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群体构建的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
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大垄双行密植的优势1. 提高利用土壤面积:通过大垄栽培,可以有效提高利用土壤面积,增加玉米的生长空间。
2. 增加光照:大垄栽培可以使玉米植株在相对较高的位置生长,充分吸收太阳光,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
3. 促进通风透光:大垄栽培可以使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更好,减少潮湿和病菌滋生的机会,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防治病虫害。
4. 减少病虫害的侵袭:通过大垄栽培,可以使玉米植株的叶面积减少,减少病虫害的侵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大垄的规划与构造:大垄的宽度应为50-70厘米,高度为30-40厘米。
大垄之间的距离应为50-70厘米。
大垄的构造可以利用高耸的土壤和秸秆垫底,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2. 玉米的双行密植:在每个大垄上,由于每行玉米植株的间距较窄,因此可以将两行玉米植株交错种植,增加玉米植株的密度。
每个大垄上的玉米植株数可达到6-10株。
3. 应用有机肥料: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应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肥、腐熟的农作物秸秆等。
有机肥料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4. 定期疏苗和除草: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由于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较小,容易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
应定期疏苗,保持每株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
还应及时进行除草,减少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5. 合理灌水管理: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要合理进行灌水管理。
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土壤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植株的需水量,合理进行灌水。
6.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栽培中,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在种植前,可以采用灭茬消毒的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为了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育种选优、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育种选优1. 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是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
在选材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
同时,要注重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 杂交优势利用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杂交优势的利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育种选材时应优先选择适宜进行杂交选育的亲本。
3. 品种繁育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的需求,可以通过品种繁育方式培育适宜当地栽培的新品种。
这需要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藏,并进行不同品种的杂交育种。
二、田间管理1. 合理施肥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肥料和不同阶段土壤营养水平的变化,科学施肥。
一般应先施氮肥,再施磷肥和钾肥,控制氮素的供给量,以避免过量氮肥导致玉米选优过度或老化死亡。
2. 良好的灌溉管理适度的灌溉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灌溉量,确保土壤含水率在20%至50%之间,避免玉米生长受限制。
另外,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水分渗透式灌溉、喷灌等科学的灌溉方式。
3. 种植密度控制玉米增产的关键之一是种植密度的控制。
密度太大会导致玉米对土壤的营养和水分的过度利用,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种植时应根据岗位和肥力的c原则逐层逐渐递加。
三、病虫害防治1. 适时测定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方面,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选用农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需要注意合理选用农药和正确施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和危害。
同时,应根据具体的气息和土壤环境、农药毒性等因素确定农药类型和使用情况。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方案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在我国,玉米是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家禽和牲畜的重要饲料。
因此,提高玉米的单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玉米的单产,既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又需要结合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程改造和技术创新。
二、背景分析1. 国内外玉米产量发展态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每年的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玉米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单产水平却一直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18年的玉米单产为5912.5公斤/公顷,远低于美国的玉米单产水平。
而在全球范围内,玉米单产水平也有待提升。
2. 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产问题。
首先是玉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耕作措施滞后,缺乏高效的种植技术,导致玉米产量低下。
其次是传统的施肥和灌溉模式过时,不能满足现代化玉米种植的需求。
此外,病虫害等问题也对玉米产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 玉米单产提升的迫切性在当前国际生产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提高玉米单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只有通过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粮食需求,提高粮食自给率。
三、工程方案设计1. 技术改进方案(1)科学种植科学的种植技术是提升玉米单产的基础,良好的耕作措施和精密的种植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前提。
因此,应该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精准施肥、合理密植、科学管理等。
在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行间距的同时,合理调整播种时间和密度,以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
