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方法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69.22 KB
- 文档页数:3
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而制作心肌缺血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方法概述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动物模型制作和人工心脏瓣膜等。
动物模型制作是研究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够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的心肌缺血情况,从而更好地研究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在制作动物模型时,通常采用大鼠、小鼠或兔等小型哺乳动物,通过手术等方法阻塞冠状动脉,以模拟心肌缺血的状态。
还可以采用心梗模型等,通过注射药物等方法造成心肌损伤,以模拟心肌缺血的过程。
人工心脏瓣膜是另一种常用的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人工心脏瓣膜上设置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以模拟心肌缺血的状态。
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控制实验条件,如血管狭窄程度、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等。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但是,人工心脏瓣膜制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完全模拟人体内的生理环境,且制作成本较高。
干细胞模型制作近年来,干细胞模型制作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心肌缺血的研究中。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在干细胞模型制作中,通常采用心脏成纤维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等,通过体外培养和分化,再将其植入到生物材料中制作成生物瓣膜,最后将其植入到动物体内来模拟心肌缺血的状态。
干细胞模型制作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克服人工心脏瓣膜制作方法中的局限性,更好地模拟人体内的生理环境。
但是,干细胞模型制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成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新型制作方法除了上述制作方法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型制作方法,如干细胞移植模型、3D打印技术等。
干细胞移植模型是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周围,以促进心肌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关于心脏病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引言心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心脏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一直是科学界的关注焦点。
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在心脏病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关于心脏病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
心脏病小鼠模型的创建方法自然发病模型自然发病模型是指利用小鼠天然患有心脏病的特点来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符合真实的疾病发展过程,但由于小鼠心脏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基因突变模型基因突变模型是通过改变小鼠心脏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功能来创建疾病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模拟特定疾病的发生机制,但由于基因突变的复杂性,模型的创建和验证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手术诱导模型手术诱导模型是通过手术操作来引起小鼠心脏病的发生。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模型等。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但手术操作对小鼠的伤害较大,且操作复杂。
心脏病小鼠模型的应用病理机制研究通过心脏病小鼠模型的应用,可以深入研究心脏病的病理机制,揭示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和细胞变化。
药物研发心脏病小鼠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病相关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观察小鼠的心脏功能、病理指标和生存率等指标,可以评估新药物在临床应用前的效果和副作用。
治疗方法探索心脏病小鼠模型还可以用于探索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恢复或改善病变基因的功能,或者通过干细胞移植等方法修复受损的心肌。
结论心脏病小鼠模型的创建和应用在心脏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模型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未来,随着基因编辑和干细胞等技术的进步,心脏病小鼠模型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心脏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射频消融改良心脏自主神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方芳【摘要】心脏神经消融是治疗迷走神经介导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方法.射频消融可选择性地造成迷走神经的损伤,改良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神经支配.对于部分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神经心源性晕厥等患者,有可能作为起搏器和药物治疗的替代治疗手段.%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s a new techniqu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ominantly adverse parasympathetic autonomic influence. Catheter ablation may inflict the vagal innervation of the sinus and atrioventricular nodes selectively. Cardiac vagal den-ervation may prev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som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 sinus dysfunction, and neurocardiogenic syncope.