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160.71 KB
- 文档页数:2
第227期 NO.227 十一月 November 202052中国乳业 China Dairy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文/王炳杰(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顶镇畜牧兽医站)摘要: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营养代谢病,高产奶牛或分娩3~6 胎的奶牛患酮病的几率更高。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牧场会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奶牛酮病不仅造成产奶量和消化机能下降,还容易引发奶牛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对奶牛酮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进行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酮病;临床症状;诊断;防治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危害较大的营养代谢病,常见于分泌后第10~60天的高产奶牛,发病率高达34.0%;分娩第3~6胎的奶牛也易患该病,主要表现为酮乳、酮血、酮尿,因此,该病又称为奶牛“酮尿病”或“酮血症”。
奶牛酮病不仅会造成奶牛机体功能失调,使得奶牛产奶量低、血糖低、消化机能差,还会引发奶牛抗病力弱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导致牧场不得不淘汰患病奶牛,直接损害了牧场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重视奶牛酮病的防治。
1 病因分析1.1 日常饲养管理不当长时间饲喂乙酸、丁酸含量过高的饲料,饲料质量过差,突然更换日粮配方等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容易打乱奶牛自身健康的消化功能,使得瘤胃和体内血液中酮体物质堆积,无法正常代谢,最终引发奶牛酮病。
1.2 营养失衡日粮结构不合理,如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而缺乏碘、钴、磷等矿物质,失衡的营养结构会诱发奶牛机体进行大量的体脂代谢,从而产生大量的酮体而使奶牛患病。
1.3 过于肥胖一方面,奶牛由于缺乏适量的运动而过于肥胖,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干扰了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不利于体脂的代谢;另一方面,奶牛在干奶期食用了大量的高能量饲料,使得体内脂肪含量蓄积而造成肥胖,体内糖代谢过程紊乱而诱发酮病的产生[1]。
1.4 其他疾病饲料中毒、真胃变位、创作性网胃炎和脂肪肝都会引发机体消化系统代谢机能减退,从而加剧了奶牛血液内酮体的含量,继而诱发奶牛酮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奶牛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明确的是,同时出现高强度的脂肪动员和高水平葡萄糖需求才会发病。
这两种情况均见于哺乳早期,此时,能量负平衡导致脂肪动员,牛奶合成又增加了葡萄糖需求。
脂肪动员伴随着血清NEFA浓度的升高。
在高强度的糖异生作用期间,肝脏中大部分的血清NEFA被直接用于酮体的合成。
因此,酮病的临床病理学的特征包括:血清NEFA和酮体的浓度升高及葡萄糖浓度降低。
与其他品种不同的是,高酮血症的牛不伴发酸血症。
血清中的酮体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据推测,产后发生的酮病与接近产奶高峰期发生的酮病比较,其发病机制有微小的差别。
产后酮病往往被描述为Ⅱ型酮病。
在泌乳早期发生的酮病通常伴有脂肪肝。
牛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生都与高强度的脂肪动员有关。
临近产奶高峰期,通常在产后4~6周发生的酮病,称为Ⅰ型酮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不是过度的脂肪动员,而与营养不良患牛的糖异生作用前体缺乏有关。
临床症状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与葡萄糖或酮体的血清浓度无直接关系,有推测认为可能与酮体代谢物的产生有关。
2流行分析所有泌乳早期的奶牛(前6周)都有患酮病的风险。
在哺乳的前60d,发病率为7%~14%,但个别牛群的发病率可能>14%。
酮病的发病高峰期是在哺乳期的前两周。
不同牛群哺乳期的发病率差异很大,最高可接近100%。
酮病的发生与奶牛品种无关,也无遗传倾向,不同产次的奶牛均可发病(虽然初产奶牛似乎较少发生)。
与体况评分较低的奶牛相比,体内储存过多脂肪的奶牛在产犊时患酮病的风险更高。
与血清β-羟丁酸浓度较低的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奶牛发展为临床酮病的概率要更高。
3临床症状舍饲奶牛酮病的先兆通常是采食量的降低。
如果日粮由几部分组成,那么患酮病的奶牛在拒采食草料之前常会先拒采食谷物。
在群体饲喂的牛群中,其先兆症状通常表现为产奶量下降、嗜睡及腹部“空虚”。
在体检时,奶牛不发热,但可能有轻度的脱水。
瘤胃蠕动可变,在一些案例中蠕动增强,在另一些病例中则活动减弱。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奶牛,严重影响了乳牛的产奶能力和生长发育,给养殖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
1. 能量供给不足:在高产期,产奶量大大增加,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如果饲料中的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奶牛体内能量不平衡,促使脂肪分解与合成发生紊乱,从而引发酮病。
2. 营养平衡不良:饲料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也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环境应激:如气候突变,饲喂管理不当等,都会使奶牛处于环境应激状态,引发激素代谢紊乱,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1. 食欲减退:患牛的食欲明显下降,不愿意进食,以及食量减少。
2. 奶量减少:患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乳房贫困,奶水稀薄。
3. 体重下降:奶牛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力减弱。
4. 尿液异常:患牛的尿液呈酮臭味,甚至有酮体沉积,呈色深黄。
5. 遗殖异常:患牛可能出现泌乳后期的不孕或者流产现象。
6. 血糖异常:患牛的血糖浓度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
总结: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能量供给不足、营养平衡不良和环境应激等。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奶量减少、体重下降、尿液异常、遗殖异常以及血糖异常等。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饲料管理、营养平衡、管理环境、补充饲料以及适当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奶牛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牛酮血症,病牛随着牛泌乳量的增加发病的几率会逐渐增大,因此高产的奶牛发病几率会更大。
