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符桂平
- 格式:pdf
- 大小:300.14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调护中国民间疗法斆斎斏斘斄狆斢斘斄斣斦斠斚斝斄斣斎斮棳 斄旛旂棶棽棸棻椂棳 斨旓旍灡棽棿斘旓灡椄临床中医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周淑丽棬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棳呼和浩特 棸棻棸棸椀椆棭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致 病 因 素 尚 不 能 完 全 清 楚 棳其 主 要 是结肠和直肠所表现出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棳 仅 局 限 于 大 肠 黏 膜 及 黏 膜 下 层 棳乙 状 结 肠 与 直 肠 是 最 常 见的病变位置椲棻椵暎目 前 临 床 上 大 部 分 学 者 都 认 为 外 源 物 质 引 起 的 宿 主 反 应 暍基 因 与 免 疫 三 者 相 互 影 响 是 导 致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主 要 原 因 棳因 此 该 疾 病 通 常 会 有 较 为 多 样化的临床表现棳如 早 期 会 出 现 血 性 腹 泻暍腹 痛暍便 血暍 呕吐等棳还可能会出 现一 些 皮 肤 病 变 或 肝 功 能 异 常 等棳 随着病情的发展棳患者的 腹 部 疼 痛 感 更 加 明 显棳还 会 伴 随患者体重减轻暍肛周炎 症 等棳部 分 患 者 会 出 现 发 热 的 症状椲棽椵暎临床上对于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治 疗 常 会 采 取 中 医 疗 法 棳由 于 本 病 属 于 中 医 中 的 泄 泻 暍肠 澼 暍滞 下 暍肠 风 暍 脏毒等范围暎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脾脏的功能障碍是引 发本病的主 要 原 因棳明 代 张 介 宾 在 暥景 岳 全 书暦中 就 有 暟泄泻之本棳无不 由 于 脾 胃暎暠椲棾椵由 于 患 者 病 情 易 出 现 反 复棳对其造成了不同程度 的 痛 苦棳故 临 床 加 强 中 医 护 理 路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暎本文主要讨论临床中医护 理 路 径 对 于 该 疾 病 的 治 疗 效 果 与 对 病 情 改 善 的 作 用 棳为 临床护理模式提供有力依据暎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道 如下暎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医科棽棸棻棽年 棻 月暘棽棸棻棿 年 棻棽 月 接受 治 疗 的 棻棸棸 例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患 者 为 本 次 的 观 察 对 象 棳按.cn. Al照l 护R理ig方h法ts不同Re分s为er两v组ed进.行比较棳本次分组秉承患者自 愿 选 择 原 则 棳并 全 部 签 署 相 关 知 情 同 意 书 暎 其 中 观 察 组患者椀棸例采用临 床 中 医 护 理 路 径棳男 性 患 者 棽椆 例棳 女性患者棽棻 例椈年 龄 为 棽棸暙棿棽 岁棳平 均 棬棾棽灡椂暲棿灡棾棭 岁 椈平 均 病 程 棬棻棸灡棸暲棾灡棻棭个 月 暎 对 照 组 患 者 椀棸 例 为 常 规 护 理 患 者 棳其 中 有 男 性 患 者 棾棻 例 棳女 性 患 者 棻椆 例 棳年 龄为棻椆暙棾椆岁棳平 均 棬棽椃灡棿暲棿灡棻棭岁棳平 均 病 程 棬棻棻灡棽棻 暲棽灡棾棭个月暎患者全 部 表 现 出 不 同 程 度 的 腹 泻暍腹 痛暍 恶心等症状暎本次观察对象中不包含有严重脏器功能 损伤暍严重精神问题 的 患 者棳活 动 性 胃暍十 二 指 肠 溃 疡暍 消化道肿瘤患者或 妊 娠 期 患 者暎 两 组 患 者 年 龄暍性 别暍 病程暍临床表 现 等 相 关 因 素 比 较 并 未 发 现 有 明 显 差 异 棬 椌棸灡棸椀棭棳具有可比性暎护理方法 对 照 组 椇根 据 患 者 病 情 暍性 别 合 理 安 排 床 位 棳热 情 介 绍病区环境棳同病房 病 友棳交 代 注 意 事 项暎 采 用 常 规 幽 门 螺 旋 杆 菌 根 除 治 疗 棳做 好 入 院 常 规 及 床 单 位 护 理 暎 制 订患者健康档案棳询问 了 解 病 患 基 本 情 况暍过 敏 史 及 特 殊情况暎实施护理宣 教 干 预椇加 强 并 发 症 的 防 治 工 作棳 如 疼 痛 暍呕 吐 暍出 血 暍黑 便 等 暎 栙 为 患 者 讲 解 消 化 溃 疡 病 发 生 原 因 暍注 意 事 项 等 棳加 强 患 者 对 病 情 的 评 估 能 力 棳从 而 缓 解 患 者 紧 张 焦 虑 情 绪 棳多 鼓 励 患 者 表 达 出 自 己 感 知 认识棳减轻 其 不 良 情 绪 的 产 生暎 栚 对 每 一 位 患 者 的 性 格暍生活习惯暍社会环 境暍家 庭 因 素暍对 病 情 的 认 知 等 做 一 个 评 估 棳然 后 针 对 个 体 差 异 做 出 护 理 干 预 暎 系 统 的 对 患 者 进 行 健 康 宣 教 棳指 导 遵 循 医 嘱 服 药 暍避 免 情 绪 激 动 暍 定 期 返 院 复 查 暍对 预 防 疼 痛 或 出 血 发 作 进 行 指 导 暎 栛 增 加 患 者 依 从 性 棳从 而 进 行 改 变 消 极 心 态 暎 栜 护 理 人 员 也 需从患者的饮食起居进 行 护 理 工 作棳饮 食 合 理 搭 配棳禁 饮 酒 吸 烟 棳以 免 加 重 病 情 发 展 暎 让 患 者 能 保 证 充 足 的 睡 眠 棳引 导 患 者 调 整 好 生 理 钟 暎 观察组椇实施临床 中 医 护 理 路 径 方 法 包 括椇栙 成 立 中 医 护 理 路 径 小 组 椇由 每 个 科 室 专 业 人 员 及 管 理 人 员 共 同参与建立暎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制定颁布的规定 执 行 棳据 患 者 临 床 病 症 表 现 及 辨 证 分 型 棳利 用 辨 证 施 膳 暍 临 证 施 护 的 方 法 确 定 护 理 治 疗 方 案 暎 采 用 德 尔 菲 法 棳发 放 专 家 咨 询 表 棳根 据 本 病 的 常 见 病 症 及 临 床 常 见 证 型 实 施措施棳如中药灌肠暍针 灸暍艾 灸暍中 药 外 敷暍穴 位 按 摩暍 中药足熏等棳向患者详 细 介 绍 该 治 疗 原 理暍药 物 作 用 及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暎药物使用情况等做出详细记录暎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所 记 录 内 容 进 行 评 估 分 析 棳保 证 所 进 行 临 床路径模式具有实用和临床研究价值椲棾椵暎栚护理 评 估椇 针对患者的既往史暍家 族 史 查 阅 相 关 疾 病 资 料棳对 患 者 进行我科常规中医用药及治疗项目宣教暎栛实施步骤椇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进行护理宣教棳将 斆斝 表 格发 放 给 患 者 及 家 属 对 其 进 行 评 估 暎 医 护 