【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3页(P545-547)【关键词】射频消融;缓慢型心律失常;迷走神经【作者】方芳【作者单位】解放军273医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降低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和房室传导障碍,可引起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神经心源性晕厥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可为正常,但常有头晕、晕厥、心悸、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使生活质量下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白玉花;辛颖【摘要】目的:归纳总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方法:以“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作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体外细胞水平和体内动物水平对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
结果:建立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心肌细胞缺氧与缺糖的联合应用;建立体内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包括在大鼠、小鼠、兔、猪等实验动物上通过心脏原位结扎法、提线法(推管法和压管法)和腔内堵塞法等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结论:选择适宜的建模方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为药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 effective method on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ethods: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were reviewed by literature retrieval. We used“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as keywords and chos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January 1979 to February 2014 in CNKI and PubMed. Results:The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for myo-cardial ischemia in vitro is mainl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yocardial cells with hypoxia and glucose deprivation;an in vivo animal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ice, rabbits, pigs and other experimental an-imal was established by heart in situ ligation method, mention line method(push tube method and pressure tube method) and luminal occlusion method. Conclusion: Selecting appropriate modelingmethod and making correct evaluation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n research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251-256)【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白玉花;辛颖【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全世界对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到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在心肌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仍是心血管医生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文献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每天有2200人死于冠心病,平均25秒发生一次冠脉事件〔1〕.目前心肌梗死的三大临床热点集中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急性心梗后血栓抑制和细胞治疗.如何去减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大可能地挽救心肌、保护心肌细胞功能一直是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成功建立可靠的体内、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显得至关重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模拟人心肌梗死及其再灌注治疗、评价抗心肌缺血药物疗效的常用模型.本文以“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作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首次归纳总结了目前广泛采用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通过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的手术操作方法去进行描述、总结.不仅为试验中适宜建模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奠定了基础,还为药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建模依据.1 建立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模型的方法1.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动物体内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可以直接引起心脏急性的心肌缺血,随后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并给予再灌注,这是模拟人类恢复血液供应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方法.