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撰稿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X县“十四五”修志工作规划(初稿)盛世修志,以志存史。
为庚续中华修志传统,保持X县地方志编修的连续性,达到实现“两全目标”重要任务,根据《X条例》“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X 县第三轮地方志续修工作即将全面启动,为全面推进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文化工程,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X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精神,坚持依FA 修志,按照《X条例》和X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实事求是、全面准确系统地记载X县自然、ZZ、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历史,总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经验,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志书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二、主要任务1.做好准备,完成第三轮《X县志》(2001—2020)编修。
2.完成乡(镇)志、部门(专业)志的编纂。
3.传统村落、古村落或有条件的村编纂村志。
三、编纂要求(一)县志的编纂要求为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确保志书质量,使第三轮所修《X县志》(2001—2020)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和著述性的高度统一,拟采取以下原则进行编纂。
1.体裁。
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七种形式,以志为主,适当加大图、表的运用。
2.体例结构。
本志采用中篇结构的设计体式。
篇目设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到科学分类兼顾社会分工实际,基本要求是:门类合理,归属得当;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层次分明,排列有序。
本志开头设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尾设附录、前志补遗勘误、索引、后记等。
主体内容采用卷、章、节、目记述。
3.志书断限。
本志为年代志,记述内容上限时间原则上为前志下限2000年之后的2001年,有的事物溯至起源,下限时间为2020年。
实体记述以事件始末为时限。
4.文体文风。
本志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
坚持述而不论的原则,寓褒贬于记事之中。
叙事唯实,不空发议论。
行文力求严谨准确、朴实简练、通俗流畅。
5.人物记载。
演讲稿的正确格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演讲稿的正确格式演讲稿的正确格式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关于年鉴撰稿中的几点要求相关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在编纂年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编纂年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安排2010年我县年鉴的编纂工作。
刚才,XXX已经对这次编纂年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下面,我再强调三点:一、充分认识编纂蔚县年鉴的重要性这次编纂年鉴是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也是我县近年来的首次。
可能有些同志对年鉴还不太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年鉴的重要性给大家讲一讲。
大家知道,年鉴是系统记述一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是大型综合性资料年刊,是保留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
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曾明确指出史志的目的是为了“鉴前世之盛衰,考当今之得失”。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史志工作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规划建设未来的重要作用。
即将编纂的《X县年鉴》(2010年)是记载我县当代发展进程的编年史,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所以不能把《X县年鉴》编纂工作简单地看成是编辑出版一本书,而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首先,编纂《X县年鉴》(2010年)是总结和反映我县2010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各项成果的需要。
2010年是我县化危为机、重塑形象之年,一年来,在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团结奋斗,全县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开创了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编纂《X县年鉴》(2010年)就是要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四大战略”,构建“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经济新格局中取得的突出的成绩和宝贵经验。
为我们从中更好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规划未来提供服务。
其次,编纂《X县年鉴》是宣传我县、推介我县、展示我县的需要。
今年我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成功地推介和宣传了蔚县,扩大了我县的知名度,提升了我县美誉度。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席国维杨平(南岔区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伊春153100)接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轮修志工作,第二轮续志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已经10年余了,工作实践发生了诸多变化。