人 员 就 检 查 项 目 暍疾 病 类型暍治疗方 案暍护 理 方 式暍药 物 使 用 情 况 提 供 全 程 指 导暎栜中医护理路径 内 容椇责 任 护 士 常 规 宣 教棳介 绍 病 区棳告知患者及家属所 需 信 心椈对 患 者 进 行 常 规 护 理 评中国民间疗法棽棸棻椂年椄月第棽棿卷第椄期 椆棻临床调护中国民间疗法斆斎斏斘斄狆斢斘斄斣斦斠斚斝斄斣斎斮棳 斄旛旂棶棽棸棻椂棳 斨旓旍灡棽棿斘旓灡椄估棳生命体征棳舌苔棳脉 象棳过 往 病 史暎 根 据 相 关 病 史 资 料 查 询 棳让 患 者 了 解 并 接 受 中 药 治 疗 及 护 理 暎 加 强 入 院 宣教棳住院饮 食棳使 用 药 品 的 名 称 及 作 用棳入 院 常 规 检 查棳简单介绍我科常用中 药 及 中 药 治 疗 项 目椈根 据 患 者 症状护理棳给予中药 保 留 灌 肠暍中 药 口 服暍中 药 足 浴 等棳 依 据 患 者 便 血 暍腹 痛 暍腹 胀 暍恶 心 等 不 同 临 床 表 现 给 予 辨 证选 用 的 中 医 药 材 外 敷暍针 灸暍按 摩棳做 好 相 应 用 药 记 录 暎 椲棿棳椀椵结果 疗效判定椇两组患者 在不 同 护 理模 式 下棳术 后 棻椀斾 进行一次问卷暎就术后满意度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 较棳通过 斆斝 表椇不满意曑椂棸分棳一般满意椃棸暙椄棸分棳满 意椄棻暙椆棸 分暍非 常 满 意 椌椆棸 分棳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棬 椉棸灡棸椀棭暎 两 组 在 满 意 度 评 分 上 进 行 比 较 椇对 照 组 在 常 规 护 理 模式中对护理工作满意 度 为棬椂椀暲椀灡椀棭分椈观 察 组 在 应 用临床路径模式下的满 意 度 为棬椆椀暲棾灡椀棭分棳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棳详 情 见 表 棻暎表棻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对比棬暲 棭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一般差总满意度对照组 椀棸 椄棿暲棽灡棽 椃棽暲棾灡棽 椂棻暲棾灡椄 椀椂暲椀灡椀 椂椀暲椀灡椀观察组 椀棸 椆棿暲棻灡棾 椄棽暲棽灡棸 椃椄暲棾灡棻 椂椀暲棽灡棿 椆椀暲棾灡椀两组患者在不同临床护理路径下观察指标存在显 著 差 异 棳详 情 见 表 棽暎表棽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棬暲 棭知识护理平均住总有 依从性组别 例数掌握棬例棭 满意度棬棩棭 院时间 效率棬棩棭 棬棩棭对照组 椀棸棾棽椂椀 棻椂灡棻暲棾灡棻 椃椀椃椀观察组 椀棸棿椆椆椀 棻棻灡棽暲棽灡棻 椆椄椆椄复发率 棬棩棭 棿棸 棽棻讨论.cn. All R临ig床h路ts径是Re在s常er规ve护d理.的 基础 上对 每位 患者 的不同病种棳制订出医院 内医 务 人 员 必 须 遵 循 的 诊 疗 模 式棳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依 照 该 模 式 接 受 相 应 的 检 查暍手 术暍 治疗暍护理方法等 医 疗 服 务 的 一 种 方 法 暎 椲椂棳椃椵 本 文 通 过 科学方法制订中医护 理 路 径棳应 用 德 尔 菲 法棳在 专 家 咨 询及科室资深医师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常见病 症 及 发 作 频 率 棳结 合 临 床 中 医 理 念 制 订 出 简 单 暍易 学 暍易 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暎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临床路 径可以因不同疾病类型合理制订护理方案暎减少患者 住 院 时 间 棳减 少 不 必 要 花 费 棳打 造 优 质 的 护 理 方 式 棳在 较 低成本中有效提高 治 疗 效 果暎 从 而 在 经 济暍疗 效暍满 意度 中 提 高 护 理 工 作 效 率 棳具 有 深 远 影 响 暎 在 本 次 研 究 中 棳针 对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于 暥内 经 暦云 椇暟脾病 者 暛暛 虚 则 腹 满 肠 鸣棳飧 泄 食 不 化暠椲椄椵暎 长 期 饮 食 失 调 暍劳 倦 内 伤 暍久 病 缠 身 等 一 系 列 因 素 造 成 脾 胃 虚 弱 暍水 谷停滞暍清浊不分暎 故 临 床 中 药 保 留 灌 肠 选 用 了 地 榆暍 白 及 暍黄 柏 暍三 七 粉 等 药 物 直 接 作 用 于 肠 道 棳配 合 中 药 口 服给药及足浴治疗达到 了 止 疮 生 肌暍清 热 解 毒暍止 血 化 瘀 等 功 效 暎 入 院 时 患 者 有 腹 胀 暍腹 痛 暍便 血 等 症 状 棳多 为 实 证 暎 以 湿 热 蕴 肠 暍气 血 不 顺 暍肠 络 阻 滞 暍不 通 则 痛 为 主 要机制棳选用黄连暍木 香暍吴 茱 萸暍黄 柏 等 药 物 外 敷 穴 位 达到止泻的目的暎治疗期间患者因为体虚可选用姜灸 或 艾 灸 进 行 补 虚 健 脾 暎 加 上 适 当 合 理 的 食 疗 巩 固 棳帮 助 患 者固本 培元 暎 椲椆棳棻棸椵此 次 研 究 中 棳观 察 组 满 意 度 评 分 比 对 照 组 满 意 度 评 分 明 显 要 高 棳结 果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暎 证 明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护 理治疗中应用临床中医护理路径可更好改善患者治疗 效 果 棳提 高 患 者 满 意 程 度 棳具 有 临 床 研 究 价 值 暎参考文献椲棻椵黎军棳许珊珊灡 临床中医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 应用椲斒椵灡 护理学报棳棽棸棻棾棳棽棸棬棻棽斄棭椇椂棸灢椂棾灡椲棽椵李明子灡 临 床 路 径 的 基 本 概 念 及 其 应 用 椲斒椵灡 中 华 护 理 杂 志 棳棽棸棻棸棳棿椀棬棻棭椇椀椆灢椂棻灡椲棾椵鞠斐棳李 春 梅棳叶 丹灡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患 者 健 康 教 育 需 求 分 析椲斒椵灡护 理 学 报 棳棽棸棻棻棳棻椄棬棻棻 斄棭椇椃棾灢椃椀灡椲棿椵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 会灡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中 医 诊 疗 共 识 棬棽棸棸椆棭椲斒椵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棳棽棸棻棸棳棾棸棬椀棭椇椀棽椃灢椀棾棽灡椲椀椵陈伟菊棳王妤棳周佩如棳等灡棾棸种内外科常见病整体护理路 径 的研究和应用椲斒椵灡 护理学报棳棽棸棸椆棳棻椂棬椂斄棭椇棾椂灢棾椃灡椲椂椵吴胜菊棳杨海燕棳童彩玲棳等灡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 术患者中的应用椲斒椵灡 护理学报棳棽棸棻棸棳棻椃棬椃斄棭椇椂棻灢椂棾灡椲椃椵张海燕棳黄穗平棳黄绍刚棳等灡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溃疡性 