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张旭于新文杨彦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一、背景介绍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提出于上世纪90年代。所谓“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被美国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工具之一;被欧盟定位成使欧洲领先全球的基础战略,被中国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业界认为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

温家宝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2009.11.03)中指出,“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们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随后,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0.03.05)中再次指出,把“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要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之中。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发展战略指出,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赶超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要采取一种超常规发展模式。

现阶段,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指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主要途径,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尽快使我国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早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而采取的发展模式。

在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林业发展一定要抓住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参与到物联网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建设林业物联网,更好的服务林业跨越式发展。

综合考察各行业对物联网的定义,结合现代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认为林业物联网应该由物联网、传感网、智能网、信息技术、林业技术共同交叉组成,是利用各种传感识别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集成应用于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生态文明,提高林业生产的产量、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能力的交叉学科。

林业物联网所包含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1.林业物联网概念结构

二、 工作基础(传感器网络、网格、SOA 、决策支持)

1.面向林业监测的的Sensor Web 的体系架构

提出了面向林业监测的SensorWeb 体系架构。该架构既遵循开放地理空间协会OGC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的传感器网络整合框架SWE ,又集成传感器网络以及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平台。实现通过WEB 技术利用标准的协议和应用程序接口访问的传感器网络。从而可以使各种内嵌web 的传感器、测量设备、图像设备以及一些传感数据数据库能够通过WWW 被发现、访问和应用。

气象传感器

光照传感器

土壤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音视频传感器 卫星传感器

光谱传感器 RFID 技术 二维码技术 气体传感器 其他传感器

应用系统

应用平台:林业物联网格环境

基础平台

林业感知 数据标准 林业感知 元数据标准 林业物联网格 技术标准

林业物联网

服务标准

林业物联安全控制标准

林业物联网搜索引擎

林业物联网门户 生态工程监测 保护区 监测 森林资源监测 灾害预警 森林火灾监测 林产品流通追踪

林木种苗生长监测

环境监测

林业经营 决策支持

林业感知资源管理中心

林业物联服务注册中心

网格环境开发部署工具

林业应用系统模板

ZigBee WiFi Bluetooth

LAN EtherNet WiMax WLAN

WAN GPRS CDMA 3G

感知层 传输层

应 用 层

该传感器网络整合框架可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基础架构层、服务层、辅助开发层、应用层,如下图所示。

林业生态系统监测研究Forest ecology system monitor research

珍稀动物种群监测研究Rare animals species monitor research

病虫害监测研究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monitor research

自然灾害监测研究Natural disaster

monitor

森林防火应用系统

Forest fire

application

传感器编程框架Sensor programming

framework

可视化工具Visual tool

传感器配置工具Sensor configuration

services

第三方工具Third party tools

传感器管理服务

Sensor administration service

传感器监测服务Sensor observation

service 传感器规划服务Sensor planning

service 传感器通知服务Sensor notification service 传感器告警服务

Sensor alert service

传感器网格处理服务Sensorgrid processing

service

传感器1Sensor 1

传感器N Sensor N

触发器1Actuator 1

触发器M Actuator M

传感器网络日常管理

系统

Sensor Network routine

management system

应用层Application

...…

辅助开发层Develop Layer

模拟仿真simulation

应用服务层Service Layer

基础构架层fabric

...

...

传感器存储服务Sensor repository

service

图2. 林业监测SensorWeb 体系结构

2.林业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2.1传感器管理服务

传感器管理服务主要通过OGC CSW2.0规范来实现。即基于ebRIM 的空间信息Web 目录服务。包括(1)提供检索目录服务元数据的OGC-Service 类;(2)提供了客户端用于发现注册的Discovery 类;(3)提供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会话操作Session 类;(4)通过元数据的操作,将资源注册到目录中的Manager 类;(5)提供了订阅识别资源代理访问类。 2.2传感器监测服务

传感器监测服务不仅负责连接收集监测数据的不同资源,还负责解释传感器和监测数据并将其编译成O&M 和SensorML 格式。架构的目的是使传感器监测服务更灵活、更容易扩展不同传感器应用和它们在应用系统中采用的异构资源。它有4个重要部件:代理、连接器、数据处理器和数据格式转换器。该架构可以使开发者方便扩展连接器、数据处理器和数据格式转换器来实现自己的特定应用需求。

