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萝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91.00 KB
- 文档页数:3
胡萝卜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其形态特征
陈禅友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15)003
【摘要】对田间发现的胡萝卜雄性不育株作了调查与观察,并与可育株作了形态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胡萝卜雄性不育株占群体总株数的0.786%.(2)不育花花瓣为绿色,雄蕊为绿色瓣化型,不完全花瓣状,无花丝、花粉;花柱、柱头及子房完全被花瓣状结构所包裹,不易被发现.可育花花瓣为白色,花丝细长、白色,白色花药肥厚,布满花粉;花柱、柱头及子房明显.并观察到不育株育性对温度具敏感性.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陈禅友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农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1.203
【相关文献】
1.芹菜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其植物学特征 [J], 高国训;靳力争;陆子梅;顾自豪
2.胡萝卜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其形态特征 [J], 林处发;黄来春;王斌才
3.红麻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J], 陈安国
4.红麻雄性不育株的发现 [J], 周瑞阳
5.花椰菜雄性不育突变株的发现及利用 [J], 张小玲;唐征;刘庆;罗天宽;朱世杨;荆赞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练习题(部分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育特性的纯合自交系。
2.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各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3.表现型:指所研究的生物性状。
4.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5.产量构成因素:组成产量的因素,称产量构成因素。
例如番茄产量的构成有下列因素: 种植密度,前期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重等直接影响产量。
6.垂直抗性:又叫转化性抗性,对某些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对其它的生理小种表现为感病,这种抗病性叫垂直抗性。
7.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8.单倍体植物:细胞内含有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植物。
9.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编号采种,下一代每个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选种试验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通常每隔5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
根据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单株混合留种。
11.当地种质资源: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12.地区性:指每一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要求。
13.电离辐射:辐射通过有机体时,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离现象,故称为电离辐射。
14.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作物新品种的途径。
15.多倍体植物:细胞内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
16.多父本授粉:即在选定的父本花粉内,掺入少量其他品种甚至包括母本的花粉,然后授于母本花朵柱头上。
17.多亲杂交(多系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8.繁殖系数:指种子繁殖的倍数。
在生产上常用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的用种量之比来表示。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秦太辰【摘要】概述总结了作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别与遗传特点。
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涉及细胞质遗传的现象,目前已初步探明玉米C群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可能是atp6-c,芝麻不育胞质基因拟为atpA。
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玉米、水稻和蔬菜中。
尽管现有近交理论、DNA甲基化效用、水稻胞质与核不育系遗传等理论提出,雄性不育化育种的基本理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在雄性不育化育种技术上,要逐步解决难点作物,如小麦、荞麦、菜豆等的不育化育种问题。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ype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sterility.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is involved in cytoplasmic heredity. It has been initially proved that atp6 c and aptA are the cytoplasmic genes of maize sterile line C group and namie male sterile line, respectively. Male sterility hybrids ar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corp production, shuch as maize, rice and vegetables. Despite some theori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inbreeding theory, DNA methlation and genetics of rice cytoplasm male sterile line,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le sterile breeding requests further study. This paper suggested to gradually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crop male sterile hybridization breeding in wheat, buckwheat and navy beans.【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1(001)002【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雄性不育化;细胞质遗传;不育化制种;DNA甲基化;杂种优势【作者】秦太辰【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杂种优势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自1902年发现植物雄性不育现象[1],迄今已百余年,直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应用于生产。
植物的雄性不育先看一道试题:水稻为二倍体植物,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1)为确定58S突变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条件下进行交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
(2)为研究突变株58S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突变体58S与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杂交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比较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为位于野生型58细胞(核或质)的单基因隐性突变。
