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法律制度.doc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5
欧美反规避法规对比分析本文介绍了国际贸易实务中常见的贸易摩擦形式及贸易救济措施――反规避。
通过分析反规避法体意义,法律适用范围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美国和欧盟主要国家反规避法律差异,从法体、主体、对象、原产地和规避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反规避措施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反倾销法的深入发展的产物。
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反规避措施日渐成为新的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措施,用以维护本国产业利益,限制外国商品进入的重要的和贸易壁垒。
一、反规避概念界定提到反规避,首先需要明确规避概念及其贸易层面的意义。
一般来说,规避多指反倾销规避(evasion ofanti-dumping),是指某种出口产品在被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减少或避免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或被适用其它形式的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例如,出口商通过改变商品的生产地、组装地或产品形态,将产品转移到第三国或进口国国内进行装配,从而改变其产品的原产地,以规避反倾销税。
规避的目的是防止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手段是对贸易方式、生产方式或产品本身加以改变,后果导致反倾销税的效力遭到破坏。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是指进口国为了防止出口商对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涉诉产品采用各种方法逃避反倾销制裁,而向有规避行为的出口商征收反规避税的贸易制裁措施。
它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和扩展,目的在于为国内产业提供相对快速和有效的救济措施,确保应被征收反倾销税的进口产品确实被征收了反倾销税,抵消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
规避和反规避,从广义上说,包括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和反垄断等现象的规避行为和反规避措施。
出口企业遭受贸易壁垒限制、制裁等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待遇后,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和商业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海外设组装厂、产品适当改变、后续开发等等,冲减甚至完全抵消外国贸易救济措施形成的限制性贸易壁垒作用。
这就是规避的现实基础,也是国际贸易企业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必然行为选择。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反倾销是指进口国通过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对进口国市场上倾销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倾销是指出口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于其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是通过削减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实现。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倾销产品带来的不公平竞争,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制止这种不公平竞争。
以下是两个反倾销案例及其分析: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调查及税收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美国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导致了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反倾销措施的正当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利益。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属于合法行为。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这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4.贸易争端的解决:中美两国就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在2024年达成了双边协议,取消了具体的反倾销税率。
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这一贸易争端。
案例二: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导致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出口减少,对中国太阳能产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欧盟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使得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2.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合法: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太阳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上涨,降低了其竞争力。
《反倾销协议》关于执行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第一部分第1条总则反倾销措施仅应在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所规定的情况下,并在按照本协议各项规定发起和进行调查后使用。
在根据反倾销法或条例采取行动的范围内1994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适用按下列条款办理。
第2条倾销的确定1.在本守则中,如果从一国(A国)向另一国(B国)出口的产品其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A国)用于本国(A国)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则该产品便被认为是在被倾销,即被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值输入到另一国(B国)的商业中去。
2.当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相同产品的销售时,或者当由于该市场的特定情况,或者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太少,该项销售不允许进行适当比较时,则倾销差额应通过与向一个合适的第三国出口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进行比较而确定,只要该价格是有代表性,或者与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以及利润进行比较而确定。
3.(1)只有当局确认相同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或者向一个第三国以价格低于单位(固定的和可变的)生产成本加行政管理费和销售费及一般费用的销售是在长时期内大量进行的且是以未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收回其全部成本的价格进行时,这种销售才可因价格原因而被作为不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销售对待并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不作考虑。
如果在销售时低于单位成本的价格高于其在调查期间的加权平均的单位成本,则应认为此类价格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收回了成本。
(2)如果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存有的记录符合出口目的会计通则,并合理反映与有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则本条第2款规定的成本费用通常应根据该记录计算。
当局应考虑全部现有的关于恰当的成本分摊的凭证,包括由出口商或生产商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分摊凭证,其条件是此种分摊在历史上一直被出口商或生产商使用,特别是关于折旧期限和资本支出以及其他开发成本的补助费用的公摊,是出口商或生产商一直沿用的,除非根据本子款规定已在成本分配中得到反映,否则成本应为那些有利于将来和/或当前生产的非经常性项目成本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为在调查期间成本费用因刚开始生产而受到影响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欧盟对中国鞋业反倾销案例分析11国贸3班邓成艳201101040125 European Union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Footwear from China中国被欧美提起“双反”贸易救济调查早已司空见惯,但中国诉欧盟某些鞋类制品案则是中方运用WTO规则试图解决贸易争端的为数不多的案例之一。
围绕“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个案待遇”、“税率从低原则”,专家组相关意见及其推理过程为今后我国企业更从容应对反倾销贸易争端积累了实践经验。
从该案来龙去脉入手,介绍了涉案主要实体性/程序性问题,然后进一步评析了“市场经济国家待遇”相关问题在欧盟反倾销规则语境下的情况。