二轮修志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对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认识。
一、法规性的纲要为第二轮修志指明了方向《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办发〔2006〕467号)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地方志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是地方志事业发展史上里程碑的大事件。
学习好、宣传好、执行好《条例》,对确保二轮修志的顺利开展和繁荣发展地方志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当前应抓住《条例》颁布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依法修志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要通过专题学习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宣传、学习《条例》,提高社会对《条例》的了解和对修志工作的认知度、认同感。
伊春市南岔区地方志办公室在门户网站上介绍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内容和修志知识;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标语;增加了广大市民对修志认识,引起很大的反响。
其次,按着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关于进行《条例》贯彻落实通知”,依照其督查工作的任务,我办进行了认真落实,并提请区人大、政协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由政府部门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查《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二轮修志的开展情况;重点督查地方志工作的“一纳入、五到位”情况,以保障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增强了修志机构和广大方志工作者强烈的“依法修志”意识,做依法修志的楷模。
一是进一步明确《条例》中规定的各级政府和地方志部门在修志方面的职责,树立“不尽责就是不作为”的理念。
由“被动修志”到“主动修志”的转变,地方志部门要实现由“要我修志”到“我要修志”的转变;二是牢牢把握《条例》中对修志业务方面的要求,比如第六条对志书质量的要求、第十二条对志书验收的规定、第十五条关于志书著作权的规定,都要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做依法修志的执行者,起到依法修志的表率作用。
钦州市志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送审稿总纂报告2016年7月13日印1《钦州市志》总纂报告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自2014年11月《钦州市志》三级评稿后,钦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对自治区方志办领导和专家们提出的数百条意见,进行分析研究,细心梳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编纂工作方案。
目前,全志共有卷首图片、序言、凡例、总述、大事记、正文、附录、编后记8个部分,共400余万字,其中正文部分有41篇。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编纂情况(一)精心准备1. 眉批转录。
《钦州市志》三级评稿会后,我办聘请钦州学院数学系一批大三学生将评议稿里专家的批注录入电脑,形成专家批注的电子稿。
2. 修改篇目。
在自治区方志办梁燕鸣处长的指导下,综合专家评议意见,我办对篇目反复修改、讨论。
新的篇目将钦州港、盐业、渔业、水果业提级升格为篇,以突出钦州沿海、水果丰富的地方特色。
钦州籍残疾人运动员张小玲蝉联五届残奥冠军,在体育篇中特设残疾人体育章,也是为了突出地方特色。
服务业是当代发展最快的行业,故将其提级升格为章,以突出时代特色。
又如,健身活动也是近一二十年火起来的群众体育,亦将其拔高为节。
3. 资料集成。
将《钦州市志(评议稿)》正式印刷稿、专家批注电子稿、各位专家撰写的评议意见电子版、评稿会总评(PPT)、评稿会各组的评稿现场录音(MP3)、修改后的总篇目2 等6项内容整合在一个文件夹,取名“钦州市志三级评稿会资料汇总”。
4. 将该资料汇总的文件夹复制给承修单位及志稿的撰稿人和核稿人,本办所有人员人手一份,各县区方志工作者任其复制。
当时我们的考虑,是把该资料汇总的内容当成修志人员的学习资料,修志人员在修改各自志稿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参考、借鉴其他志稿及其评议意见。
全部转成电子版,可以无限复制,广泛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分解任务建立集体研究与分工协作的编纂组织机制,主编韦杰,总纂胡运动,副总纂胡礼荣。
成立由韦杰、胡运动、黄奎、罗家桂、黄立廉、屈卫丹、黄艳芳、黄慧华等9人组成的修志组,将三级评稿会后全志整改任务一分为九,修志组成员分别担任各自整改任务的责任编辑,负责联系所对应志稿的承修单位,指导他们修改篇目,补充资料,按照专家要求进行整改。
教育志编写工作总结教育志编写工作总结范文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
那么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志编写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贯彻《条例》,狠抓志稿质量我室的主要工作是编纂第二轮《广西通志教育志》,同时积极完成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布置的地情书任务。
20xx年,我室工作重点是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修改、审核第二轮《广西通志?教育志》,做法是:(一)审查落实志稿内容的全面性。
内容的全面性是志书的基本要求,我们认真审查篇目、适当调整篇章和补充重要内容,防止“硬伤”;认真编写、修改重点篇章,体现本志特色。
一是根据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审核的编写提纲、第一轮教育志的情况和广西教育的实际,对前志没有的“教育人物”、“民办教育”、“教育法制与政策”、“语言文字工作”等独立设篇,前志没有的“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篇中单独设章,在“少数民族教育”篇中把广西11个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设立章节分别记述,在这些方面花费了很大力量,认真编写和修改,有所突破,反映本志特色;二是根据教育工作实际,“普九”是本志时限内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于20xx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检查验收的情况,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章的.下限调至20xx年,使该项内容体现完整性,是本志的亮点之一;范文写作三是针对前志很少反映教育人物在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活动和作用,在本志有关篇章中注意贯彻“以事系人”的原则,反映教育人物的活动和作为;四是对办学条件内容整合为“教育资源”篇,把“教育工程”、“教师队伍”、“教育技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设章记述,体现本志的时代性和特点,是本志又一亮点;五是在本轮修志年限内进行了多次学生体质调查,主编收集整理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很有价值,打算编入《附录》。
