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726.50 KB
- 文档页数:16
目录摘要 (1)引言 (2)1 纳米材料的概述 (3)1.1纳米材料的定义 (3)1.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4)1.2.1机械法 (4)1.2.2化学制备方法 (5)2 微乳反应器原理 (6)2.1微乳液 (6)2.2微乳反应器原理 (7)2.2.1分别增溶有反应物A、B的微乳液混合 (8)2.2.2反应物A的微乳液与反应物B水溶液混合 (9)2.2.3反应物A的微乳液与反应物B气体 (9)2.3微乳反应器的形成及结构 (10)2.3.1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10)2.3.2微乳液的结构 (11)3 微乳反应器的应用——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 (12)3.1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 (12)3.2聚合物纳粒的制备 (12)3.3金属单质和合金的制备 (13)3.4无机化合物纳粒的制备 (13)3.5磁性氧化物颗粒的制备 (13)结论 (14)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本文从纳米粒子制备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微乳反应器的原理、形成与结构,并对微乳液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阐述。
并简单的对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一系列制备方法做了介绍,从而了解到微乳化法相对于其它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纳米粒子;微乳液;微乳反应器;纳米材料制备引言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英国化学家Thomas就使用“胶体”来描述悬浮液中直径为1nm-100nm的颗粒物。
1992年,《Nanostructured Materials》正式出版,标志着纳米材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
当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本身将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能。
1982年,Boutonmt首先报道了应用微乳液制备出了纳米颗粒:用水合胼或者氢气还原在W/O型微乳液水核中的贵金属盐,得到了单分散的Pt,Pd,Ru,Ir金属颗粒(3~10nm)。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雾化法、机械合金法、燃烧法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胀法、微乳液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
以下是关于纳米粒子的常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详细介绍。
1. 雾化法:将物质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和固液混合物的喷雾,使其迅速冷却固化,形成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造粒速度快、控制性好,应用广泛。
例如,铜纳米粒子制备后可以应用于导电涂料、导电油墨等领域。
2. 机械合金法:通过机械能强化作用,将材料在高能物理场中研磨、冲击或研磨脱臭,使其形成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高纯度的纳米材料,并且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粒度。
例如,铁-铁氧化物纳米复合粒子可以应用于催化剂、磁性材料等领域。
3. 燃烧法:通过在适当的氧气中燃烧金属颗粒或金属盐溶液,使其生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快速的优点。
例如,钛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材料等领域。
4. 溶胀法:利用高分子溶胀、凝胶与干燥法,通过控制溶胀度和架链密度,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度,适用于吸附、分离等领域。
5. 微乳液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油水体系,通过溶胶-凝胶转化或乳化反应制备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精密、单分散的纳米颗粒的优点,例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催化剂、阳光防护剂等领域。
6. 共沉淀法: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后,通过慢慢加热和搅拌,使其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例如,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医学成像、磁性流体等领域。
7. 水热法:将溶液放入高温高压设备中,在水的超临界状态下进行溶解、析出和固化,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池材料等领域。
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因此在众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载体、分子成像、肿瘤治疗等。
药物制剂中纳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研究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纳米乳液主要通过高压均质法、超声乳化法以及微乳液法等方法来制备。
首先,高压均质法是将药物溶于乳液基质中,然后在高速切割剪切力下通过微孔进行乳化,从而得到均匀细小的纳米颗粒。
其次,超声乳化法是利用声波的高频振动作用以形成空化现象,使得油相和水相产生乳化以形成纳米乳液。
最后,微乳液法是将药物和界面活性剂通过加热混合溶解后,再加入乳化油相中制备纳米乳液。
二、纳米乳液的性能特点1. 粒径小:纳米乳液由于其纳米颗粒的存在,具有细小的粒径,通常在10-500纳米之间,这种细小的颗粒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2. 稳定性好:纳米乳液中的纳米颗粒受到界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的保护,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的聚集和沉降,保持乳液的长期稳定性。
3. 药物释放迅速:由于纳米乳液颗粒的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药物在纳米乳液中的释放速度较快,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三、纳米乳液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药物递送系统:纳米乳液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目标器官或细胞内,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 体外诊断试剂:纳米乳液可以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载体,用于检测和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和活性。
