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建设项目
- 格式:pdf
- 大小:217.68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大数据分析刘慧圆赵莉娜包伯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18-08-01内容•CVH标本总体情况•CVH标本采集信息分析•标本采集空缺分析情况•科研支撑•总量–693万份标本(2018年8月)•年增量–38万(近4年)•数据来源–86家标本馆•范围–覆盖34个省市自治区33354838.52014201520162017近4年CVH 标本增量标本量(万)非空数据比率 有效数据 比率 比率差值国家 6304396 96.70% 5589589 85.73% 10.96%中国 6015711 95.42% 国外 288685 4.58% 省名 5942517 91.15% 4720350 72.40% 18.746% 县名 4023931 61.72% 3879000 59.50% 2.223% 地名 4601443 70.58% 4601302 70.57% 0.002% 科名 5672864 87.01% 5140121 78.84% 8.171% 属名 5398532 82.80% 5398489 82.80% 0.001% 种名 5133637 78.74% 5120068 78.53% 0.208% 模式类型 4798494 73.60% 4793274 73.52% 0.080% 采集人 5418902 83.11% 5141128 78.85% 4.260% 鉴定人 4349295 66.71% 4332824 66.46% 0.253% 海拔 5314668 81.52% 3698359 56.73% 24.791% 经纬度 1869085 28.67% 1550553 23.78% 4.886% 采集日期533695081.86% 524266680.41% 1.446%CVH 全部标本主要字段的非空和有效数据统计本次分析•总记录数651万 •截至2017年12月 •未包含2018年1月的43万份数据•数据质量•有效数据比例平均达70%省不规范化的情况(“云南省”案例)•各字段普遍存在问题–无效字符–录错–格式不统一省级字段分组统计得到2944组30%10%7%6% 5% 4%3%3% 3%2%2% 2% 2%2% 1% 1% 1% 1%1% 1% 1% 1% 1% 1% 1%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PEIBSC KUN WUK NAS IBKQTPMBCVH 各馆标本数量比例CVH 标本总体情况•植物标本采集在时间上的特点10631279 34895910 19042 403291697587362911823191709187540954 585307720236259816 25286914817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1860187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植物标本采集在空间上的特点1030576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四川省 云南省 广西壮族… 广东省 江西省 贵州省 陕西省 湖南省 西藏自治区 湖北省 浙江省 新疆维吾… 甘肃省 青海省 海南省 福建省 河北省 山西省 江苏省 内蒙古自… 河南省 重庆市 黑龙江省 辽宁省 安徽省 吉林省 山东省 北京市 台湾省 上海市 宁夏回族… 香港特别… 天津市 澳门特别…物种数量标本数量各省标本数量和物种数量对比图标本数据物种数量CVH标本分析•CVH标本类群初步统计CVH标本分析CVH标本各级别覆盖比率注:Col-China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8年光盘版CVH 标本分析361327332203255298 236107157866 135001 131199 117165 103147 103018标本数量在10万以上的科标本数量 •CVH 平均每种标本量为209份•标本采集量超过10万份的科共10个科CVH标本分析•所有物种均有标本收录的科----103科所有物种均有标本收录的前10科Family 科名该科总物种数有标本的物种数有标本的物种比例(%)Combretaceae 使君子科31 31 100 Rhizophoraceae 红树科19 19 100 Linaceae 亚麻科18 18 100 Altingiaceae 阿丁枫科16 16 100 Balanophoraceae 蛇菰科15 15 100 Burseraceae 橄榄科15 15 100 Connaraceae 牛栓藤科15 15 100 Verbenaceae 马鞭草科13 13 100Opiliaceae 山柚子科11 11 100Gnetaceae 买麻藤科11 11 100标本采集人分析95%4%1%0%0%采集人的标本采集量统计 100以下 100-10001001-50005000-10000105472, 10% 66000, 7%65340, 6% 59254, 6% 5% 5%5%4%4% 3%3%3%3%2%2% 2%2%2%1%1% 1% 1% 1% 1%1%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0% 0% 0% 0%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重要采集人(377位)标本量 王启无俞德浚 刘慎谔 蔡希陶 冯国楣 陈少卿 王作宾 秦仁昌 傅坤俊 蒋英重要采集人的统计情况标本采集量中文名主要采集年代标本馆藏主要采集省105472王启无1936;1935PE;KUN;IBSC云南70182俞德浚1935-36;1937-38PE;KUN云南;四川61744刘慎谔1945;1929-32;1938-41;1955-56PE;IFP;IBSC;WUK;KUN云南59682蔡希陶1932-34KUN;PE;IBSC;LBG;SZ云南55249冯国楣1939-40;1959;1947;1962KUN;PE;IBSC云南49700王作宾1933-39WUK;PE四川;陕西41366秦仁昌1956PE;KUN安徽;浙江40877傅坤俊1937-39UK;PE;KUN陕西;甘肃36749李洪钧1956-58IBSC;WUK;PE;HIB湖北;湖南36583张志英1958-1959;1963;LBG;WUK陕西;甘肃32956贺贤育1957-58;1934-35WUK;IBSC;HHBG;NAS;PE浙江;四川31257戴天伦1958-59NAS;IBK;SZ;PE;IBSC;KUN;WUK;CDBI;QTPMB四川;重庆30516蒋英1929-30;1932-33IBSC;NAS;PE广东标本份数在3万份以上的采集人主要采集情况鉴定人鉴定数量陈少卿104502吴征镒105196王文采72246陈艺林49675陈焕镛44441关克俭42190李安仁42165杨金祥37057李锡文35278Miyoshi Furuse32918E.D.Merrill31460秦仁昌29970傅书遐28900方文培27999李冀云27945郎楷永27330姚淦26672陈彦生24965邓懋彬22932李恒22749鉴定标本量位于前20的鉴定人标本采集队分析•采集人数在2人以上的为采集队•采集量在300份以上的采集队共479支57097, 33%11%11%9%7% 6% 6% 6%6% 5%主要采集队标本量(TOP10)青藏队 黄河调查队 四川省植被调查队 中苏联合云南考察队 黄土队 鄂神农架植考队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队 大瑶山综考队 独龙江考察队CVH 模式标本科属种合计 模式标本数量2391497109732763565%14%14% 4% 2%1%0%CVH 模式标本各馆比例 PENAS IBK GXMI1658 16191332965930764760713638601500100015002000前十科模式标本数量CVH 