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引言

马达加斯加(马岛)为非洲的一个岛国。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二者相距约400 km。国土面

积约62. 7万km,人口1 860万,是世界第四大岛。独特而有利的成矿条件,使马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矿石博物馆”之美称。

1区域地质

马岛是由冈瓦纳古陆裂解分离而来,为非洲克拉通的组成部分,其地质演化与东非大陆极为相似。总体上由大面积分布的前寒武纪

变形、变质岩系构成,在东、西两岸平原和盆地中出露中、新生带沉积地层。东海岸狭窄的平原区发育了中、新生带沉积,其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为断层接触,断裂走向为北北东向;西海岸为一系列北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其东缘由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成盆地边缘,盆地边缘发育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呈断层接触的晚古生代地层,盆地向西延人海域,发育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地层和断裂均为西倾。

1. 1地层

—基底。前寒武系基底杂岩出露于马岛东部,占马达加斯加岛2 /3的面积,是多山地形分布区。基底结晶岩带分为Androyen、Graphite和Vohibory系统。Androyen系统出露于马南部,为深变质岩的杂岩基底;Graphite系统的花岗岩地块于泛非造山运动期间侵

入到Androyen系统的岩石中。基底杂岩被后期的岩浆岩侵入活动切割,并于上覆的沉积岩呈断层接触。

—构造。马岛基底构造极为复杂,并经历了多期变

形、变质作用。地质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太古宙克拉通化、元古宙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活化造山及晚古生代之后的构造裂陷三大阶段。太古宙时,马岛占据冈瓦纳超大陆中心位置,代晚期至中生代中期裂开,马岛是在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毗邻的位置上。构造多表现为北北东向断裂和褶皱及北北东一近南北向的构造岩带,在北北东向构造带内发育北西一北北西向及少量北东和东西向构造。

—岩浆活动。马岛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目前已辨认出7个大的岩浆活动时期,时间从98 1 890 Ma岩石类型有辉长岩、正长岩、辉石岩、伟晶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紫苏花岗岩等。其中较早期的岩浆活动对成矿具有重要贡献。

2矿产分布

马达加斯加的矿产资源可用品种多、含量丰、分布广来形容。资料显示马岛有40多种可利用的矿产。其中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类矿产及宝石类矿产。根据收集的马岛地质、矿产等资料,结合国内多家地勘单位的工作经验,初步认为该国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属性的特征(图1)。其中铬、镍矿分布在马岛的中东部、中北部;铜矿集中分布在马岛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铁矿分布在马岛的中西部、中北部;宝石和沙金在马国的变质岩系中均有。

2.1镍钻矿

镍钻矿分布在马岛的中东部、中北部。成因为铁镁质岩石受区域 变质作用、中低温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含镍蛇纹岩,又经风化作用、水

解作用,使含镍矿物发生化学淋滤再沉淀富集形成。 Ambatovy 镍钻 矿:该矿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 Antananalivo 以东120 km,行政区隶 属Tomasina 省Moramanga 地区。矿床发育于基性一超基性岩体之上 的红土一红土型镍矿。矿床储量约1. 25亿t ,与新喀里多尼亚的SNI 及印尼的索罗斯科并称为世

界3大镍矿山,其中Ni1.04、

Co 0 . 099。镍钻矿体出露

地表,开采方便、成本很低。

Ambaton drazaka 镍矿:位于

Ambatondrazaka 北东约 19

km 中心坐标东经 48。35

55. 3” 南纬 17。47 59. 8”

矿体产在辉石橄榄岩中,呈

透镜状,长约220 In ,最宽

约100 ITI ,向两端逐渐尖 灭。矿体

走向120。?300。, 倾向北东3Q ,倾角45。。矿体上盘为辉长岩,下盘为辉石橄榄岩,

由两条探槽和17个浅井控制,地表连续刻槽采样,分析结果镍最高 品位4. Cu.PhtZii

图1马达加斯加矿产地质略图 畀

85。一般1?2

2. 2铁矿

铁矿分布在马岛的中西部、中北部。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岩浆结晶分异型铁矿、融离型铁矿。