传感器监测服务内部最重要的组件是连接器,它提供了异构资源的网关。连接器的不同实现负责连接特定的资源类型。现有两种不同的实现:TinyDB 连接和SerialBasedSensor 连接。它们都使用了有TinyOS 提供的监听接口,该接口用于监听在由SerialForwarder 创建的serial 服务器。 2.3 原型系统实现

使用一个基站和两个传感器节点。基站采用MIB600传感器网关联入Internet 网络,基

站和各个传感器节点之间采用M2110无线发射板进行通信。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部分:电源、M2110无线发射板,MDA320传感器采集板以及传感器。

传感器

电源

网关

采集板发射板

图3. 传感器网络硬件环境

基站

观测值

节点

存储日志

图4. 传感器数据采集

3.基于SOA的集成技术

智能决策研究所需的数据种类及数据源繁多,如林木品种、培育、经营数据、空间数据/立地条件数据(包括土壤种类、地貌类型、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等)、公共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生长模型、需要采用的技术多种多样,包括GIS/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模型库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为了充分实现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可重用性,研究了SOA架构的应用,尽可能将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都封装成Web 服务,例如封装的服务有:桉树知识库服务、空间/立地数据服务、公共气象数据服务、气象数据插值计算服务、广西热量推算模型服务、模型库服务系统等。通过对这些服务的组合和集成实现了系统的开发,形成了应用于速生林经营管理的基于SOA架构的系统集成技术,保证了系统结构松耦合、功能可复用等特点。

4.智能决策支持技术

提出了针对特定树种的经营全过程决策流程:根据立地条件、进行立地评价,做出种植适宜性决策,根据桉树品种特性、气象数据做出树种选择决策,根据种植目标提出造林方案决策,并根据立地条件、气候条件预估桉树未来产量,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得用户在终种植前就能获知将来的收益情况,便于用户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5.自然保护区监测应用

在应用实例中,采用了CrossBow的系列产品的传感器网络设备,在天津半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八仙桌和聚仙峰的林区当中,部署了两组传感器网络。这两组传感器网络的基站通过微波通信连接到数据服务器。Sensor Web平台实现CrossBow系列产品的接入。用户可以通过Sensor Web平台访问到已部署好的传感器网络监测数据。

图5.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传感器监测应用

6.三北防护林生态监测应用

配合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实施,开展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监测研究。在宁夏盐池县沙泉湾,结合观测区(沙区)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布设方案,完成了4个观测点的传感器网络设备的布设,进行了4个观测点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的测试及调试,证明无线网络环境连接稳定,无线网络与公网连接正常,系统工作稳定,观测点数据采集正常。目前在宁夏盐池县沙泉湾试验点布设的四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别采集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10cm土层、50cm土层)、风速、降雨量、光强度等数据。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网络连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VPN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公网的互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传感器数据的远程获取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针对原型系统的远程数据实时获取,并初步构建了二次开发环境。在二次开发环境基础上开发了防护林无线传感生态监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417221993.html,),通过该网站,既可以实时查看远程监测点的监测情况,也可以查看监测的历史记录(包括图像和环境数据)。

图5. 防护林无线传感生态监测网站首页和盐池沙泉湾沙区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1

三、林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共性技术)

1.林业物联网标准制定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国际上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各个领域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非常有利于我们迎头赶上,提出我国自己的林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在标准体系建设中,首先应该考虑林业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及元标准、资源管理规范、接口、标识等内容

2.林业物联网资源网格技术

林业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资源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数据资源(如遥感影像、、定位观测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采集数据、公共气象数据、管理数据等)、计算资源(如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林业专业遥感处理设施)以及林业监测所需的专业仪器等资源,针对林业物联网的需要,必须实现多源林业信息资源的网络聚合与共享,因此需要研究不同资源的异构性消解技术,网格化技术以及统一访问技术。林业物联网资源网格技术是实现物联网资源共享、云计算的基础。

3.基于IP的统一通讯技术

林业监测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借助常规通讯设备、手持设备或其他工具进行人工调查,这些设备也应该纳入林业物联网的范畴。因此,基于IP尤其是IPV6的统一通讯技术是解决传统通讯手段与物联网互联的关键。

