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器
- 格式:ppt
- 大小:421.00 KB
- 文档页数:51
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发展和应用段沛沛;梅李【摘要】固定功能矫治器因其对患者发音和咀嚼功能影响较小、可以24 h产生矫形力以及依从性要求低等诸多优点正越来越成品化、商品化,并被正畸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流行的固定功能矫治器较多,本文以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历史发展为线,对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构造、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7)005【总页数】4页(P569-572)【关键词】固定功能矫治器;功能矫治器;功能矫治【作者】段沛沛;梅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功能矫治器主要包括活动功能矫治器(removable functional appliance,RFA)和固定功能矫治器(fixed functional appliance,FFA)[1]。
RFA 可自行取摘,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临床疗效不易控制;而FFA可以产生24 h持续矫治力、疗效好、疗程短,可技工室制作,易成品化等,这使FFA被广泛地运用于正畸临床。
以下对FFA的作用机制、历史发展和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 FFA的作用机制FFA又称咬合跳跃器(bite jumper),它是以功能矫形原理为基础,固定在牙齿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功能矫治器[2]。
按照其设计中力的传递方式,可分为刚性、柔性和混合性3类。
FFA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上下颌的位置关系,持续性传递、消除和引导口颌面的自然力,刺激口颌面部的牙、、骨、肌、关节等周围软硬组织生长改建,引导调控生长,从而预防和矫治错畸形的[3]。
目前,FFA主要应用于早期矫治下颌后缩合并上颌前突畸形的患者。
Ruf等[4]的研究发现,FFA诱导下颌向前后,髁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而髁突后上区的组织发生了改建,治疗后患者某些异常肌电图恢复了正常,面型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Ⅲ错(牙合)刘红;段银钟;刘兰忠;葛永玲【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024)002【摘要】目的:将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用于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AngleⅢ错牙合,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投影测量结果.结果:经4~6个月的治疗,患者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前牙反覆盖反覆牙合得以矫治,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结论:反式Twin-block矫治器能迅速有效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且制作更为简单,结构小巧,对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依赖性小.【总页数】3页(P113-115)【作者】刘红;段银钟;刘兰忠;葛永玲【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陕西,西安,710032;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口腔科;解放军第一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3【相关文献】1.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Angle Ⅱ2错(牙合)的X线头影测量对比研究 [J], 韩金友;伍军;黄臻2.固定矫治器联合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J], 王玉玲;孔凡芝;佘鹏;姚谊晶;王春玲3.不同斜导角度的磁力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 [J], 金鑫;邵玶;王海燕4.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AngleⅢ类错(牙合) [J], 李若萱;段银钟;陈巧玲;董艳梅;沈璇;毕惠贤5.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探讨 [J], 窦伟;雍敏;陆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orsus矫治器应用简介案例简述Forsus FRD矫治器又名弹簧式下颌前伸矫治器。
弹簧式下颌前伸矫治器是一种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的固定式功能矫治器。
它是在herbst矫治器的基础上改良的。
她独特的三套管结构能产生持续、轻柔的弹力,不需要患者过多的配合,力量控制比较好,且疗效肯定,临床操作简便,有效地节约了椅旁时间。
一、作用原理促进下颌骨的生长,抑制上颌骨的发育,改善骨性矢状关系的不调;使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磨牙近中移动,II类磨牙关系矫正为I 类磨牙关系。
下后牙伸长,下前牙压低及唇倾,改善了覆合覆盖关系。
二、矫治器的组成矫治器有成套的弹簧装置及其附件组成。
每侧包括弹簧装置、推杆、固位栓、环套挡圈。
弹簧装置为三套管结构,其外面有同轴式弹簧,远中端有孔,固位栓可穿过其与磨牙带环相连。
三、适应症轻度和中度牙性和骨性II类错合以及轻度和中度偏颌的患者。
四、装配方法1 将固位栓插入到弹簧装置远中末端的孔中2 将固位栓从上颌磨牙外弓管的远中向近中插入3 用三喙钳加弯,选择将固位栓沿龈向回弯,在口外弓管的远中端和固位栓末端之间留出1—2mm的缓冲区,避免下颌运动受限4 也可将固位栓沿合向回弯5 选择合适的推杆,推杆从合向往下套在弓丝上,插入推杆后示意图五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1 常规排列整平上下牙列,直至换用方丝后,方可戴用Forsus.2 不锈钢丝连续结扎下颌牙列,弓丝末端回弯,下前牙加根唇向转矩,对抗唇倾和防止下前牙散开。
3 如果患者容易咬到弹簧装置,可调节固位栓或者加一外展弯。
4 需要再次加力时,可将环套管置于推杆上活塞的远中端与弹簧的近中端之间,这样弹簧可被再次压缩2—3mm,下颌进一步前伸。
已有11人推荐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点一下给博主推荐一下吧!。
几种下颌前伸固定功能矫治器的简介
葛尚军;段银钟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9)003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下颌前伸固定功能矫治器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并比较了各种矫治器的优缺点,有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该类型的矫治器,有效地矫治下颌后缩的Ⅱ类错(牙合)患者。
【总页数】3页(P184-186)
【作者】葛尚军;段银钟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应用功能矫治器下颌前伸髁状突改建的研究进展 [J], 莫士诚;赵春洋;王林
2.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 [J], Haegg.,U; 赵志河
3.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定量评价 [J],
