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与私权之冲突与平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权与私权之冲突与平衡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不断:公权力在一些领域滥用,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同时,相应地造成私权利非但得不到实现,反而让权利人成为受害人。由此研究二者关系,加强公权力的监督,让私权利和公权力和谐并存就有着相当的意义。本文从二者的冲突原因和表现分析入手,重点在于论述二者达到平衡必须坚守的原则以及具体途径。

【关键词】公权;私权;冲突;平衡

一、公权与私权涵义及二者关系

1.公权与私权涵义

公权乃是以私权利为基础的,基于社会公众的意志而由国家法律赋予的并通过国家机关强制行使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国家强制力,以维护和保证社会秩序正常进行的国家权力。它不是某个团体的权力,而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多人的权力。公权力的行使目的必须合法,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行使权力。私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内的自由行为和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并受国家法律法规的承认和保护的权利。私权利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剥夺。

2.公权与私权关系

①区别。第一,行使主体不同:权力行使的主体是国家机关,而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二,强制性不同:权力一般是国家权力,是代表一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是一种强制力

量,且其是不可放弃的。公权力的行使有国家机器进行保障。而私权则是为了保障私人利益,它不具有强制性,权利主体可行使亦可放弃。第三,从内容上看:权力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的,而权利的内容可以是政治的、经济的或社会生活的。

②联系。第一,私权乃公权的基础,公权乃私权的保障。从权利与权力在起源上的关系看,权利是权力的源泉,权力确认权利。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一个通过契约建立的社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以全体的力量来维护每个结合者个人的人身和财富,个人服从共同体就是服从他自己。为了壮大国家的力量,个人让渡一部分的权利,从而形成公共权力。所以说,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基础。第二,公权与私权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自身关系方面上相互制约性。

公权与私权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公权的社会职能主要是维持秩序,而私权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保障自由,它们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可以在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里,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享受自由。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秩序价值。

自身关系方面上的互相制约性:这主要是由于二者行使主体的不同。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说法,当个体出让自己的全部权利而产生了国家权力的那一刻,人类社会即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一个是市民社会生活领域。在市一民社会中主要是私权在发挥作用,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主要是公权在发挥作用,而当任何一方想跨入对方的领域时,必然会受到其激烈的反对。现代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权利全面实现成为人们的需求,进而出现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国家通过权力来保障和制约权利的行使,让合法的权利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公民希望通过权利来制约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

二、公权与私权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1.冲突表现

①公权无视私权的存在,任意践踏。现实生活中,公权对私权的任意践踏主要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侵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突出,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相应地造成侵犯公民私权利现象众多。例如:厕所安装摄像头案中,公司老板竟敢在员工厕所安装针孔摄像头。节日里家庭聚会,饭后娱乐打会儿麻将,就可能被警察以“聚众赌博”为名罚款。夫妻在家看黄碟一案,人民警察不经合法程序闯入居民住宅。城管人员在执法中,违反城市管理条例,对小商小贩推搡打骂,破坏没收其谋生的工具。在城市房屋拆迁中,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强制拆迁方法是断电断水。从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公权力滥用现象,严重侵犯了私权利,导致社会处于一个不安定的环境中。

②公权的滥用导致私权得不到保障。一些掌握公权力的部门对涉及自身有利益关系的事项,不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更有甚者放弃手中的权力,从而导致私权利得不到保护的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权力主体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职责即使责任所在,是权力主体的一种义务,也就是说权力对政府

机关及其土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责任,是责任就必须要认真地履行,否则就要承担不履行的后果。然而,在我们国家的立法中,对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活动中滥用权力的后果作

了明确规定,对于因玩忽职守,怠于行使权力而侵犯到公民权利的职权行为规定少之又少。由于缺少法律制裁的威慑力,这就使得拥有权力的主体怠于履行职责,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冲突原因

一方面,由于封建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计划经济因素,现代市场经济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公权力是畏惧、膜拜。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公权力依旧有着强大的作用,权力主体有着较严重的官本位的思想,不以人民公仆的身份行使职权,反而以强势霸道的姿态对待公民权利。这时,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觉醒与我国传统观念中权力本位的思想发生着冲撞,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社会上公权侵犯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公权主体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不合法地使用手中的权力,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另一方面立法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权力的行使,每个执法者对法律条文、法律精神的理解不同,这就难以保证执法的统一,增加了执法过程中执法者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同时也影响了执法的公正、公平。由于每个执法者的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不同,他们对法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执法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他们在执法上存在差异。不管在哪一部法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大

量的表述不确切、不严谨甚至是存有漏洞的法条,例如有些法律在进行授权时没有规定权力行使的具体标准,从而给权力的拥有者很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也使得权力滥用变成现实。

三、实现公权与私权平衡的原则及具体途径

1.实现公权与私权平衡必须坚守的原则

①私权是公权的渊源。对于私权的价值取向定位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是赋权,即权力由权利赋予;另一方面是控权,即权力受权利制约。首先,赋权。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上,公民权利是第一位的,国家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服从于权利;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利是权力之母、权力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权利,权力是实现权利目的的手段。“在终极意义上,权利是权力的基础”。公权力来源于私权利的让渡。其次,控权。以权利制约权力。公权力是以民众的权利让渡与公众认可为前提的,实践证明被让渡出去的权力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权力制衡就是针对权力对人的腐蚀性和人对权力的滥用性的,这条政治规律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公权力被赋予后,私权利可以通过参与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项社会事务,参与国家立法、司法及行政过程,对国家的治理提供物质帮助、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促进公权力行使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②公权是私权的保障。对于公权的价值取向定位也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是确权,即权利由权力确认;另一方面是保权,即权利受权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