4.数据挖掘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必将产生海量数据,除了常规的数据分析方法,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大量事实、规律性的内容需要数据挖掘技术作为支撑。

5.嵌入式系统技术

物联网应用中涉及大量嵌入式系统开发,包括微处理器、定时器、微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一系列微电子芯片与器件,和嵌入在存储器中的微型操作系统、控制应用软件组成,共同实现诸如实时控制、监视、管理、移动计算、数据处理等各种自动化处理任务。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强调硬件软件的协同性与整合性,软件与硬件可剪裁,以满足系统对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要求。

四、优先发展领域

1.生态监测

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将遥感监测、GPS、航空监测尤其是无人机监测、传感器网络监测、定位观测、人工巡护监测等手段集成起来,形成天空地人一体化林业生态监测体系。

2.自然保护区监测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占国土比例大。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政策,部分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存在着管理模式单一、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滞后、保护区管理水平低、保护区基础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由于基础设施陈旧,缺乏必要的管理设施,资源管护手段还很原始,无法较好的展开监测、科研工作。全国大约有25%的保护区未能开展野外巡护,75%的保护区没有进行资源监测,70%的保护区未进行综合科学考察,50%以上的保护区从未进行任何科学研究。

随着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迫切需要物联网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支持。通过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基于物联网的保护区监测与科学研究,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和珍稀动物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珍稀动物种群的恢复和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3.灾害预警

包括森林火灾、病虫害在内的森林灾害对森林生态安全始终是严重的威胁。林业物联网应用于灾害预警,针对森林防火有望实现森林火灾的实时在线预警、火场发生情况实时播报,火势发生实时预测等,针对森林病虫害将实现病虫害的智能检测与识别、病虫害发生预警、发生范围在线预测等,对减灾防灾和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基于卫星通讯的偏远地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偏远林区或沙漠地区的监测和数据采集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困难。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监测、数据采集只能依赖人工调查和人工采集,费时费力。做一次调查需要大量时间、经费、人力这准备,难以进行持续的调查和数据采集。因此研究、分析所需的数据量很难得到保证。但这些地区既无互联网接入,也没有GPRS/CDMA/3G网络,物联网技术很难直接应用到这些地区。但利用卫星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布设在偏远地区的仪器设备与林业物联网互联互通,融为一体。

五、林业领域物联网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由政府主导,大力发展林业相关领域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无所不在(Ubiquitous)的网络环境,为林业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

2.领域调研,明确需求

针对不同的应用,应展开反复而广泛的调研,明确应用需求,制定发展战略,指导领域应用的良性健康发展。

3.标准化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物联网标准体系,为林业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

4.技术研发

政府主导,对林业物联网研发给予政策、经费倾斜。研发机构以需求为导向,以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进行林业物联网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

4.人才培养

林业物联网技术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后形成的新学科,特别需求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对林业物联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示范应用