模式标本数量CVH 模式标本500100015001979198019821981198319651978197419841966发表物种最多的年份(Top 10)263518831399 1333 1222 1213978675666619标本采集最多的采集人(Top10)标本数量标本采集空缺分析•采集薄弱省份3391210323.95101520253001000200030004000新疆维吾… 台湾省 西藏自治区 云南省 重庆市 北京市 香港特别… 青海省 天津市 内蒙古自… 四川省 甘肃省 河北省 山西省 宁夏回族… 澳门特别… 山东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安徽省 广西壮族… 海南省 河南省 陕西省 浙江省 吉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湖北省 福建省 江苏省 江西省 上海市无标本物种比例无标本物种数量各省中无标本的物种情况无标本的物种数无标本的物种比例•采集薄弱类群–无标本物种数为7671,297科种标本缺乏率最多的前10科Fam 科名种数种(无标本)属(无标本)种(标本缺乏率)Gesneriaceae 苦苣苔科689 415 27 60.2 Musaceae 芭蕉科37 21 3 56.8 Magnoliaceae 木兰科142 64 8 45.1 Begoniaceae 秋海棠科223 94 1 42.2 Orchidaceae 兰科1534 637 131 41.5Araceae 天南星科236 91 18 38.6Poaceae 禾本科2292 834 132 36.4 Juglandaceae 胡桃科30 10 3 33.3 Fabaceae 豆科2349 763 88 32.5 Asparagaceae 天门冬科339 110 15 32.4•每种标本份数在1-4份的物种共5558种,15%Fam 科种数种(有标本)种数(1-4份物种)种数(1-4份物种)占本科有标本物种比例种数(1-4份物种)占本科物种比例Musaceae 芭蕉科37 16 7 43.8 18.9 Hydrocharitaceae 水鳖科46 36 15 41.7 32.6 Thymelaeaceae 瑞香科132 102 34 33.3 25.8 Begoniaceae 秋海棠科223 129 43 33.3 19.3 Orchidaceae 兰科1534 897 277 30.9 18.1 Eriocaulaceae 谷精草科38 26 8 30.8 21.1 Zingiberaceae 姜科271 187 57 30.5 21 Acanthaceae 爵床科328 240 73 30.4 22.3 Urticaceae 荨麻科630 432 131 30.3 20.8 Papaveraceae 罂粟科516 352 106 30.1 20.5标本量低于4份的前十科Fam科 种数 无标本种(all )无标本种(特有) 无标本的特有种比例PHRYMACEAE 透骨草科 44 7 7 100 ACTINIDIACEAE 猕猴桃科 93 7 7 100 HYDRANGEACEAE 绣球花科 162 10 10 100 CLUSIACEAE 藤黄科 22 1 1 100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科 100 21 21 100 SAPOTACEAE 山榄科 28 1 1 100 BERBERIDACEAE 小檗科 356 67 63 94.03 THEACEAE 山茶科 206 28 26 92.86 GESNERIACEAE 苦苣苔科 689 415 376 90.6 PENTAPHYLACACEAE五列木科 153 10 9 90 THYMELAEACEAE瑞香科132302790•无标本特有种数为6139种,占全部特有种数的30% 无标本特有种数量前十科科 种数 种(有标本)种数(1-4份物种)种数(1-4份特有种)种数(1-4份特有种)占本科有标本特有物种比例 种数(1-4份物种)占本科物种比例猕猴桃科 93 86 9 9 10010.5 绣球花科 162 152 21 20 95.2 13.2 小檗科 356 289 63 59 93.7 20.4 冬青科270217454293.319.4马兜铃科 100 79 20 18 90 22.8 瑞香科 132 102 34 30 88.2 29.4 凤仙花科 283 206 49 43 87.8 20.9 天门冬科 339 229 48 42 87.5 18.3 苦苣苔科 689 274 79 69 87.3 25.2 灯心草科12892151386.714.1•每种标本为1-4份的特有种为3548,占全部特有种的18%特有物种标本份数低于4份的前十科•珍稀濒危物种(CR,EN,VU,NT)无标本共688种,占全部受威胁物种的18.3%。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学科简介二级学科中文名称:生态学英文名称:Ecology一、学科概况(1)学科历史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生态学专业于1986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1年获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并于2003年3月正式开始招生。
生态学是版纳植物园三大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学科,该专业包含了版纳植物园最精干的在职研究力量,已培养了大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许多研究成果发表在包括Nature,Ecology letters,Ecology,PNAS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
目前,版纳植物园在亚洲热带生态学研究上已成为学术核心和引领机构。
(2)学术队伍构成本学科现有正高职研究人员16人,副高职研究人员16人,中职研究人员22人,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千百万人才”2人、国家基金杰青资助的科技人员1人。
该专业特聘外籍全职教授2名、副教授2名。
导师队伍由10名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组成。
目前在读学生112人,其中博士38人(外籍4名),硕士74人(外籍2名)。
另外,还有16名研究生导师与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学生16人。
本学科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职称比例适当,是一只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梯队。
(3)科研项目和成果版纳园的生态学研究已经在国内外生态学尤其是热带生态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近五年来,该研究领域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正式发表论文900多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335篇,并有88篇论文发表在一二区间的刊物上,有100多篇论文发表于同领域前15%的SCI期刊上。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113项,总经费995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总经费1430万元;省部级项目64项,8062万元。
目前在研项目121项,总经费459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1963万元;省部级项目58项,2277万元。
