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 格式:pdf
- 大小:208.23 KB
- 文档页数:3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纳岭沟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郭虎科;焦养泉;苗爱生;王贵;王小龙;程铁红【摘要】通过对纳岭沟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纳岭沟铀矿床为典型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
该矿床定位的构造条件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而形成的泊江海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直接控制;铀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古层间氧化带蚀变作用。
从古氧化作用早期的酸性蚀变、古氧化期后的弱碱性蚀变到晚期还原弱碱性蚀变,整个演变过程直接控制了纳岭沟铀矿床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
赋矿岩石的还原性组分特征和其它砂岩型铀矿床一样,主要是含有机碳、黄铁矿、硫(S2)等,铀的富集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矿作用历经了沉积铀预富集、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后期层间氧化作用改造成矿和晚期弱碱性还原作用保矿等4个阶段。
矿床形成年龄为84±1Ma、61.7±1.8Ma 和38.1±3.9Ma。
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纳岭沟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geology features and mineralization geochemistry in Nalinggou uranium deposit,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deposit is typical sandstone with paleo interlayer oxidization zones.The deposit was directly controlled by Bojianghaizi fault and the derived fractures which are affect-ed by the new tectonic movement.Mineralization related alteration mainly represented by the paleo in-terlayer oxidization zones which range from acid related alteration of early paleooxidation,slightly al-kaline alteration of later paleo oxidation to reductionof slightly alkaline alteration in the late stage.The evolution of alteration directly controls the epigenetic 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of Nalinggou uranium de-posits.The features of reducing component in rich ore are thesame as other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s, which mainly includes organic carbon, pyrite, sulfur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uranium enrich-ment.Mineralizatio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pre enrichment deposition,mineralization with paleo in-terlayer oxidization,mineralization of interlayer oxidation transformation in late stage,and slightly al-kaline and reduction for ore bearing in later period.The metallogenic age of deposits were 84 ± 1 Ma, 61.7±1.8 Ma and 38.1 ±3.9 Ma.Based on the summary of metallogenic features for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mineralization,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Nalinggou uranium deposit, and systematically divided the mineralization stages for location of different uranium deposits in Dongsh-eng region.【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5(000)0z1【总页数】10页(P283-292)【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作者】郭虎科;焦养泉;苗爱生;王贵;王小龙;程铁红【作者单位】核工业 208 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核工业 208 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核工业 208 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核工业 208 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核工业 208 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纳岭沟铀矿床是东胜地区继皂火壕铀矿床之后新近发现的又一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可靠储量:是指产于具有一定规模、品位和形态的已知矿床中的铀。
铀矿的工业指标:系指矿床储量的最低限量,最低可采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
歧化反应:在同一种元素中,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化学反应,一部分原子或离子被氧化,另一部分原子或离子被还原,这种反应称为歧化反应,或叫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2UO2+=UO22++U4+类质同象置换:系指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以可变的数量在矿物晶格中相互转换。
铀矿物可分为四价铀矿物和六价铀矿物。
变生作用(非晶化作用):系指在铀、钍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作用下和核裂变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铀、钍矿物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呈非晶态的现象。
同质多象:是指同种化学成分(石墨和金刚石),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