3. 眼药液剂:纳米乳液可以用于制备眼药液剂,提高眼药的渗透性和抗炎作用。
4. 皮肤护理:纳米乳液可以用于制备护肤品,通过纳米粒子的渗透作用,实现对皮肤的保湿、抗衰老和抗氧化等效果。
总之,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乳液将在医药领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纯属虚构,仅作为参考示例,实际写作时请根据题目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与应用纳米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有很多方法。
本文将介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和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 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合成,即从原子、分子、离子等非宏观结构物质开始,逐渐组合形成纳米材料。
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即通过将宏观的物质逐渐减小到纳米尺度,形成纳米材料。
1.1 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包括凝胶法、共沉淀法、氢氧化合物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等。
凝胶法通过水溶胶或有机溶胶中高分子化合物的网络形成膜状或凝胶状结构。
凝胶的颗粒大小一般在10-1000纳米之间。
共沉淀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配比调整到一个适当的pH值,使它们在溶液中沉淀下来。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于10纳米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氢氧化合物沉淀法利用金属离子在pH>9的溶液中水解得到金属氧化物的原理,来制备纳米材料。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大量的粒径小于10纳米的纳米金属氧化物。
水热合成法是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
在水热合成法中,反应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运转,可以制备出许多纳米材料。
微乳液法在制备纳米材料时被广泛应用。
该方法是在两种不相容的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从而在溶液中形成乳液。
通过添加溶剂可以将反响离子固定在微乳液中,从而制备出尺寸小而均一的纳米材料。
1.2 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溅射法、气相合成法、电化学制备法和球磨法等。
溅射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激发源将物料溅射到基底上来制备纳米材料。
常用基底有玻璃、硅、铜等。
气相合成法是在气相条件下生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制备各种金属纳米粒子、非金属纳米粒子等。
电化学制备法是通过电解或反应使物质在电极或溶液中生成或形成的一种方法。
在电极或溶液中加入的溶液成分会在电极或溶液中反应产生纳米材料。
新型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近年来,新型纳米药物载体正在逐渐成为制备和应用的热点。
它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用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
一、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微乳液法、溶剂蒸发法和双重乳化法。
1.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和协助剂形成了一种混合微乳液体系,将药物溶于微乳液中,在高温下制备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粒子大小和粒子形态,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负荷量。
2. 溶剂蒸发法溶剂蒸发法是一种基于溶液浓缩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将药物与载体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一种混合溶液。
然后,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混合溶液浓缩,从而形成稳定的纳米药物载体。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缺点是粒子大小分布不均匀。
3. 双重乳化法双重乳化法是一种基于胶束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药物与水相混合,在表面活性剂和协同盐的作用下形成胶束,然后在高剪切力下形成较小的胶束,最后加入载体,制备出稳定的纳米药物载体。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比较均匀的纳米粒子,但可能存在较大的体积分数和较小的载体量等问题。
二、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肿瘤治疗、抗感染、治疗炎症性疾病等多种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肿瘤治疗纳米药物载体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因为即使是在小剂量下,通过有效地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药物也可以发挥治疗作用。
一些纳米药物载体,如凝胶体水凝胶、脂质体、微乳液和聚合物纳米粒子等,都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载体,具有良好的体内增殖抗肿瘤活性。
2. 抗感染纳米药物载体也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这种载体可以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用性,从而提高对抗细菌的效果。
一些常用的载体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等。
中空纳米材料的制备中空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控制备尺寸、优异的催化性能等特点,广泛用于催化、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
本文将从材料制备的角度,对中空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阐述。
一、溶胶凝胶法制备中空纳米颗粒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中空纳米颗粒的方法,它以化学反应为主要过程,实现了纳米级孔径的制备。
该方法需要多个步骤,比较繁琐。