实验三和实验四的F2中可育与不可育的比例均约为15:1,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的对隐性基因决定的。
(3)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105S,为研究105S突变基因与58S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05S 和58S进行杂交,若子一代,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4)研究发现,水稻的可育性主要由(M,m)和(R,r)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不同其可育程度也不相同,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推测基因与可育性的关系是。
答案:(1)短日照自(2)实验一实验二核隐性非同源(两对) 两(3)全部为雄性不育全部可育(4)M和R都能提高个体的可育性,但M的效果更明显,且促进作用与M和R的数量正相关解析:(1)据题意,确定58S突变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
(2)据表可知,在F2中,实验一和实验二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说明通过实验一和二比较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为位于野生型58细胞核的单基因隐性突变。
实验三和实验四的F2中可育与不可育的比例均约为15:1,答案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9:3:3:1的变式,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两对隐性基因决定的。
萝卜胞质结球芥和长柄芥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章时蕃;张淑江;李菲;张慧;高富欣;孙日飞;钮心恪【摘要】以新萝卜胞质雄性不育大白菜为不育源,育成了结球芥及长柄芥雄性不育系。
这些芥菜不育系的植株和花器官生长正常,表现100%的雄性不育,且育性稳定;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明显,杂交种制种产量正常。
%Heading mustard〔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var.capitata Hort ex Li〕and long petiole mustard〔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var.longepetiolata Yang et Chen〕were taken as material,the sterile cytoplasma was transferred from Ogu CMS in Chinese cabbage to heading mustard and long petiole mustard.Those CMS lines showed normal plant organ and flower growth,and expressed 100% male sterility and stable fertility.The F1 hybrids obtained from CMS lines performed an obvious high heterosis and good seed yield.【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雄性不育;结球芥;长柄芥【作者】章时蕃;张淑江;李菲;张慧;高富欣;孙日飞;钮心恪【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特有蔬菜。
金花薹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主要品质性状的胞质效应研究戴希尧;任喜波;魏毓棠【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37)005【摘要】[目的]研究萝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的胞质效应.[方法]将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成A系杂种,保持系与恢复系配制为B系杂种,测定其主要品质性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确定其不育胞质效应.[结果]不育细胞质与可育细胞质在辣味素性状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细胞质效应来源于细胞质和核质间互作.金花薹不育细胞质除了纤维素和辣味素性状外,其余品质性状均表现为负效应,其中Vc表现为较强的负效应.不育细胞质的不利效应可以通过不育细胞质与恢复系之间的互作效应来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总页数】2页(P1968-1969)【作者】戴希尧;任喜波;魏毓棠【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园艺系,河北宣化,075131;河北北方学院园艺系,河北宣化,07513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1.1【相关文献】1.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效应研究 [J], 陶芬芳;岳宁燕;杨学乐;彭烨;邢蔓;朱艳菊;郑梦莎;邬贤梦2.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研究 [J], 任喜波;戴希尧;魏毓棠;司龙亭;许明3.具有低细胞质负效应的新型细胞质源的雄性不育系对水稻某些数量性状的影响[J], 孟祥祯4.萝卜胞质矮脚黄白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和亲本选配的研究——Ⅱ.亲本选配[J], 郝秀明;曹寿椿5.Y_(Ⅱ-Ⅰ)型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掖单13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J], 卞云龙;邓德祥;宗式群;印志同;李明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杂交制种技术王林生1,2,李毓珍3,马晓玉4(1.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遗传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3.河南省许昌市种子管理站,河南许昌461000;4.河南省民权县农业局,河南民权476800)摘要植物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
植物雄性不育可从自然突变中发现,也可通过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创造。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则可通过远缘杂交和回交转育,回交转育和保持类型品种、品系间杂交选育。
为了保证杂交种的强大杂种优势,杂交制种技术是关键,因此,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应选择严密的隔离区,确定适宜的父母本播期及行比,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晾晒及储藏。
关键词植物;雄性不育系;选育;杂种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6)11-2362-021植物雄性不育概述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雄配子———花粉的现象,如植物花药中无花粉、花粉败育和不裂药等均属雄性不育。
在高等植物中,雄性不育是一种普遍现象,早在1763年德国学者K u lrcu te就观察到植物雄性不育现象,达尔文(1890)对植物雄性不育现象作了报道,以后C orren s(1904)、B a teson(1908)、R hoad es(1933)、Ow en(1940)、S teph en s(1954)、木原均(1951)、袁隆平(1964)等分别在欧洲夏季薄荷、甜菜、烟草、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作物中发现雄性不育并开展系统研究。
K a u l(1988)在“高等植物雄性不育”专著中,综述了2989篇论文,报道了植物43个科162个属617个物种中有雄性不育现象,其中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茄科、豆科和十字花科中的植物雄性不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些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