多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同质多象,是指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形成若干种仅仅在层的堆积顺序上有所不同的层状晶体结构的现象。
放射性:系指铀、钍、镭等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蜕变为另一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α、β、γ射线的现象。
荧光:是在外来能量(紫外线)的激发下,矿物发光的现象。
岩浆铀矿床:又称侵入体内型或正岩浆铀矿床。
系指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直接富集形成的铀矿床。
伟晶岩型铀矿床:系指经结晶分异的残余酸性熔浆(极少为碱性熔浆)经冷凝结晶和气成交代而形成铀矿床。
热液铀矿床:是指由不同成因的含铀热水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热液,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及各种有利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铀的富集体。
蚀变围岩:因热液交代作用而引起的围岩变化称为热液蚀变,而蚀变后的岩石称为蚀变围岩。
有效孔隙度:对成矿有意义的孔隙度是有效孔隙度。
线性构造:系指具有线状延伸特点的断层和裂隙。
环型构造:系指由环型、半环型断裂以及岩墙群组成的构造形态。
层型构造:系指顺层断裂构造及层内裂隙构造。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指与花岗岩体有紧密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的热液铀矿床产铀岩体:是指产有铀矿床的花岗岩体。
直线型构造组合:主要由两条或以上互相平行或侧列对称或锐角相截的夹持断裂构造组合。
立志当早,存高远铀矿开采实例——731 矿含铀煤层开采一、地质概况该矿为含铀煤矿床,赋存于侏罗纪煤层中。
走向长2240m,倾角12°~86°。
铀矿体产于煤层顶部,少数在顶板砂岩中,矿体不连续,呈似层状,透镜体,其厚度0.14~4.65m,平均1.86m。
矿体上盘为泥质胶结细砂岩、疏松、遇水形成流砂;下盘是煤;煤下盘为粘土页岩,遇水膨胀。
煤层节理发育,灰分14.1%,挥发分39.3%,含硫2.39%,易自燃发火,瓦斯含量不高。
二、采矿方法含铀煤层开采的特点是,既有放射性危害,又有瓦斯爆炸,自燃发火、地下水和流砂突出的危险。
同时还要考虑采铀保煤措施。
采矿方法主要是,倾斜分层充填采矿和短壁柱式采矿法。
倾斜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体连续,矿化均匀,厚度0.8~2.5m 的急倾斜矿体,见图1。
阶段高度50m,矿块长度40~50m,不留顶底和间柱,用密集木框天井作人工间柱;人工底柱有两种,一是木结构,用于窄矿脉和顶板稳固的矿体,二是混凝土结构,用于脉幅较宽的矿体。
溜矿井用直径为0.7m 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组装。
从中央充填井向两翼用25°~30°倾斜分层向上进行回采,分层高度2.5m。
为便于充填,溜矿井不宜太密,布置于底板一侧。
为减少粉矿损失,落矿前充填面铺软塑料板或砌一层水泥砂浆。
图1 倾斜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方法图1—阶段运输巷道;2—人行天井;3—充填井;4—人工底柱;5—溜矿井;6—矿体;7—充填体三、含铀煤层开采的特殊要求煤易自燃,防火灭火问题突出,要加强通风管理,采掘工作面不留浮煤,含硫高的煤巷用喷射混凝土支护,要在发火期(1~6 个月)前结束回采,并密闭采空区。
发火时,直接灌泥浆灭火或密闭灭火,并要定期对密闭区进行观测。
防氡降尘。
采用抽出式通风降氡、降尘、排瓦斯;尽量减少暴露面积;避免循环风和串联风;尽量减少矿石倒装次数;控制装药量,减少煤尘飞扬;合理调整风量分配,保证工作面。
[收稿日期]2017-09-05[作者简介]段晓华(1963—),男,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直从事铀矿勘查工作。
E-mail :121929463@DOI :10.3969/j.issn.1000-0658.2019.02.004砂岩型铀矿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分布最广的铀矿类型之一[1-2]。
近年来,我国在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3-4],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铀矿床[5]。
然而,在该盆地西南部的泾源-华亭一带,20世纪60年代已经发现了一大批铀矿化点,但至今并未获得重大突破。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地质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该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层及铀矿化的基本特征,以期对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1区域铀成矿地质背景中国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6]。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北临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带、东接山西地块、南临秦岭-祁连山褶皱带、西临阿拉善地块,是以古生代地块为基础发展而来、具有双重基底结构的大型叠合盆地[7]。
该盆地属于我国东、西部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调整带,为不稳定的克拉通内部叠合盆地[8]。
受周边板块汇聚和离散作用的影响,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及其西南缘发生强烈挤压,盆地西缘阿拉善地块富铀地层和岩体抬升剥蚀,为盆地中新生代盖层沉积及随后的铀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早-中侏罗世构造挤压变弱,辫状河沉积相十分发育,形成了有利的含矿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挤压加强,中-下侏罗统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并接受地下水的渗入改造,但由于构造变形过于强烈,铀成矿潜力降低;晚白垩世-渐新世早期盆地西缘整体抬升,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赋矿地层及矿化特征段晓华袁张君弟(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甘肃天水741025)[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泾源-华亭一带的地质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笔者重点研究了该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层及铀矿化的基本特征,认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可分为上、下两个含矿层;铀矿化与有机质、黄铁矿、黄铜矿等含量关系密切,铀以沥青铀矿或残余铀黑、硅钙铀矿、钙(铜)铀云母等矿物形式为主,部分呈分散吸附状,与Cu 、Pb 、Mn 、V 、Ni 、Co 等呈正相关关系。