和其他动物相比,大鼠在进化上与人类比较接近,因其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较少,如心肌坏死的时间较早、心率也相对比较稳定,且制作大鼠模型的费用较低,所以大鼠就成为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首选动物.结扎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模型制备方法〔2〕.1.1.1 经典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使用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经常采用将其冠状动脉结扎一段时间后再松开实现再灌注的方法.将大鼠称重后麻醉,术前采用心电图检测,接呼吸机待平稳后,在大鼠的左胸从右下向左上做一斜行的切口,逐层去分离胸肌后,在第4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入胸腔,用镊子将心包轻轻撕开,将心脏挤出后找到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在距主动脉根部3mm处用7-0无创缝合线结扎冠脉前降支,结扎30分钟后将线取出,立即关胸.抽出胸腔内的气体恢复胸腔内负压状态,将肌肉层和皮肤层分别缝合,拔除呼吸机后按压大鼠胸外数下帮助自主呼吸的恢复.术后连续3天肌肉注射青霉素用来预防感染〔3〕.1.1.2 改进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传统建立的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是开胸后在直视下结扎冠状动脉,该方法手术及麻醉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暴露胸腔、需要辅助呼吸的设备,这都会导致动物脏器、体表的降温及失水,因此该方法具有致死率高、成功率低的缺点.此外,传统方法建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与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患病过程并不完全相似,患者在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并不是处于麻醉的状态,也没有进行胸廓的切开术,以上这些条件都将成为建立模型的影响因素.所以目前有很多研究在采用改良的方法去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的研究在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采用面罩吸氧,用气体麻醉剂瞬时诱导麻醉的方法,并在开胸后用滑结结扎冠状动脉,最后迅速闭合胸腔,待动物苏醒后松开滑结引起再灌注〔4,5〕.有的研究采取的方法是在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使用U形金属管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进行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后再灌注2h 和4h〔6〕.有的研究人员发明推管法对冠状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他将线穿过一根长1.5cm、直径1.5mm的硬塑管,将线穿出管后轻提两线头,向下去推动该硬塑管,用力压紧丝线去阻断冠状动脉的血流,一定时间后放松丝线引起再灌注〔7,8〕.在此基础上,有的科研人员自行改良推管法建立左冠状动脉的缺血再灌注,指向管里穿线前先将线的两端穿过一个厚1mm、直径约2mm的软垫(中央有圆孔),再将线和软垫穿过硬塑管,推动硬塑管时连同小软垫一块压向冠状动脉实现冠脉血流的阻断,放松丝线和软垫则造成再灌注〔9〕.这种将柔软的硅胶管和大鼠的左冠状动脉联系在一起结扎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缺血再灌注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操作方法便利,还大大减少了手术对动物的损伤.硅胶管的存在可以在结扎冠状动脉时,保证用力时冠状动脉不被缝合线切断,并在再灌注时很容易将结扎的线剪断〔10〕.还有的研究使用的模型制作办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气管插管、给氧,结扎冠状动脉的操作在胸腔外进行,使动物的损伤小、失血少,使手术耗时短,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这不仅仅缩短了造模时间,还降低了实验成本〔11〕.此外,还有研究在大鼠开胸后左手轻轻提起心脏,右手拿动脉夹直接结扎主动脉的根部,造成完全性心肌缺血,当再灌注时只需松开动脉夹即可,这种方法更加简单且可操作性较强,整个实验过程一人即可完成,避免了以往的结扎冠状动脉的困难(在心脏跳动穿针)、心肌容易损伤、丝线有时会切断冠状动脉、再灌注时结扎的线不容易被剪断等情况的发生〔12〕.目前,还有的文献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上垫充水球囊阻断血流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通过塌陷气囊导致心肌再灌注去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再次开胸所致的损伤,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球囊对心脏表面的机械损伤程度小,特别是在连接压力表后还可实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与再灌注处理〔13〕.有的作者还采用结扎时垫鱼线的方法去导致心肌缺血,30min后再拔出鱼线形成再灌注.这种方法也有其优点,比如可以保护动物的机能状态,减少胸腔的暴露时间,提高模型动物术后生存率,加快动物的苏醒以及动物身体状态的恢复等〔14〕.1.2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目前建立小鼠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呼吸机辅助的改进心脏原位结扎法.小鼠在术前先给予阿托品、氯胺酮,同时合并使用肌松剂甲苯噻嗪等进行麻醉.连接呼吸机平稳后行开胸术,找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以7-0无损伤缝针距离左心耳下缘的2mm左右穿过心肌表层,并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待稳定15min后,在心脏表面结扎处放一长约2mm的聚乙烯管,作一活结进行结扎.30min后,将管移出,此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重新被开放,心肌组织恢复再灌注〔15,16〕.1.3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钝性开胸,结扎冠状动脉,缺血45min后剪断手术线实现再灌注,在此期间观测并记录心电图改变〔17,18〕.结扎时线上放置一段硅胶管(长15mm,直径5mm),结扎硅胶管使心肌缺血40min,剪去结扎线恢复心肌灌注120min〔19〕.有的研究者采用二线二结法结扎心脏左前降支30min,然后恢复心肌灌注3h〔20〕.1.4 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用中国小型猪,麻醉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备皮消毒,正中开胸,充分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21〕.有的研究者在阻断位点处放置橡皮套管,收紧橡皮套管30min后,再开放30min〔22〕.