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硕士生中特复习详细版

  • 格式:docx
  • 大小:35.36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6月中特理论复习提要

一、题型

1.辨析题4*5,20分

2.简答题4*10 40分

3、材料分析题1*15

4、论述题1*25

二、参考内容

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变化。从消费需求看,过去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从投资需求来看,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但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过剩,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相对集中将成为一般趋势,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逐步转向以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转变;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隐性风险逐步显露,必须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要通过发挥失常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进行宏观调控。这些趋势性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进入了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有确定远景。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目前的状态只是新常态的起始点,它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一种综合动态优化过程。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但我国经济仍大有发展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经济发展趋势)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的现

代化。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从主要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

(2)深化“引进来”战略。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科技、管理和人才,优化外资结构,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范围,推进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有序开放,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使之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3)加快“走出去”战略。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好和更多地利用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要把提高竞争力的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国际市场空间。为此,要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国内企业和个人发挥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加快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4)探索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式。要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最终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要建立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战略)

3.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使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想协调,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包含三重含义。

(1)城镇化的目的是提高城镇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在城镇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城镇化的布局要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要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3)城镇化的建设要兼顾效率、生态和文化的关系,在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的同时,是城镇化发展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符合文化传承的要求。

(推动城乡一体化)

4.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答: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多样化。(2)利益差距有所扩大。(3)利益冲突有所增强。这些特点使得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增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切实找准大多数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反映和体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使发

展所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大多数群众所共享。

(1)要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积极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重视各种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使群众表达利益诉求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利益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现象;健全利益约束机制,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的活力行为进行约束;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等调控措施,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3)要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互相衔接,最大限度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政策措施,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差距,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

(4)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制定更多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答:(1)党面临的“四个考验”:一是执政考验,包括如何发展经济建设、如何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二是改革开放考验,如何在矛盾互相交织的复杂局面中推进这场新的革命,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党执政面临的重大考验;三是市场经济考验,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技能领导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摆在党面前的重大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如何洞悉发展先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又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是党面临的重大考验。

(2)党面临的“四个危险”: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如何避免精神懈怠、坚定理想新年、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如何克服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本领,更突出摆在全党面前;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有脱离群众、不负责任、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整治;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目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要抓紧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