(2)灌溉水利灌溉水利是玉米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前,我国在玉米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地面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而在现代农业中,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因此,要在传统的灌溉方式上进行改进,以提高玉米的单产水平。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口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玉米,需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良种良种的选择是高产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
选种要选择具有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强、高产稳产、米质好等品质优良的品种,以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购买优良的种子,也可以通过自制优良的种子,增加经济效益。
二、适宜的播种期玉米适宜于在气温达到10℃以上的季节播种。
一般来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运用区域性播种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提高垦殖效益。
三、合理的密度玉米的栽培密度应该视地力、品种和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亩5500~6500株是较为合理的密度,若是单株产量较高的品种,可对密度进行适当的减少,而较低的品质要相应增加密度。
选择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证粒数的增多,提高产量。
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常分为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完成,一般使用有机肥或化肥进行施用,追肥和叶面施肥一般是随着生长发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加强补充,增加膨粒和提高产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施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案。
五、正确的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防止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防治病虫害需要科学合理,不过度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问题的发生。
从而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达到稳产的目的。
六、适度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是生产中产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生育阶段,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及时对其进行刈割、除草、松土等工作,保持土壤湿度,同时根据当地气温和毒害情况,进行适当的田间处理和防治,才能保证产量与质量。
以上就是玉米的几种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合理的栽培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天育108在桦甸市的推广应用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耐密玉米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的重要作物之一。
耐密玉米以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传统玉米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培育出高产耐密的新品种,对于提高玉米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在桦甸市这样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对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品种在这里的种植已经达到了瓶颈,亟待引进新的高产耐密品种来提升产量和质量。
推广应用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天育108在桦甸市,不仅可以增加玉米产量,改善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结合天育108玉米新品种的特点和桦甸市农业生产现状,探讨其在该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前景。
【字数:215】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天育108在桦甸市的推广应用进行探析,全面了解该新品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
通过对天育108玉米的优势和特点、种植技术以及市场前景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种植方案,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借助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玉米种植提供借鉴参考,推动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的更广泛应用,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索天育108玉米在桦甸市推广应用的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1.3 研究意义天育108是一种高产耐密的玉米新品种,其在桦甸市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育108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天育108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可以降低玉米种植的风险,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天育108玉米还具有较好的品质和口感,可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地方玉米产业的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促进农业栽培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玉米产业获得了极大进步。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饲料玉米逐渐发展为鲜食甜、糯玉米等品种,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用途广泛,备受人们喜爱。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能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属于关键的农作物,为了有效改善其年产量还有质量,就应该要研究提出建立更加科学实用的栽培技术,同时兼顾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这样一来,才更加有助于协调处理其他生产方面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1做好科学选地工作玉米种植前,做好选地工作是保证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关键,在选地工作中,应根据玉米生长特性,选择肥沃、土壤层深厚、排灌条件良好的种植地。
所选种植地的前茬作物为小麦或者棉花,以免对玉米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秋季需要做好土壤深翻一般深度在20cm。
1.2耕地和播种为了促进玉米作物的高产,不单单要做好前期的品种和地块选择工作,并且要加大对耕地和播种环节的重视度。
具体就是保证耕作深度维持在20-28cm之间,同时针对那些土层不深的区域进行一年一次深耕,借此改善地块土质,提供更加优质化的生存环境,确保适合玉米种植和生长。
除此之外,适时和适量的施肥,赋予土壤整体充足的养分。
客观来讲,每亩地撒入的农家肥至少要在2000kg,并且还要掺入大约20kg的15-15-15复合肥和≥46.4尿素,令这些肥料做到充分混合。