研发项目设立规模性示范点,采取政策、技术、成果宣传,人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第41卷第1期吉林林业科技Vol.41No.1 2012年1月 JOURNAL OF JILI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n ,2012 文章编号:1005-7129(2012)01-0046-03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技术在森林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陈秀敏 (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物联网技术在林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小,技术水平低。针对森林管理的独特性,提出了物联网在森林资源监管与服务、森林火灾防控与服务、生态环境监测和森林旅游监管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森林管理;应用与发展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technology in forest management CHEN Xiu -min (China Jilin Forest Industry Group Co.Ltd ,Changchun 130021,China )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in forestry is now at the beginning stage ,limited field and low level.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in 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 and service ,forest fire control and service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forest tourism supervision and service.Key words :logistics technology ;fores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1-12-01 作者简介:陈秀敏(1967-),女,吉林靖宇人,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工作.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在城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智能 家居等六大领域进行先期应用示范。可见,国家已把林业信息化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支柱和 目标。本文重点探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与森林生态旅游监管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问题。1应用现状1.1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3S ”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领域已经开始全面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②全国林权登记发证、木材运输管理、采伐 限额及“三总量”检查、征占用林地检查等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进行了实际应用。 — 64—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浅谈信息技术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417221993.html, 浅谈信息技术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作者:邸柱国马太郎 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7期 摘要: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中具有同样 的作用。并且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只有生态文明建设搞得好,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建设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并保持平稳的发展不会由于环境因素而出现波动。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是发展林业的必备手段,为此如何为林业信息化培养合格的人才,从而使得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成为我们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专业的教师们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生态文明 林业职业院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起到提供人才主力军的作用。信息技术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深入程度代表了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阶段。所以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应该在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能够满足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需要。 一、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信息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一)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信息技术专业是建设智慧林业的必然要求。林业发展要跟上生态建设的步伐,就需要不断借助信息技术带动林业发展,实际上信息技术是林业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不断的更新信息技术的方式,通过信息化,智慧化,大数据,到现在的云平台,当前林业技术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在新的信息技术方式下带动的。当今社会与过去社会的不同之处就是信息化,所以要推动生态发展主要是推动信息技术在生态文明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看信息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参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信息技术在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应该处于与一些林业技术相同重要的地位。 (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信息技术专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部分,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而林业生态建设就需要对林业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其中的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就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参与。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能够全面的了解森林质量,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信息技术是全面统计,描绘森林现状以及预测森林发展趋势的有利工具。森林的管理建设需要精细化的措施与手段,原来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越来越不能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了,为此就需要实时的掌握正确的森林生态的数据,这就需要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计算参与进林业生态管理与建设中来。随着这些信息技术进入林业业务系统中来人们逐渐的掌握了林业资源动态变化的规律,并合理的利用这些规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述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知识、概念,展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物联网世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熟悉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技术,如M2M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系统知识,了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军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为以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吴功宜、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物联网发展的背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掌握:相关定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关键技术;。 理解:物联网相关研究的发展。

内容要点: 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1.1.1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1.1.2 Auto 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1.3 ITU与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报告 1.1.4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 1.1.5 欧盟与各国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1.1.6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2.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1.3.3 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3.4 物联网应用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物联网与相关研究的发展 1.4.1 CPS的研究与发展 1.4.2 普适计算研究与发展 1.4.3 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智能信息感知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理解与掌握:感知层的基本概念;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感知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应用:学会用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内容要点: 2.1 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2.1.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2.1.2 感知节点的特点 2.2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2 条码、磁卡与IC卡 2.2.3 RFID标签 2.2.4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2.2.5 RFID标签编码标准 2.3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报告)课题: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 学生: 夏培元系部: 物联网学院 班级: 物联网1404班学号: 2014270307 指导教师: 杨昌义 装订交卷日期: 2017年01 月日 I / 20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已经越发智能化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成本低廉,是一般人都能负担的价格;控制更简单,让每一位刚接触的人都能轻松使用;功耗更低、组网更方便、网络更健壮,给您带来高科技的全新感受。您的温室大棚规模越大,基于ZigBee 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在使用中,要准确及时地操控所有设备,最值得关注的应该就是网络信号的稳定性。鉴于温室大棚的网络覆盖区域比较广泛,我们贴心为您呈现物联无线组网!智慧农业能有效连接物联Internet通信网关和超出物联Internet通信网关有效控制区域的其它ZigBee网络设备,实现中继组网,扩大覆盖区域,并传输网关的控制命令到相关网络设备,达到预期传输和控制的效果。基于先进的ZigBee技术,物联无线中继器无需接入网线,就可自行中继组网,扩散网络信号,让网络灵活顺畅运行,保障您的所有设备正常运行。主要采集温湿度,从而控制农植物的水分和光照。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云计算;物联网架构;ZigBee II / 20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北斗大数据中心与空间信息港支撑贵州时空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 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天遥感、卫星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空间信息技术在服务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急救援、航天测控等重大应用的同时,向下可支持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农林渔牧、气象水利、城市建设等行业市场,以及私家车辆、移动终端、旅游休闲和个人位置服务等大众市场。从而将人类科学、文化、生产活动拓展至空间、远洋、乃至深空,是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从一门学科发展为一个产业,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既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国土安全和空间安全,又融入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具有先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安全。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报告称,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030亿美元。权威估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10%的GDP都来自于航天,商业化的空间信息应用产业的未来没有上限。 国家极其重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在制定推动政策、投入资金方

