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精品课程-河北北方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自评报告

2004 .6. 10

(一)课程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好中医各科打好基础。因此中医各个专业都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目前是我院中医系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中西医结合高职的必修考试课。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高职必修考试课——《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程开设时间及授课对象

《中医基础理论》最早开设于1961年,面向中医学专业学生授课。恢复高考制度以后,1979年成立中医基础教研室,从此《中医基础理论》成为中基教研室的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系中医专业专科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1983年招收本科专业以后,本课程开始面向中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1993年招收中西医结合专科以来,本课程开始面向中西医专科生授课。2003年招收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以后,又开始面向此专业学生授课。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已同时面向五个本、专科学生授课。

中基教研室除了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外,同时还担任《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国医学史》、《中国哲学基础》、《医古文》、《中医学》等7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担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国医学史》、《中医学》的教师均交叉授课。担任《医古文》课程的教师同时也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拓展教材——《中国哲学基础》的授课任务,并主持、参与其他拓展教材的编写。

2、各专业开设本门课程的学时数(见表1)

表1 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各专业学时数

3、师资队伍配备情况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先后有多位中医学专业的专家、学者任教。近四年来,直接从事本课程授课的教学人员有8位(包括交叉授课),从事本课程拓展课程授课的教学人员1位。其中本课程负责人王陶冶,1981年毕业于张家口医专中医学专业,1985年考取山东中医学院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另外有3名教师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4名教师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1名教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目前,在以上9名教学人员中,有博士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1名在读),研究生进修班结业3名。本课程授课教师总体上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是一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担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人员

4、教材使用与教材建设

本课程自开课以来,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统编教材。1977年恢复高考后,使用的是第三版,1981年开始使用第四版,1985年开始使用第五版,1996年开始使用规划教材至今。1999年中西医结合高职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基础》,一直沿用至今。

本课程所使用的参考书目有:古代医籍部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内经释义》、《难经释义》、《注解伤寒论》(张仲景撰,成无已注)、《金匮要略方论》(张仲景撰)、《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撰)、《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撰)、《医学启源》(张元素撰)、《丹

溪心法》(朱震亨撰)、《类经》、《类经图翼》(张介宾撰)、《医宗金鉴》(吴谦等撰)。中国古代哲学部分——《尚书》、《周易》、《管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董仲舒著)、《白虎通德论》、《五行大义》(萧衍著)、《太极图说》(周敦颐著)、《皇极经世书》(邵雍著)。现代中医基础研究部分——《中医病理研究》(匡调元著)、《中医治则研究》(姜春华、沈自尹著)、《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祝世讷著)、《中医基础理论英语教材》等(以上参考书,均由本教研室教师自购)。中医基础教研室教师编写或参编的教材有:在读博士生孙洪生参加编写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中医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桂敏参加编写了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了校内教材——《实验中医学基础》;季增荣、田翠时、张淑萍、王陶冶、张秀琴、刘之民、孙洪生、杨洁参加编写了《河北北方学院成人专升本指导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经、中国医学史、医古文部分),现已出版使用;王陶冶、刘之民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系列拓展教材”之《中国哲学基础选编》(学院内部);王陶冶、田翠时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辅助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细目》(见背景资料2)。

(二)自评方式

1997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在此之前,我们已按照国家教委对相关课程的要求,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整改与建设。

本次申报院级优秀课程过程中,我们对照院字[2004]112号文件

的《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优秀)课程建设与评估方案》所列各项指标,于2004年5月~6月在学院系部及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经过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对前期工作(1991年以来)进行了系统的自评与总结,以数字、文字及图表等形式完成了书面报告,同时准备了相应的背景资料,上报学院教学管理部门。

(三)自评结果

通过严格、科学的自我评价,认为《中医基础理论》这一课程已经达到了院级优秀课程的标准,总评价结果打分为90.8分。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及评分依据见表3。

(四)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认为中基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由于中医系综合实验室成立较晚,实验设备有待完善,实验经费尚未完全落实。加之中基课程自身的特点——以理论教学、文献研究为主,实验课程内容不丰富。

2、鉴于大多数教室的电化教学设备尚不配套,使购置的CAI课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3、由于中医系资料室已撤消,院图书馆学生图书证发放较晚,目前尚无法在中基教学中大规模推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讨论式教学,学生的论文撰写、文化素养提高有待加强。

4、教师学历方面,博士数量偏少;具备指导研究生资格的教师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