结肠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椲斒椵灡 时珍国医国药棳棽棸棻棾棳棽棿 棬棻棽棭椇棾棸棸棿灢棾棸棸椂灡椲椄椵李慧灡 临床护理路径在 慢 性 非 特 异 性 溃 疡性 结 肠 炎 病 人 健 康教育中的应用椲斒椵灡 全科护理棳棽棸棻棻棳椆棬椂棭椇棻椂椄棽灢棻椂椄棾灡椲椆椵吴兵棳张声生棳李帷棳等灡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 评价研 究 椲斆椵灡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棽棸棻棾 年 学 术 年 会 论 文 集棳 棽棸棻棾椇棾棽棸灢棾棽椀灡椲棻棸椵李洁灡 基于临床路径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卫生经 济学评价椲斈椵灡 北京椇北京中医药大学棳棽棸棻棻灡棬收 稿 日 期 棽棸棻椀灢棻棸灢棽椂棭椆棽 中国民间疗法棽棸棻椂年椄月第棽棿卷第椄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董淑春【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07(003)009【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g/次、4次/d,灭滴灵0.4g/次、3次/d,4周为1疗程.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保留灌肠.中药基本方:白头翁25g、蒲公英20g、地榆15 g、黄芪10g、黄连10 g、白芨20g、党参30g,败酱草20g、赤白芍各15g.泄泻明显者加乌梅、五味子,出血明显者加茜草、丹皮,后重明显者加薏苡仁、黄柏、木香.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14 d为1个疗程,间隔5d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能使肠黏膜充血、水肿迅速消失,促进溃疡修复愈合,有显著止泻和抗过敏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灌肠治疗.【总页数】2页(P49-50)【作者】董淑春【作者单位】新浦区云台乡卫生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侯杰2.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J], 柴娟娟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建辉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兴华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朝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张策红;查锦东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9)01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结果:脾胃气虚湿热郁滞型共21例,显效16例,好转4例,无效1例;脾胃虚寒型共9侧,显效6倒,好转2例,无效1例;脾胃虚弱便血型共8倒,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能促进溃疡面的迅速修复,又可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标本兼治,相得益彰,能有效防止激素等治疗引起的副作用,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总页数】1页(P590-590)
【作者】张策红;查锦东
【作者单位】湖北蕲春红十字会医院,435300;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疗效观察 [J], 杨现彩;杜丽萍
2.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刘全红
3.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J], 张策红;查锦东
4.维柳芬及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J], 张艳平
5.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0例的疗效观察 [J], 韦昌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芨粉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白芨粉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
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各组60例)探究,对照组给予白芨粉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芨粉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同时对两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总有效率。
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对患者给予白芨粉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与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白芨粉;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基于出现典型的结肠性腹泻、脓血便、粪便少等,该疾病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且临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采用益生菌、重要灌肠、糖皮质激素等,疗效显著,但文献报道较少[1]。
本文对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探究白芨粉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各组60例)探究,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5±10.21)岁。
