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本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7.7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基本知识

一、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他是一个学生。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

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

(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他在上课 -------- 听课和讲课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偷”与“盗” “诉讼”与“打官司” 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

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

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

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据《刑法》第14 条的规定,“已满18 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 周岁生日,从第二

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 岁。

“已满18 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 周岁生日的人。

本案被告人是在18 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 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

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

三、概念的种类(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

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

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

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穷人见到阿凡提,就请他帮助。巴依说我闻了他饭店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你能去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

阿凡提把钱袋放在老板面前摇一摇,钱声摇一摇,走了。

“闻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听了钱袋里钱的响声,收到钱了。” 逻辑问题:他们混淆了概念的种类,把实体概念混为属性概念。(有意混淆的叫“偷换概念”)(二)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

1、集合概念(反映由一定数量思维对象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如联合国、第三世界、共产

党、陪审团、中华民族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整体属性,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

2、非集合概念如国家、法律、共产党员、陪审员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只具备个体属性注:

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逻辑问题。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长江是中国的河流,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第一个“中国的河流”是“集合概念” 第二个“中国的河流”是“非集合概念”

混淆(偷换)概念就是混淆(偷换)内涵练二:区分下列的概念:

2.① 中国人民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力。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

4.人贵有自知之明。

5.某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他偷懒,他辩解说:“中国人是勤劳的,我是中国人,谁说我不是勤劳

的?” (所以我是勤劳的,四概念)

6.甲对乙说:“我今天上午到王府井书店买了三本书籍,回来时路过天安门,看到广场上摆放了二十多万盆花卉。”

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的歧义。如:

1898 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 里内的矿产开采权⋯⋯”

歧义①清政府:“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 里” ②德方:“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 里,总共60 里。”

③“30 里”是“英里”还是“华里”?2、混淆概念:由于“不知”导致的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

运用。

例: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批判思维”的本意。

甲:北京的长城景点是一天游览不完的。乙:八达岭是北京的长城景点,一天完全可以游览完。

1英里=3.2187 华里

3、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例: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

人,所以我不可战胜。

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

——由偷换概念导致转移(偷换)论题

五、概念的周延性

(一)概念的“周延”与“不周延” 若概念的语义所指断定(肯定或否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如:1、“马”是动物。

2、有的“称为马的动物”不是“马”。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马” 的外延都是周延的,而“称为马的动物”则没有断定概念所指的全部,是不周延的。

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如:

1、“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

2、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其中的“公民”和“著作”都是周延的。

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如:

1、女人不是老虎。

2、有的学生不是河北人。这里的“老虎”和“河北人”都断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因而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1、有些鹤会跳舞。

2、仙人骑鹤。

其中的“鹤”、“仙人”、“会跳舞”都是不周延的,它们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如:

1、所有的山羊是羊。

2、有的农民养羊。这两个判断的谓项“羊”都只断定了“所有羊”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羊”的外延是不周延的。七、概念关系推理(三段论)

前提1:所有公民(M)都应守法(P),

前提2:马明(S)是公民,

结论:所以,马明应守法。

再如:

前提1:所有的企业都纳税,

前提2:有些单位不纳税,

结论:所以,有些单位不是

企业。

再看这样的例子:

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

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