具体步骤如下:1. 制备溶胶:将乙醇、正丁醇和氯化钛等物质混合,通过搅拌和磁力加热等手段,制备出均匀的溶胶。
2. 制备凝胶:将溶胶转移到密闭反应器中,在室温下静置数小时,形成凝胶。
3. 焙烧:将凝胶在高温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使凝胶变得致密。
4. 溶解:在酸性溶液中溶解焙烧后的凝胶,溶解后得到中空纳米颗粒。
二、模板法制备中空纳米纤维模板法是一种利用模板制备特殊形态纳米材料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模板的形态、大小和表面性质等因素来调控制备出的中空纳米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该方法的制备步骤如下:1. 制备模板:将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醇等,溶于合适的溶剂中,通过自组装、电纺丝等手段制备成目标形状的模板。
2. 包覆:将纳米材料沉积在模板表面,形成一层包覆层。
3. 焙烧:将包覆在模板表面的材料在高温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使其致密化。
4. 溶解:在合适的溶解剂中将模板溶解,得到纳米材料中空纤维。
三、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中空纳米颗粒反相微乳液法是一种通过微乳液的形式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其具有溶剂节约、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该方法的制备步骤如下:1. 制备微乳液: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溶剂体系中,加入反相微乳液剂和特定的反嵌剂,制备出合适的微乳液。
2. 加入嵌段聚合物:在微乳液中加入嵌段聚合物,形成胶束。
3. 加入功能单体:在胶束中加入含有功能基团的单体,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4. 溶解:通过玻璃化转移、浸泡法等手段将胶束中的微乳液溶解,得到中空纳米颗粒。
总结:以上三种方法分别是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和反相微乳液法。
・设计与研究・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简述杨玉华,王九思,许 力(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制备技术。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科技;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O641 文献标识码:A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一项正在迅猛发展的新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用若干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单元———纳米微粒,制造材料或微型器件的科学技术。
纳米微粒是指尺寸介于1~100nm之间的金属或半导体的细小颗粒。
纳米微粒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层次,赋予了它许多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介电限域效应等,这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它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光、电、磁、催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纳米材料学只是纳米科技的一个分支,但它却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
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对纳米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尺寸、排列等的控制,以制备符合各种预期功能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甚多,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二:一是将大块固体分裂成纳米微粒;二是由单个基本微粒聚集形成微粒,并控制微粒的生长,使其维持在纳米尺寸。
按照纳米微粒的制备原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现就其制备方法作一较全面的综述。
1 物理方法111 物理粉碎法物理粉碎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低温粉碎法。
对于某些脆性材料,如T iC、S iC、Z rB2等可以在液氮温下(-196℃)进行粉碎制备纳米微粒。
(2)超声波粉碎法。
对于脆性金属化合物,如M oS i2、W、Z rC、T iC、(T i,Z r)B4等可用此法制备,即将40μm的细粉装入盛有酒精的不锈钢容器内,使容器内压力保持在450kPa(气氛为氮气),以频率为1914~20kH z、25kW的超声波进行粉碎。
(3)爆炸法。
将金属或化合物与火药混在一起,放入容器内,经过高压电火花使之爆炸,在瞬间高温下形成微粒。
96液相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吕雪梅,刘亚凯(河北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摘 要]综述了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几种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
分别讨论了这些制备方法中影响纳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因素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纳米材料;制备;液相法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包括纳米微粒(零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一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二维材料)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致密或非致密固体[1]。
纳米材料由于其粒子的纳米级尺寸,使其本身所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效应等多种特殊的性质,这引起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浓厚的兴趣,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2]。
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与其他方法相比,液相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制得的纳米材料组成均匀、纯度高等优点。
液相法的主要特征包括:可精确控制化学组成;容易添加微量有效成分,制成多种成分均一的纳米粉体;纳米粉体材料表面活性高;容易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工业化生产成本低,等等。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利用金属醇盐或金属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的均匀溶胶,再浓缩成透明凝胶,凝胶经干燥、热处理便可得到纳米产物[3]。