2. 2. 1 Soalala 铁矿床

该铁矿床位于该国西北部。隶属Mahajanga省Soalala镇管辖。矿区中心点坐标为南纬16。2O ,东经45。2O。为已知的矿床之一。矿床由3 个矿带组成,即Kizombivavi、Kizombilahy、Malainolo。Kizombivavi铁矿带:矿带长约8km,由南至北将其分为5个矿段,其中C矿段为该铁矿带规模最大,走向近南北,倾角近于直立。矿层延长1 600 IT1,控制垂深200 Fn ,地表出露宽达130?150m平均厚110 m 矿石平均品位TFe 42.

1、FeO 1 35、P 0. 079、S 0.008。Kizombilahy 铁矿带:在Kizombivavi 铁矿带东北3 km处。矿带走向近南北,含矿层走向长2 700 m,近于直立。控制了两层较厚矿体及数层薄矿层,厚矿层单厚35?50 m,间距3C?80 m。总走

向长2 700 m,累计厚8C?100 m。矿体的平均厚80?100 m。矿带平均品位TF e.41.3%、Fe0 1.29%、P0.044、S 0.008。Malainolo 铁矿带:位于Kizombivavi铁矿带西南约10 km。分三北矿段、中矿段、南矿段,北矿段长1 000 m,厚80 m;中矿段长2 300 m,厚25 m南矿段长1 700 m厚

8Om矿石平均品位TFe 46.6、FeO14.92、P0. 065、S 0. 06。整个铁矿床铁矿石(333)+(334)类资源量合计4. 6 亿t。

矿床成因类型、矿体地质特征等与我国鞍山式铁矿基本相似。矿

体厚度大、形态简单、内部结构稳定。目前,国内武钢集团已对其进行系统地质工作。

2. 2. 2 Ambatondelazaka钒钛磁铁矿矿床

矿床位于该国东北部Tomasina省Ambatondrazaka市北东约12 km

矿区坐标东经48。31 18,南纬17。45 21 ”。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矿

床长约4. 4 km,宽约1. 5 km。通过地面200X 10 m网度磁法测量,以2 000nT等值线圈出主要磁异常4处(M、M。、M), 异常总体形态比较规整连续,走向北西。磁异常范围完全落在镁铁一超镁铁质杂岩体中,并与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发现Ti、Fe异常吻合较好。矿区内有工程控制的主矿体两个,分别分布在M、Mz磁异常内。

—1号矿体:呈似层状,走向北西,倾向25。,倾角55。,矿体南东

侧走向近北北西向,倾向7Q,倾角40。。地表控制长1 300 m, 出露平均宽65 m。矿体中见磁铁辉石岩夹层。矿体平均品位TFe 30. 3%, Ti5 . 31。

号矿体:分布在M异常区内。呈层状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北

东,倾角56。。地表控制宽度24.4 m矿体平均品位TFe33.3 , Ti8 .

98。根据圈定的磁异常估算该矿床铁矿石(334)类资源量约5 亿t,伴生金属

钛约为4 000万t,伴生钒约500万t[2]。矿体产在稳定太古代地台区,含

矿岩体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为典型的岩浆岩型铁矿床一与我国攀枝花钒钛

磁铁矿一致。含矿母岩为镁铁一超镁铁

质杂岩体。

2. 3铬铁矿

铬铁矿是马岛优势矿种之一,资源潜力较大。主要分布在该国中北部地区,产于超基性岩体中的似层状、透镜状铬铁矿化橄榄岩中,

如Andriamenae、Ambatondrazaka等地区。但个别矿区缺乏系统的地

质工作,资源潜力不详。Bemanevika铬铁矿位于为马岛东北部,矿权为国

有公司所有,其资源储量估计为250万t , Cr品位29?33 , 为该国铬铁矿

资源储量最大的基地,目前尚未开采。An derome na铬

铁矿为该国正在开采的矿山,矿体呈透镜状、交叉层状产出。其资源储量估算为48万t,年产量约10万t , Cr品位33?39。矿山生产铬精粉和粗矿石,主要出口中国。

Bemanvo铬铁矿也位于Bemanevika铬铁矿南部,二者相距约50

km。矿业权为国内一家地勘单位拥有,共圈定了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铬铁矿体,预测铬铁矿总资源储量可达大型以上规模。