患病牛通常表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体重减轻、体内酮血的含量明显的上升,会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介绍了牛酮血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1牛酮血症的概况牛酮血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家畜疾病,该病是奶牛体内的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另一种是由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的。
牛酮血症的发病对象多是初产母牛和经产奶牛,该病的发病率随着母牛的泌乳量增长而加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牛业开始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奶牛的品种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因此牛酮血症的发病概率也大幅度提升,给养牛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临床症状牛酮血症病牛临床表现为乳汁、血液内的酮体含量出现明显的升高,同时血糖浓度也会相应的降低,病牛的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弱、粪便干涩,严重的病牛乳汁中还带有泡沫,呈现轻微的黄色。
还有的患病牛呼出的气体和排除的体液中都含有酮体的味道。
此外,在患病的后期病牛会表现出明显的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
3诊断可根据病牛的发病特征作初步诊断,如病牛呼出气体的气味,排泄物,以及体液的味道都可作为判断指标。
另外,确诊还要进一步测定牛体内的酮体含量和血糖的理化指标。
4发病机理牛的血糖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通过糖异化作用产生的,而母牛泌乳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血糖,为了保持母牛体内的血糖浓度平衡,糖异化功能就会发生作用,但是如果母牛的泌乳量过高就会使糖异化功能失去作用,这时母牛的血糖浓度就会大幅下降,同时母牛为了保证体内的能量供给会利用体内脂肪组织储存的能量来帮助弥补血糖浓度下降带来的影响。
但是这时脂肪酸会因为脂肪组织中缺乏α—磷酸甘油不能顺利进行脂肪的合成,只能被迫进入血液,导致血糖中脂肪酸的浓度上升,引发牛酮血症。
5治疗方法现阶段我国治疗牛酮血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替代疗法,另一种是激素疗法。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通常出现在泌乳高峰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往往与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运输应激、繁殖问题等因素有关。
发生原因:1. 营养不良奶牛在高产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如果饲料的营养不足,会导致奶牛体内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此外,如果饲料过度精细化处理,造成饲料纤维质量下降,也会增加酮病的风险。
2. 运输应激奶牛在运输过程中,会遭受很大的应激,长途运输、天气变化等因素会导致奶牛体内能量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3. 繁殖问题奶牛在怀孕期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如果在这一时期饮食不良,可能会导致酮病产生。
临床症状:1. 乳量下降酮病发生后,奶牛会出现乳量下降现象,乳量常常会降至10-30%。
2. 食欲减退奶牛酮病发生后,由于能量代谢紊乱,奶牛的食欲会出现减退现象,严重者甚至会拒绝进食。
3. 呐喊、焦虑奶牛在酮病状态下,情绪会不稳定,会出现呼唤、呐喊、焦虑等症状。
4. 精神萎靡酮病奶牛通常表现为一种精神萎靡的状态,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5. 尿液变化酮病奶牛的尿液会变得酸性,常常会出现酮体。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酮病,需要制定合理的饲养和营养计划,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不要在运输、繁殖等重要时期影响到奶牛的营养。
2. 注意管理提高奶牛舒适度和减少运输应激等原因,可以预防酮病发生。
3. 适时治疗如果奶牛已经出现酮病症状,需要马上进行治疗,采用正常饲养、补液等措施,以及补充葡萄糖、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尽早有效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预防酮病导致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 满足奶牛日常需求平时要给奶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培养奶牛健康的生活习惯,加上积极的营养补给,可大大降低酮病的风险。
奶牛酮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饲养人员在平时的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奶牛的饮食、运输、繁殖等方面,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帮助奶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奶牛酮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过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的一种疾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1、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奶牛酮病治疗原则是补糖抗酮。
奶牛酮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过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的一种疾病,故需补糖抗酮。
2、奶牛酮病的治疗方法(1)代替疗法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对大多数母牛有明显效果,但须重复注射,否则可能复发。
或重复给予丙二醇或甘油(每天2次,每次500克,连用2天;随后每天250克,连用2天),灌服或饲喂,效果很好。
丙酸钠,每天120-240克口服,对牛的疗效很慢。
乳酸钙或乳酸钠,第一次720克口服,随后每天360克,连用7天。
醋酸钠,每天125-250克,口服,效果不及丙酸钠。
乳酸铵,200克,每天1次,连用5天,口服,效果良好。
(2)激素疗法对于体质较好的病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效果可以。
因为acth兴奋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既能动员组织蛋白的糖元异生作用,又可维持高血糖浓度的作用时间。
同时应用acth200-600单位,肌肉注射,方便易行,也不需要同时给予葡萄糖先质。
然而acth也有一些缺点,它在消耗身体其他组织的同时刺激产生糖元异生作用,还可能在移除过剩酮体的同时消耗草酰乙酸。
(3)其他治疗方法水合氯醛早就应用于牛的醋酮血病和绵羊的妊娠毒血症,首次剂量牛为30克,加水口服,继而再给予70克,每天2次,连用几天。
若首次剂量较大(50克),通常用胶囊剂投服,继而剂量较小,放在蜜糖或水中灌服。
水合氯醛的作用在于能破坏瘤胃中的淀粉及刺激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同时通过瘤胃的发酵作用而提高丙酸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