方志知识问答(三)方志知识问答(三)admin 发布于2009-10-15 17:19:00五十三、志稿的规范性修改有哪些内容?志稿中的字体、标点符号、称谓、时间、数字、计量、引文、图表等,都要求按《<宁波市北仑区志>书写规则》书写,否则要予以修改。
规范性修改工作量大,需下大气力。
五十四、志书审稿包括哪些内容?志书审稿包括指导思想是否对头,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有误,体例是否恰当,章节领属是否合宜,详略是否得当,粗细是否有度,图表设计是否完善,记述风格是否统一,乃至对一个数据、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运用,都要下一番校核把关的功夫。
五十五、审稿的标准是什么?审稿应把好“五关”:1.明确标准,把好政治关;2.去伪存真,把好史实关;3.通览全志,把好层次关;4.删繁就简,把好文字关;5.请人帮助,把好保密关。
五十六、审查志稿的政治质量包括哪些内容?政治质量是志书灵魂之所系。
审查志稿的政治质量是审稿的首要任务,具体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1.看是否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看是否有违志书的社会主义方向;3.看是否有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1.看是否符合党的政策要求。
五十七、怎样审查志稿的科学性?审查志稿的科学性,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看是否合乎逻辑;2.看有无自我矛盾;3.看叙述是否周密;4.看有无被现象掩盖了本质;5.看是否有违专业知识;6.看是否符合历史阶段性;7.看有无时间概念上的混乱。
五十八、怎样审查志稿的著述质量?如何审视志稿的著述质量,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考核。
所谓宏观考核,就是从志稿的全局和整体上全面考虑,看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写出了精髓,是否突出了核心。
比如,它是否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否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
续志编写工作四忌发布时间:2021-09-13T12:53:25.84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张文兴[导读] 摘要:续修地方志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轮修志结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
山东省青州市档案馆山东 262500摘要:续修地方志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轮修志结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
国家规定,地方志每20年续修一次,因此,续志编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结合笔者参与的续志编写工作,总结出一些工作经验,供修志同仁参考。
在首届志书编纂任务完成之后,按照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指出的“本届修志完成之日,就是下届修志开始之时”的指示精神,各地己陆续开展续修新志工作。
但据调查,首届志书出版之后,许多地方的史志工作机构已经进行了撤销、合并,能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
续修新志,首先面临的就是机构问题、人员问题等。
笔者认为,做好续修新志工作有“四忌”:1 忌不设置机构《左传》中有句名言,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续修新志工作也一样,首先必须保证机构的健全,不应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既不设置机构,又不给人员编制,只是随便找几个人,挂靠个单位就万事大吉。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要知道,如果不设置机构,各种关系就无法理顺,工作则难以开展。
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敬业精神、凝聚力便无从谈起,队伍似一盘散沙,志书这块“硬骨头”怎么能啃得下来?因此,续修新志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机构问题。
只有机构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人员得以全面落实,才能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像一些地方不设置机构的做法,只能应付一时,最后会给工作带来被动。
所以,在机构设置问题上,要抓早字。
否则,就会给前期工作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2 忌不合理用人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人才的重要性应该放在首位。
他说:“夫村书俗学,既无良材,则比次之业难于凭藉者一矣。
”“为比类之业者,比知著述之意,而所比次之材,可使著述者出,得以凭藉……”按照专家修志的要求,各级应吸收各行各业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从事修志工作,以提高修志队伍的整体素质。
基层修志工作经验材料XX年8月,《XX县志》(1986~XX)出版发行,标志着XX县第二轮续修县志工作的结束。
从全国来看,第一、第二轮修志工作结束后,地方修志方兴未艾。
从我县来看,续修县志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全县上下关心史志事业、共同参与修志工作的热情仍然十分高涨。
另一方面,县志对XX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展现相对来说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地域文化及发展状况尚未得到完全开发,更全面深入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成为必然。
XX成陆时间短,置县也仅有六十多年的时间,地域文化孕育晚、积淀少。