综合资料分析,马达加斯加的铬铁矿成因多半属于岩浆早期分凝矿床。

2. 4铜、铅、锌等多金属矿

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分布在马岛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通

过已知铜矿点资料和成矿条件、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等基本因素分析,主要的成因类型有3种:中部的矽卡岩型铜矿床、北部和西部为玄武岩型热液充填交待型铜矿、火山岩热液蚀变型。

Miantirano 铜矿床:该矿位于马岛西部,隶属Majunga省Maintirano 区管辖。矿区面积65 km。。该矿床主要产于玄武岩中,铜矿由

石英,黄铜矿和孔雀石组成。它以裂缝型矿脉式出现其矿脉厚为0. 5?1.

5 cm。局部有裂缝的石英矿脉中有极微细的自然铜。矿石为角砾结构的含孑L雀石的玄武岩、液泡式孔雀石、散布式孔雀石、填充风化玄武质岩的孔雀石。现场拣块取样分析结果:Cu品位为3.5 矿床成因为玄武岩型热液充填交待型铜矿。

Ambositra 铜矿床:该矿位于马岛中南部,隶属Fianarantsoa 省Ambositra区管辖。矿床由多个铜矿点组成弧形,正好与碳酸岩和花岗岩接触带一致。每个矿点均有多条矿体,矿体宽约0.3?0. 8 m 地表出露延长约50?300 m。矿石矿物以斑铜矿、辉铜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现场拣块取样分析结果:Cu品位为

1. 35?24. 92。该矿成因为矽卡岩型。

2. 5海砂矿

马岛海岸线总长3 991 km,根据其地质条件及地貌海砂矿主要分布在东海岸,从北部的Sambava到南部的Ambazoa 1 800 km海岸线,有多个已经开采的海滨砂矿。Fenoarivo —Soanierana海砂矿:该矿位于马岛东北部沿海地区,隶属于Toamasina省Soanierana区管辖。矿区总面积约81. 25 km。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磷钇矿等。可采矿区海砂中TiO平均含量为5. 71、ZrO2为0. 55。经估算矿区钛铁

矿、锆石、金红石的矿物资源量分别是210. 51、10. 05和1. 98万t,矿产资源总值约27亿元人民币。

马达加斯加SMQ情况

SMQ概况 一、基本情况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屿国家,是世界第四大的岛国,南北长159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面积58.7万平方公里,有海岸线5000 多公里,其中有1400公里的珊瑚礁,超过3万公顷红树林群落,155,000公顷湖泊和泻湖,具有良好的渔业资源。马国4~10月为雨季,11~3月为旱季。地区间的气候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度。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度。西部虽亦属热带高原气候,但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6度。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海拔1400米的高原之上,年均气温23℃,属热带凉爽地区。 马国海域地形一般以沙质和砾质为主,近海略带泥质,潜礁地质较少;海区海水平均水温22度,温差变化小;可作业海区水深为20-50 米,大陆架以外为深水区;该海域常年以西风为主,风力一般为3-6级,雨季偶有飓风,可对渔业和养殖业造成破坏。 马任加市(Majunga),现称马哈赞加(Mahajanga)是马国的重要港口,位于马国最长的河流--贝齐布卡河河口。贝齐布卡河(Bestiboka River),全长525公里,源出塔那那利佛以北高地。马任加的气候和降雨情况见表1。

