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齐鲁出版社)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小学地方教材《传统文化》指瑕作者:曹生昌王玉霞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6期(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桃园小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已被省内许多地区指定为小学必修内容,这套教材内容择取合理,编排精巧,寓教于乐,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广受好评。
当然,天下物无全美,这套《传统文化》教材也偶有可商榷处,虽白璧微瑕,但教书育人不可有半点模棱两可,故将存疑之处辑录于此。
二年级卷1.P13: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还:hái)按:“还”字古音只有huán,此处当据古音。
2.P37: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按:《千家诗》录徐元杰此诗,作“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3.P4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按:引自《千家诗》,本作“骚人阁笔费评章。
”“阁”同“搁”,放下。
4.P6: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按:本段文字见《随园诗话》:“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四年级卷1.P18: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斜:xié)按:此处“斜”字当读“侠”。
读古诗,韵脚就古不就今,否则不押韵。
2.P19:名作有《念奴娇·大江东去》。
按:《东坡乐府笺》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3.P27: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按:《姜白石词笺注》作“云鬲迷楼”,二字通假。
古诗文中的通假字,应取现存年代最早版本里的用字。
4.P27:苍崖绿嶂。
按:《姜白石词笺注》作“苍厓绿嶂”,二字通假。
5.P43: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
按:《旧唐书·李白传》作:“遂辟从事”,“为”或是衍文。
五年级卷1.P9: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柜:jù,木匣子)。
按:柜有二音,其一读若“贵”,指收藏衣物、书籍的家具;其一居许切,《说文解字注》释曰:“柜,柜木也。
”郭璞注《尔雅》释“楥”曰:“或曰桏,当为柳柜。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齐鲁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学年学习第二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
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课号一二三四五教六内容《声律启蒙》《声律启蒙》《续小儿语》《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弟子规》《弟子规》《幼学杂字》《中华改良杂良》《千家诗》《千家诗》《千家诗》《千家诗》《神童诗·卷首诗》《神童诗·卷首诗》《随园诗话》《世说新语》格言警句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周次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七学八进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度声律启蒙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齐鲁书社在哪个城市
齐鲁书社,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创建于1979年春,是一家以出版文史古籍和学术著作为主的专业古籍出版社。
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书社决心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优良的传统,坚持不断的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改革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走向美好的明天。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可靠的图书质量是齐鲁书社始终不渝的追求。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普及读物,书社总是坚持“为读者着想,对历史负责”的宗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做好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严格把关,以可靠的出版质量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高度信任,其出版物在全国各级图书评比中多次荣获大奖。
始终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出版方针,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条葆特色、出精品、创名牌、树形象之路,被海内外读者誉为“文兴齐鲁,功在学林”。
东齐鲁书社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积累价值的精品图书,诸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二十五别史》、《全清散曲》、《全明散曲》、《全明诗话》、《孙子集成》、《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中国历代人物像传》等,引起海内外读者广泛瞩目。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由“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复合而成,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传统”和“文化”这两个概念。
关于传统什么是传统?认为过去的东西就是传统,这个理解不全错,但只对了一半。
传统不仅仅只是指过去存在过的东西,它更是指活在现在的过去。
所谓“传统”是由“传”和“统”两个字构成的,纵向曰“传”,是指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活的东西。
横向曰“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空间的拓展,二是指权威性。
传统,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按照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传统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学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页)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则认为“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传统。
”传统是不能选择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传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已是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
关于文化文化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不同文化圈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在同一文化圈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文化的原始含义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的《彖传》中,其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
一个是天文,一个是人文。
因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要搞好农业生产,就要了解天文历法,了解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所以,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和天文相对的,是人文。