有研究人员在X射线监控下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的远端,球囊充气堵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后撤除球囊〔23,24〕.2 建立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2.1 离体心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体模型存在很多不足:如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干扰,死亡率一般较高,不能精确的确定结扎部位,心率、应激程度与心脏的前后负荷等影响梗死面积的一些重要因素难以控制.而离体模型不受神经体液的调节,易操作和可重复性较好,故开展该类模型的研究非常必要.离体工作的心脏模式可以模拟正常的心脏泵血过程,其液体的循环路径与在体的生理状态是保持一致的.有的研究将乳胶水囊置于左心室内,采用朗道夫模式去进行缺血再灌注〔25,26〕.有的研究是将实验小鼠开胸后,取出离体心脏,接着迅速将主动脉弓连接到离体心脏灌注系统进行逆行灌流,稳定灌流10min,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并同步记录全程心电图〔27〕.有的研究先对全心进行缺血30min,进而导致小鼠的离体心脏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然后再借助于朗道夫模式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5min〔28〕.2.2 心肌细胞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心肌缺血、缺氧保护的研究是近年国内、外发展的新方向,其最大优点在于排除了在体心脏、离体心脏及离体心肌片段模型中全身神经-体液和局部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主要利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上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研究在弃掉培养液后换用混合氮气(CO2:N2=5:95体积比)饱和心肌细胞30min,再用无糖培养液2ml培养,充入混合氮气置换瓶中的空气,置于培养箱密闭培养3h,复制“缺血”模型;再灌注时换用混合空气(空气:CO2=95:5体积比)饱和的培养基2ml,向瓶中充入混合空气置换残余氮气,于二氧化碳孵育箱中继续培养lh〔29,30〕.有研究人员以盐缓冲液(无糖缺血)置换培养液,再给5%CO2和95%A r的混合气体以2L/min的流速通气置换空气.缺氧、缺血孵化后更换新鲜培养基,造成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1,32〕.3 影响模型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3.1 动物种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而引起左心室缺血或者坏死(梗死).冠状动脉血管结扎的主要对象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实验可根据实验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实验动物的种类去选择结扎冠状动脉血管的类型.一般来说,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会引起左心室前壁、下侧壁、前间隔、心尖部和二尖瓣前乳头肌的缺血和坏死;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会引起左心室高侧壁、左心房和膈面的缺血和坏死,有时还会累及到房室结〔33〕.由于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直延伸到心尖部,而其左旋支不发达,所以选择结扎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的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较高;家兔、猪等大中型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发育得比较短且小,甚至有些动物左前降支的血管长度不超过1cm,其左旋支覆盖心脏的面积大,使用家兔、猪等实验动物时结扎此血管较为理想.在评价不同实验药物的治疗效果时,一般要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去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结扎.例如,在评价硝酸酯类药物时,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而降低心肌前壁的坏死,因此造模方法应选择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3.2 冠状动脉的结扎部位决定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是选择所要结扎血管的合适结扎部位.结扎部位距离冠状动脉的根部越近,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越粗,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容易用肉眼分辨、结扎时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但是动物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偏高(有30%的实验动物会出现该种情况)〔34〕.相反,结扎部位离冠状动脉根部越远,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越细,手术将不易操作,实验动物心脏的梗死范围也不一定能满足实验的要求,但可以降低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动物的死亡率. 在建立大鼠、小鼠等小动物实验模型时,一般会选择心脏的左冠状静脉主干为标志,找到心脏的左心耳,在其下缘2mm处进针,从动物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完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操作.使用该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低于10%)〔35〕.建立猪、家兔等大中型动物模型时,则会选择在动物心脏的左心耳后下缘先找到冠状动脉的左旋支,然后在靠近左心耳5~10mm的左旋支处(约占整个心室的三分之一)进针为宜.3.3 进针的深浅程度在结扎过程中,进针穿线时的进针深度对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进针深则容易穿透心室壁,进而引发大量出血而使实验失败;进针太浅则会穿到血管内或者不能结扎血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采取的进针深度为1~1.5mm、宽度为2~3mm时,模型建立的成功率较高;而建立大中型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时采取的进针深度一般为2~3 mm、宽度为4~5mm〔36〕.3.4 结扎时的松紧度穿线结扎松紧度也决定着模型是否能建立成功,结扎得过松或者过紧都会直接影响建模的成功率.当结扎过紧时,血管容易断裂;当结扎过松时,心脏会出现不完全性缺血,进一步引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现以冠状动脉的完全阻塞为最佳结扎方式.手术的操作人员在建模结扎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好由同一人完成整个手术的结扎过程.