西宁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仲星;李娟;高云【摘要】依据盆地的构造、岩性岩相、水文地质、铀源条件、铀矿化特征等方面特征,分析了西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确定下白垩统河口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初步预测了2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方向.【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4页(P423-426)【关键词】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西宁盆地【作者】仲星;李娟;高云【作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0 引言西宁盆地是一个石油、煤等多种能源矿产共生的沉积盆地,前人在盆地内已发现大量的铀矿信息,显示了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关学者也从岩性岩相、构造演化等方面阐述了西宁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地质特征,充分的说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铀矿资源潜力。
本文通过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预测2片找矿远景区,初步确定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背景西宁盆地是由达坂山断裂带、拉脊山南北缘断裂带、日月山一扎马山断裂带控制下的NW向内陆新生代断陷盆地。
盆地基底深部地质构造由基底褶皱和断裂组成。
中、西翼分别由近NS向的湟源北山复向斜和乐都北山复向斜组成,南北翼构造线近EW向,分别被达坂山断裂和拉脊山北缘断裂切破[1](图1)。
西以牛心山一响河尔村一线近NS向的岩浆岩带为界,东以红崖子沟断裂为界,东南以大峡水道与民和盆地相通[2],严格说来应称西宁-民和盆地,平面几何形态类似蝌蚪状。
盆地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分别由基底和盖层两个部分构成。
盆地基底构造主要层由中、古元古界等中、浅变质岩系和加里东—海西期中酸性岩浆岩组成。
盖层是由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图2)。
根据已知发现的砂岩型铀矿赋矿地层情况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可以确定找矿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河口组和古近系西宁群。
二连盆地与蒙古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对比秦明宽;赵凤民;何中波;申科峰;范光;李月湘;曹建英【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09(025)002【摘要】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基本特征研究为基础,总结了二连盆地和蒙古东南部砂岩型铀矿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出二连盆地与蒙古产铀盆地在大地构造属性、盆地类型及规模、铀源、构造演化史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但在产铀层位、后期构造活动性、区域铀矿化显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根本性差异在于构造活动性和控矿沉积体系两大方面.认为二连盆地与蒙古东南部沉积盆地的产铀潜力大体相当,并提出今后需重视对二连盆地"苏敏河式"铀矿的寻找.【总页数】7页(P78-84)【作者】秦明宽;赵凤民;何中波;申科峰;范光;李月湘;曹建英【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208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208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沉积盆地源汇过程及其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以新疆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为例 [J], 李盛富;陈洪德;周剑;王谋;刘俊平;王冰2.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战略选区——以二连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陈法正3.砂岩型铀矿集聚区成矿背景与成矿条件——以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J], 宗静婷;张复新;乔海明4.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J], 祝虎林5.沉积盆地水文地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以松辽盆地开鲁坳陷砂岩型铀矿为例 [J], 陈振岩;满安静;陈星州;熊耀华;邵建欣;王雷;孙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铀矿床芒来地段南部矿体定位因素分析摘要:近年来,巴彦乌拉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在地浸实验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类型铀矿床已引起国内铀矿地质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本文对芒来地段南部矿体铀成矿定位因素进行分析,从含矿目的层砂体岩性、氧化砂体和还原砂体厚度及百分率、目的层底板形态、氧化带分布等方面论述其对铀矿体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为今后该区及周围同类型矿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芒来南部矿体;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定位因素1. 前言巴彦乌拉铀矿床芒来地段位于二连盆地中东部马尼特坳陷西部塔北凹陷西侧边缘,行政上归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管辖。
矿床类型属古河谷型砂岩铀矿床,该类型铀矿床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铀源、成矿空间、含氧水为铀成矿的前提条件,地层砂体、氧化-还原作用、水动力等多种因素或同时或多次多期控制铀成矿。
本文主要通过对含矿目的层砂体岩性、氧化砂体和还原砂体厚度及百分率、目的层底板形态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与铀矿体厚度、品味、平米铀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氧化带的分布与铀矿体的关系,旨在为铀矿体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2. 铀成矿机理该区域内铀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分为砂体沉积期、铀成矿期和保矿期3个阶段(图1):早白垩世,巴音宝力格隆起和苏尼特隆起为该区提供充足的物源及铀源。
辫状河砂体沉积,为铀的富集提供储存空间。
两侧蚀源区为该区带来丰富的铀源。
自晚白垩世起,该区北侧断裂发生逆冲,造成北部抬升幅度加大,含氧水由北向南自构造天窗渗入,与自西向东的含氧水交汇,作为铀的载体控制着铀的运移方向。
当含铀含氧水中的六价态铀与砂体中还原介质相遇时,或被吸附或反应生成吸附态铀、铀矿物及含铀矿物。
另外,上部始新统伊尔丁曼哈组砂体盖层和下部赛汉组下段煤层提供的还原气体,均对已形成的铀矿体起到保护作用。
图1 矿床成矿机理示意图3.矿体定位因素分析在现有的铀成矿机理理论基础上,通过钻孔资料可以总结出:该区内铀矿体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利用含矿目的层砂体岩性、氧化砂体和还原砂体厚度及百分率、目的层底板形态、氧化带分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进而定位铀矿体。