而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以文化作强大支撑,XX文化先天不足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XX的发展。
史志文化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县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续修县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基层修志工作,丰富活跃县域文化被提上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XX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和XX年5月18日颁布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严格规范了所有机关、社团、单位及公民在地方史志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对于实施依法修志,建立史志工作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提高了全民依法修志的认识,为基层修志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和保障,为县党史史志办公室明确了职责任务,增强了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以上原因,XX年下半年,XX县以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为总抓手,顺应时代潮流,采取多种措施,大张旗鼓开展了新一轮基层修志工作。
至目前,XX县相继出版了《XX县电力志》《XX县地方税务志》《XX县国土资源志》《XX县人大志》等四部部门志;《XX 教育志》《XX军事志》《XX科技志》《XX计划生育志》《XX县政协志》等七个部门志已形成初稿,正在逐步完善内容;七个乡镇修志工作均已启动,大部分乡镇已经完成基础资料征集。
基层修志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行政推动,强化依法修志意识XX县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社会参与”的修志方针,推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在全市率先、全省第三个出版发行了第二部志书。
《广东地方志纪事》条目及撰写分工(修订)说明:1.本方案中所列条目的编写要求,除有特别说明之外,请对照已发的《〈广东地方志纪事〉编写方案》执行。
2.各部分及条目后括注撰稿者或组织撰稿者。
凡例照片(信息处;黄江裕,陈宏亮;各市提交大事纪略内容条目时,应同时提交照片)总述(新中国成立前:陈泽泓;新中国成立后:侯月祥)大事记(新中国成立前:王涛;新中国成立后:侯月祥)大事纪略上卷(事物发端—1949年)修志历程篇(王涛)元代及以前的广东修志明代广东修志清代广东修志民国广东修志广东通志馆潮州修志馆(潮州市)志书篇(编写方案原要求对有代表性的府、县志列条目,现改为在府、县志编纂条中,也重点介绍有代表性志书即可)1一、通志编纂(田亮)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嘉靖《广东通志》万历《粤大记》康熙《广东通志》雍正《广东通志》道光《广东通志》民国《续广东通志(稿)》民国《广东通志(稿)》二、府志编纂(各相关市,记述历代府志编纂及存志概况)广州府志(广州)潮州府志(潮州)惠州府志(惠州)韶州府志(韶关)肇庆府志(肇庆)高州府志(茂名)雷州府志(湛江)三、县志编纂(各相关市县区,记述历代县志编纂及留存概况)南海县志番禺县志顺德县志东莞县志从化县志龙门县志增城县志新会县志香山县(中山县)志三水县志新宁县(台山县)志赤溪厅志新安县(宝安县)志清远县志花县志佛冈县志海阳县志潮阳县志揭阳县志饶平县志惠来县志大埔县志澄海县志普宁县志丰顺县志南澳县志梅县(嘉应州)志兴宁县志长乐县(五华县)志平远县志镇宁县(蕉岭县)志2归善县(惠阳县)志博罗县志长宁县(新丰县)志永安县(紫金县)志海丰县志陆丰县志龙川县志连平州(连平县)志河源县志和平县志曲江县志乐昌县志仁化县乳源县志翁源县志英德县志南雄府志保昌县志始兴县志连州志阳山县志连山县志高要县志四会县志新兴县志阳春县志阳江县志高明县志恩平县志广宁县志开平县志鹤山县志德庆州志怀集县志封川县志开建县志罗定州志云浮县(东安)志郁南县(西宁)志茂名县(高州县)志电白县志信宜县志化州志吴川县志梅菉(吴川县)志石城(廉江县)志遂溪县志徐闻县志海康县志四、乡志专志选介(陈静、相关市县区志办)东汉:《南裔异物志》晋:《南方草木状》3南北朝:《南越志》唐:《岭表录异》宋:《岭外代答》明:万历《岭海名胜记》万历《粤剑编》万历《厓山志》(陈泽泓)万历《东里志》(饶平)嘉靖《广州人物传》嘉靖《潮中杂纪》(潮州)清:顺治《南海九江乡志》(佛山南海区)康熙《粤秀书院志》(广州越秀区)康熙《广东新语》康熙《鼎湖山志》(肇庆端州区)雍正《岭海见闻》乾隆《广东水道通考》乾隆《南越笔记》乾隆《粤东闻见录》乾隆《西樵志》(佛山南海区)乾隆《光孝寺志》(广州市)乾隆《端溪砚志》(肇庆端州区)嘉庆《三水龙川海阳潮阳花县风俗志》嘉庆《羊城古钞》(广州市)道光《岭南荔枝谱》道光《佛山忠义乡志》(佛山市)道光《粤海关志》(广州市)道光《韩江闻见录》(潮州市)同治《广东图说》同治《应元书院志略》(广州越秀区)光绪《波罗外记》(广州市)光绪《粤屑》光绪《华峰山志》(广州增城区)光绪《广东海图说》光绪《广东考古辑要》(陈泽泓)光绪《学海堂志》(广州市)光绪《南海乡土志》(佛山南海区)光绪《新会乡土志》(江门市)光绪《高要乡土志》(肇庆高要市)光绪《新兴乡土志》(新兴县)光绪《兴宁乡土志》(兴宁市)光绪《嘉应乡土志》(梅州市)光绪《德庆乡土历史志》(德庆县)光绪《楚庭裨珠录》光绪《端溪书院志》(肇庆端州区)民国:《广州城坊志》(广州市)《惠州西湖志》(惠州惠城区)《香山乡土志》(中山市)《潮州艺文志》(潮州市)《番禺河南小志》(广州市)《罗浮山志》(博罗县)《潮州三山志》(潮州市)《星岩今志》(肇庆端州区)《番禺末业志》《番禺县古坝乡志》(广州番禺区)《阴那山志》(梅州市)《广东抗战人物志》4年鉴篇(林子雄)概述《广东年鉴》《广东经济年鉴》《广东经济年鉴续编》《广东商业年鉴》《商事年鉴》《广东省民政统计年鉴》《广州年鉴》《广州卫生年鉴》名家篇(陈泽泓)概述杨孚王中行陈大震祝允明黄佐林大春王天性(汕头澄海区)郭棐王学曾李待问(佛山南海区)叶春及黎民表郭之奇屈大均蓝鼎元凌鱼张维屏黄培芳何梦瑶黄登瀛(肇庆端州区)陈昌齐吴兰修梁廷枏刘彬华梁騉(怀集县)阮元曾钊谢兰生黄香铁陈灃吴荣光(佛山南海区)温训吴道镕欧樾华邹伯奇谭莹史澄陈兰彬温仲和陈伯陶梁鼎芬赖际颐5桂坫温廷敬朱汝珍黄佛颐邬庆时张友仁陈梅湖邹鲁饶宗颐梁启超的方志理论下卷(1949—2014年)修志历程篇一、新方志编修概况(侯月祥)广东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志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新方志工作的第一份文件广东省首轮新方志编修广东省二轮新方志编修二、重要会议全省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田亮)全省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田亮)全省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田亮)全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田亮)全省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田亮