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41.20±10.13)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均出现腹泻、脓血便、腹泻等症状;②均通过电子肠镜确诊;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疾病;②血液性疾病;③心肝肾功能异常;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1.方法对照组采用白芨粉治疗,患者排便后抬高臀部,取头低左侧卧位,将白芨粉在生理盐水lOO ml中溶解,通过灌肠器注入直肠中,注入完毕后静卧10 min。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科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UC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中医药在调节UC肠道菌群平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及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药口服、灌肠、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如何调控肠道菌群从而治疗UC,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将其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关键词:中医药;肠道菌群;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复方;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肠炎性疾病,是胃肠病学中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UC的病变主要从直肠粘膜开始,以连续性的方式向近端延伸发展[1]。
近年来,UC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显示[2],我国UC患病率约为11.6 / 106,UC导致癌前结直肠癌病变的发病率增加,最终有9%~11%的UC患者死于结肠癌和直肠癌。
然而,有关FD的发病机理还未彻底了解清楚,现阶段有研究[3]表明,肠道菌群是UC发病的起因和推动因素,在UC的发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方法,随着对中医药逐步的深入了解,中医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UC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肠道菌群失衡与UC的关系人体的胃肠道中遍布了大量复杂的微生物群,称为肠道菌群。
正常人肠道菌群具有营养和代谢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反应,提供生物屏障,以及为肠道黏膜屏障供给能量。
肠道菌群按致病性可分为有益菌、中间菌和致病菌三大类。
有研究发现[4],UC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变动是有益菌下降和致病菌增长的原因导致的。
王青等[5]分析了86例UC患者(缓解期45例、活动期41例及健康人40例)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发现活动期UC患者粪便中消化球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健康人,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致病菌的数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人。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10-01T20:28:23.2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作者:孙洪娟[导读]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鸡西市鸡冠区医院中医内科 1581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加减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 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48. 0%。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疗效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及黏膜脓血便[1]。
在治疗中易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属“泄泻、痢疾”等范畴,有研究表明[3]中医辩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郑州市市直机关医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
年龄39~79岁,平均(48. 45 ± 0. 37)岁。
诊断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脾胃虚弱型标准[4;排除标准为: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②药物过敏者;③不能配合实验者;④年龄大于80岁者。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具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廖莉萍【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接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后予以西药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后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77.67%,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发生2例,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0【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湿热蕴结;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脾不调;泄泻【作者】廖莉萍【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安343000【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常见疾病,主要是病因未明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1]。
从以往临床治疗来看,采取西药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皆不理想,而且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