在结扎过程中结扎的松紧度一般需要注意观察心肌的颜色变化作为依据,当出现心肌发灰、发暗或者颜色变得较深时认为此结扎的松紧度合适〔37〕.3.5 结扎和再灌注的时间冠状动脉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模型的建立产生影响.如果心脏缺血的时间小于5分钟时,心肌将会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即恢复再灌注后缺血心肌的功能马上恢复正常;如果缺血时间延长(范围在5~20分钟),导致心脏心肌的功能与形态发生了改变,当再灌注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律失常、心肌功能迟缓等;如果更长时间的心肌缺血(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则造成心肌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坏死.所以在建立模型实验中,一般会选用缺血30~40分钟.再灌注时间一般多样化,选择灌注的时间包括1、2、3h到24 h不等,甚至有的实验采取的时间要更长,但在模型建立后动物心肌梗死面积均在20%~30%之间〔38〕.有时还需要依据治疗药物的种类、时效、机制等不同去选择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对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可以将时间确定为:缺血30 min,再灌注为2 h;在评价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药物时,将再灌注的时间可以延长至24 h,或者更长.3.6 实验平衡时间为了提高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在动物开胸后与冠状动脉穿线前,最好要留下一段时间去平衡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创伤,时间一般以5~15 min为宜;在冠状动脉穿线与结扎之间最好也保留5min左右的平衡时间〔39〕.3.7 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常规影响因素外,实验动物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实验环境等也对模型的稳定性有影响.由于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最大,所以一般会选择9-11周龄的实验动物,因为使用成年的动物造模比较接近人体的实际状况;避免因实验动物体重过重而会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在造模过程中死亡率增加的现象;同时,要选择清洁级实验动物来造模,并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均一性,避免一系列实验误差影响模型的建立.4 结语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笔者总结了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即体内动物的结扎冠状动脉血管导致的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实施缺血再灌流引起的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导致的缺血再灌注等方法.上述建模方法都是国内、外研究者广泛认可的.研究表明,只有接近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实际患病过程的模型,才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发现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机制,最终为减少和改善缺血再灌注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Roger VL,GOAS,LIoyd-Jones D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18-209. 〔2〕张伟伟,郭永清.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0):902-903.〔3〕G rund F,Somm ersch ildH T,K irkeboenKA,et al.A new approach to norm alizemyocard ial tem peratu re in the open-chest pig model〔J〕.JApp lPhysiol,1998,84(6):2190-2197.〔4〕刘海涛,李飞,王跃民,等.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与比较〔J〕.心脏杂志,2010,22(4):533-536.〔5〕Fu YH,Lin QX,Li XH,et al.A novel ra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macol,2009,31(6):367-373.〔6〕邓宇珺,附永恒,谭宁,等.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2):412-416.〔7〕Fisbein MC.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rat〔J〕.Am JPathol,1978,90:57.〔8〕NakamuraK,AI-RuzzehS,GrayC.Effec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on the release of nitric oxide after regional ischemia: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beating-heart surgery〔J〕.Tex Heart Inst J,2006,33(1):35-39.〔9〕王淑侠,兰小莉,王吉文,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J〕.科学进展,2000,6(4):371-373.〔10〕刘艳伟,刘水平,程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心电图判断指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5-527.〔11〕刘付平,姚宏伟,李俊.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安微医科大学报,2003,38(3):234-236.〔12〕齐志敏,王倩,张莹 .大鼠心肌缺血在关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0-6621.〔13〕赵秀梅,孙胜,刘秀华.垫扎球囊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J〕.方法学,2007,11(3):206-208.〔14〕唐晓敏,王克明(指导).改良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复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48-51.〔15〕李袁静,蔡明,陈知水,等.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技巧及TTC染色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10,50(40):42-44.