面不遗余力。国家级的文件层出不穷,各省市相关政策更是数不胜数。十三五规划一百项重大工程中列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两大工程。在中国制造2025中则有“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多层面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并积极推进空间信息的全面应用。” 二、现有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对接国家北斗发展战略,实施了“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三大产业支撑平台。以北斗卫星服务为轴的大数据产业不但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业链,而且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影响力,具备了有一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迈向与空间信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大数据的跨界融合,有可能孕育新的产业集群。围绕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机遇,贵州省急需建设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港和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是贵州空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建设将保证贵州大数据产业继续领跑全国,并提供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产业战略纵深,为智能制造的技术提升、增加服务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分析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 面临问题 0引言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3]。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4]: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发展趋势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发展趋势 戴起伟[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摘要:智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高级阶段,呈现出信息采集智能化、资源利用数字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分工专业化、信息应用全程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等发展趋势。物联网被视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智能农业未来发展具有着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对于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作用后,提出了在农业方面的重点应用领域。 目前,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社会形态和人类生活方式,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智能农业或信息化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农业形态,其显著特征是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信息流调控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智能农业环境下,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投入主体,并能大幅度提高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投入效率,智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在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农业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1 智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高级阶段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渐变过程。智能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对现代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特征是高效、集约,其核心是信息、知识和技术在农业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取代机械与人力,知识要素取代资本要

素和劳动要素,使得信息、知识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使农业增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赖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智能农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农业发展形态的必然选择,代表了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愿望。 2 智能农业主要发展趋势 2.1 农作信息采集智能化、资源利用数字化 充分利用现代地球空间与地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手持便捷信息识别技术等获取与作物生产有关的各种生产信息和环境参数,对耕作、播种、施肥、灌溉、喷药和除草等田间作业进行数字化控制,使农业投入品的资源利用精准化,效率最大化。 2.2 农业信息网络全球化扩展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农业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服务也正打破国界的限制,加速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通过信息网络和各类媒体,农业信息在全世界的流量呈几何级数式扩张,流速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入高速时代。农业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农业资源配制,助推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日趋加剧。同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正向专业化、集成化、共享化和知识化管理方向发展,等等。 2.3 农产品电子商务分工专业化 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的普及和成熟,使得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可在瞬间完成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的交易,农产品电子商务已不再单是产品供求交易的操作,而是前延至产前订单、后续至流通配送等综合性的服务,即紧紧围绕产业链环节,在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管理对接和功能配套。 2.4 农业信息传播多媒体化 视频制作与压缩技术、数字动漫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手机网络传媒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具有传播快、覆盖广、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易于操作等特点,为农业复杂问题的简化表达与传播提供了空前的便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研究_朱茗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研究□朱茗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农业种植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追求产量,过量使 用、滥用农药和化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随着全球变 暖,各种极端气象条件频发,使脆弱的农业更加雪上加 霜。中国农业需要变革,变革要从源头抓起。将物联网技 术应用在农业中,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 和管理,是智慧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 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 的30%和25%,且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农田灌溉 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 ̄40%(发达国家已达50%  ̄70%)。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水平高且利用率低,并 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土壤沙化、碱化、盐渍 化严重,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粮食高产国家相比甚 至要低一半以上,21世纪我国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减少 的矛盾不可逆转。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 有一定基础,但与目前应用需求差距很大,在生产过程科学 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农业远程技术服务,农民远程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养殖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用于优质生产和标 准化养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刚开始起步;面向农村快 捷的网络接入服务和低成本智能化信息接入终端问题仍 未取得重要突破。 二、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 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 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 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 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 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 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Integration)、以及 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 (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 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相关技术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在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三万亿的总产值。三、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大棚控制系统中,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监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并通过基于Zigbee网络协议的无线设备将参数传送到标准网关设备,标准网关通过GSM、CDMA或者以太网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中进行分析控制,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检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传递测量得到的农作物的各种参数,可以为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下一步的目标是一方面加入更多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加大采集频率,另一方面在云平台侧建立更多的数学模型,摸清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的最佳养殖规律,达到最优化品质、最优化质量的产品,并建立突然预案应对突发天气情况和其他一些突然情况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四、小结与传统农业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相比,智慧农业可以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物联网对当前农业生产的推进作用,并以农业养殖大棚为例,说明了物联网 在农业养殖大棚中实现智慧农业管理的过程。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Zigbee传感器 参考文献[1]黄桂田.《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 ̄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徐勇军.《物联网关键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李道亮.《农业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2012 新聚焦ewFocusN19