案件事实经过中欧鞋类制品案(WT/DS405/R, European Union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Footwear from China)是欧盟成立十年来经手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涉案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起因在于欧盟对进口鞋取消配额保护后,一些成员国的制鞋业无法应对来自低成本国家的竞争。
在中国鞋到来之前,欧盟每年生产的皮鞋中,意大利约占40%。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定,2005年起,欧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对中国鞋配额保护,中国鞋出口猛增。
当地媒体称,一双中国鞋的批发价才三、四欧元,而意大利鞋的生产成本至少是这个价钱的5倍到6倍。
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为首的鞋类产品对欧盟有些成员国相关产业及劳动力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如同此前的打火机案、紧固件等贸易产品,遭到欧盟当局的反倾销救济也不意外。
但此次中国政府再一次启动WTO贸易救济程序规则,维护本国鞋类产业利益。
围绕本案前后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0月7日征收正式反倾销税之前阶段。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6日至2008年10月5日的征收正式反倾销税。
第三阶段,从2008年10月起到2011年3月为期终复审及延长征收反倾销税阶段。
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终裁国际商务何雨摘要:随着我国出口市场的拓展和出口产品的增加,以及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和贸易大国。
然而,中国也是遭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
本文以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为例,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并胜诉为榜样,说明企业面对反倾销调查时不应逃避,要借助各种外部和自身力量积极有效地应诉。
关键词:紧固件,反倾销,应诉一、前言作为WTO体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的产生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世界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一个“纽结”,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国际贸易问题。
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得到了GATT/WTO的认可而成为维护“公平贸易”的武器。
合理使用反倾销手段以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自身的合法经济贸易利益,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是必要的。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在失去惯用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措施同时,致力于WTO框架内的保护伞。
各国对于反倾销这一贸易保护措施极为青睐,反倾销措施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和贸易大国,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反倾销运动中最大的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
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固然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中国企业不积极应诉,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应诉机制。
据统计,在对华反倾销案中,中国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不去应诉,直接导致了80%的反倾销案件败诉。
在国外对中国反倾销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本文以欧盟对华紧固件反倾销案为例,最终于2015年8月,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就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执行措施发布专家组报告,裁决欧盟在执行世贸组织裁决的措施中仍然违反了相关规则,即中国胜诉。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1总体现状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成功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
但从1979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提起首次反倾销诉讼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不断伺机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反倾销,反倾销的范围、幅度、频率等得到不断扩大和提高。
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一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59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涉案资金规模高达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
4%和125%。
早在2021年,中国就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1]。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称,以2021年的数据为基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调查和打击的最大对象。
2欧盟态度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主体市场之一和重要贸易伙伴截止2021年1月,欧盟由原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一跃成为第一,但同时也是对中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WTO成员之一。
欧盟长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歧视性“类比国”方法认定产品的正常价值。
虽然1998年以来,欧盟允许中国涉案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待遇”,对符合条件者适用正常的反倾销规则,但规则是他们定的,这并没能有效地遏制欧盟带有浓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反倾销举措,中国外贸企业甚至国家、人民还将继续受此种反倾销的迫害。
以下为两例。
继美国总统奥巴马2021年9月11日签署对华轮胎特保案,决定在未来三年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后,欧盟也紧跟着于同月24日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
2%和30%[2]。
从2021年10月份开始,欧盟就开始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16。
5%的反倾销税,过去的3年时间里,中国的皮鞋企业日子过得很艰难。
中国输往欧洲的皮面鞋产量已经降低了20%,造成了中国约两万名工人失去工作。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侵害,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依据WTO反倾销协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本文将从反倾销的定义、我国反倾销的法律规定、反倾销调查程序、反倾销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反倾销的定义反倾销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另一国(或地区)的商品实施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当一国出口商向另一国出口商品时,若出口价格低于本国正常价值或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则构成倾销行为。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行为的侵害,反倾销措施应运而生。
三、我国反倾销的法律规定1. 法律依据我国反倾销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
2. 反倾销调查(1)申请条件国内产业或其代表可以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申请。
申请条件包括:国内产业受到倾销行为的损害,损害是由倾销行为引起的,且国内产业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调查程序商务部在收到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立案调查后,商务部对倾销行为、损害、因果关系等进行调查,并征求相关方意见。
调查结束后,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
3. 反倾销措施(1)临时反倾销措施在反倾销调查期间,为防止损害的扩大,商务部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如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最终反倾销措施在反倾销调查结束后,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决定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
四、反倾销调查程序1. 申请与立案国内产业或其代表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商务部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 调查阶段商务部对倾销行为、损害、因果关系等进行调查,并征求相关方意见。