〔16〕XuY,LiuB,Zweier JL,et al.Form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and reduction of peroxynitrite via dismutation of superoxide at reperfusion enhancesyocardial blood flowand oxygen consumption in post ischemic mouseheart〔J〕.JPharmacol ExpTher,2008,327(2):402-410.〔17〕李树学,周波,陈飞,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3):222-234.〔18〕YangXM,Proctor JB,CuiL,etal.Multiple,brief coronary occlusionsduringearly reperfusion protectrabbit heartsby targeting cell signalingpathways〔J〕.JAm Coll Cardiol,2004,44:1103-1110.〔19〕王友,王立赞,王保生,等.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心肌NF-k B和血浆ICAM-1 IL-8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6):399-401.〔20〕薛枫,杨向军,李勋,等.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的改进〔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2):52-61.〔21〕李崇建,高润霖,送来凤,等.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6,6(1):30-32.〔22〕赵阳超,乔陈晖,马宁,等.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猪心冠状动脉功能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6):820-823.〔23〕孙海梅,郭涛,喻卓,等.以球囊封堵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32-9036.〔24〕Schwartz LM,Lagranha CJ.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duringreperfusion activates Akt and ERKwithout protectingagainst lethal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pigs 〔J〕.Am Physiol,2006,290(3):1011-1018.〔25〕刘慧,燕炯,许言午,等.离体大鼠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8):586-587.〔26〕Skrzypiec-Spring M,Grotthus B,Szelag A,et al.Isolated heart perfusion accordi ng to Langendorff-still viable in the new millennium〔J〕.JPharm Toxicol Methods,2006,55(2):133-126.〔27〕张建发,马依彤,洋毅宁,等.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后适应模型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4):321-324.〔28〕朱莹,傅国胜,王建安,等.利用小鼠离体工作心脏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1033-1035.〔29〕董念国,蓝鸿钧.利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的探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6,25(6):440-442.〔30〕张娜娟,张彤彤,刘志祥,等.体外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J〕.四川动物,2009,28(3):440-443.〔31〕曹亚南,刘安恒,张卫卫,等.模型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构建及其生化特征〔J〕.心脏杂志,2008,20(3):259-263.〔32〕Taylor CT,Pouyssegur J,Oxygen,hypoxia,and stress〔J〕.Ann NYAcadSci,2007,1113:87-94.〔3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84.〔34〕王淑侠,兰小莉,王吉文,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J〕.解剖科学进展,2000,6(4):371-373.〔35〕谢勇,蔡光先,刘柏炎,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7):903-904.〔36〕Schneider P,Holler N,Bodmer JL,et al.Conversion of membrane-bound FAS (CD95)ligand toitssolubleformis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itsproapoptotic activity and lossof liver toxicity〔J〕.JExp Med,1998,187(8):1205-1213.〔37〕Bremer E,ten Cate B,Samplonius DF,et al.CD7-restricted activation of Fas-mediated apoptosis: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cute T-cell leukemia〔J〕.Blood,2006,107(7):2863-2870.〔38〕LeBlanc HN,Ashkenazi A.Apo2L/TRAILand itsdeath and decoy receptors〔J〕.Cell Death Differ,2003,10(1):66-75.〔39〕刘艳伟,刘水平,成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心电图判断指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5-527.。
学 术 论 坛226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1899年瑞典医生Henschen用叩诊法检查越野滑雪运动员的心脏,发现多数运动员心界扩大,从而提出了运动员心脏的概念,运动员心脏(Athlet’s heart)也被定义为由长时间训练引起的,以心脏增大、心功能增强为主要表现的心脏适应现象。
随着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运动引起的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属生理性适应还是病理性改变,仍存在争议,有些学者将此现象看成系统训练引起的心脏损害,其中也包括心脏典型的组织学改变以及心脏节律的异常。
2009年,Maron等[1]在对1980-2006年美国1866名运动猝死(包括心脏停搏幸存者)病例的分析发现,1049例(56%)是由心血管疾病造成。
不仅如此,运动训练对于心脏功能的影响在退役运动员中仍然持续,如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起搏器安装比例。
一项针对20名退役运动员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有2名耐力运动员出现15s心脏停搏而必须进行起搏器植入治疗。