中国主要铀矿类型、特点及其空间分布张万良【摘要】中国铀矿床通常划为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本文根据一些火山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与火山岩浆活动关系不大,主要受火山岩浆活动之后的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控制的事实,辟出斑岩铀矿类型;斑岩型与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是并列关系.花岗岩型和斑岩型铀矿归为构造控制型铀矿,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归为层位控制型铀矿.中国铀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成带成片、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特点,以SN向贺兰山—龙门山—小江断层带为界,可划分为东部滨太平洋铀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铀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铀成矿域.滨太平洋铀成矿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华南铀矿省、华北铀矿省和东北铀矿省.西(南)部的特提斯铀成矿域,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尚待深入研究.西(北)部古欧亚大陆铀成矿域,有西北铀矿省.4大铀矿省内共划分出18个成矿带(区).以火山岩、斑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靠近沿海的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多期构造一岩浆活动带内,以碳硅泥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带和南秦岭地带,以砂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陆相沉积盆地内.铀成矿带(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不仅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保矿条件等因素控制,而且还与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经济技术条件有关.%Generally,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4 types i.e.the granite-hosted,volcanics-hosted,carbon silicon mudstone-hosted,sandstone-hosteddeposit.However,some volcanics-hosted uranium deposits are not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volcanism and magmatism.The fact is that they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post-volcanism acidic porphyry intrusion.The author putforward a new type,the porphyry uranium deposit.The granite-hosted and porphyry uranium deposit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structure-controlled type and the volcanics-hosted and carbon silicon mudstone-hosted and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into stratabound type.Spayially,they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concentrated relatively in belts or zones.The belts are divided by a boundary of Helan mountain-Longmen mountain-Xiaojiang fault.The eastern Pacific rim uranium metallogenic domain occurs in east of the division boundary;the ancient Asian domain in the west (north) and Tethys domain in the west(south) and Ancient Euroasian domain and the northwest province in the west (north).The eastern Pacific uranium metallogenic domai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South China and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uranium ore Provinces.Little geological works has been done in the Tethys Uranium metallogenic domain.And it is potential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and study.In the 4 provinces there are 18 sub-belts (zone).The sub-belts of the volcanics-hosted and porphyry deposit mainly occur in the belts(zones) with multi-tectonic-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he east China and the eastern Pacific rim domain,the granite-hosted type in the belts(zones) with multi-tectonic-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e east-central China,the carbon silicon mudstone-hosted type mainly in north part and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southern Qinling fold belt,the sandstone-hosted type in he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 in North china.The uneven distribution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or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but also by geological working density an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9页(P526-534)【关键词】铀矿类型;成矿特点;铀成矿省;铀成矿带;空间分布;不均匀性【作者】张万良【作者单位】核工业270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9.14有关铀矿床类型的划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全球分布的铀矿床提出过许多分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