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迅速崛起。
为了使中国的乡村旅游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其发展路径。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此,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希望本研究能为我国旅游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村文化1.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产业概述(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现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在基本的物质需求相继得到满足后,中国居民开始追求精神供给,消费类型不断向文化消费型产品倾斜。
因此,在乡村旅游产品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其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品质。
文化在满足游客精神需求的同时,改变了他们的消费需求,使之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
中国初步建立了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体系。
为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全面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为了提高旅游经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水平,中国需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面向大众,为大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2)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概述至于文化产业,可以理解为以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宣传和销售为核心,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神需求的产业体系。
所谓旅游业,是指为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娱、购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产业形态。
根据自己的旅游需求,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在某一区域、某一城市或某一经济链条上的相互聚集,使不同地区的文化产品资源相互共享和交流,在有效增加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产业的全面融合。
因此,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可以融合统一,从而进一步拓宽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使我国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元化,使文化产业的运营更加经济。
四川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王真真付琼瑶(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这个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四川乡村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乡村振兴的根本#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四川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性战略部署。
乡村的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都要靠人才来建设,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人才振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关键%1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1.1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素质不高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熟练运用现代市场体制机制,深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经济价值和利益为生产目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农民。
当前,整体上看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但总量偏少依然是制约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中的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有&3%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四川省所在的西部地区只占6.6%。
从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从事的农业行业结构上来看,从事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占全国的92.9%%可见,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的时间偏短,文化和科学素质仍较低,是制约现化和乡村振略实的重要素%1.2农村专业人才队伍供给总量较低、稳定性较差在乡村振略实中,村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农业科技、生产经营、乡村治理、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总量供给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有关调查显示,四川省农村人才队伍年普偏大,化学,结构较为单一,且农村专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很多优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3-0056-04秀的农村专业人才流向城市,并未在乡村振兴的中发重要用%且,前村的产结构也不够合理,农村本土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居多,而从事生产经营、产业发展的较少,能够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领头雁”格外稀缺,具备奉献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专业人才更为匮乏%1.3乡村人才从农村大量单向流入城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农民的观念意识逐渐解放,乡村适龄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渐下降,农村和城市在收入、就业、环境卫生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发突出%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农民工总量已达2907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农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做初步分析,并提出方向性的解决措施。
标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党的十九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并于九月二十六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在此规划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乡村振兴做出了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复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将会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热潮。
在这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也必会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如何让乡村旅游有效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并在乡村振兴“大盘”中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1、乡村振兴是国家全面振兴的需要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这历史节点上提出的战略部署。
从一定程度上讲,农村地区的稳定决定着国家稳定和谐大局,农村居民的幸福获得感决定着全体国民的幸福指数,在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后,虽然国家综合国力大力提升,但贫富差距相当明显,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也不可避免的隐藏着一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
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农民朋友也看到了更加幸福的希望。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是着力于解决“三农”中的根本性问题。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虽然城镇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农村又是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土壤,所以,我国农村地区在被“忽略”多年后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新时期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定会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最直接目的是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战略意义是全局性和全方位的,因此,从政策指向和具体实施均会促进和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作者:余丹丹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5期摘要: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呈现出良好发展新局面。
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杨桥小镇为例,着重介绍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路径,以期为其他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杨桥小镇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無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以其独有的“乡村性”,即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居民点规模较小,以及以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吸引城市居民进行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及度假等的旅游活动,具有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与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认为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有高度的契合性,同时区别了发生在乡村空间范围内的其他旅游形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旅游具有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优化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文化传承及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而被政府和业界推崇。
杨桥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部,依大小龙山,挟石塘(湖),拥破罡(湖),达长江,是全国重点镇、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安徽省生态乡镇。
杨桥镇利用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势必会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区位因素杨桥域内山水兼融,“长松涧底结琥珀,秀峰云里开芙蓉”,“龙山十八景”美如图画,享有“安庆小桂林”之美誉。
杨桥物产丰富,“大红袍”柑橘、龙泉峰茶、中方佛茶、生态水产享有较高声誉;杨桥人文厚重,龙汝言、萧谦中等贤达辈出,清代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遐迩。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探究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旅游业发展愈演愈烈。