近几年,国内根据中医学辨证施治原则,将中医辨证治疗应用在本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接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院后经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确诊,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同时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结肠结核、结直肠癌等患者。
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6岁,均值(44.6±2.9)岁;病程4个月~6年,均值(1.3±0.4)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侯杰【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在头痛、腹泻、恶心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且通过中药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调养,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3915-3916)【作者】侯杰【作者单位】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忻州 03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J], 柴娟娟2.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建辉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兴华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朝群5.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檀雪松;谢勇;曲建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内服柳氮磺吡啶片、甲硝唑片,并用强的松龙、庆大霉素等进行保留灌肠;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穴位注射及中药灌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综合疗法;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血性腹泻为主要症状,还包括腹痛、便血、体重减轻、呕吐等,具有病情顽固、症状反复、易复发的特点,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
本研究以9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39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37.8岁;根据患者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观察组5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天4次,每次1.0g,持续6周;口服甲硝唑片,每次0.2g,每天3次;每晚睡前用强的松龙100mg、庆大霉素16万U加150ml 生理盐水进行保留灌肠,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中药内服:湿热蕴结型以葛根芩连汤为主方辨证加减;肝郁脾虚型则以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为主辨证加减;脾肾阳虚型则以真人养脏汤为主随证加减等。
针灸治疗:患者取卧位,施穴部位常规消毒,取穴手足阳明、太阴及任脉经穴,合谷、天枢、上巨虚、脾俞、章门为主穴,并根据患者体质、证型虚实、便血量情况等酌加足三里、中院、关元、曲池、阴陵泉等穴;双侧对称针灸,每次10个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以上,每日1次,2周1个疗程;休息2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2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凡荣喜;龚丽萍;赵丽娟【摘要】目的:观察内服用药和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法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柳氮磺吡啶、肠道菌群调节剂,合并感染者静滴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方药为:槐花30g、黄柏30g、红藤15g、败酱草15g、诃子15g、陈皮10g、蒲公英15g、虎杖15g.将上述中药加水煎煮30分钟煎取200ml,每日1次,每次100ml于肛门作保留灌肠,一般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临床控制2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相比较,内服用药和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明显提高了疗效.【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2页(P537-538)【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中医药疗法【作者】凡荣喜;龚丽萍;赵丽娟【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中医院;广西桂林市中医院;广西桂林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特发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有腹泻、里急后重、菇液便、脓血使、血便,同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腹胀、肛门坠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纳差、消瘦等,属中医学“痢疾”、“便血”、“肠风”、“泄泻”、“肠癣”、“带下”等范畴。
从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就诊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改变了过去单纯内服用药的治疗方案。