)全省第六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田亮)省地方志编委会第一次会议(田亮)全省城区志编修工作研讨会(吕汉光)全省市(地)修志工作会议(侯月祥)第一期志书总纂业务研讨会(侯月祥)粤琼《广东省志》篇目总体设计研讨会(侯月祥、王涛)广东牵头召开首次南方部分省(区)修志工作协调会(侯月祥)广东省地方志工作座谈会(省志处)1989年中国县镇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工作现场会(江门市)6全省首次志稿评议现场会(吕汉光)全省第二次志稿评议现场会(吕汉光)广东省《佛山市志》(稿)评议现场会(吕汉光)全省用志工作现场会(陈松文)广东省地方志与文化大省建设研讨会(王涛)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会议(梁芝铭)新建地级市修志研讨会(吕汉光)广东省新方志编修20周年纪念大会(田亮)全省依法修志工作暨2009年地方志工作电话会议(田亮)首次全省年鉴工作会议(许之标)全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会议(王洁娟)全省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会议(王洁娟)《广东省志》审查委员会会议(王涛)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第54、60次会议(幸英鸾)三、工作机构(省志办各相关处、相关市县区,各市县区相关机构目前规范名称,近期行政区域有变化的县区机构概况条目由市志办组织撰写)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幸英鸾)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幸英鸾)《广东省志》编纂委员会(幸英鸾)历任《广东省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幸英鸾)分管省地方志工作历任省领导(幸英鸾)《广东省志》审查委员会(王涛)《广东省志》审查委员会历任正副主任、委员名录表(陈雪琼)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幸英鸾)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历任正副主任、委员名录表(陈雪琼)《当代中国的广东》编纂委员会(王涛)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田亮)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刘凤霞)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史志办公室7珠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史志办公室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江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阳江市地方志办公室湛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清远市史志办公室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揭阳市史志办公室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海珠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白云区地方志办公室(区档案局史志编研科)广州市黄埔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花都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番禺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公室8广州市萝岗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从化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增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福田区史志办公室深圳市罗湖区地方志办公室深圳市盐田区地方志办公室深圳市南山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史志办公室深圳市龙岗区史志办公室珠海市香洲区地方志办公室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珠海市斗门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汕头市金平区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龙湖区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澄海区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濠江区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潮阳区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潮南区地方志办公室南澳县史志办公室佛山市顺德区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禅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高明区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浈江区史志办公室韶关市武江区史志办公室韶关市曲江区史志办公室9乐昌市地方志办公室南雄市史志办公室仁化县史志办公室始兴县史志办公室翁源县史志办公室新丰县史志办公室乳源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河源市源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东源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平县地方志办公室龙川县地方志办公室紫金县地方志办公室连平县地方志办公室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梅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平远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蕉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大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丰顺县史志办公室五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惠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博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龙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