二、对虾养殖开发现状 马国是非洲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家,对虾养殖在马国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养殖对虾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和提供就业,对虾养殖被认为是该国的关键产业之一。过去10多年,沿海对虾养殖得到快速发展。马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是基于三个条件:具有广阔的区域适合对虾养殖、气候条件适合对虾养殖的发展、在发展早期接受了重要的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技术支持。马国对虾养殖是从上世纪90年代FAO在Nosy-Bé资助的项目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虾养殖须按照马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总规划,在政府的政策法规指引下开展。 上世纪80年代,经FAO评估和最初养殖实践的证明,沿着马国西北和西中部有三个大区域是适合养虾的区域,这些区域是以暂时的洪水(三角州和河口)且在高潮时被海水覆盖为特征。三个大区域进一步划分为下面5个不同的地区:北部从Ambanja到Anstiranana 地区;Mahajamba 三角洲地区;从Mahajamba到Antalihy(包括三个部分Betsiboka 三角洲,Namakia 区域,南部从Soalala到Antalihy湾);从Manambolo 到Besalampy地区;从Morondava 到Belo sur-Tsiribihina地区。目前养殖场主要在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木伦达瓦(Morondava)、马任加(Mahajanga)、苏阿拉拉(Soalala)和安齐拉纳纳(Anstiranana)等沿海一带,为避免破坏红树林,养殖池塘一般建在红树林带的后背的荒湿地上(当地称作“稀拉稀拉”),池塘建造简单易行,但地势高于红树林,所以必需大功力的抽水泵达到进水的目的,这也是马国5家大的对虾养殖公司的共同特点。 大多数养殖公司采用的是半精养的养殖模式,池塘一般分为苗种中间培育(标粗)池和养成池。养成池塘养殖规模一般在5-10公顷。由于交通不便利等因素,虾苗基本为公司自培自用,较少对外购买。根据温度和其他因素,养殖时间一般在120-160天。一般放养密度是8-9尾/m2,最终成活率为80%。在“冷”的季节(温度在23-25℃),虾的生长率变动范围在0.5-1克/周,而在“温暖”的季节(温度在27-31℃),虾的生长率变动范围在1.5-2克/周。养殖品种主要是马国海域生长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印度对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以斑节对虾为主。 对虾养殖饲料基本为进口,一般从台湾、留尼旺(法属)和毛里求斯进口,只有马国UNIMA 集团的LA REUNION公司开展了对虾饲料的生产,鱼粉来源是金枪鱼的加工废弃物,据SMQ公司养殖技术总监Reyes G. Danilo先生讲,由于饲料厂与老总统有牵连,现已停止生产。对虾饲料靠进口是马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马达加斯加Bemavo铬铁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浅析陈克昱

马达加斯加Bemavo铬铁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浅析陈克昱 通過对马达加斯加贝马武(Bemavo)铬铁矿矿区勘查,发现了该区域跟铬铁矿相关的超基性岩分布较广,分布特征鲜明,跟铬铁矿有关的超基性岩蚀变类型多样。文章通过对该区铬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物化探特征分析,说明铬矿体可能的赋存部位及含矿超基性岩的蚀变特征,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标签:超基性岩体铬铁矿贝马武(Bemavo)马达加斯加 1研究现状 贝马武(bemavo)铬铁矿区位于安德里梅纳Andriamena铬铁矿带(矿石资源量2.1亿吨,是目前马达加斯加的主要铬铁矿生产基地),因此对该区域做进一步系统性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Guerrot et al.(1993)研究表明,在安德里梅纳地区(Andriamena),与铬铁矿化及铂族矿化有关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成岩年龄主要为787±16Ma。 2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贝马武(Bemavo)铬铁矿矿区位于马达加斯加中北部的(Andriamena)绿岩带之中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代安德里梅纳(Andriamena)群下部基性变质岩系[1]。 2.2构造 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由于经历多期次的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以及混合岩化退变质作用,其原生构造基本已改造,难于辨认。 3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 3.1航磁异常 马达加斯加受欧盟组织的援助,完成了安德里梅纳地区的1:50000的航磁测量,其中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组成了NNW或近SN向的磁化极异常带,安德里梅纳(Andriamena)群片岩-片麻岩组地层(贝马武区)也显示出了较强的磁异常(图1),推测是片岩-片麻岩组地层中的磁铁矿带引起的。 从整体上观察,该磁异常带主要由3个磁异常组成,即南部异常、中部异常和北部异常,并呈近南北走向,具有左向侧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可能是泛非造山活动的后期的南北向的右行剪切作用造成的,异常带的上下盘附近可能存在构造带,尤其是异常带的下盘的NNW走向的构造带十分明显,磁异常带内也有NE