小规模研究发现,前马拉松运动员的起搏器安装比例高达11%。
中年运动员中严重心动过缓的出现是由于窦房结功能障碍(Sinus node disease,S N D )所致并可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然而,目前仍缺少对于运动员SN D及心律失常问题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2]。
1 运动与SAN 功能异常S AN 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上述窦性心律失常在运动员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长期运动训练引发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则是运动心脏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1.1窦性心动过缓相关研究表明,国内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的最慢心率可低至33次/分,国外则为29次/分,该病在退役运动员中的发病率为10%,明显高于非运动员中的2%,另有6%的退役运动员心电图显示R-R间期长达2.5秒,但非运动员中并未观察到此类现象。
·综述·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李亚雄,韩硕,刘勇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0收稿日期2022-03-05通讯作者刘勇liuyongdr20@摘要髓核细胞(NPCs )退变模型对研究椎间盘退变(IVDD )病理机制和治疗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退变严重的NPCs ,往往较难贴壁生长,而轻度退变的细胞,虽可体外培养,但难有显著的实验结果,因此通过不同的诱导手段构建有效的退变细胞模型,不仅可以提升实验的可信度,更能增加实验数据的说服力。
目前有较多诱导NPCs 退变的方法,但模型建立缺乏统一标准,且无系统性的总结。
因此,本文将从诱导NPCs 退变的方式、方法、模型效果评价指标等方面展开综述,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对不同建模方式进行了分类总结,旨在为筛选、评价有效的退变细胞模型建立方法,探究IVDD 治疗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细胞模型;髓核细胞;方法中图分类号R741;R741.02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20197本文引用格式:李亚雄,韩硕,刘勇.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19(1):41-44.椎间盘退行性疾病(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 )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其引起以颈肩痛、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
IVDD 与衰老、遗传易感性、体重、高负荷工作和吸烟等因素直接相关[2]。
对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 ,IVD )髓核细胞学、生物学等研究的深入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进展,使人们对IVDD 的治疗提出新的思维,力图从细胞、分子、基因的层面改变IVD 退变的自然史,延缓或逆转IVD 退变,从而减少IVDD 的发生[3]。
2009年4月薅旺代l临床医学Apr.2009
第35卷第2期JOURNALOFMODERNCI,INICAI。MEDICINEV01.35No,2
・综述与讲座・[文章编号]1673—1557(2009)02—0083—03[中图分类号]11541.7
手术方法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进展歇乃志,张守红(黑龙江中医药炎学,黑龙汹哈零滨150040)
病态窦房结综合薤(簿称瘸赛综合征)是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睾快速室l:性一◇律失露兔主簧绉床疫狭懿难溃疾瘸,瓣久类健康危害很大,其确切的发病机理不明,目前治疗以安装人工起搏器为主,但是不能根治,圉.存在感染、心内膜炎、m栓、电壤移堑、穿孔等势发痰游nf毙‘“。在探讨癍窦综合薤涂疗方法的过程巾。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楚在动物身上成功建立鬓房结功能损伤(SND)模猁,建市实输性SND模援!!是研究和开发防治痪窭综会薤的药物秘其它治疗方法的可靠手段。然丽对某一个体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志疆前遗无nf供参考酶标准’“。本文对冈lji『国内外利用手术方法建立SND模型的有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l霜翠醛澄敷窦赛络区的方法建立SND横整1.1用小动物呼吸机:用甲醛?姓敷窦房结区的方法建立SND模型:多数入选嚣l家兔做动物摸型,寐醉固定.}豸进行气管捶管,接入工呼吸机,经胸骨右缘剪瞵第2~4魏臀,打开胸膝及心包膜。暴露有心房及右心耳,用甲醛湿敷有心房与上腔静脉交接处即寞虏结区3—5rain,心率较湿敷莳下降(下降的百分比各家说法不一)或鑫躐续性逸搏为据准。毫警毽测定:多数久采用经右颁外静脉捕入3—4F电极导管至右心房,以心腔内单极心电网显示深大负向P波为越搏部位固定电极,测定赛房结恢复时溺(SNRT)秘校正窦房缭恢复时闻(SNltTc),以及赛房传导时间(TSACT)。心脏嘲右心率测定:给予阿托晶0.5mg・kg“及心得安0.3mg-kg“}昆合腐经耳静脉3rain内注入。取注射完毕聪5—10rain内最慢的心率确定为心脏固有心率。猩20rain肉测定檀物神经阻滞后静电生理僮。徐&经麻醉后,插入气管导锗,用呼吸器维持呼吸,开胸(方法术详细描述),于r评心包,暴露右心房,用艇径约0.5cm的棉签浸蘸15%的警醛羚敷窦赛缭送,塔鞭窦魏,羹率减慢30%泼t-_,或爨瑰交界性逸搏心率及窦性静止,或慢一陕综合雒等变化时即停止外敷。待模型稳定20rain后开始测定各项指标及给约观察‘“。电生理测定嗣样采歉扶颈外静脉插入4F双极起搏导镑爱言心房,心腌内心电匿麓示深大负辩P渡作电极定位,霜,昏脏电生理治疗仪进行心房内调搏,以测定各项电隹理指标。霍氏在分离右颈外静脉、插入双极起搏蛩管、定位电极詹,经胸骨右缘剪断繁2~4麓嚣,打开胸麓及心龟貘。暴露表,◇房,滋定诲表心毫图及心房内诃搏后。厢直径为6mm的棉球浸泡于30%甲醛溶液,外敷于心脏窦房结Ⅸ表面(依据右侧I二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娃翔宠)3~6rain,依塞臻鞠疆窦缓、心攀骥显降至逑摸翦豹30%。50%或结性逸搏心律等为标准,移蹴棉球,30rain后,测定体表心电I冬l及心房内调搏’“。万氏参旦fi镒氏的方法静脉麻醉固定焉胸骨正中,如血钳断第2—3肋骨,打开胸腔及心包膜,通讯作者:耿乃志,zshl259@163.COIlrl[文献标志码]A暴露右心房,用预先浸泡30%甲醛溶液的2片。孙敷于心脏整房肇区表蠹嚣,计嚣专3~6rain,依密瑗骤避窦缓结惨逸搏心律为褥准(心率明娥降至造模前的28%一35%),移出滤纸片,关闭胸腔。记录不同时期的心率。未作电生理测定。孔。席氏和童氏凌窭房绩位甏,惩直径0.7—0。8tin购滤纸片浸20%零醛液,於敷寞房结区2—5rain。造模成功的指标为心率降至造模前的40%一50%及结性逸搏。测定造模前、造模30rain后和给药后