还有就是在播种玉米时,还有必要准确测量地表的温度,最好是在四月下旬时候播种,从而带动玉米正常生长,减少周边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关注每亩地的种植数量,力求令种植密度达到统一规范指标,进一步增加出苗率,确保玉米良好的生存能力。
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被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产量高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
由于种植技术不够先进、管理不够科学,很多地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采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当前玉米种植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选地肥地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首先应该选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进行栽培。
优质的土地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
在选地时,应该尽量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避免黏重土或者贫瘠土壤。
在选地时还要考虑气候因素,尽量选择日照充足、气温适宜的地块进行栽培,这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二、选择优质种苗优质的种子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选择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种子,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率。
还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避免种子患病,还需要对播种前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种子的影响,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三、合理施肥玉米是一种对养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因此合理施肥对于玉米的高产至关重要。
首先要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在播种后,还要注意及时进行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和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
建议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结合的施肥方式,这样可以使玉米长势旺盛,增加产量和品质。
四、土壤保水玉米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因此要做好土壤保水工作。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地面平整,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避免玉米受旱。
还要注意排水,避免因为积水导致根系窒息,影响玉米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王娜,马强甘肃农业大学, (730070)E-mail:Wanan_henan@摘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玉米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划分我国草坪草杂种优势群的必要性。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利用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基础是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地选配杂交组合。
同时,作物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也必须遵循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才能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育种效率[1]。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是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家研究的热点。
这一研究对拓宽种质资源,克服杂交配组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取得最有成效的作物[3]。
自1908年G.H.shull和E1M.East研究了玉米自交导致衰退,杂交产生优势的遗传现象后,揭示了杂种优势的奥秘,从而奠定了近代玉米杂交育种方法的基础。
美国30年代开始应用双交种,60年代应用单交种,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及生产上应用杂交种,使得玉米生产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推广应用玉米杂交种是玉米单产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们认为近30年来美国玉米产量的提高,40%-50%应归因于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我国通常则以30%-40%作为诸种增产因素中杂交种的所占比重;可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在玉米生产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 我国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王懿波(1997)[4]将中国玉米种质杂交优势利用划分为10种主体模式和16种子模式。
其中玉米种质主体杂优模式有:改良Reid×Lancaster群、改良Reid×塘四平头群、改良Reid×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群、Lancaster群×塘四平头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其它类群、塘四平头群×其它类群、Mo17×自330亚群、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玉米杂优子模式有:改良Reid×Mo17亚群、改良Reid×自330亚群、改良Reid×塘四平头杂优群、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群、改良Reid×外杂选亚群、改良Reid×综合种选亚群、改良Reid×Suwan亚群、Mo17亚群×塘四平头杂优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塘四平头群×外杂选亚群、塘四平头群×综合种选亚群、Mo17亚群×自330亚群、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
平邑县位于北温带的偏东南部,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符合夏玉米生长需求。
目前,夏玉米是该县重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
近年来,平邑县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动平邑县夏玉米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布局,通过育、繁、推、服“四链叠加”的“一核四链”种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玉米产业蓬勃发展,并创建了多个规范化夏玉米种植基地。
但因夏玉米种植技术水平有限,以及其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如何提高平邑县夏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做了简要分析,以期确保夏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业农民经济效益。
一、平邑县夏玉米种植前期的准备工作1、种子处理(1)选种玉米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其产量与最初选择优秀的种子密不可分,在挑选过程中,要结合平邑县当地具体气候等先决条件,确保种子挑选的合理性,才能保证夏玉米高产且优质。
目前,适合平邑县种植的夏玉米品种有:鲁单818、鲁单981、聊玉22号、莱农14号、淄玉14号、齐单1号、郑单958等,这些品种多数穂大匀称、强抗倒、品质优、籽粒长、耐高温的优点,同时具有优良稳定的丰产性和良好的综合抗性,适合平邑地区种植。