3. 裁决与措施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
若决定采取反倾销措施,则需制定具体措施方案。
五、反倾销措施的实施1. 临时反倾销措施商务部在调查期间,为防止损害的扩大,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如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摘要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现代国际贸易的形成而出现的。
目前,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反倾销成为焦点的政策理论背景为: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管理贸易是有组织的自由和协调的保护。
反倾销是管理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
反倾销作为其允许的少数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其最初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平贸易。
但是在实践中,反倾销被许多国家采用,有被滥用之势,可以说已经有悖于其设立的初衷,这主要与其自身的制度缺陷有关。
本文主要讲的是温州打火机行业在应对欧盟反倾销案中,所面临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然后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打火机行业倾销反倾销 CRAbstractDumping and anti-dumping are the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y appeared with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trade. At present,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focuse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background theories behind anti-dumping becoming the hot issues are: managed trade is becoming the prevailing content of trade policy. The nature of managed trade is organized freedom and coordinated protection. Anti-dump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d trade policy. Anti-dumping,originally for the maintenance of fair trade, is one of few lawful measures of trade protection allowed by WTO. But in practice, anti-dumping is used by many countries and has the trend of being overused. It is safe to say it has deviated from the aim of establishing such a mechanism.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viation from its original objective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inherent defect of its own system. This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hat the profession of cigarette lighters in Wenzhou is in responding to the EU anti-dumping cases which faced the problem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Key Words】Cigarette Lighters profession; Dumping; Anti-dumping; Child Resistance Act目录1 引论 (4)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4)1.2 核心概念解释 (5)2 温州打火机遭受欧盟反倾销诉讼案情介绍 (5)2.1温州打火机遭受欧盟反倾销案例过程 (5)2.2欧盟撤诉原因分析 (6)3 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的问题分析 (7)3.1 温州打火机行业对倾销与反倾销WTO规则不熟悉 (7)3.2 温州打火机行业反倾销的人才紧缺 (7)3.3 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的费用高 (8)3.4 温州打火机行业面对反倾销应诉的时间紧 (8)3.5温州打火机行业面临CR法案 (9)4 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 (9)4.1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企业应诉的主动性 (9)4.2大力培养反倾销人才 (10)4.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10)4.4做好反倾销应诉前的准备工作 (11)4.5加强应对欧盟“CR法规”的实施 (11)4.6寻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WTO反倾销规则 (12)5 结论及展望 (13)参考文献 (152)致谢 (15)浅析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1 引论近20年来,我国频频遭受国外的歧视性反倾销,这些反倾销不过是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第1篇一、引言反倾销法律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倾销商品的侵害。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反倾销法律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反倾销法律的基本概念、立法原则、程序、实体规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反倾销法律的基本概念1. 倾销:倾销是指出口商在出口商品时,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从而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2. 正常价值:正常价值是指商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或者在没有国内市场价格时,根据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商品价值。
3. 损害:损害是指倾销商品对进口国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包括对进口国产业的产量、销售、价格、利润、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4.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进口国为应对倾销行为,对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或消除损害。
三、反倾销立法原则1. 非歧视原则:反倾销措施应适用于所有被认定为倾销的进口商品,不得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行歧视。
2. 自愿原则:反倾销调查程序应由进口国国内产业自行发起,或者应进口国政府的要求发起。
3. 透明度原则:反倾销调查程序应公开、透明,确保各方当事人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陈述意见。
4. 程序正当原则:反倾销调查程序应遵循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反倾销程序1. 调查发起:反倾销调查程序通常由进口国国内产业或政府发起。
在调查发起前,调查机关应公布调查通知,明确调查范围、调查期限等事项。
2. 初步裁定:调查机关对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进行初步判断,并作出初步裁定。
3. 终裁:调查机关在初步裁定基础上,对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进行最终判断,并作出终裁。
4. 反倾销措施实施:调查机关根据终裁结果,对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或采取其他措施。
五、反倾销实体规定1. 倾销的认定:调查机关根据以下条件认定倾销:(1)出口商在出口商品时,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2)倾销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3)倾销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1篇一、引言反倾销税是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旨在防止外国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本国市场,损害国内产业。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维护我国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内市场公平竞争,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征收反倾销税的法律规定。
二、反倾销税的定义和适用范围1. 定义反倾销税是指进口国为了防止倾销商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对倾销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反倾销税通常以倾销幅度为基础计算,可以单独征收,也可以与关税合并征收。
2. 适用范围根据《反倾销条例》规定,反倾销税适用于以下情况:(1)进口商品存在倾销行为;(2)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3)倾销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反倾销税的征收程序1. 调查与立案(1)申请人:申请人可以是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调查机关:调查机关为商务部。