马达加斯加地质背景

马达加斯加地质背景 马岛东部2/3的地区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组成,基底由片麻岩、花岗岩以及基性岩浆岩(basic igneous rock)构成。其西部和北部为二叠纪(Karroo)到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里有白垩纪玄武岩侵入,其东部为白垩纪玄武岩和流纹岩构成的一个窄带。 这些构造单元被白垩纪-第四纪的超大岩浆岩体切割开。 在泛非洲大陆造山带内,大约500-550My,马达加斯加位于Gondwana大陆东部地区的中心,介于印度、东部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南极洲之间。更近期的地质历史(300My以后)与Gondwana大陆的移动、分离相关。这导致了莫桑比克海峡的打开,以及马达加斯加西部沉积盆地的形成。在东部,与印度的分离以及印度洋的形成发生在85-90My。 图1 马达加斯加地质构造分区 马达加斯加前寒武纪基底由9个构造变质单元组成:中部地区3个太古代单元,东部地区1个(该单元可能是一个新元古代碰撞带)以及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区5个元古代构造单元。 Antongil单元:位于西北部,该单元包含了马达加斯加已知的最古老岩石(3200My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tonalitic gneiss)和2500My类似花岗岩的正长片麻岩,与角闪岩相变质沉积岩相关)。一般认为,Antongil单元为印度地壳(Dharwar克拉通)的一部分。 Antananarivo单元:位于中部,该单元可能为一个巨厚的太古代片麻岩和混合岩组成的岩层,年龄大约为2500My,岩层中有许多花岗岩侵入体。800和630-500My的岩浆岩事件广泛存在,暗示了与非洲大陆的密切关系(affinity)。 Betsimisaraka单元:由片麻岩和云母片岩组成,含有许多基性和超基性岩的夹层,该单元的变质作用具有相对高的压力,代表印度块体(Antongil)和非洲块体(Antananarivo)之间的缝合带,与550-500My间的碰撞有关,这次碰撞产生了Gondwana大陆东部分支(虽然

马达加斯加矿产资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马达加斯加矿产资源 马达加斯加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矿石博物馆”的美誉,主要有铬矿、石墨、铝钒土、云母、镍、硅、金、铁、铜等,马达加斯加还是世界水晶蕴藏量第三大国,尤其是近几年来,马国水晶的开采和出口发展特别迅速,这主要是得益于大量中国水晶专业户的涌入,目前来自中国水晶之乡东海的在马达加斯加专业从事水晶收购出口的人数以数百人计,每年向中国国内出口货柜超过上百个,并且还在逐年增加。 马达加斯加又是名副其实的“金银岛”,所发现的宝石类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中高档的宝石,如红宝,蓝宝,绿宝,碧茜,猫眼,锆石,黄玉,石榴红,紫水晶等等,尤其是蓝宝石和海蓝宝以质优量丰而闻名于世,近两年来已成为世界主要的产地之一。以前曾有一个说法,马达加斯加除了不出钻石,什么样的宝石都有,实际上,这个说法已即将成为历史,因为在2005 年马国矿产勘探工作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证实了金伯利岩在马国的存在,而众所周知,金伯利岩则是金刚石(即钻石)的母岩,“往下,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直到我们开采出第一颗钻石”,马国能矿部的一位经理如此评价这次发现。事实上,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地质学家和矿产学家根据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构造都对马达加斯加蕴藏有金刚石矿是深信不疑的。 马达加斯加的矿产资源可以用品种多、含量丰、分布广来形容,但是,因为其相对落后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技术,开发和利用一直缓慢,而且大多数停留在民间作坊的水平,政府的监管也不得力。但是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危机日益严重,马岛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稀有金属的开发已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而马国政府也把大力开发矿产资源作为其一项重要国策来实施,除引进外资上马了一些大的开发项目外,也在抓紧时间对其矿产资源进行更细致全面地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详细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新、最全、最详 细) 一、全球石墨矿资源概况 1、全球石墨资源储量 全球石墨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据USGS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石墨总储量约1.3亿吨矿物量。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的石墨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量的92.77%。中国石墨基础储量约占世界的33%,仅次于巴西(约占世界的38%)。巴西新发现的Almenara石墨矿为罕见的超大型石墨矿,使其石墨总储量由之前的36万吨增加到近580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印度石墨矿储量为1100万吨,墨西哥石墨储量为310万吨。 2015年世界主要石墨国家基础储量对比图 2、国外石墨矿床类型 (1)石墨呈浸染鳞片状分布在火山岩、硅质沉积岩中,此类矿床石墨鳞片大,矿石质量高,有着名的马达加斯加大鳞片晶质石墨矿; (2)含石墨矿石呈脉状充填在断裂裂隙和洞穴中,此类矿床石墨品位高,典型的矿床是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矿; (3)由中酸、酸性花岗岩侵入大理岩中形成热液交代接触变质矿床,此类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在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有分布;(4)煤或富碳沉积物中的变质石墨矿床矿石中的石墨多为隐晶质,墨西哥、印度及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石墨矿床均属此类型。

