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三 杂记 第1课 丰乐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1课丰乐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苏教

丰乐亭记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丰乐亭记》歌颂了宋王朝统一中国,结束战乱,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木假山记》表现苏氏父子凛然不屈、岌然不阿的风骨;《越州赵公救灾记》展示了赵抃的品德;《黄州快哉亭记》反映了苏辙的旷达胸怀及牢骚与不平。

《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是写于同一时期的散文名篇,表达了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人生感慨,寄托人生理想,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富于变化,涉笔成趣的特色。《木假山记》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与议论高度结合,全文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环环相扣,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是作者“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风格的典型表达。《越州赵公救灾记》以史家笔法,井然有序地记述赵抃救灾的全过程,表达事件有详有略,笔端含情,人因事见,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品德,展现了曾巩散文“纡徐曲折〞的特点。《黄州快哉亭记》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写景局部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议论局部作正、反推理,作者的赞赏慰勉之情,尽注于字里行间,表达了苏辙文章含蓄温厚、善于“一波三折〞的风格。

第1课*丰乐亭记

1.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3.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秋声赋》4.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秋声赋》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窈.(yǎo)然恃.(shì)商贾.(gǔ)

滃.(wěng)然畎.(quǎn)亩刬.(chǎn)

涵煦.(xù) 滁.(chú)

2.通假字

刬.削消磨刬,同“铲〞,铲除

3.一词多义

(1)治⎩⎪⎨⎪⎧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 动词,治理,管理②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

(2)始⎩⎪⎨⎪⎧①始.饮滁水而甘 动词,才②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 动词,开始 (3)顾⎩⎪⎨⎪⎧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动词,看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望,拜访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动词,关心,照顾

(4)按⎩⎪⎨⎪⎧①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动词,查索②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介词,按照③按.兵不动 动词,止住④按.

榆溪旧塞 动词,巡视 (5)简⎩⎪⎨⎪⎧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形容词,简略,简单②是以先帝简.

拔以遗陛下 动词,选拔 (6)幸⎩⎪⎨⎪⎧①幸.生无事之时也 形容词,幸运②幸.

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动词,希望③始皇帝幸.梁山宫 动词,特指皇帝到某处去④而君幸.

于赵王 动词,宠爱⑤陛下幸.忧边境 动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7)而⎩⎪⎨⎪⎧①始饮滁水而.甘 连词,表顺承②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连词,表修饰③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

事简 连词,表并列④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连词,表转折⑤诸君而.

有意,唯马首是瞻 连词,表假设 (8)于是⎩⎪⎨⎪⎧①于是..

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 由于这样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从这③于是..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在这时 4.词类活用

①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②圣人出而四海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

③遂书以名.其亭焉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以乐生.送死.动词作名词,活的,死的

⑤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⑥始饮滁水而甘.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甘甜

5.古今异义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

..夏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②使民知所以

..安此丰年之乐者

古义: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百年之间,漠然

..徒见山高而水清

古义:静静地。

今义:冷漠的样子。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也,表判断)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也,表判断)

③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矣,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①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状语“于州南百步之近〞后置)

②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状语“于清流山下〞“于滁东门之外〞后置)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状语“于山谷之间〞后置)

(3)省略句

因为(之)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朋党论》〞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疏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

罪名,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深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滁州西南琅玡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思想。

3.相关知识

(1)文体知识

“杂记〞,古代的一种记叙类文体,记人物、记亭台名胜、记游山水等,皆属于“记〞的范围。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比拟准确地说明了杂记的功能。因为所记事物具体可感,此类文章中多有记叙周详、描写细致的佳作。

(2)关于丰乐亭的传说:丰乐亭建于丰山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正确之处,距滁州城约一千米。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说:“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人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人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于是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人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同时还写下了诗歌《丰乐亭游春三首》:“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3)关于亭。亭,起初是行人停留宿食的处所。《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秦汉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为乡。庾信《哀江南赋》里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亭〞是象形字,表示高耸的建筑物,所以《说文解字》曰:“亭有楼,从高省。〞亭有“望楼〞的意思。人们在地势高峻的亭中可以眺望远方。亭,体积小巧,结构简单,造型别致,可建于任何地方,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

一、结构图解

丰乐亭记⎩⎪⎨⎪⎧一、甘甜的泉水

丰山幽谷地乐二、五代:干戈用武之地 今:乐生送死、休养生息之地三、地僻事简 俗之安闲,人乐幸生无事之时也

二、内容研读

1.《丰乐亭记》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第二年,古代文人在被贬后往往抒发自己的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