有人说人文这个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这就错了,这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
它的意思是说,学习人文之后,就能够脱离野蛮,走向文明,使人人懂得道德礼义,就可以教化天下,让好的思想、好的制度为天下人所接受,这就叫做人文,这也是文化在中国的最原始含义。
课程篇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已被省内许多地区指定为小学必修内容,这套教材内容择取合理,编排精巧,寓教于乐,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广受好评。
当然,天下物无全美,这套《传统文化》教材也偶有可商榷处,虽白璧微瑕,但教书育人不可有半点模棱两可,故将存疑之处辑录于此。
二年级卷1.P13: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还:hái)按:“还”字古音只有huán,此处当据古音。
2.P37: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按:《千家诗》录徐元杰此诗,作“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3.P4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按:引自《千家诗》,本作“骚人阁笔费评章。
”“阁”同“搁”,放下。
4.P6: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按:本段文字见《随园诗话》:“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四年级卷1.P18: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斜:xié)按:此处“斜”字当读“侠”。
读古诗,韵脚就古不就今,否则不押韵。
2.P19:名作有《念奴娇·大江东去》。
按:《东坡乐府笺》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3.P27: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按:《姜白石词笺注》作“云鬲迷楼”,二字通假。
古诗文中的通假字,应取现存年代最早版本里的用字。
4.P27:苍崖绿嶂。
按:《姜白石词笺注》作“苍厓绿嶂”,二字通假。
5.P43: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
按:《旧唐书·李白传》作:“遂辟从事”,“为”或是衍文。
五年级卷1.P9: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柜:jù,木匣子)。
按:柜有二音,其一读若“贵”,指收藏衣物、书籍的家具;其一居许切,《说文解字注》释曰:“柜,柜木也。
”郭璞注《尔雅》释“楥”曰:“或曰桏,当为柳柜。
桏,似柳,皮可煮作饮。
”此处当采前者解。
2.P39: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百年之计,莫若树人。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仁爱
1《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在春秋时期,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在诸之百家中,我们不能不提孔子,提 起孔子,我们就要提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我们知道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仁爱”。这也 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我们今天结合选文《仁者爱人》共同学习和探讨孔子的“仁爱观”。 一、、自由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我们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将选文分成个章节。《论语》是语录体的形式,每个人读它都有自己 不同的感受,首先要求每个人自由地大声朗读,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齐读全文,纠正字音。 入则孝,出则弟 (ì)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ì) 能近取譬 (ì) 冕衣裳者 (á) 固相师之道也ì 吾其被发左衽 (ī)
齐读节并思考:贯穿孔子一生的思想是什么? 忠 恕 何为忠 ?(用原文回答)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站得住,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事事行得通,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简单地说,就是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积极为人,对人尽心竭力。 何为恕? (用原文回答)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自己不想做的事,你就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和伤害。宽厚待人 、孔子认为一个人既要做到“忠”又要做到 “恕”, 也就是说要爱众人, 首先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
齐读第一节和译文,并思考:孔子认为要爱众人,首先从什么地方做起? 入则孝,出则弟 (孝是孝顺父母,弟是尊敬兄长) 孔子说: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是孝顺父母,弟是尊敬兄长。父母兄长是自己的亲人,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 能会去爱别人和宽厚的对待别人呢。在此,孔子告诉我们,仁爱是一种情感,首先从父子,兄弟间 的亲情出发,才能推已及人,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 总结:齐读板书上的句子: 入则孝,出则弟 孝弟 爱亲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忠恕 爱众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者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既要尽心竭力的帮助别人,又要宽厚待人。) 首先要爱亲人,才能爱众人。孝弟是仁爱的根本,忠恕是仁爱的核心。 “这里并没有深奥的哲学、高深的理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他告诉 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去做都是做得到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请自由地朗读。。节,孔子是怎样来实践仁。写了孔子哪些具体的事情?这些事为什么表现了仁 爱? 问人不问马 (关爱,一种人文关怀。) 见丧不吃饱(丧者正在悲哀伤心,饱食于其侧,这是没有恻隐之心) 导盲尽其道(非孔子有意而为之,是自然尽其道。合乎道理,切于人情,对待残疾人 的人道主义) 待人必作趋(此圣人之心,内外一也。表示敬意。这是社会中的人际关怀) 子钓而不纲,不射栖宿鸟(“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奉劝人不能打 春天的鸟,因为春天是鸟大量繁殖的时期,那些小鸟正盼望着母亲的回来。让我们感觉到孔子充满了仁爱之心)
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学年学习第二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
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课号内容课时周次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15人,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