(4)科研环境条件自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已经积累了较好的研究设施和条件,目前主要依托的研究平台和支撑系统包括: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站)、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站)、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版纳植物园中心实验室、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热带植物标本馆以及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雨林动态监测大样地等。
一实习目的二实习时间2015年7月2日-7月7日三实习地点1山东省青岛市 2 山东省烟台市四实习内容1 7月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
该所设有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9个研究室和一个院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两个重点实验室,另有3艘海洋调查船、烟台和厦门两个工作站、黄岛海洋生物生态实验站和国内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海洋生物培育楼等,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多学科海洋研究机构。
该所的研究方向是深入进行中国近海和邻近大洋的海洋环境、资源综合调查研究,着重开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生态预测和保护的研究,为国家经济开发、国土整治和海洋重大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深入进行海洋科学各重要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综合研究。
我们参观了位于该所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本馆是我国海洋生物分类区系、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的科研、教学中心和基地,馆藏海洋生物标本70 余万号 , 其中模式标本 1100 多种 2300 余号,包括了我国所有大型海洋生物调查采获的全部或大部分和采集于南、北极在内的 54 个国家和地区标本,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生物分类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标本馆。
在该馆中我们对海洋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2 7月3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2006年共同发起建设,并于2009年通过验收的新型国立研究机构。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中科院与青岛市又于2011年共同签署协议共建研究所二期,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将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引领我国先进生物能源、先进生物基材料、先进能源应用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平台。
中国海竹节虫科(Maldanidae)一新记录亚科瑰节虫亚科(Rhodininae)和一新纪录种王跃云;李新正【摘要】本文记述了在北黄海采集到的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瑰节虫亚科(Rhodininae Arwidsson,1906)一新记录种:细小瑰节虫Rhodine gracilior Tauber,1879。
这也是该亚科在中国海域的首次报道。
细小瑰节虫的主要鉴定特征:头部和第1刚节之间有一横向脊,第1刚节较长,第2和3刚节的领在背中央无缺刻,双排的腹齿片刚毛位于第5~15刚节。
为便于该亚科物种的鉴定,本文提供了该属的物种检索表。
%Rhodininae Arwidsson,1906,a newly recorded subfamily and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Rhodine gracilior Tauber,1879 are described from China Sea.This species can be recognized from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A transverse crest between head and the first chaetiger,which is longer than the following two chaetigers,anterior parts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etigers form-ing a collar without dorsal incisions,and double rows of uncini on chaetigers 5~1 5 .An identifi-cation key to species of Rhodine is provided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期刊名称】《广西科学》【年(卷),期】2016(023)004【总页数】5页(P307-311)【关键词】竹节虫科;瑰节虫亚科;瑰节虫属;新纪录【作者】王跃云;李新正【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192竹节虫科Maldanidae的物种身体一般呈圆柱形,通常有较长且明显的体节,疣足不发达,具有乳突状隆起的疣足残基,位于刚节前端或者后端,使虫体看起来像分节的竹子,因而得名竹节虫。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工程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1999.01.18•【文号】科发建字[1999]0027号•【施行日期】1999.01.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工程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科发建字[1999]0027号)各分院、院属各有关建设单位:现将《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工程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科学院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八日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工程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需求,规范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中的管理行为,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布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暂行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等以及中国科学院的有关规定而制定。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工程实施,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从工程设计到竣工验收各阶段。