4.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特… [J], 赵志河; 沈刚
5.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特征的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治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均行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SNA矫正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SNB、ANB、U1-SN、L1-MP、PFH、AFH矫正前后比较,SNB、PFH、L1-MP、AFH增加,ANB、U1-SN减少,矫正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疗效显著,可推荐。
关键词:Ⅱ类错牙合畸形;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疗效Ⅱ类错牙合畸形,常见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和功能,还会影响容貌美观,甚至诱发颞下颚关节紊乱,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
及时对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治,有助于恢复颌面部美观和协调[2]。
基于此,笔者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旨在分析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6例,均行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19岁,平均年龄(11.65±1.68)岁。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在研究人员指导下,签署研究知情书。
纳入标准:(1)头颅侧位定位片显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2)上、下前牙轻、中度拥挤;(3)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峰或高峰期;(4)无面部倾斜,身体健康,无正畸治疗史。
1.2方法均采取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于矫治前、后,制作石膏膜性,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治疗前、治疗30d后患者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情况。
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7个月),排列整齐上、下牙列,上、下颌使用不锈钢方丝完全入槽,连扎弓丝,末端回弯。
牙颌畸形主要用力量进行矫正,不像身体其他疾病要药物治疗:这种矫治可用很多方法给予,矫治器就是其中之一。
矫正器的定义矫正器(appliance)是一种治疗错(牙加合)畸形的装置,或称正畸矫正器。
它科产生作用力,或由咀嚼肌口周肌功能作用力藉矫治器使畸形的额骨、错位牙齿藉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
矫正器性能的基本要求矫正器通常是一种不锈的富有弹性的金属丝或塑料制品,或两者结合的机械性装置,戴在口内或颌面部,实际上是一种异物。
为了使其能为患者所接受,并不妨碍或少妨碍正常的咀嚼、发音等功能,以及美观、舒适和耐用,必须具有下列性能:1)矫正器对口腔应软组织及颌面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颌面牙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
2)矫正器的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显露部分尽量少,对美观影响小。
3)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
4)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应具有稳固的支抗,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挥作用部分应便于调整,有利于控制矫正力的方向和大小。
矫正器的类型各种矫正器都可使牙齿移动,但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类型,因每种矫正器基本结构、技术要求和搜用的材料不同,所以对矫正器要加以分类。
根据矫正器的作用目的分类1)矫治性:对(牙加合)颌面畸形进行主动法人矫治,其作用力可为机械力,也可为口周肌功能力。
2)预防性:目的在于预防可能发生的错(牙加合),如缺隙保持器或预防性舌弓,以保持牙弓长度,可用固定或活动装置。
3)保持性:专供积极治疗后保持被移动牙齿固定在新的位置上而不至于复发。
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类1)机械性:此类矫治力来源于各种金属丝变形后的回弹力或软性弹力材料(如橡皮圈)拉长后的回缩力,该人工施加的机械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牙颌器官,以达到调整颌间关系和移动错位牙的目的。
2)磁力性:利用永磁材料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作用力矫治错(牙加合)畸形。
因为近年来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出现了超小型的高磁能永磁体,如钕铁硼(NdFeB),可用粘合剂直接粘在牙面上,或附加于矫治器上以达到治疗商务目的。
1.preventive orthodontics即预防性矫治,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的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牙合畸形,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各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性矫治的主要内容。
2.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即阻断性矫治,当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牙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
如早期发现牙列严重拥挤采用顺序拔牙治疗;早期牙源性前牙反牙合使用简单牙合垫舌簧矫治器矫治,防止向严重的骨骼畸形发展。
3.Malocclusion即错牙合畸形,绝大部分错牙合畸形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4.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即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5.理想正常牙合由Angle提出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6.corrective orthodontics即一般矫治,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等,一般矫治方法与预防矫治和阻断矫治相比较复杂,应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施行。
7.leeway space即替牙间隙,指乳尖牙及第一、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大于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总和,即替牙间隙=(Ⅲ+Ⅳ+Ⅴ)-(3+4+5)。
在上颌单侧约为0.9~1mm,在下颌单侧约为1.7~2mm。
8.primate space即灵长间隙。
乳牙列间隙一般在3~6岁时出现在儿童的前牙部分,称为生长间隙,主要是由于颌骨的生长发育使得牙量相对少于骨量;也有在乳牙萌出时就出现间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