3、各国石墨资源概况 巴西 巴西石墨矿分布在MinasGerais、Ceara和Bahia地区,PedraAzul 地区拥有巴西最好的鳞片石墨矿,石墨矿石储量已探明2.5亿吨,品位20-25%。新发现的奥门纳拉石墨矿石资源量近5700万吨,碳含量4-10%。 印度印度石墨矿床多为煤或富碳沉积物的变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奥瑞萨邦和拉贾斯坦邦,奥瑞萨邦的石墨矿床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有三个石墨矿带,即:博兰吉尔-桑巴尔普尔矿带、普尔巴尼-长拉汉迪矿带和登卡纳尔矿带,其中最大的矿床延伸达 6.4-11.3公里,矿体厚120米。 墨西哥 墨西哥已发现的石墨矿床绝大多数为隐晶质石墨矿床。其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格雷罗州、索诺拉州和伊达尔戈州。世界上超大型的高质量的隐晶质石墨矿床就位于索诺拉州。该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煤的深灰红色石英岩之间,矿体厚7.3米,矿体的平均品位非常高,矿石一般品位为80%,最高品位可达95%。 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有着全球优质的大鳞片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沿海地区。该类石墨由高碳地层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呈浸染状赋存于火山岩、硅质沉积岩中。矿体产于云母片岩和云母片麻岩中。矿石品位一般为3-11%,少数矿脉的品位可高达30-40%。马达加斯加的石墨不仅片度大,粗者可达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 引言 马达加斯加(马岛)为非洲的一个岛国。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二者相距约400 km。国土面积约62.7万km。,人口1 860万,是世界第四大岛。独特而有利的成矿条件,使马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矿石博物馆”之美称。 1 区域地质 马岛是由冈瓦纳古陆裂解分离而来,为非洲克拉通的组成部分,其地质演化与东非大陆极为相似。总体上由大面积分布的前寒武纪变形、变质岩系构成,在东、西两岸平原和盆地中出露中、新生带沉积地层。东海岸狭窄的平原区发育了中、新生带沉积,其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为断层接触,断裂走向为北北东向;西海岸为一系列北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其东缘由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成盆地边缘,盆地边缘发育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呈断层接触的晚古生代地层,盆地向西延人海域,发育了中、新生 代沉积地层,地层和断裂均为西倾。 1.1 地层 —基底。前寒武系基底杂岩出露于马岛东部,占马达加斯加岛2/3的面积,是多山地形分布区。基底结晶岩带分为Androyen、Graphite和Vohibory系统。Androyen系统出露于马南部,为深变质岩的杂岩基底;Graphite系统的花岗岩地块于泛非造山运动期间侵