溶胶-凝胶法的主要优缺点为:(1)化学均匀性好:由于溶胶-凝胶过程中,溶胶由溶液制得,故胶粒内及胶粒间化学成分完全一致;(2)高纯度:粉料制备过程中无需机械混合;(3)颗粒细:胶粒尺寸小于0.1µm;(4)该法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5)烘干后的球形凝胶颗粒自身烧结温度低,但材料烧结性不好;(6)干燥时收缩大。
2、沉淀法沉淀法是把沉淀剂加入金属盐溶液中进行沉淀处理,再将沉淀物加热分解,得到所需的最终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成本低、过程简单、便于推广,是液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颗粒较为常用的方法。
纳米科技中的制备方法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纳米科技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现代材料科学的热点领域,纳米科技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么,纳米科技中制备方法是怎样的呢?一、化学制备法化学制备法是纳米材料制备中最常见、最成熟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反应中生成的物质处于纳米级别。
常见的化学制备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波合成法、反相微乳液法、高温气相合成法等。
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又称为凝胶化学法,是将溶胶逐渐凝胶化而形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将半晶态或胶态的溶胶制备出来,然后通过脱水、煅烧等方式,使溶胶形成固体凝胶。
该法制得的材料晶粒度小,结构均匀。
2、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指利用高压高温条件下热水溶液的化学反应原理,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成熟,制备的纳米材料晶粒度小、结构均匀、单分散度高。
3、微波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是指利用微波炉的功率和频率进行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快速制备高纯度的纳米材料,操作简便,但是难以控制反应温度和过程。
4、反相微乳液法反相微乳液法是指通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相互作用,形成微乳液,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反应速度快,实验条件控制容易,能够制备高纯度的纳米材料,但是造成公害的可能性大。
二、物理制备法物理制备法是指通过物理力学或表面物理化学的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制备法有:物质磨碎法、溅射法、电化学沉积法、负载法等。
1、物质磨碎法物质磨碎法是指用高能量物理学的方法,通过调节磨杆、磨盘或磨球等制备出颗粒粒径在纳米级别的材料。
2、溅射法溅射法是指将金属或化合物溅射到基片上后制备形成的材料。
溅射法制备纳米材料的途径较广,可通过改变工艺参数与条件来调控制备纳米材料的形态、尺寸及晶格结构等。
3、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是指通过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材料的方法。
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制备一、溶液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溶液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合成氧化铁纳米材料的方法。
通常,通过配制适当的草酸铁溶液和氨溶液,可以在室温下反应产生氧化铁纳米颗粒。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得到具有可控形貌和尺寸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二、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热分解法是一种通过热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来合成氧化铁纳米材料的方法。
通常,通过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铁酸酯)加热至较高温度,可以使其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到较高纯度的氧化铁纳米材料,且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调节。
三、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的凝胶化反应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通常,通过将适量的金属盐加入合适的溶剂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加热等过程,可以得到含有金属离子的溶胶。
通过进一步的干燥和煅烧,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尺寸和形貌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具有可控性强、制备灵活等优点,但过程相对复杂。
四、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通过溶剂热稳定性好的特性,可以使金属离子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合成成纳米材料。
在水热法中,一般选用水作为溶剂,金属盐溶解在水中,通过加热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尺寸和形貌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具有简单易行、反应时间短、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五、微乳液法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微乳液法是一种在两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溶剂以及氧化铁源,可以在微乳液中合成具有一定尺寸和形貌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具有较好分散性和较小粒径的纳米材料。
在以上几种制备氧化铁纳米材料的方法中,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氧化铁纳米材料。
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氧化铁纳米材料的性能,在制备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表面修饰和掺杂等方法进行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