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兴盛乡村产业的有效出路。
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从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引言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城乡交融共进,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路,在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农村产业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已成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支撑和发展目标。
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1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1.1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当下的发展更加追求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和农村居民搭建了承载乡愁的场域,美丽乡村便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2020年国内居民来津旅游人数约1.4亿人次,消费支出1331亿元。
可见,当前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优化,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生活,旅游消费市场仍然潜力巨大。
1.2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立足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基础农业资源,辅以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掘地区优势,帮助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伴随着新的发展模式,也将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迈新台阶。
市蓟州区依靠乡村旅游,蓟州区产业也迎来了升级发展,区域农村发展渐入佳境,村民致富创收,乡村风貌更富生机。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背景乡村振兴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来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土地面积,并且有大量的农民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乡村振兴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开发农村的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前往农村地区旅游观光,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
从背景上看,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点背景:首先,乡村旅游可以提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农业劳动力逐渐过剩。
农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大量人们前往农村地区旅游观光,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闲置。
其次,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格局。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农民收入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民的贫困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乡村旅游也可以改变农村地区的形象,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人们前往农村地区居住,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再次,乡村旅游可以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的不发达,许多农村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和破坏的危险。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保护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乡村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技艺,使农村地区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并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同乡村文化。
最后,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常常是繁荣的象征,而农村则经常被认为是落后和贫困的代名词。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城市居民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消除城乡之间的鸿沟,促使城市和农村实现更加平衡和协同的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是基于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发展问题和发展需求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农村的文化遗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作者:向晴刘晓宏来源:《工业设计》2022年第01期关键词:红色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红+ 绿”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随着来自各学科学者的不断探索,不少研究者认为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同时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大力塑造民族精神的当今,红色文化的传承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红色旅游这一模式也渐渐兴起,作为拥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承载着多彩民族文化的乡村地区,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对旅游脱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研究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少学者与地方政府提出以红色乡村旅游为手段促进乡村振兴[1-3]。
红色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振兴上具有显著优势。
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可就近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带动乡村经济振兴。
在发展过程中对乡村民风民俗的挖掘,对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宣传学习,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我国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2.26 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实现了脱贫。
因历史原因,我国大多革命老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却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4]。
1.2 研究意义红色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别于一般的乡村旅游或红色旅游,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使两者融合发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红色文物、维护自然生态、保留独特的乡土文化。
在红色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借助旅游发展汇集的资金与人才,对红色遗址进行修缮与保护,合理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旅游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在不破坏乡村自然生态,保留独特乡土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灵动性激活了红色旅游的生命力,使红色乡村旅游得以可持续化发展[5]。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转变与升级,进而为现代化农村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推进给乡村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事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相关部门人员思想意识不高、经济管理模式不够精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缺少专业化人才等等。
基于此,本文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论述,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事业的发展策略,旨在能够助力乡村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开发;有效性研究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计划,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处理好“三农”问题,将农民作为振兴的主体,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逐步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并且尽可能满足游客的一切合理需求。
乡村旅游事业的良好发展能够有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进而推动乡村生态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满足游客对于田园生活以及乡村人文需求为基础而形成的旅游形式,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乡村旅游开发事业的急剧增多给乡村地域物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进而引发剧烈的人地关系矛盾,乡村文化逐渐衰落。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事业的重点应集中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维持浓厚乡土气息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进而优化城镇化建设效果,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一)持续开发乡村旅游事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乡村振兴需要合适的产业作为支撑,只有确保产业兴旺才能够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1]。
开发乡村旅游事业能够提高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乡村价值,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维护城市与乡村文化和资源的平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背景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身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为基础,以客观存在的乡村景观及相关地方性旅游产品为核心,同时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以乡村居民为经营者,以参与其中的游客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当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旅游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着自然资源破坏和文化传统断裂的困扰。
乡村旅游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于农村地区,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尊重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从而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独特价值。