汕尾市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0陆丰市地方志办公室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陆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江门市蓬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台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局方志股)开平市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地方志股)鹤山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地方志股)恩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阳江市江城区地方志办公室阳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阳西县地方志办公室阳东县地方志办公室湛江市赤坎区地方志办公室湛江市霞山区地方志办公室湛江市麻章区地方志办公室湛江市坡头区地方志办公室雷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廉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吴川市地方志办公室遂溪县地方志办公室徐闻县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茂南区党史地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信宜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高州市党史地志办公室化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电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肇庆市端州区史志办公室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四会市党史方志办公室高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德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封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怀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肇庆市高新区地方志办公室清远市清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清远市清新区史志办公室英德市史志办公室连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佛冈县史志办公室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连南瑶族自自治县史志办公室阳山县史志办公室潮州市湘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潮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潮州市枫溪区党政办公室揭阳市榕江区史志办公室揭阳市揭东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普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揭西县史志办公室惠来县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云城区史志办公室罗定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新兴县党史县志办公室郁南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安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四、队伍有重大贡献编纂人员及专家学者(省志处)黄勋拔(吕克坚)甄炳昌(广州市)胡朝懿(王涛)林天蔚(侯月祥)曾昭璇(曾新)陈乐素(刘波)重要培训活动(经办会务处)委托暨南大学举办首届修志干部培训班(侯月祥)省地方志学会聘请首批顾问(侯月祥)《广东省志》各专志主编培训班(侯月祥)志书主编(主笔)学习班(侯月祥)地方志人才培训工程(李海笛)建立广东省地方志专家库(王涛)五、行政规章、制度、规划(人秘处)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田亮)广东省地方志年报制度(田亮)广东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试行)(许之标)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办法(吕汉光)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广州市)广州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广州市)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田亮)广东省地方志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田亮)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田亮)六、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概况(王晓亮)省级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幸英鸾)广州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广州市)七、专项工作(市县处、人秘处)省政府向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志办赠送办公设备(李海笛)省政府拨款补贴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志部门办公经费(王晓亮)省政府向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志办赠送工作用车(李海笛)广东地方志系统援助地震灾区地方志恢复重建工作(幸英鸾)西藏林芝地区4部县志稿点评暨总纂人员培训班(吕汉光)各地级以上市对口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志工作(吕克坚)广东省地方志系统对口援助西藏林芝地区4县志书出版(吕克坚)东莞支援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志出版(东莞市)省地方志办牵头援疆工作(田亮)荣誉篇(各相关处、相关市县区)一、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韶关市南雄市史志办公室梅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揭阳市揭西县史志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史志办公室云浮市新兴县党史县志办公室茂名市信宜