第四条建设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与科研目标结合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实行全过程负责;经营性建设项目法人还要对项目交付使用后的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负责。
第五条项目法人必须遵守当地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服从当地政府和行业的管理,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项目法人向院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程实施情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章机构设立第六条新上基建项目的项目建设书批准后,应及时组建项目法人筹备组,具体负责组织项目的调研、论证、编报可行性研究等筹建工作。
中国古动物馆观后感去动物园看活生生的动物,大概北京人都知道也都去过不止一次。
那么,远古的动物,千百万年之前的古动物,您瞧过吗?想瞧瞧,去哪儿呢?还真不遥远,就在动物园对面儿!北京动物园斜对过儿,北京天文馆正西,地铁四号线D口西150米,有个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古动物馆。
记不清多少回路过这个地方,总觉得神秘秘的。
恐龙?古人头盖骨?一直有着不甚明白的疑惑。
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
它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
1995年12月,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而20年后的我们于5月28号去了这里参观!恐龙研究,中国人落后了许多年。
直到1941年,云南禄丰龙的标本的制作,才有了进展。
早就听说过许氏禄丰龙是号称中国第一龙,这回见到了骨架标本。
为什么叫许氏,发现人姓许?原来真相是这样的:许氏禄丰龙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
1938年7月,杨钟健担任了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的主任,开展了对云南地区的地质和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工作。
当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
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地点。
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
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龙动物群,其中包括属虚骨龙类的芦沟龙、属肉食龙类的中国龙、属古脚类的兀龙、云南龙、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以及属似哺乳爬行类的卞氏兽等珍贵化石。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介绍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设立的一个专门从事热带植物研究的科研机构,起源于1959年。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东南面,南面为泰国,东南为老挝,是中国境内南亚热带植物区和中国西南亚热带地区的代表。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占地面积约为900公顷,其中紫云山保护区为主,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有着中国西南亚热带地区最完整的森林类型和最多样的植物群落。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热带、亚热带果树、药用植物等特色资源,如热带水果王之一的榴莲,重要中草药的小蓟、金线莲等。
园内设有亚热带植物区、热带植物区、桂林园、中药材园、水生植物区等丰富多彩的景观,展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的植物物种和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绝美风景,并可以学习植物科学知识。
除了植物资源的丰富性之外,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还有着国内较为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技术力量。
例如,园内有着植物标本馆、植物标本库、显微镜室、病虫害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基因组学与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这些设备和平台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保障了该园的科研工作。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重点研究热带植物学基础和应用问题,致力于提高热带植物的利用价值和保护能力。
该园针对国内外重大热带植物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研究成果。
此外,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还与许多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热带植物学领域的龙头机构,既是一处游客可以领略精彩风景和学习植物知识的场所,也是一处重要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孵化基地。