毕业设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系别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专业软件测试. 班级0801 .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4 月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详细讲解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中国电信作为全业务运营商发展家庭物联网的思路及需求,同时基于RFID和物联网技术综述了物联网国内外发展现状,设计了一种中国物联网体系架构,并综合此结构提出了RFID-IS的设计方法,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介绍了传感网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支撑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传统的物联网应用仅仅是孤立系统。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实现和电信网的融合。实现相互之间的互通和应用融合。物联网和电信网的融合对于电信网自身在网络管理、业务管理、位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本文最后给出了电信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举措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RFID-IS;家庭物联网;UPnP;

Content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of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ng networking direction. Explained the concept of that thing networking, networking the basic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Analyzes the whole business operators China telecom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and family content networking needs while rfid-enabled and physical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ing networking designed a kind of Chinese content networking system framework, and comprehensive this structure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method of RFID - IS that for China, th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networking research offers reference. Meanwhi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sensor network. And lists the key technology of propping networking. The traditional content networking application merely isolated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ontent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must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Realize mutual interchange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Network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hat fusion of themselves in network manage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business management, location management etc. To put forward new capacity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fu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uggestion. Initiatives . Keywords: content networking;RFID - IS; Family content networking; UPnP;

2017泸州市公需科目试题与答案ww

2017年泸州市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本讲讲到,云计算是一种按()付费的模式。 A、会员 B、下载量 C、使用量 D、使用空间 2、本讲提到,除了3“V”,大数据还有一个隐含的特征,称之为()。 A、价值洼地 B、价值增值 C、数据总量 D、数据更新 3、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可以把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由低到高分为()进行安全保护。 A、两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4、信息通信产业的变革周期正在进一步缩短,目前信息通信产业的变革周期约为()。 A、10年 B、6-9年 C、5-8年 D、3-5年 5、在电子商务、社交娱乐、网络通信等领域,我国的产业优势比较明显,不仅用户规模庞大,而且在云计算、网络通讯等核心领域,我们国家正处在()双引领的地位。 A、资金和人才 B、设备和能力 C、应用和技术 D、思想和行动 6、根据本讲,在全球互联网市值前10强企业中,中国有几家()。 A、5 B、4 C、3 D、2 7、以下哪项不属于网络经济时代新的基础设施()。 A、物流 B、云计算平台

C、宽带网络 D、智能终端 8、恶意软件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巨大困扰,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恶意软件的特征。 A、感染浏览器,不断弹出广告 B、可以随意卸载,随意安装 C、恶意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D、强制安装,无法卸载 9、由于遭遇()的入侵,伊朗的核计划至少推迟了两年多。 A、特洛伊木马 B、蠕虫病毒 C、震网病毒 D、逻辑炸弹 10、()又称操作系统病毒,主要寄生在硬盘的主引程序中,当系统启动时,进入内存,肆意传染和破坏,典型代表有大麻病毒和小球病毒。 A、文件型病毒 B、宏病毒 C、网络病毒 D、引导型病毒 11、移动互联网给黑客带来了无限机遇,()成为黑客窃取他人秘密的武器。 A、软盘 B、网络漏洞 C、U盘 D、网线 12、()是指对明文文件或数据按照某种算法处理为不可读的代码、密文,输入相应密钥后方可显示内容。 A、算法加密 B、算法解密 C、镜像技术 D、数字签名 13、信息安全()保护是指:针对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类信息系统要按信息安全划分等级。 A、全面 B、分级 C、等级 D、同步 14、本讲提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可以通过(),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在传统农业中,灌溉、施肥、喷药,农民全凭经验和感觉。而如今,在智慧农业中,农作物浇水、施肥、打药时间,农作物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酸碱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做到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作用显着,具体表现为:在监控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的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土壤污染和土壤pH 值等方面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 帮助农民抗灾、减灾[1]. 在智慧农业中,可运用物联网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 值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 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采用物联网,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智慧农业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增收、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节点(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1.1 智慧农业定义 “智慧农业”也称为“智能农业”, 它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问题预警等智能管理。智慧农业是以最高效率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成本和能耗、减少