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田亮)韶关市史志办公室深圳市史志办公室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大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二、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工作单位)全国方志系统特别嘉奖先进工作者黄小红、叶小华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马建和(田亮)、陈泽泓、许文清、谭丽珍、龚火生、黄继澍、张世开、潘朝明、罗祖宁、吴冉彬、甄伟新、卜映芬、黄小红、陈英林、林嘉应、苏凯愈、钟珠陈强(田亮)、王国栋(田亮)、王林生、罗琼标、吴士清、吴淑贤、吴小坚、高晓娟、潘朝明、黄玲、谭永多、潘建成、陈保民、吴小明、林昉、杨豪明三、省级地方志先进集体(田亮)省级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情况表单位名称荣誉称号获奖时间授奖单位四、省级地方志先进工作者(田亮)省级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情况表名称单位职务荣誉称号获奖时间授奖单位五、全省志书、年鉴、地情书参展、评奖活动(经办活动处)《广东省志》编修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幸英鸾)广东省参与全国方志成果展(侯月祥)广东省参与全国志书评奖(陈松文)全省新编方志成果展(梁芝铭)全省第一次地方志系统表彰大会(田亮)全省表彰第一轮地方志优秀成果奖(吕汉光)全省首次表彰新编专业志、年鉴、地情书资料优秀成果(吕汉光)全省年鉴评奖活动分设条目(许之标)广东省第一届年鉴编纂质量评比活动(许之标)广东省在第二届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评奖中取得优异成绩(许之标)志书篇一、省志(省志工作处)概述(刘珂)《广东省志》编纂情况(刘珂)《广东省志》各分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主编名录表(杨波)《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情况(刘珂)《广东省志(1979—2000)》各卷编纂委员会主任、主编(省志工作处按分工报送,幸英鸾汇总)(按方志百科分工,分别由王涛、刘珂、幸英鸾完成修改补充)《广东省志·总述》《广东省志·海洋与海岛志》(刘珂)《广东省志·宗教卷》《广东省志·华侨卷》《广东省志·华侨志》(刘珂)《广东省志·农业志》《广东省志·科学技术志》(刘珂)《广东省志·电力工业志》《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广东省志·财政志》《广东省志·军事志》《广东省志·公安志》《广东省志·风俗卷》《广东省志(1979—2000)·总述卷》《广东省志·丝绸志》二、市志(各地级以上市)《广州市志》、《广州市志(1991-2000)》《深圳市志(1979—2000)》《珠海市志》、《珠海市志(1979—2000)》《汕头市志》、《汕头市志(1979-2000)》《佛山市志》、《佛山市志(1979-2000)》《韶关市志》、《韶关市志(1979-2000)》《河源市志(1988-2008)》《梅州市志》、《梅州市志(1979-2000)》《惠州市志(1979-2000)》《汕尾市志(1979-2000)》《东莞市志》、《东莞市志(1979-2000)》《中山市志》、《中山市志(1979-2000)》《江门市志》、《江门市志(1979-2000)》《阳江市志(1979-2000)》《湛江市志》、《湛江市志(1979-2000)》《茂名市志》、《茂名市志(1979-2000)》《肇庆市志》《清远市志(1988-2003)》《潮州市志》、《潮州市志(1992-2005)》《揭阳市志(1992-2004)》《云浮市志(1979-2000)》三、县志选介(相关修志单位)《南雄县志》《澄海县志》《兴宁县志》《大埔县志》《顺德县志》《增城县志》《信宜县志》《饶平县志》《南海县志》四、专志、乡镇志选介(相关市县区)广东摄影艺术志(1843—2006)(刘珂)广东省纪检监察志(1950-1995)(幸英鸾)华南环境研究所志(程慧)广州市天河村志系列丛书(广州天河区)广州植物志(广州市)广州市地名志(广州市)广州文物志(广州市)广州亚运志(广州市)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广州市)番禺镇村志(广州番禺区)白云区前志(广州白云区)从化温泉风景区志(广州从化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志(广州市)广钢志(广州市)中国石油化工总厂图志(广州市)广州交通邮电志(广州市)韶钢志(韶关市)江门市棉纺厂志(江门市)江门市造纸厂志(江门市)乳源瑶族志(乳源瑶族自治县)河源市省属水库移民志(1958-2008)(河源市)揭阳县卫生志(揭阳市)东莞篮球志(东莞市)东莞市镇志系列(东莞市)东莞工商管理志(东莞市)油甘埔村志(东莞市)中山市镇志系列(中山市)孙中山志(中山市)郑观应志(中山市)端砚志(肇庆市)广宁竹志(广宁县)四会柑桔志(四会市)饶平风物志(饶平县)普宁县风俗志(普宁市)普宁市种植业传统农具志(普宁市)华南环境研究所志(程慧)怀集志书志(怀集县)南海县部门专业志系列(南海区)佛山南海区镇志系列(南海区)佛山南海区部门专业志系列(南海区)佛山南海区盐步街道村志系列(南海区)岭南建筑志(陈泽泓)六、全省已出版各级各类志书新中国成立后各市、县(市、区)志编纂、出版情况表(吕汉光)填表单位:志名编纂单位主编上限/下限始修/出版出版单位字数册(年)(年)数注:本表含编纂成稿后未出版的志书新中国成立后乡镇(街道)、部门、企业志编纂、出版情况表(李海笛)填表单位:志名编纂单位主编上限/下限(年)始修/出版(年)出版单位字数册数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各类专志编纂、出版情况表(李海笛)填表单位:志名编纂单位主编上限/下限(年)始修/出版(年)出版单位字数册数首轮《广东省志》编纂出版情况表(王涛)《广东省志(1979—2000)》编纂出版情况表(幸英鸾)年鉴篇(年鉴处、年鉴社、相关市县区)概述(许之标)一、年鉴管理情况广东全省实现全部编纂综合年鉴(许之标)广东省综合年鉴管理体制全部理顺(许之标)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出版规范化要求(许之标)二、年鉴编纂出版情况(年鉴社、各市志办)《广东年鉴》编纂出版(刘凤霞)广州市年鉴编纂出版深圳市年鉴编纂出版珠海市年鉴编纂出版汕头市年鉴编纂出版佛山市年鉴编纂出版韶关市年鉴编纂出版河源市年鉴编纂出版梅州市年鉴编纂出版惠州市年鉴编纂出版汕尾市年鉴编纂出版东莞市年鉴编纂出版中山市年鉴编纂出版江门市年鉴编纂出版阳江市年鉴编纂出版湛江市年鉴编纂出版茂名市年鉴编纂出版肇庆市年鉴编纂出版清远市年鉴编纂出版潮州市年鉴编纂出版揭阳市年鉴编纂出版云浮市年鉴编纂出版二、获全国一等奖年鉴(年鉴社、相关市志办)《广东年鉴》(刘凤霞)《广州年鉴》《深圳年鉴》(含:深圳经济特区年鉴)《汕头年鉴》(含:汕头经济特区年鉴)《中山年鉴》《东莞年鉴》《惠州年鉴》《天河年鉴》《萝岗年鉴》《顺德年鉴》《南海年鉴》《三水年鉴》《广东建设年鉴》三、年鉴选介(许之标、相关市志办)《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台山年鉴》《东莞市大朗镇年鉴》《广州民营经济年鉴》《惠州生活年鉴》《虎门年鉴》《东山年鉴》《芳村年鉴》四、全省已出版年鉴(许之标)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年鉴编纂出版情况表年鉴名称创刊时间卷号