其次,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人民币收入,可以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乡村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和乡村特色商品的销售,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地区旅游,增加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
城市居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活动,可以对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乡村旅游可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水平。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提供适宜的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这促使农村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水电供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保护和传承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水平等方面。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其旨在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乡村规划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确保乡村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要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可持续发展1乡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1.1可持续发展对乡村规划的指导可持续发展对乡村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可持续发展明确了乡村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乡村规划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这些方面的发展目标融入到乡村规划中,能够明确乡村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其次,可持续发展为乡村规划提供了发展理念和原则。
在乡村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问题。
可持续发展能为乡村规划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原则,引导乡村规划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乡村规划的创新和改革。
乡村规划需要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鼓励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乡村规划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1.2乡村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乡村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规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措施。
乡村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融入其中,明确了乡村地区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框架。
乡村规划中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有助于规范各项发展行动,使得乡村地区的发展更加有序和高效。
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乡村规划的创新和优化。
可持续发展鼓励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种创新和优化的要求促使乡村规划不断更新和完善,引领乡村规划更加符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分析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保护方式,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背景分析中国乡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以来重工业发展模式的推行,导致农业生产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农村劳动力大批涌入城市。
以此过程中,农村的人口、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衰败及贫困问题也日益严峻。
为此,提倡乡村振兴似乎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且慢慢形成了严谨的战略规划。
二、乡村文化旅游的现状乡村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旅游形式,它并不是像城市景点一样是由纯自然景观或人工建筑物构成的,而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展示和创新去吸引游客。
它本身拥有特别的价值,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满足。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乡村文化旅游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是乡村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何完美地展现乡村的文化特点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旅游的商业化有待改进,盲目的商业化会割裂乡村的生态环境及其文化,成为了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意义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不仅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方法。
如何将乡村文化的独特性与商业的可行性相结合,成为了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课题之一。
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它是一种涵盖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商业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增强了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人文价值。
四、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分析1、文化+旅游+创新: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背景,构建与特色相融合的旅游体验,可以让游客在享受旅游景点之外,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
同时,适时的创新可以在优化景观体验的同时,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乡村文化旅游所需的硬和软实力。
从解构到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机理及演进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与现状 (2)1. 乡村振兴背景分析 (3)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概述 (4)三、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机理分析 (5)1. 旅游驱动乡村经济重构 (7)(1)旅游经济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8)(2)旅游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9)(3)旅游经济提升乡村收入水平 (10)2. 旅游驱动乡村社会文化重构 (11)(1)旅游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13)(2)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作用 (14)(3)旅游对乡村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15)3. 旅游驱动乡村生态环境重构 (17)(1)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 (17)(2)旅游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 (18)(3)旅游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四、乡村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演进过程 (21)1. 初级阶段 (22)2. 发展阶段 (24)3. 成熟阶段 (25)五、乡村旅游重构乡村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 (26)1. 实践案例分析 (27)(1)案例一 (29)(2)案例二 (30)2. 经验总结与启示意义 (31)一、内容概括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驱动力,正在对乡村进行重构。
本文从解构到重构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机理及演进过程。
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揭示了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资源、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乡村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机理,包括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乡村旅游驱动乡村重构的演进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与现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2021年4月Apr.2021第45卷第2期Vol.45,No.2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①王甜甜②(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37)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探寻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
以泸州市叙永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叙永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业态不够丰富、组织保障有待提升、共享平台未建立完善、地方特色民俗民族文化挖掘不够、专业人才的引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旅游方式转变、建立共享平台、挖掘特色民俗民族文化、优化人才政策等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F323Research on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RevitalizationWANG Tiantian(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7)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explored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ru ‐ral tourism development.Taking Xuyong County of Luzhou City as example,combined with the local actu ‐al situation,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Xuyong County,such as the lack of rich formats,the need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security,the imperfect sharing platform,the in ‐sufficient excavation of local folk culture,the need to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of tourism ways,establishing platform,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ulture and optimizing talent polic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tourism.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属于双向互动关系,具体来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帅婉 来源:《财讯》2019年第09期