fields of taxonomic,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The proposed plant barcode, rbcL+matK, when used together with nuclear ribosomal ITS and other non-coding plastid markers, such as trnH-psbA, has the potential to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 70% of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By geographically restricting the scope of the reference database against which sequences are compared to those taxa known to occur in a specific habitat or region, a much higher level of discrimination is possible—probably close to 100% in many cases. DNA barcoding may also enabl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yptic species and help to defin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lant species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ogy.World Flora Online is an ambitious initiative to meet Target 1 of Global Strategy for Plant Conservation (2011-2020). It is clear to us that next-generation Floras, or iFloras, should not only be hyperlinked, dynamic, and available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such as iPad, iPhone, or other smart phone platforms) with interactive keys as in all e-Floras, but should also fully incorporate DNA barcoding as well as advanced computer-assisted identification tools. This integration would combine the diagnostic power of DNA barcod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base of taxonomy, providing powerful new tools for monitoring, conserving, and utilizing biodiversity. In our op inion, iFloras address many of the same questions as the other ‘of Life’ initiatives, but are motivated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namely the integration of DNA barcoding, cloud computing, image recognition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to an open and small (eventually portable) platform that assist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s with the standard and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bout species contained in more traditional floras.群落生态学的中性与近中性理论: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张大勇(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00875)简要介绍中性与近中性群落生态学的最近进展,对当前该领域内所存在的主要争论进行全面概述,并展望中性与近中性群落生态学的发展前景,尤其强调今后应该站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从多个过程(生态位分化、等级选择、扩散、随机漂变、物种形成)角度来认识群落组装机制。
中科院成都分院旧改项目招标
摘要:
1.引言
2.中科院成都分院旧改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3.项目招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4.招标过程的相关规定与时间安排
5.项目招标对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6.结语
正文:
中科院成都分院旧改项目招标,旨在提升我国科研基础设施水平,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作为我国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成都分院一直致力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而此次旧改项目的招标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分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该项目招标的背景与意义在于,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分院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
因此,进行旧改项目招标,提升分院的基础设施水平,对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招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包括:分院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包括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的改造,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与安装。
同时,招标还要求中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确保分院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招标过程的相关规定与时间安排,将按照我国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
项目
招标将分为预审、招标、投标、评标等阶段,预计整个招标过程将持续数月。
项目招标的顺利进行,将对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一方面,提升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基础设施水平,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中标单位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将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中科院成都分院旧改项目招标的启动,预示着我国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探秘动物“太平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 (570)多万个各类动物标本,大多都栩栩如生,安静地陈列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里,它们的生命已经在这里凝固。
5月25日,记者走进这个在亚洲首屈一指、在国际上颇具盛名的动物标本馆,开始用镜头感知这里丰富多彩的动物标本世界。