采用了内服用药和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经过临床实际观察,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现介绍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赵彦彬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3(022)017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国外报道其癌变率为 5%~10%.中医属"泄泻"、"痢疾"、"便血"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免疫异常、氧自由基损伤及感染、精神因素有关[1].通过研究本病10年余,并不断改进治疗方法,现把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中药口服,中药灌肠,适当应用西药静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患者,疗效理想.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赵彦彬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中医院,吉林,榆树,13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5.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阴伤湿热清热化瘀止血生肌方化瘀祛腐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侵犯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属难治性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欠佳。
笔者就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
参与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释放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组织破坏及炎性病变。
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1]。
溃疡性结肠炎可因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不同的中医病证范畴。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属痢疾中“休息痢”、“久痢”范畴;血性便明显,属“肠风”、“脏毒”范畴;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属“泄泻”范畴。
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寒热湿毒之邪,饮食劳倦或情志不遂,部分因外感寒热湿毒之邪或饮食劳倦所伤或情志不遂而导致脾胃受损,致热、湿、痰邪客于肠道,阻滞气血,肠络失利,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
2治疗2.1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单纯使用西医或单纯使用中医治疗不免有失偏颇,中西医结合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上部分医师将溃疡性结肠炎当慢性肠炎治疗,习惯用大量抗生素,在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甚至会导致菌群失调。
尤其对于20~30岁急性腹泻的患者,常规抗菌止泻等治疗效果不佳,应常规查肠镜以免误诊误治。
部分患者服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情况,停用西药而口服中药,可能使症状得到改善,但肠镜下病变可能加重,对这些病例,勿忘复查肠镜。
对于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者,使用中药(清热化瘀止血生肌为基本治法)配合氨基水杨酸制剂灌肠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对于广泛性结肠炎,仍需考虑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
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符桂平
发表时间:
2018-04-09T10:41:19.2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期 作者: 符桂平
[导读]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813000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溃疡性结肠
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接
受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5.74%>82.98%)、护理满意度(95.74%>78.72%)相对更高(P<0.05),而不
良反应发生率(
2.13%<10.64%)和复发率(4.26%<14.89%)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24±1.82)分<
(
14.79±2.74)分]相对更低(P<0.05),其症状缓解时间[(2.19±0.54)d<(4.91±1.18)d]和住院时间[(6.95±1.84)d<
(
13.52±2.64)d]相对更短(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能够更加彻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其良好恢复。
关键词:中医治疗;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受到自身免疫、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结、直肠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症状。该疾病
早期表现为结肠粘膜水肿,然后逐渐发展为脓肿、破溃,并会累及直肠等相邻组织,引发腹痛、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伴随有水肿、
发热以及消瘦等表现,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同时干扰和妨碍其正常生活
[1]。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有效消除炎症、
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并发症和复发的预防,警惕疾病的诱发因素,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的