摘 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发展,四川省积极进行乡村旅游战略布局,以乡村旅游这种新型发展方式振兴乡村。四川省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开篇概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指出了四川省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进而描述了四川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再指出当前战略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四川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旅游;特色化 一、乡村振兴的提出以及对乡村旅游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主攻方向,制定科学务实的实施手段。从各个方面给予农村改革以助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有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以乡村旅游为着眼点,整合乡村资源,通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带动乡村农业现代化。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省以“乡村旅游”为战略抓手,以丰富的旅游优势为依托,提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来助力乡村的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生态、生活的改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概述 (1)开发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亿万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受益。2018年以来,四川省已成立近6000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四川省积极推行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房屋、劳动入股,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把分散的乡村旅游经营户组织起来,缓解乡村旅游发展中单个农户经营规模小、经营水平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低等问题。合作社式的发展将村民结合成一个整体,通过村民分工与合作对外提供统一标准的旅游服务,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振兴乡村经济。
(2)以主题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四川省乡村普遍以主题活动来带动游客聚集,以乡村旅游风光为依托,以主题活动为窗口,加强旅游与各产业的融合,发挥主题活动的辐射效应,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举办了如合江草莓节、黑水冰川节、凉山火把节、米亚罗红叶节等主题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发展了本区的主题特色。四川省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活动建设融合起来,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加强文化建设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18四川1号文件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四川省加强对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注重保护乡村原始村落与特色民族建筑的完整性;加强对乡村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加快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推出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四川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修建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努力摆脱乡村文化生活缺失的现状,振兴乡村文化;积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活动与乡村民俗活动,增强游客对乡村文化的体验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政府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经济成效显著 四川省政府大力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来带动乡村振兴,政府以招标、招租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为乡村旅游注入资金,打通乡村旅游开发渠道。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提升乡村风貌,完善乡村地区水电、交通等硬件基础设施,为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实现了省内乡村旅游总收入2014年到2017年持续上涨。其中,2017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2283亿元,同比增长13.3%,带动15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2018年上半年,实现约1642亿元乡村旅游收入。四川56个贫困县、952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4.6万贫困人口受益,实现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65元,开辟了乡村致富新渠道。
(2)依托当地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多样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顾客多元化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不再仅仅限于农家乐等初级形式,而是更加注重顾客体验。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省内乡村地区依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西部乡村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发展了高山雪原、峡谷漂流等生态旅游观光与苗寨旅游、彝族火把节、摩梭走婚活动等民族风情体验。东部乡村依托广阔的市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场、有利的区位发展湿地公园、农业产业园观光、采摘、垂钓等近郊乡村旅游,如成都三圣乡的“五朵金花”模式,着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于一身的乡村旅游形式,有利于满足都市人回归乡野、返璞归真的需求,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周期性强,起伏变化大 四川省乡村旅游有明显的淡旺季,其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明显,呈现出小长假远郊生态风光游,周末近郊乡村农家游的趋势。乡村旅游周期性明显,四川省内大多乡村出现了平日游客寥寥,无人问津,周末及节假日游客火爆,一地难求的尴尬局面。乡村旅游的强周期性使得大多数乡村旅游景区难以协调旅游资源,不利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各乡村旅游景区的统筹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四、四川省乡村旅游战略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是以观光农业为主,配以农家乐、果蔬采摘、垂钓等活动,模式单一雷同,难以诞生“新、奇、特”的创意性乡村旅游项目。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体现出休闲、娱乐、度假、康养等层次的需求,乡村旅游停留在乡村观光、农产品销售等低端同质的旅游模式。四川東部乡村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突出,东部乡村旅游大致都是观光+农家乐模式,未能依据自身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忽视乡村的“原乡性”,人文民俗传承不足,涉及原乡文化与民俗文化较少,大多数乡村旅游景区商业气息严重,失去了乡村原始的泥土气息。
(2)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发模式,发展不足 目前省内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合作社内部组织形式松散,缺乏有效的制约管理机制,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发展不成熟,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如何协调利益主体关系等问题亟待解决。合作社内部成员经济实力差异大,缺乏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合作社集体意识,对贫困户带动不足,无法发挥其振兴乡村的作用。发展滞后的组织机制对外吸引力不足,阻碍了合作社积极作用的发挥。
(3)乡村缺乏统一规划,零散发展 由于行政区划限制,四川省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着零散发展、分散开发的问题。乡村旅游的战略规划往往着眼于本区域内,缺乏全局性,一方面造成省内邻近乡村间雷同开发、重复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发挥乡村旅游产业的辐射效应,不利于整合优势资源,规模化发展。大多数乡村景区由于行政区域划分不同,乡村旅游各自分区规划,忽略了景区间的有机联系,无法形成旅游产业链,未能有效发挥景区间相互带动作用,削弱了经济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乡村发展人才紧缺,发展战略未能有效吸引人才 乡村经济落后,缺乏完善的生活设施,村中大多是幼童与老人,乡村建设缺乏年轻劳动力。四川省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下乡创业,并制定一系列鼓励措施,但是人才战略吸引力不足,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人才引进战略未能解决人才真正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对人才吸引力较弱。
五、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 (1)多樣化开发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发展 开发观光型、体验型、康养型、娱乐型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避免旅游产品雷同。观光型产品主要是依托乡村的田园、湿地、森林、峡谷等资源,打造生态观光度假胜地;建设户外越野基地,开展丛林越野、野外探险、森林滑索等项目,开发特色体验产品;开发康养产品,打造“医养旅居”产业,将医疗与康养结合,打造医疗康养集群。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智慧医养”产品研发,克服传统康养项目只重“养”,不重“康”的缺陷;建设亲子乐园、主题游乐场,开展峡谷漂流、滑翔、高空滑索等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产品。
(2)完善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发挥带动作用 加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规章,使合作社运转有据可依。加强政策在信贷、补贴等方面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运行机制企业化,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进行经营运作。制定相关管理体制机制,设立乡村旅游发展部门作为外部监督机构,规范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管理。建立合作社内部监事会,对内部运营进行监督,避免有资源优势社员操作合作社而损害大部分农民利益。合作社内部成立“社员大会”作为决策机关,全体社员一票一权进行表决。鼓励资本优势不足的贫困农民以劳动出资,平衡合作社成员的差异,让乡村旅游合作社真正为大多数农民所主导,充分发挥合作社对贫困农民的带动作用,让大部分农民从中获益。
(3)区域协同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实行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打造“特色小镇、精品旅游线、川西民俗旅游带、川北生态旅游区”,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差异化开发、联合营销、协同发展,发挥乡村旅游链条式效应,实现区域共赢。积极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衔接互动,实行各部门齐抓共管,吸引村民共同参与,利用特色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全区域的高质量体验产品,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体。
(4)促进乡村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