“你瞧瞧这些美丽的花金龟甲虫和灯蛾,有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物种。
”动物标本馆昆虫分馆工作人员刘虹,拿着各类昆虫标本向记者介绍。
刘虹在昆虫馆已经工作了十多个年头,虽然这里目前保藏的昆虫标本已经高达400余万件,但她依旧十分清楚它们具体的放置位置,只要你说出自己想看的东西,刘虹立刻就可以给你取出来。
当记者提出想看些好玩的标本时,刘虹打开了一个同翅目昆虫标本抽屉。
抽屉里,一种和“臭大姐”同属一类的昆虫,其雌性个体是雄性的8~10倍。
虽然这么强壮,但它们并不照料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卵产在雄性的背上让雄性照料,这种昆虫由此也被称为“负子蝽”。
这里有公元前150年的动物标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标本馆馆长陈军告诉《北京科技报》,目前动物所标本馆拥有各类动物标本已达570多万号,涉及昆虫、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类共六个大类群,其中昆虫标本数量更是遥遥领先,占到了标本总量的2/3以上。
另外现在该标本馆收集的鸟类标本有近1000种,而专家估计,目前分布在我国的鸟类总数大概也只在1200~1400种之间。
这里的绝大多数标本,都是解放以后逐步积累起来的,除了少量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交换、接受赠送或者雇人采集,大多数都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集的。
其中,保藏有9000多个新物种的模式标本,另外还有大量没确定种类的动物标本,只能收藏起来等待生物学家的后续研究。
“此外,我们这里还保存有公元前150年的标本。
”陈军说,这些标本主要来自长沙马王堆汉墓。
当时考古人员在发掘时,发现了一些昆虫的尸体,感到很是奇怪,就送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行鉴定。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植物》审读报告(上)2020年04月08日初审意见初审姓名:马俊 付聪职务/职称:编辑日期:2015年9月26日一、初审总体判断1.图书基本情况《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
2015年8月,丛书主编陈宜瑜院士组织丛书编委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了丛书编委会,就丛书出版的事宜进行了探讨,形成了编委会会议纪要,在纪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广泛征求编委和同行意见,形成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 编写指南”,就丛书植物部分的内容和编写格式等进行了详细规范和要求。
2.主要作者介绍陈宜瑜主编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
从事淡水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鲤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等9项成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或科技进步奖。
洪德元副主编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参与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撰写,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担任Flora of China(FOC)(50册,2013年完成)中方编委会主任。
马克平副主编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委员会副主席、Species2000国际项目董事会成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2008-2013)。
作为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人,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全国生物物种编目工作;发起并领导了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覃海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物种信息研究组组长。
参编《中国植物志》、FOC等志书,发表数十篇论文。
中科院《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编制专项的项目执行人,科技部“标本数字化”项目的二级主持,以及原环保部“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项目主持人。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Ⅰ)戴玉成;徐梅卿;杨忠;蒋明亮【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08(021)001【摘要】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朽的种类在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上都常见.在针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木材腐朽菌有黄薄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深褐褶菌、硫磺绚孔菌、冷杉附毛孔菌.在阔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有紫褐多孢孔菌、黑管孔菌、一色齿毛菌、红贝俄氏孔菌、硬毛粗毛盖孔菌、皮生锐孔菌、淡黄木层孔菌、鲜红密孔菌、淡黄裂孔菌、毛栓孔菌、锗栓孔菌和云芝栓孔菌等.这些种类来自作者长期的采集、记载和鉴定,全部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总页数】6页(P49-54)【作者】戴玉成;徐梅卿;杨忠;蒋明亮【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81【相关文献】1.木腐真菌的鉴定及对不同木材的腐朽能力 [J], 骆静怡;傅威锐;潘程远2.木腐真菌的鉴定及对不同木材的腐朽能力 [J], 骆静怡;傅威锐;潘程远;3.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Ⅱ) [J], 曾祥谓;崔宝凯;徐梅卿;朴春根;刘洪剑4.倒木木材腐朽真菌高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优化 [J], 陈妍;简立燕;陈凤;李宁;王李睿;何东进5.倒木木材腐朽真菌高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优化 [J], 陈妍;简立燕;陈凤;李宁;王李睿;何东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项目摘要(详见招标文件)
声明:
以下所述内容仅是本项目要求的摘要节选,其作用仅限于提供给那些有兴趣的供应商参考并决定是否参与投标,此内容不应被理解为招标文件中对项目的全部要求。
