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臵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两种商品的资本劳

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线():新旧均衡点的连线,向右下方倾斜

偏向出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偏向进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纯粹的增长利益:在不考虑贸易条件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一国福利的改善

转移支付利益: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这不扽利益一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享有

悲惨增长():如果转移支付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前提:偏向出口部门增长、大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低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特定要素(): 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资本、短期)

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新贸易理论():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一种新的解释的理论。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收益递增: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纯粹的技术特征)。当规模收益递增存在时,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的存在不要求规模收益递增一定存在。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面上。

干中学效应():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先行优势():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

相互倾销():每个厂商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他国

竞争促进效应():与垄断竞争模型不同的是,在寡头垄断情形下,产品是同质的,所以贸易并不能增加两国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但是,贸易后,两国市场结构由原来的完全垄断转化为寡头垄断,贸易虽不能完全消除垄断因素,但还是带来了竞

争,这便是贸易的竞争促进效应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给予本国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对对外贸易活动所采取的干预的政策措施。

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关税可分为:

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商品征收的税.

进口附加税是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所加征的一种关税。

出口税是一国海关在本国商品出口时,为保证本国市场供应或其他特殊目的而征收的一种税。

过境税是一国对外国货物通过其关境和领土时所征收的税。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

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

从量税是指根据贸易的物理量征收的关税。

从价税根据贸易的价格和单价征收的关税。

选择税是根据商品的特征分别确定征收关税的从价标准和从量标准,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课税。

混合税是对某些贸易商品征收一定比例的从价税和从量税。

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