30rain、60rain、120rain的心率(HIt)、窦房结传鼯时|’珏j(SACT)、窦房结壤囊时阉(SART)。致“。崔氏参照《凌代滋学实验确耪学》sND造模方法于右侧胸骨第3—4肋间,沿胸骨方向作一2—3cm切髓,暴露并切开心包膜,黎露右心房和l:腔静脉区域+备耀。经十二撞肠绘药磊30rain,建赶径0。7~0。8cm貔滤纸片浸润20%甲醛液,外敷窦房绐Ⅸ3min,造模成功指标为心率降至造模前的40%一50%及出现结性逸搏?电牛理测定:分壤暴露颈惑静躲,宾颈总静辣插入5F双极起搏导管至右心房送(心电圈积现大丽深的负向P波淹标志)。霞定电檄,溅定不同时间的心率、窦房结传导时间、赛房结恢复时间8。王氏静脉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Ⅱ乎吸,从颈静脉插人4F四
檄趁簿霉管麓在心涛纛。漪鹅嚣正审锈嚣麴簧约3cm,努嚣,貉包,暴露右心房及上腔静脉,选准窦房结区用茂径约0.7cm棉球浸润20%甲醛,贴敷中窦房结区2—10rain,鬣出现明显燮惟一◇动过缓(,◇率毙摸氆翦减少钧%一50%左右),交界性逸撼心律、窦性静止、房颤等明显心律失常隽止’“。奄氏于麻醉屠湖定.未接人工呼吸机,于胸骨右缘纵行开胸,经纵隔打开心包膜,这样可避免破坏胸膜腔,使窦房结透党会暴露,用纱布拭于}:腔静脎与表心耳交赛处,掰勰%学醛浚过酾葭径3mm酶小纱雍片湿敷窦房结1)t5rain,或至出现结性逸搏后父胸‘”。。1.2不用呼吸机造模。陈氏未用呼吸机,经胸骨正中切口,纵特舞胸,经缴隔努舞心惫膜,暴滔表一§辱,爆∞%串醛涅敷赛房结区5rain,成出现结。降逸搏后关胸:以术后10fl窭性心动周期长度(SCL)比手术前≥100ms为确定符合SND模刑标准的兔。电譬.理测定方法:经右颈外静脉插入3F网极墩极导管至右心房,默心脏内单极心电隅爱示深大受翔P渡圈定}毪极,俸为筵搏部位,完成电生理测定后,测定心脏I胡有心率(1ttRo)和植物神经阻滞黯的电生理假。电生理结果iIE实SCL、SNRT、SNRTe襁TSACT麓鞍霹慧缮翻漫延长(P《0.05蠢P<0。01),攘黪褥经阻滞后t述参数无显著性变化。绪果表明实验性SND模型与临床病寞}IE在电生理学反应上的一致性‘“。宋氏静脉麻醉、鲻定磊,沿麴黄正孛鑫缘2—3mm剪龋第2—4魏骨,纵i}拜胸,避免损伤右胸膜,经缴隔打开心键,暴镭右心虏及右心耳。耀干棉签拭干心脏安房绺Ⅸ(右上胶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用20%甲醛溶液浸润2him×3mm棉球外敷窦房络区3—5rain,
83万方数据Apr.2009Vol,35No.2现代临床医学JOURNAI.OFMODERNCLINICALMEDICINE
2009年4月
第35卷第2期
当HR较瀑敷前下降30%一50%,出现窦性停搏、快悛综合筏、窦痨阻滞或结性逸撙为燮房结急件损伤模型成功标志。庆天霉豢加0.9%氯化钠溶液冲洗心包脏,逐层关胞。术聪10d爨测SCL眈手术前≥100ms为符合慢性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J。周氏静脉麻醉固定后,淤胸骨正中偏右2—3mm纵行开胸,避免损伤右胸膜。经纵隔打汗心包,行心包吊床,充分暴褥心jj陡,用十桶签拭于上腔静脉与农心房交器处(即窦绣结区),用20%甲酸浸湿大小约2mm×2mm×3mm棉签后鬣于窦房结区湿敷,以湿敷藤HR较湿敷翦下降30%以上或出现窦性终搏、寞房阻滞或结住逸搏为窦房结急件损伤模遥成功的标志,如出现上述心律失常时层p停止瀑敷,对来出现卜述心狠失常考爱jj持续湿敷5min,并继续观测心电图2h,窦房结电夸理功能检测及HR和萤律观察,经颈部擞中切弹皮肤,游离部分右颈外静脉,经右颁外静脉插入自制3F四极电极导管至右房,以心脏内心电图显示双向大A波(小V波或无V波)固定电极,用予心房起搏和记录心腔内心电图,同步记录体蔽及心靛内心嘏图。实验结果表明用甲醛湿敷兔窦房结区可致窦房绩电生理功能发生持续性损伤,且其改变与临床病窦的电生璞特性栩似,寝明用甲醛湿敷法建立兔窦磨结功能慢性损伤模型方法可行’豫j。栾氏参照Schriefer和Evan的报道采用甲醛湿敷寞房结及其周嗣组织方法。家兔模型建立后,经表颈外静脉将自制3F西极电饭导管沿右颈外静脉送入至右房,以心腕内心电罔显示为双向大A波(小V波或无V波)判断电极已到达表房,同窳电极,同步记录体表及心腔内心电图,溯定窦房结电生理功能:1川。2利用冠脉结扎的方法制作SND模型大蕈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尸梭死亡瘸饲窦房结标本的研究揭示细胞凋亡在安房结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j。已有研究话实,包括心肌缺ij}L/嚣灌淹损伤及病态窦街结综合征谯内的多种心血蟹系统疾患过程中都有凋亡因素的参与,细胞蠲亡是这些疾患发生发展的一个重簧的病理生理基础。15J。因此。干预蜜房结细胞凋亡在病寞综合钺的防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冠脉络乳的方法是扶主动脉根郝公离出右冠状动脉,猩右冠状动脉起始部餐一丝线,丝线穿过一细塑料管,通过塑料管钳炙或放松两端丝线以造成冠脉急性闭塞或再灌注。各家小同之处在予所选动物不同积,硼每的方式及是奢应用呼吸机。2.1用小动物呼吸机。刘氏选择家兔作为实验动物,麻酵固定后,分离气管,放置气管插管,接动物呼吸视,胸静正中疵血钳断第2—3肋骨.并用自制拉钩牵挖,保持双侧胸膜完整。暴露心脏,缀向剪开心包。暴露出右冠状动脉,綮赔右冠状动薷承第1分支前起始部下方套一丝线,行冠脉结扎造成窦房结动脉急性闭塞或再灌滗,以钳夹后出璃耩隽爱炭缓(两心房问期延长40mm以上)和(或)出现结性逸搏心律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准’”o。宋氏选取健潦大自兔,静脉麻醉|舌l寇后,气管插管,行入工正压砰吸;通过颈酆切口,分离、结扎及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经胸部切口分离双销量状神经节及结扎所有的分支,段清除迷走静经及交感神经对窦房结电啦理功能的影响;沿胸正中线稍偏右开胸暴露心驻、剪拜心包,获主动蔻衣根部分离出钉嚣获韵脉,行冠脉绪扎造成窦房结动脉急性闭塞或再灌注。¨一。李氏选兔进行静脉麻醉固定,韬歼颈部,分离出气管,放置气管插管,行入工正压砰84吸;沿胸正中线稍偏右肝胸暴缮心脏,从主动脉擞部分离出农麓状动脉,行冠脉结扎以造成缺血或冉灌注。研究结果提示,较短时间的缺血鼓缺血露灌注便可诱鼯大量的在体兔嬖房绥细胞凋亡,进而必然导致寞房结功能障碍强。
2。2不用小动物呼吸枧。王氏选择健康成年兔静脉麻黪薅固定,沿胸骨正中劈开并桶自制的拉钩牵拉,保持双侧胸膜完整,动物自主呼吸,来用呼吸枧,暴媾心脏.纵向她歼心包后行心包黼床术,用玻璃分针分离主动脉根酃脂肪。暴露出右冠状动脉,紧贴右簸状动脉起始部下方套一丝线,丝线穿过一细塑料铃.抽繁后以纹氏钳夹闭右冠状动脉,以造成冠脉急性闭塞或冉灌注:1引。建立窦性心动过缓模型的方法较多,根据损伤方式不同可分为物理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结扎冠脉呶管方法属于前者,窦虏缩编织血液供应复杂,且不嗣种满动物寞房结斑供差舜较大,用结扎供应赛房结组织的血l管小仅操作豳雌,耐用.动物个体之间窦痨结组织损伤稷度差异较大,敞重复性差。甲醛温敷属于化学损伤,具旃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窦房结的损伤程度、!挎发瘟较少殷对大小动物均适用等优点。但究竟使_带何种纯学物质建立窦房结组织损伤模型最适宜,则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冁点之一。James等比较了甲醛、乙醛、甲酸、乙黻、丙酮、乙醚及乙醇等多种化学物质在水同浓度F损伤狗窦房结组织.通过观察攒伤后心电圈的变纯发现,甭20%一25%的翠醛损伤狗窦痨结组织,Q—T1.日J期明显延长,HR减慢并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其心电函改变与临藤病窦综合征翻儆。西j援:实验选用20%的甲醛溶液对兔窦房结组织进行以建立兔窦房结组织急性损伤模羹:引。有关暴露动物窦房结的方法,只前多数学者采用经胸骨正巾切u拜胸,僵经兔胸静正串开胸暴露心驻,容易损伤廓囱幼脉殿胸膜,引起实验动物大出血和(或)血气胸,导致实验动物死亡。所阪能香邈一步改进,找捌一种对兔的攒伤更小的、毙r:率更低的方法成功建立SND模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蜜房维功麓攒伤模蘩建立成功豹统一标准有待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