四年级(齐鲁书社版)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2. 清明节3. 端午节4. 中秋节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2. 贴春联3. 吃年夜饭4. 扫尘第三单元:传统艺术1. 剪纸2. 年画3. 陶艺4. 京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 采用调查法,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兴趣和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3. 实物材料:剪纸、年画、陶艺等传统艺术材料4. 网络资源:相关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3.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2课时)4. 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1课时)5. 总结与评价(1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2023年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安排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前段时间,学生对《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爱好,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育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宠爱之情。
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
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看法,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实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加民族骄傲感和信念。
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老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沟通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学问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沟通、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详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特点,营造深厚的探究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育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意培育学生的探究学习实力,培育其初步的探究学习实力,形成其主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册)第一篇: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诗及清诗中选择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
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白居易的流畅明晓,苏东坡的诙谐豁达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诗经》硕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黄鸟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山东大学版五年级传统文化计划及备课19人阅读五年级五年级隐藏>>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查阅资料,思考一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君王与人民谁的作用大?是谁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化?2、与你的小伙伴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人物长廊姜尚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姜太公是怎样出山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姜太公的书,领略他的远见卓识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姜太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管仲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孙武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孙武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孙武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
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精神。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司马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仁爱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经典语句,进而明白仁爱的体现和重要意义,在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树立起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第1课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中倡导的“仁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孟子》;然后,播放录音并范读两段课文,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最后,指导学生理解“仁爱”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故事来具体地感知孔子的仁爱。
同时也可以设置探究活动,将故事和孔子关于仁爱的言论结合起来探究,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本课设置了一此生活场景,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因为灾情,某地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面对这些生活场景,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这就将本课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
建议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谈谈自己会怎样做,并举例说明遇到类似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建议进行整理,做好积累,也可以自己提出具体建议。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师生共同探究樊迟的其他事例或者孔子其他学生的事例,综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有哪些不听话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都是不孝之举。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爱由亲始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爱”的培育是从爱父母开始的。
齐鲁书社书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齐鲁书社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出版社,其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优秀的出版机构之一,齐鲁书社一直以其精品图书和文化传承闻名于世。
在其出版的书籍中,既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深入研究的历史著作,更有丰富的人文类图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齐鲁书社的书单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还是自然科学,都能在齐鲁书社的书单中找到优秀的作品。
而今,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齐鲁书社书单中的精品图书,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齐鲁书社的书单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此外,齐鲁书社还推出了一系列当代优秀作家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也受到读者们的追捧。
除了文学作品,齐鲁书社还致力于推出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著作。