入到 Androyen系统的岩石中。基底杂岩被后期的岩浆岩侵入活动切割,并于上覆的沉积岩呈断层接触。 —构造。马岛基底构造极为复杂,并经历了多期变 形、变质作用。地质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太古宙克拉通化、元古宙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活化造山及晚古生代之后的构造裂陷三大阶段。太古宙时,马岛占据冈瓦纳超大陆中心位置,代晚期至中生代中期裂开,马岛是在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毗邻的位置上。构造多表现为北北东向断裂和褶皱及北北东一近南北向的构造岩带,在北北东向构造带内发育北西一北北西向及少量北东和东西向构造。 —岩浆活动。马岛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目前已辨认出7个大的岩浆活动时期,时间从9O~1 890 Ma。岩石类型有辉长岩、正长岩、辉石岩、伟晶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紫苏花岗岩等。其中较早期的岩浆活动对成矿具有重要贡献。 2 矿产分布 马达加斯加的矿产资源可用品种多、含量丰、分布广来形容。资料显示马岛有4O多种可利用的矿产。其中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类矿产及宝石类矿产。根据收集的马岛地质、矿产等资料,结合国内多家地勘单位的工作经验,初步认为该国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属性的特征(图1)。其中铬、镍矿分布在马岛的中东部、中北部;铜矿集中分布在马岛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铁矿分布在马岛的中西部、中北部;宝石和沙金在马国的变质岩系中均有。

马达加斯加简介

马达加斯加简介 马达加斯加岛:沿平直的非洲东海岸向南,到达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峡,一亿多年前,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分离,与其说马达加斯加是个岛国,还不如说它是个大陆。它面积接近59万平方公里,比16个台湾岛都大,从南到北有1800公里,差不多是秦岭到我国南部沿海的长度,可以穿越我国整个南方地区。 南回归线穿过马达加斯加,全岛几乎均位于热带区域,中部为高原山地,受东南信风和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东南暖湿的印度洋水汽在东部迎风坡形成丰沛降水,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生长着茂密的雨林植被。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土地肥沃。岛的西部因处于雨阴面,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干湿季。干季由北向南渐长,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见到面积不大的半荒漠。 马达加斯加的代表性植被是西部草原的猴面包树林,猴面包树是植物界的老寿星之一,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猴面包树最粗可长到直径12米以上,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掏空它做成的树屋还很宽敞。雨季时,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据说,它能储存几千公斤水分。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状如橡皮的树皮在火灾危害后又可再生。所以猴面包树具有很强

的抗旱和防火灾的能力。是草原的食物和水分储藏室,是旱季人们的生命之树。 中生代末期,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大爆炸导致恐龙灭绝,整个世界陷入一片火海,幸运的是,马达加斯加正好在撞击点的背面,所受影响最小,马达加斯加岛就像一座巨大的诺亚方舟,把许多珍稀的物种保存了下来,有统计显示,马达加斯加七成的物种是独有的。典型代表动物就是狐猴,马达加斯加原已统计在录的狐猴共有20种,分布在整个马达加斯加的岛上,并且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气候不同,不同的狐猴各自的习性和特征差异也很大。但是狐猴体型一般较小,嘴脸有点像狐狸,动作有点像猴,皮毛多为棕灰色,性情温和,行动谨慎,长着比一般猴子长得多的大尾巴。无论是蹲在树杈间懒洋洋地晒太阳,还是在山岩上规规矩矩地排队汲水;无论是偷偷摸摸地上树掏蜜,还是冒冒失失地跑过开阔地;无论是在树杈间荡来荡去,还是和伙伴们打打闹闹,它们显得那么的聪明伶俐,又那样的呆萌可爱。 马达加斯加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热带作物咖啡的种植量也较大,香草是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马达加斯加Bourbon香草豆(/棒)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品质最佳的香草豆,沉稳的香甜味道带有点奶香气息,是制作甜点最佳原料之一,深咖啡色,浓郁的香味与光滑的色泽,柔软度与湿度绝佳。同时还有补肾,开胃,除胀,健脾的功效。 马达加斯加岛无论形状还是纬度位置都和我国的台湾岛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