PCL是半结晶性的,结晶度在50%左右,T g和T m都很低,分子链是柔性的,表现为断裂伸长率很高,模量低,极易热塑成型。
PCL的物理性能以及已经商业化应用使其极具吸引力。
PCL不仅可以作为非降解聚合物的替代材料进行大规模应用,而且也可以用做医药和农业等领域的特种材料。
5.2 PCL的合成与结构PCL是线形的脂肪族聚酯,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CL几乎都是由ε-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得到的。
PCL可以由两种方法制备,即采用各种阴离子、阳离子和配位催化剂将ε-己内酯开环聚合,或将2-亚甲基-1,3-二氧环庚烷自由基开环聚合而成。
常规的聚合方法是用辛酸亚锡催化,在140~170℃下熔融本体聚合。
根据聚合条件的不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从几万到几十万。
PCL的化学结构如图5-1所示。
图5-1 PCL的化学结构PCL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开环聚合。
而根据开环聚合所用催化剂的不同,聚合方法也有些差异,例如有脂肪酶催化、有机金属化合物、稀土化合物、阳离子引发和阴离子引发等催化体系。
Uyama等人于1993年首次用脂肪酶荧光假单胞菌作为催化剂在75℃、反应10天条件下合成了大批的PCL,产率为92%,所得PCL 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700,多分散性系数为2.4。
脂肪酶如类丝酵母、猪胰脂肪酶等也能作为PCL的活性催化剂,其中类丝酵母脂肪酶的催化活性较强,常被用作PCL开环聚合的催化剂。
常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体系催化剂有辛酸亚锡、钛酸正丁酯、烷基金属、异丙基醇铝等,其中辛酸亚锡是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催化剂,因为其具有有效性和多功能性以及可以与内酯溶解在普通的有机试剂中。
低温下复合材料材料力学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材料科学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特点。
然而,在低温环境中,材料的力学性能常常会受到影响,而如何提高复合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是目前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1. 低温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低温环境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低温下,很多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会明显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低温脆性。
低温脆性会导致复合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出现裂纹、断裂等失效现象,这会给实际使用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害。
2. 提高复合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方法针对复合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力学性能的下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提高低温力学性能的方法。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其中一些方法:(1)添加增韧剂添加增韧剂是提高复合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增韧剂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韧性,抑制裂纹扩展,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抗拉强度、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添加在复合材料中的增韧剂,如碳纳米管、纳米硅粉等,这些增韧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
(2)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界面结合强度是复合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低温环境下,界面结合强度往往会下降,而加强界面结合强度是提高复合材料低温性能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些方法,如在界面处添加化学漆、使用特殊接触剂等,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
(3)制备低温冲击性能好的复合材料除了抗拉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以外,低温下的冲击性能也是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制备低温冲击性能好的复合材料,可以防止在低温环境下材料被强冲击所破坏,从而保障实际使用的安全性。
在制备低温冲击性能好的复合材料过程中,研究人员常常采用多种增韧方法,如接枝、插层等,以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
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讨论进展膨润土是一种以蒙脱石为重要成分的硅酸盐粘土矿物。
其特别的层状结构给与其优良的亲水性、可塑性、膨胀性、粘结性、流变性和增稠性,使其在涂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方法是将其改性为钠基、锂基、有机膨润土来提高它的各项性能。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日益成为讨论热点,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将其应用于涂料中集纳米效应和膨润土的优良特性于一身,能更好的提高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本文综述了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1制备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原理先将有机阳离子(季铵盐等)与膨润土层间的可交换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使有机基团覆盖于膨润土表面,更改其表面性能,从而使膨润土由亲水疏油更改为亲油疏水的有机膨润土,并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高分子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这一过程称为膨润土的有机化,其反应式如下:经过有机化以后,膨润土的层间距d001由1nm左右增至2.0nm或更大。
膨润土有机化后,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先将聚合物单体或聚合物插入经插层剂处理过的层状硅酸盐片层间,并依靠膨润土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使硅酸盐片层渐渐解离成厚度小于50nm、长宽为100mm100nm的基本纳米单元,并均匀分散到基体中,最后实现膨润土与聚合物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
按其插层复合过程,可分为聚合物插层型和插层聚合型两类。
而依据纳米材料的最后复合形式,又可分为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和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2种,二者在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别。
在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中,层状硅酸盐层间距虽然有所扩大,片层有所解离,但仍保持肯定量片层的相对有序性;在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中,硅酸盐片层完全被单体或聚合物解离,无序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是硅酸盐单元片层,此时,硅酸盐粘土与聚合物实现了纳米单元片层的均匀混合,剥离型是插层型分散的最后形式。
2各种应用于涂料中的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2.1环氧树脂/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首先用有机胺对蒙脱石(Na—基膨润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改性,然后改性后的蒙脱石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搅拌下充分混合,热模浇铸,制备环氧树脂—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编者按:纳米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多种学科,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0,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在此领域也作了大量工作,形成各自特有的研究体系。
本文(Ñ、Ò)就其中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见解,供同行们共同探讨,以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不断取得创新的成果。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I)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前景曾戎章明秋曾汉民(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国家教委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开放研究实验室广州510275)文摘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
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单元,制备,表征,应用Progress of Polymer2Nanocomposites(I)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mer2NanocompositesZeng Rong Zhang Mingqiu Zeng Hanmin(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of Z hongshan Uni versity,Labo ratory of Poly meric Co mpo si te&Functio nal Materials,The State Educational Commissi on of China G uangzhou510275)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polymer2nanocomposites is revie wed.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direc tly blending nano2units with polymer(including preparation and surface2modification of nano2units),in situ synthesizing nano2units in polymer matrix,in situ polymerizing in the presence of nano2units and simultaneously syn2 thesizing nano2units and polymer.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mer2nanocomposites are also introduced.Key words Polymer2Nanocomposites,Nano2Unit,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pplication3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可分为两个方面:结构表征和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