三、技术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提供的产品应为原装的、合格的、全新的正品,其技术性能能满足各项技术参数和安
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2、提供制造商出具的产品说明原件(包括彩色图片、技术性能说明及参数等)。
3、本章技术要求仅为设备的一般要求,投标人应按国际及国内的有关标准、规范及条例
提供设备技术服务和承诺。
技术要求中未列的,投标人认为须加以补充的内容,技术条款须特别注明,并提供相应资料。
(二)供货范围及主要技术参数
一、生物标本室(光明中学)
二、添置理化实验室设备(光明中学)
3、常规教学仪器(公明实验学校)。
木兰权威——刘玉壶研究员曾庆文刘玉壶研究员,1917年5月生,广东中山人。
1930-1936年在广州读中学;1937年在香港学习英语;1938-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学习;1943-1944年留校任助教;1945-1961年先后在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东工作站(后改为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单位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196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园)工作。
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5年起担任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
1988年起任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繁殖中心主任。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5月在广州逝世。
20世纪60年代初,刘老主持《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裸子植物落叶松属和松属的编著。
该著作先后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委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
同时,刘老还与陈焕镛院士合作编著了《海南植物志》第一卷(木兰科),为他以后从事木兰科系统发育研究打下了基础。
木兰科植物不仅具有多种经济用途和社会生态效益,而且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其起源、演化和发展对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系统发育及区系地理的研究有着极重要的科学意义。
因此,20世纪初以来,木兰科已成为全球植物学界所关注的热点类群。
70年代中期,在完成《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裸子植物门的编著后,刘老基于对全球植物区系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洞悉中国植物区系的重要性和特有性,高瞻远瞩地将学术研究的重点从裸子植物的分类学转向木兰科植物的分类学及其系统发育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植物志》木兰科编研”、“木兰科系统发育”及国家环保局项目“木兰科植物及其珍稀濒危种类的引种繁殖研究”、“华南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等重要课题。
刘老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文献资料与野外考察研究相结合,并开创性地把专科专属研究与专类园建设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开展植物分类学及系统发育研究的新思路,在进行全国木兰科植物调查及分类学研究的同时,大量采集木兰科植物的种苗,在华南植物园建立我国第一个木兰科植物专类园。
项目摘要(详见招标文件)
声明:
以下所述内容仅是本项目要求的摘要节选,其作用仅限于提供给那些有兴趣的供应商参考并决定是否参与投标,此内容不应被理解为招标文件中对项目的全部要求。
三、技术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提供的产品应为原装的、合格的、全新的正品,其技术性能能满足各项技术参数和安
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2、提供制造商出具的产品说明原件(包括彩色图片、技术性能说明及参数等)。
3、本章技术要求仅为设备的一般要求,投标人应按国际及国内的有关标准、规范及条例
提供设备技术服务和承诺。
技术要求中未列的,投标人认为须加以补充的内容,技术条款须特别注明,并提供相应资料。
(二)供货范围及主要技术参数
一、生物标本室(光明中学)
二、添置理化实验室设备(光明中学)
3、常规教学仪器(公明实验学校)。
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建设项目
网络信息系统
植物学科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录)
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4年12月25日
二、学科中心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拟建中的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信息系统植物学科中心包括中科院所
属的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等10余个研究所所属
的植物标本馆。这些标本馆是我国植物学界历史最为悠久、馆藏标本数量
最大、研究和管理队伍整体实力最强的植物标本保藏和研究机构,拥有各
类植物标本600多万号,代表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在亚洲乃至
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建成后的网络信息系统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植物标本
馆网络信息系统,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
学科中心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广泛征求各所(园)的意见,发挥各成员
单位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总体原则是使目前
分散在各单位的数据能够通过标准化后整合、共享。至于采取分布式还是
集中式共享方式,将征求大家的意见, 并在达成共识或签定协议的基础上,
由中心及成员单位依照产权法及共享策略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提供用
户端软件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制订本学科领域标本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
制订我院植物学科领域标本信息系统发展规划是学科中心启动后能否
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的关键。我们将举行专门会议,组织各成员单位讨论和
制订我院植物标本信息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中心开展信息系统建