选种前,要精选种子,挑选抗病性、抗逆性能力强的种子品种,之后人工剔除瘪粒、小粒、霉粒、虫粒等劣质种子,只留下大小匀称、颜色鲜亮、光滑、籽粒饱满的种子。
此外,为了确保种子纯度,建议提前2周做好夏玉米发芽试验,通过播种前的发芽实验,提高种子发芽率,保证玉米种子纯度96%以上,发芽率应达到94%以上。
(2)包衣播种前需要选用包衣种子,按照平邑县往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预测,指向性地选择夏玉米种衣剂进行包衣,确保苗期地下虫害与苗期病害两者的全面防治,最大程度地保证一播齐苗。
通常情况下按照1∶50的比例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的外层都均匀地包裹种衣剂,或将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300的量拌种,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249交流园地Communication Field玉米高产群体构建的发展研究菅立群,郭庄园,孙逸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摘 要:在玉米高产群体构建过程中,玉米种质资源更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0%~60%,种植密度调整等栽培措施、氮肥的合理施用等养分供给措施也是提升玉米群体产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春玉米产量纪录为22756.65kg/hm 2。
肥料、种植密度等栽培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对玉米产量提升的贡献率为40%~50%。
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作为主攻方向,提高玉米群体生产能力,突破群体库容限制,进行群体功能性挖潜,实现玉米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
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高产群体构建技术发展动态和机理,总结玉米高产群体构建技术概念和主要技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生态特性的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研究方向,旨在经过全方位的研究与普及应用后,达到玉米生产结构性挖潜,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玉米生产持续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米;高产群体构建;发展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249-02——————————————作者简介: 菅立群(1995—),男,内蒙古宁城人,硕士,研究方向:玉米高产群体构建。
1 高产群体构建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玉米高产群体是指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生态位,同时通过栽培措施对群体结构加以调控、充分利用生态资源,获得高而有效的能量积累,维持单株与群体之间的平衡进而获得较高产量。
玉米群体的产量的进一,实现生物量积累与产量[1-2]。
提高的重要原因[3]。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形成高密度群体,提高光温水热等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依靠群体生物量积累优势,发挥群体增产潜力是形成玉米高产群体的关键[4]。
李少昆团队2018年通过选用耐密高产品种,构建高质量群体,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栽培措施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产量突破22756.65kg/hm 2。
王志刚等通过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得出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的提高潜力。
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从而实现高产[5]。
2.2 肥料的合理利用氮肥合理施用是控制玉米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也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6]。
适时适量施用有利于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一方面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在一定施用范围内,玉米子粒产量随着植株氮素积累的增加而升高。
磷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7],合理施用磷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磷肥显著提高了红壤玉米干物质累积和产量。
钾是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对形成高产玉米群体及良好品质有促进作用[8-10]。
2.3 优质种质资源玉米产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环境、栽培、施肥措施影响外,更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玉米品种的基因改良使得现代玉米品种的单位面积的产量潜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970年至今,我国玉米主产区杂交种的普及应用和种质资源持续良性发展,种质资源的各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不断推进玉米遗传改良,玉米产量更进一步提升。
现代育种目标是使叶片光合性能提高,增强群体光合速率,在产量形成期内根系维持较强的生理活性,抗逆性能提高,其直观表现为耐密性强、适应范围广、生物量积累高等特点。
同样,种质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会促进玉米群体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行数整齐度,提高群体的生产稳定性[11-15]。
3 结束语形成区域高产玉米群体对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作物高产稳产是农业科研和生产中基本要求,同时发展超高产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文章针对不同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通过种质资源选择、更新栽培措施对群体结构加以调控,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对玉米生产结构性挖潜,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玉米生产持续增效与可持续发展[16]。
参考文献:[1]吴永常,马忠玉,王东阳,等.我国玉米品种改良在增产中的贡献分析[J].作物学报,1998(5):595-600.[2]Duvick S A,White P J.Thermal properties of starchfrom selected maize (Zea mays L.)mutants during development[J].Cereal Chemistry,1997,74(3):288-292.[3]Sangoi L,Guidolin A F,Silva P R F D.Response of maizehybrids grown at different eras to plant population and tassel removal[J].Ciência Rural,2006,36(5):1367-1373.[4]Turgut I,Duman A,Bilgili U,etal.Alternate Row Spacing andPlant Density Effects on Forage and Dry Matter Yield of Corn Hybrids(Zea mays L.)[J].Journal of Agronomy&Crop Science,2010,191(2):146-151.[5]王志刚,高聚林,张宝林,等.内蒙古平原灌区高产春玉米(15t/hm 2以上)产量性能及增产途径[J].作物学报,2012,38(7):1318-1327.[6]石桂秋.密度及氮肥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1(7):20-21.[7]Li H,Shen J,Zhang F,etal.Phosphorus uptake and rhizosphereproperties of intercropped and monocropped maize, faba bean, and white lupin in acidic soil[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10,46(2):79-91.[8]孔丽丽,杨晓丹,李前,等.钾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7,25(3):111-116+122.[9]董树亭,王空军,胡昌浩.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群体光合特性的演变[J].作物学报,2000(2):200-204. (下转第258页)2019年7月下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农经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使得现有的基层农经机构严重不适应。