反复发作。本研究以我院
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效果,现报
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溃疡性结肠炎,分别接受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47例)和常规治疗和护理
(
47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2,最高龄65岁,最低龄23岁,平均年龄(39.2±5.2)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21,最高龄64
岁,最低龄
25岁,平均年龄(38.4±4.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0.5g/次(缓
解期)或
1.0g/次(急性期),3~4次/d,持续用药8周。在用药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得到良好的休息,行全身支持治疗,在营养支持和并发
症预防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并持续监测患者体征状态。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方法。在中医治疗当中,给予芍药汤加减(清热化湿)、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少腹逐瘀汤
(活血化瘀)、四逆散合痛泻要方(疏肝健脾)进行治疗,辨证施治,以上中药组方均水煎温服,
1剂/d,2次/d。使用中药方剂治疗的同
时,配合应用针灸(中脘、天枢、足三里、神阙等穴)、中药保留灌肠(苦参、黄柏、五倍子等)。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
措施如下:
①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志状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和中医治疗方法。在使用中药方剂时,护理人
员需要向患者介绍药方、用药方法、剂量以及注意事项。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了解其真实感受,并对其进行劝解和
开导,帮助患者排忧解惑,消除其负面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稳定的心态。为了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病情转移至其他方面,护理人员应该根
据患者的个性特点,谈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提供患者所喜爱的书籍、影视节目等,做到移情解惑,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此同
时,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此来感染患者,给予患者更加积极的心理暗示。
②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应注重清淡、易消化,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注意饮食禁忌。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确保营养的充
足供应,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在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黄芪、枸杞、莲子等中药,制成茶饮或粥食。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对比[n(%)]
3讨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一般以控制急性发作和缓解病情为主,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抗生素等药物,有效
消除炎症、溃疡症状,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和复发情况。但是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较为有
限,病灶并未完全祛除,复发的可能性较高。为了从根本上治愈溃疡性结肠炎,需要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出发,实施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
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
“气血瘀滞”、“气滞湿阻”所致的“久泻”之症,与患者禀赋不足、外感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以及劳倦情伤有关[2]。
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做到内外兼治。内治应用中药方剂,辨证施治,行清热化湿、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肝健脾之
法。外治应用针灸、灌肠等方法,有效温通经络、补气活血。在急性发作期,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之功。在缓解期。则具有托毒排
脓、敛疮生肌之功。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和消除禀赋不足、外感湿热毒邪所致病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饮食不节以及劳
倦情伤对于疾病的影响。在日常饮食当中,加入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药材,进行食疗,达到调理肠胃的目的。加强情志护
理,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同样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3]。
综上所述,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燕.中医饮食联合辨证护理在胃溃疡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09):221-223.
[2]侯小玲.中医护理干预对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9):171.
[3]聂旺平,孙伟芳,刘素英,等.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12):168-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