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主编或总编副主编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字数(万字)旧志整理篇(信息工作处)概述(钱丹丹)一、旧志搜集、整理与出版旧志的搜集(钱丹丹)旧志的整理(钱丹丹)影印出版(钱丹丹)点校出版(钱丹丹)旧志数字化(钱丹丹)旧志数据库(钱丹丹)二、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梁芝铭)概况全面搜集与整理广东历代方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的编辑排版《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出版印刷《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的发行三、旧志、其他古籍整理广东方志要录(陈静)广东方志考略(陈静)岭南古方志辑录(陈静)广东古代方志辑佚(陈静)清实录广东史料(陈静)元大德南海志残本(附辑佚)(广州市)广州大典·史部·方志专辑(广州市)《粤海关志》校注本(广州市)粤海关报告(广州市)雍正《从化县志》译注本(广州从化区)道光《开平县志》点校本(江门开平市)南海县志影印本系列(佛山南海区)张荫桓文集(佛山南海区)《香山乡土志》电子版(中山市)康熙《新安县志》校注本(深圳宝安区)嘉庆《新安县志》校注本(深圳宝安区)古瀛志乘丛编(黄继澍)《潮州志》补辑(黄继澍)潮州隋唐宋代方志史辙考(陈泽泓)光绪《潮阳县志》点校本(汕头潮阳区)天启《阴那山志》增订本(梅州市)康熙《程乡县志》点注本(梅州市)道光《石窟一征》点注本(蕉岭县)广东方志与十三行(广州市)广州地区旧志气候史料汇编与研究(广州市)佛山地区旧族(家)谱汇辑(佛山市)肇庆市端州区现存谱牒情况(肇庆端州区)。
修志撰稿规范
本规范根据志书(年鉴)体例要求制定,适用于各单位、部门志书(年鉴)稿件的编写。
条目释文规范
1.采用公报语体,记叙与说明相结合,不评论。
2.真实。
据事直书,不掺假,纪事寓理。
3.表述精确。
不用“当前”、“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部门”、“大幅度增长”、“2/3
以上”、等模糊语言,以及“去年”、“今年”“明年”“来年”“次年”“近年”等时间标准不清的词语。
年鉴反映当年年度内的事,可用“年内”来表述时间。
4.消肿。
不设导语,不记流水帐,不议论。
5.挤水分。
不说过头话,不溢美,忌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不说“荣获”,“狠抓”、“强
化”、“优化”,而说“获得”、“抓住”、“加强”、“调整”。
6.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特别注意避免无主句(主语可省略的除外)和杂揉句。
7.符合国家有关汉字简化的规定,特别注意后来又行文恢复了的,如“瞭望”不作“了望”,
“像太阳”不做“象太阳”。
8.符合国家有关标点符号用法规定。
地名起止用“-”字线,如“北京-广州”:时间起止
号为“~”,如“8月~9月”。
9.符合国家有关数字和计量单位用法的规定。
计量单位名称在释文、技术标准、技术参数
中统一用国际单位符号:统计表中统一用国际符号。
10.称谓一律用第三人称,如不用“我国”用“中国”。
人物一般直呼其姓名,必要时可加主
要职务,如可称“付志寰”、“铁道部部长付志寰”。
11.省去不必要的助词和介词。
“提出了”、“取得了”、“改善了”宜去“了”字;“总数为”、
“产值为”、“人均为”宜去“为”字;释文开头不说“为了……”;“职工共××人”、“企业共××家”、“投资共××万”宜去“共”字;“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应改为“调查职业病危害”,去掉“对”字;“已建成线路××公里”宜去“已”字。
12.把握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辞书条目释文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年鉴条目释文则回答“做什么”或“怎么样”
的问题。
文艺作品可以充分运用修辞方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年鉴条目释文要求简明扼要,即使介绍风景名胜也不需要太多的景物描写,所用修辞手法一般只限比较、排比和反复。
工作总结是写给上级领导和本单位干部看的,重在归纳做法、总结经验、和找出差距;
年鉴条目释文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料,重资料价值,没有必要详记过程、做法和经验(经验性条目除外)
新闻报道引导舆论,语言生动、形象;年鉴不重在宣传,文字简练,介绍人物也只记载其主要事迹,而不描写外貌、性格和言谈举止。
13.条目按字数一般可分为小、中、大三种,小条目200~300字,中条目400~500字,大
条目1000字左右。
讲究惜墨如金、文约事丰,资料信息密度大。
少数大型条目可超过2000字左右,但要严格掌握。
条目标题规范
1.一语中的,概括条目主题。
如“法制宣传教育”、“消防管理”。
2.简明扼要,以不要超过10字者为佳。
如“××大桥落成通车”、“民事审判工作”、中“落
成”、与“工作”可删去。
3.中心词尽量前置。
如“颁布安全管理条例”宜改为“安全管理条例颁布”。
4.忌抽象。
如“为支援灾区建设做贡献”宜改为“为支援灾区捐款捐物”
5.忌标语口号式。
如“大张旗鼓地开展建线达标活动”宜改为“建线达标活动”。
数据规范(不包括统计表)
1.数据指含有统计意义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国际单位采用英文符号标注。
如“5t”、
“6m”、“1230㎡”、“7人次”、“20辆”。
2.超过5位的数据宜以万、亿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报表除外),如“1283900”
写作“128.4万”,“240000人”写做“24万人”,“245470万吨”写作“24.5亿吨”。
3.百分数和千分数中的小数,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如“16.51%”写作“16.5%”,
“31.38‰”写作“31.4‰”。
4.完成计划100%以上应超额完成表示,如“完成计划的123%”写作“超额完成计划的23%”。
5.绝对数的增减以“增加”、“减少”表示,百分数的增减以“增长”、“下降”表示。
如不
能说“增长1536人”,也不能说“增加37%”。
6.百分比的升降可以百分点表示,如“由53%上升到57%”即“上升4个百分点”。
7.约数可用“约”、“左右”、“上下”、“多”、“余”等结合汉字数字表示,但不能叠用,如
可用“约一百人”或“多于一百人”,不可用“约一百多人”。
用小数表述的数据不用“多”
字,如“1.3万多人”应去“多”字。
8.统计时限为1月1 日至12月31日,统计口径与此不一致的,应在统计数据后面加括弧
注明统计时限。
条目书写(打印)格式
1.条目标题加方头括号“【】”,顶格起行书写,后空一字接释文。
条目中的层次标题,另行
空二字书写,后空一字接正文。
条目与条目之间空开一行书写。
落款置于文末右下方,右空一格。
落款可署作者姓名,也可署某某单位、某某个人。
署名加圆括号“()”。
2.释文层次较多的,分层序码书写:第一档1.2.
3.……第二档(1)(2)(3)……第三档○1○2
○3……
3.引用文件要严格书写文件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号。
公文号中的年份使用六角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