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 康有为《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 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
——1905年8月31日 张之洞、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2、选官制度的改革
(1)背景: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2)措施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904年春,北京故宫保和殿,29岁的沈钧儒通过会试后, 在这里参加由最高统治者亲自组织的殿试,名列二甲第75名, 赐进士出身。一年以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张之洞、 袁世凯等人呈递的《请废科举折》,废除在中国延续了一千 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
沈钧儒也就成为有清一朝、乃至科举 制度建立以来的最后一批进士。
2.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制定和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 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
本课小结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 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 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 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 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1、科举制度的废除
(1)科举制历程:
隋唐:开创完善—— 明清:固化、八股取士
——元:时断时续——
(2)晚清时局变化给科举带来的冲击: 民族危机、统治危机、西学冲击
(3)科举制调整废除
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康有为废八股,改试 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
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 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 何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