物联网森林方案

物联网域名智能森林管理方案 随着森林区内不断增长的游客活动,给森林防火带来了严重的考验,原有的人工看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森林防火要求,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智能化、大范围、大视野、全天候的实时监控,采用物联网域名技术,实现大范围、全天候的实时视频监控图像、林火智能识别并报警、快速定位现场等,为日常森林防火管理、遇到火灾及时报警,为决策层制定快速高效扑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物联网域名智能森林管理方案,可以实现森林防火、防雷、环境参数的智能化监控。森林中,环境复杂,生态圈完整。在不干扰生态的情况下,监控森林环境,很困难。 在森林中安装传感器、视频监控,以实现森林的智能管理。以前的森林智能管理,需要建基站,才能实现定位,进而进行安防。有了物联网域名,基站已经不需要了。 一:物联网域名可以从传感器中获取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环境的各种参数,比如说温度、湿度、天气、坐标等等。这些数据实时收集,形成物联网域名特有的数据库。 二:森林数据库打通 森林分环境带,同一个环境带,不同的环境,又有不同。所以,森林数据参数的分析很乱。如果是单独的一座森林,数据分析看似简单,却没有很大的效果。 有了物联网域名,数据库都将储存在物联网之中。数据相通,彼此共享,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真正的大数据,只需要传感器收集环境参数,便可以知道环境变化,精确定位坐标,实现智能管理。而物联网域名的使用,将使得森林实现真正的大数据。 三:森林信息反馈渠道 数据库对比分析,判断出森林实时环境,实现实时监控。即便没有画面,环境参数的变化也逃不过大数据对比。信息经过大数据处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反馈给不同的个体。 如果是局部温度升高,可能是有隐患火源,信息将反馈给管理人员,前去查探;如果是空气湿度增加,可能要有雷雨天地,信息会反馈给管理人员,展开防雷;如果是空气温度剧烈升高,可能已经失火,信息会反馈给附近的消防人员,展开灭火。 总之,物联网域名用在森林智能管理中,会形成森林环境参数大数据,数据对比,才能完成精准的智能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以Zibgee无线技术为主的物联网系统,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那么什么是智慧农业了,根据维基百科上面的定义智慧农业主要有这些解释。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的近期目标,一方面是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有关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与研究开发,力求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确农业的发展道路。 托普物联网是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项目之一。托普物联网依据自身研发优势,开发了多种模块化智能集成系统。 1、传感模块:即环境传感监测系统。它依据各类传感设备可以完成整个园区或完成对异地园区所需数据监测的功能。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农业物联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I GNACIO H UIRCAN J, M UNOZ C, Y OUNG H,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 for cattle monitoring in grazing field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0,74(2):258-264. [2] B URGESS S S O, K RANZ M L, T URNER N E, et al. Harnessing wireless sensor technologies to advance forest ecology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0,150(1). [3] Z HENG L, L I M, W U C,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mobile farming service system[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0,In Press, Corrected Proof:1-10. [4] C OLLIER T C, K IRSCHEL A, T AYLOR C E. Acoustic localization of antbirds in a Mexican rainforest using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0,128(1):182-189. [5] L OPEZ R IQUELME J A, S OTO F, S UARDIAZ J,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precision horticulture in Southern Sp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25-35. [6]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Observer Kalman filter identification and multiple-model adaptive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classifying animal behaviour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9-17. [7] G REEN O, N ADIMI E S, B LANES-V IDAL V, et al.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side silage stacks using nove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2):149-157. [8] M ATESE A, D I G ENNARO S F, Z ALDEI A, et al.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precision viticulture: The NAV system[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1):51-58. [9] H E H M, Z HU Z H, M AKINEN E. A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Minimize the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for Self-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20(6):973-982. [10]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B AK T,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monitoring animal presence and pasture time in a strip of new gras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