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3]。
”建议将市县乡镇农经工作职责列入政府工作职责,将其机构及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
乡镇均应设立独立的农经管理机构,并长期固定下来。
3.2 充实壮大农经队伍稳定农经干部队伍是做好农经工作的基础。
为适应农经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建议乡镇级有专人负责农经工作,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专业能力强、业务经验丰富的农经工作队伍。
乡镇财政所打破原财政、农经干部这种身份观念,除原农经干部从事农经工作外,从原财政干部中安排部分能力强、素质高、对农村政策熟的人员充实到农经队伍中来,加强农经工作力量。
另外,市县乡农经机构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出台政策、明确编制,通过考试录用等手段,从大专院校中公开选考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经队伍中来。
3.3 提高农经人员待遇针对基层农经工作人员待遇低,职称评定较难的问题,建议各级农经机构加强沟通协调,对基层农经工作人员职称评定条件放宽一些,通过职称评定提高基层农经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稳定基层工作人员,提高他们对农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基层农经工作效率和质量。
3.4 改善农经办公设备根据基层农经工作任务,将农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农经项目扶持、配套及工作经费机制,改善基层农经机构办公条件差的现状,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为农经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在县、乡镇财政预算中,应当为农经管理工作预留足够的经费,用于扶持、开展土地承包管理等农经管理工作[4]。
4 结束语定西市基层农经体系逐渐被弱化是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讲,基层农经体系承担着一系列关系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能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振兴等重大农村改革政策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1]刘文中.强化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确保农经职能有效履行:赣州市农经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交流观点调研,2018(24):60-61.[2]杨华.阿坝州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地方经济,2018(19):497.[3]张俊生.信阳市浉河区农经体系建设情况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8(34):8.[4]赵磊.对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2):312+321.(收稿日期:2019-7-8)(上接第249页)[10]樊叶,仇真,薛兵东,等.玉米高产高效群体调控技术研究概述[J].辽宁农业科学,2016(4):38-41.[11]武志海.高产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的构建[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2.[12]颜鹏.支撑夏玉米高产高效群体的根层氮素调控机制与途径[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13]新煜.新疆万亩玉米示范田单产突破18t/hm 2[J].农业工程,2014,4(6):119.[14]侯海鹏.基于产量性能的夏玉米群体定量化及其高产技术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15]陈传永.东北春玉米高产群体结构与功能特点及产量性能定量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16]柳延涛.新疆绿洲高油玉米高产栽培机理及品质特性的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6.(收稿日期:2019-7-15)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yield group build research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maize yield of maize germplasm resources update for the contributionrate of production of about 50%~60%,and cultivation measures, such as planting density adjustment of nitrogen nutrient supply measures such as rational fertil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maize population yield, spring maize yield in China record of 22756.65kg/hm2.Cultivation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fertilizer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corn yield to promot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lose to 40%~50%.Method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maize varieties and cultivation regulation of a main direction,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group of corn production ability, the breakthrough limitations, group functional development,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ain of maiz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dividual function.High-yielding group building technolog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ynamic and mechanism, summarizes the maize yield group building technical concept and the main technical principles, on this basis, based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yielding group building technical research, aimed at after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popularize and apply to corn production structural development, thus promotes our country corn produc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maize;high-yielding group build;developmentJian Liqun,Guo Zhuangyuan,Sun Yishan(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