设工作的指南以及上级领导机关决策参考。该项工作将在分析国内外本门
学科发展趋势和总结我院以往信息化建设经验后制定,既要有超前意识,
又不能脱离我院的实际情况;既要有大尺度的发展目标,如制定统一的数
据标准、数据规范和信息共享原则,以及数字化标本馆发展框架等关键性
问题,也要包括标本数字化年度计划等具体目标,如三年内植物标本的录
入计划和任务等。
2)标本信息录入软件的开发
该软件是实现我院标本信息共享的技术保障。在以往课题中我们曾开发
过类似的软件,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全院范围内真正统一推广开来。此
次建设我们将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在尽量继承原有系统的基础
上,广泛征求成员单位的使用意见,编制出科学、实用、统一的软件。并在
下发软件给数据源单位使用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软件
的功能。
3)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并建立本学科物种信息数据库
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也是本学科中心建
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将根据学科发展,并结合根据原有工作基础认真
组织制订植物学科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数据描述(元数据),并在实践中给
予实施和完善。同时,为确保各标本馆标本数据库信息的有效共享,将统一
核定数据库的关键数据项,各数据源点必须至少包括规定的关键数据项,
为构建我院植物标本实物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向本学科各标本馆提供物种信息服务是学科中心的任务之一。我们计
划在充分总结采纳现有的工作基础,并综合新的和多方面的信息,如标准
种名、原始文献、图像和代表性标本等,以构建全面统一的中国植物物种信
息数据库, 也是我院植物标本信息网络的核心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向学
科中心各标本馆提供物种信息服务。
4)网络版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综合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和成员单位协助下,研制和开发适用于植
物标本的、基于标本馆内部局域网的网络化标本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对该
标本馆信息系统进行即时监控、数据备份、维护和分析等管理活动。中心至
少为各成员单位提供一个管理系统的模式,并通过讨论决定是否在院内采
用统一的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5)制订本学科数据共享机制及策略和实施办法
在中心内执行统一的数据安全分级标准的共享机制是实现标本信息对
外共享,为科学研究及社会查询服务的技术保障。而共享政策的详细说明
及实施是本中心数据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将组织成员单位对共享的
条款进行充分讨论,包括信息共享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具体
措施。信息中心具体实现级别限制的软件开发工作。
分布式信息共享可能是本学科中心成员单位间信息共享的主要模式。
即以各标本馆信息系统为主要单元,标本数据保存在各自标本馆中,“统一”
由网络上“虚拟”实现。具体共享的数据库字段需与成员单位标本馆协商制
订。
6)技术支持和服务
学科中心在标本录入、系统维护与网站建设等方面对各成员单位提供
技术支持、咨询和服务。同时,中心还配合院生物局对各成员单位标本录入
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7)学科中心主页建设
计划建立和维护本学科中心对外展示的双语主页,组织各成员单位制
订对外主页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并由中心向成员单位提供网络数据库查询
技术支持。
中心网页/网站将主要介绍学科中心的组成、工作目标、已取得的成果
和目前工作动态,包括数据库进展,技术交流甚至研讨活动,还应包括数据
库对外开放情况、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内容。以此作为窗口展示我院植物标
本信息网络建设的成就和对外服务的界面。
8)WebGIS功能与标本资源分布图研制:
通过数据库、WebGIS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实现标本信息的地图可视化、
和查询功能是学科中心对外提供高水平信息共享的体现,也就是对现成的
标本信息进行研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对标本资源的地
理分布情况进行直观的描述。
9)数字标本馆的建设
按照院网络信息系统的总体安排,开始构建本学科数字标本馆,以丰
富标本馆信息系统的信息内容,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我们计划选择
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和理论及实践意义较大的类群,如裸子植物、兰科植物
等开展数字标本馆示范工作。除开展针对生物标本特点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的建设以外,着重开展围绕植物物种为核心的信息整合工作,尤其注意探
索开发物种及标本信息重组创新价值的途径。例如上述的应用WebGIS技
术描述物种的现实地域分布(实为馆藏标本分布区),并与环境条件和物种
分布生境特性结合来确定物种的潜在分布,从理论上指导下一步的植物调
查研究的方向;对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则结合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该物
种的保护现状,并针对该物种的未来保护区建设作出规划。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植物学家及其其他专业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更
多有用的信息服务。
10)网上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是植物标本信息网络系统及国家数字标本馆的工作目标之一。
计划以物种及标本为主线索构建植物科普网站,通过大量图片,并搭建三
维视像,提供有关植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科院生物学科研机构的
活动及其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意义、植物世界趣闻、科学考察等信息,为公众
提供内容科学、形式活泼的植物科学知识。
预期主要成果:
(1(建成功能完整、界面友好、信息量丰富的中科院植物标本网
络信息系统,重点是开发和完善适合与植物标本信息数字化
的“植物信息系统软件”一套。
(2(建成我国植物物种和模式标本库,包括整理录入常见和重要
植物1万个物种(苔藓植物1000种,蕨类植物1000种,种
子植物8000种)数据,包括采用名、异名、分布、原始发表文
献,整理录入模式标本文献5000种。
(3(开发一套基于植物标本的植物科普网络系统,并实现网上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