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安居苑小学周丽丽

一、引言

改革开发20多年来,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农村已累计向非农业转移1.3亿农业劳动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流动的农民工每年大约新增100-500万人。这些农民工为城市的劳动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补充了新血液,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出现剧烈变动。在人口流动比较集中的地区,例如:安徽省普遍出现了人口结构的“386199”现象(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386199”部队,“38”系妇女、“61”系儿童、“99”系老人),也就是“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做出的一份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6.4%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养在别人家里。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刚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人,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重庆、江西、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这些儿童中很大部分已进入学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

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出去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当年14岁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在2290.45万人(占全体儿童的8.05%),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6.5%达到1981万人。[2]留守儿童是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缺失亲情,加之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呈现明显的薄弱环节,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不少潜在的问题和危机。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上过分依赖于学校,家庭教育管理方式出现异变在教育上重智轻德,重身轻心。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加上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的落后,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

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不健全的教育观念更加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行为习惯等系列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父母外出及老人亲戚代为监护不仅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时间严重不足,而且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遥控管理,不少家长方法贫乏。他们大多选择以金钱为诱饵,以打骂为主的方式,依据成绩单的绝对值来判定子女成长的优劣,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的要求也满足孩子;成绩差则一顿打骂,无视孩子成长的过程,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异变的典型表现,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占据了一定比例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兴趣不大,基础知识不扎实,自我约束力差,缺乏进取心,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普遍偏低.

通过走访某校14位班主任发现,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且76%以上的成绩中等或偏下,有21%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在全校学困生中的比例占98.3%。

湖北省某县一所中学在2005年-2006年学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一(四)、二(四)和三(五)班的留守儿童考试分次分别如下。

一(四)班留守儿童考试名次分布

二(四)班留守儿童考试名次分布

三(五)班留守儿童考试名次分布

从考试的名次来看,在三个班的21名留守儿童中:位于班级前十名的学生共有3个,位于班级后十名的学生共有6个;位于班级前二十名的学生有7个,位于班级后二十名的学生有10个;位于班级前三十名的学生有8个,位于班级后三十名的学生有13个。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比非留守儿童要差一些。[3]

(三)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多

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很少,尤其是祖辈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高,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差较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此外,部分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监护人对孩子总体期望值不高,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我们班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不错,因父母双方去外务工,把他委托给爷爷监管,由于缺乏硬性约束,这名学生经常旷课,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我找到他的爷爷,希望他配合,加强孩子教育,这位老人却说:“孩子吗,只要我们两老人照顾得安全就行,学习不好那就和他父母一起去打工好了,他父母挺能挣钱的。”孩子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诱惑,监护人又对其过分溺爱甚至放任自流,所以在我们学校,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较好的不多,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时有夜不归宿的现象发生。更有少数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和游戏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盗窃、抢劫。有些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因为自己不在子女身边而产生负疚心理,总想从物质和金钱方面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无所适从。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