比如《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这些书籍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同时,齐鲁书社还推出了一些哲学家或文化名人的传记和思想作品,如《苏轼传》,《论语译注》等,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此外,齐鲁书社还出版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图书,如《中国古代建筑大系》,《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民俗大观》等。
这些书籍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读者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湛之美。
同时,齐鲁书社还推出了一些少儿读物和亲子图书,如《成语故事大辞典》,《神奇贴纸启蒙绘本》,《小狐狸和她的朋友们》等,这些书籍既能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又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齐鲁书社的书单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无论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还是儿童读物,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硕鼠【教学内容】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教材小学五年级“经典驿站”单元第1课《硕鼠》【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正确朗读,读出韵味1、自由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一直读到通顺了为止。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是否读得正确。
(适时表扬停顿正确,读得有板有眼的学生。
)3、师生合作齐读:每句话前两个字学生读,后面老师读,然后师生互换再合作读。
(二)、借助译文,理解文章意1、引导交流:在学生反复诵读文章后,引导学生汇报你都读懂了什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选文中的插图,也可以看看选文后的“文意”,当然,你还可以结合温馨点击中的提示来说。
2、质疑问难: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之后,梳理、筛选出共同性问题并加以解决……3、理解文意:现在你能说出这首文章的意思吗?教师相机出示译文,并指名朗读,进一步加深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背诵《硕鼠》这首文章。
2、说一说你对《文章经》了解多少。
3、想《硕鼠》这样反应当时人民生活、表达人民不满情绪的文章歌,在《文章经》中还有很多呢!快找出来,读一读吧!四、梳理小结总结谈话: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硕鼠《文章经》是中国最早的文章歌总集。
黄鸟【教学内容】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教材小学五年级“经典驿站”单元第2课《黄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古代殉葬制度的残忍。
【教学重点与难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古代殉葬制度的残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正确朗读,读出韵味1、自由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一直读到通顺了为止。
备课<传统文化)四年级2018年2月全册备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b5E2RGbCAP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p1EanqFDPw教案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案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案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DXDiTa9E3d教案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案难点。
RTCrpUDGiT教案措施:1、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案。
教案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案进度表:教案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案,分别是《17古诗两首》<《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18古诗两首》<《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19古诗两首》<《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检测试卷(齐鲁出版社)
小虫制作
一 文化常识篇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15☆)
(1)中国古代的童蒙教育独特而充满智慧。其中 和 就是其中的代表
之作。它们是儿童用来学习声韵和格律的启蒙读物。
(2)辛弃疾的词被人们称为 ,这些词主要表现了他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
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3)汉语的精炼和优雅世所公认,其中民间语言中的 、 、
、 也因它们独特的意趣而被人们广泛应用。
(4) 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都城,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5)日本以茶道闻名世界,然而真正茶的故乡在 。早在唐朝时,陆羽著的
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
(6) 、 、 、 是社会所公认的四大菜系,也是我国
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地方菜肴。
(7)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和白酒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酒。
2.每一座文明城市都有其代表性的建筑或景观,彰显这座城市的底蕴,下面将
历史古都和代表性的建筑或景观连起来。(5☆)
杭州 白马寺
南京 西湖十景
洛阳 明长城
北京 兵马俑
西安 紫禁城
3.日积月累。(将语句补充完整,10☆)
(1)两岸晓烟杨柳绿, 。
(2)春水才深, ;夕阳半落, 。
(3)山不断, , 。 ,鹭立岸头沙。
(4)三山半落青天外, 。(《登金陵凤凰台》)
(5) ,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
二、综合运用
1.在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通过说史怀古,追昔抚今显示自己救时济世扫除时弊
的远大抱负,创作出大量怀古诗。请将下面古诗与作者及描述的历史事件进行
连线。(5☆)
《咏怀古迹》 章碣 西晋灭东吴
《题乌江亭》 杜甫 秦始皇的残暴
《焚书坑》 皮日休 项羽兵败自杀
《西塞山怀古》 杜牧 隋炀帝开挖运河
《汴河怀古》 刘禹锡 昭君出塞
2.考考你。(知识拓展,15☆)
(1)《声律启蒙》中巧妙融合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其中“百亩风翻陶令秫”应用
的故事。“饮李白一壶之酒”引用的是李白《花下独酌》中“ ,
。”的诗句。
(2)“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它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故
事。《笠翁对韵》中就有关于此事的语句:“ , 。”
(3)“后庭花”成了亡国之曲的代名词。最早出自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
。”一句。后来经常被其他诗人引用。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其中最能体
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一句是“ : , ?”
(5)谚语内容十分丰富,有总结生产经验的,如 ; ;
有反应人们世界观、生活状态和道德观念的如: ; 。
还有的具有诗的外形。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