(3)立案条件:申请人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国内产业代表性;②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存在倾销行为、损害及因果关系;③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且有继续损害的可能。
2. 调查与听证(1)调查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立案后,调查机关对倾销行为、损害及因果关系进行调查。
(3)调查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应当组织听证会,听取当事人意见。
3. 初步裁定与终裁(1)初步裁定:调查机关在调查结束后,作出初步裁定,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损害及因果关系。
(2)终裁:调查机关在初步裁定基础上,作出终裁,决定是否征收反倾销税。
四、反倾销税的税率计算1. 倾销幅度倾销幅度是指倾销商品价格与正常价值之间的差额。
倾销幅度计算公式如下:倾销幅度 = (出口价格 - 正常价值)/ 正常价值× 100%2. 反倾销税税率反倾销税税率通常以倾销幅度为基础计算。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现象,如倾销和补贴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内产业的利益,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
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法律制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反倾销反补贴法律规定,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二、反倾销法律制度(一)反倾销的定义反倾销是指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销售,并对该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损害的法律制度。
(二)反倾销的法律依据1. 国际层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6条和《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AD协定)是反倾销法律制度的主要国际法律依据。
2. 国内层面: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如我国《反倾销条例》。
(三)反倾销调查程序1. 申请人提出申请:国内产业或其代表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2. 初步裁定:商务部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反倾销调查。
3. 详细调查:商务部对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进行详细调查。
4. 最终裁定: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定。
5. 反倾销税征收:征收反倾销税,以消除或减轻损害。
(四)反倾销税的征收与期限1. 征收期限: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2. 征收条件: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倾销存在;(2)损害存在;(3)因果关系。
三、反补贴法律制度(一)反补贴的定义反补贴是指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产品给予补贴,并对该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采取征收反补贴税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损害的法律制度。
(二)反补贴的法律依据1. 国际层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16条和《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定》(AS协定)是反补贴法律制度的主要国际法律依据。
2. 国内层面: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补贴法律法规,如我国《反补贴条例》。
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减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会导致中
国出口商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降低,由此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减缓或减少,并进一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2. 增加企业成本: 为了避免反倾销措施对商品的影响,中国企
业需要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增加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反倾
销调查的成本增加,企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应对这些
措施,这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方面,中国政府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与欧盟开展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在反倾销调查期间,中
国可以与欧盟当局开展对话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争端升级。
2.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研发创新、提高产品品质、优化整个供应链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以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
3. 利用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可以利用自由贸易协定(FTA)等
贸易协定中包含的规定和条款,以保护和增加对欧盟市场的出口。
同时,中国还可以推动在欧盟和其他地区签署更多的FTA,以减少
或避免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对经济的影响。
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115号――对欧盟碳钢紧固件反倾销的初裁公告【法规类别】倾销与反倾销【发文字号】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115号【发布部门】商务部【发布日期】2009.12.23【实施日期】2009.12.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11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8年12月29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73181200、73181400、73181500、73182100和73182200。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国内碳钢紧固件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24条的规定,商务部作出初裁决定(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初步裁定调查机关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存在倾销,中国国内碳钢紧固件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征收保证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28条和第29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自2009年12月2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的碳钢紧固件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本案征收保证金的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73181200、73181400、73181500、73182100和73182200。
具体描述如下:调查范围: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包括木螺钉、自攻螺钉、螺钉和螺栓(无论是否带有螺母或垫圈,但不包括用于固定铁轨用的螺钉以及杆径未超过6毫米的螺钉和螺栓)和垫圈。
被调查产品范围不包括螺母。
反倾销法规则“倾销”(DUNMPING)一词,实际上是经济学中的概念。
是指出口商在海外市场的波动导致了该市场上其他竞争者的销售困难,并以掠夺性的价格消灭进口国的竞争对手,进而图谋垄断进口国市场。
作为法律上的名词,《布莱克法律辞典》(Black''''sLawDictionary)是这样定义倾销的:倾销是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海外市场大量销售商品的行为。
经济学家根据维纳(VINER)的理论将倾销分成三类:偶然性倾销、掠夺性倾销和连续性倾销。
对于第一种,不必介意。
对于第二种,各国是一致反对。
因为这是超贸易保护的工具,具有侵略性,自然不“公平”,应予惩罚。
对于第三种持续性的倾销,有人认为该倾销行为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就只有一次,即受到冲击抑或被迫转产,而进口国消费者从中却可以长期获利,此消彼长,无须抵制。
有一部分专家却认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都采取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使其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国内需求。
过剩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各国已经比较普遍,因此生产商为了扩大或保持生产规模,在维持国内高价水平的情况下,也常常在国外市场进行长期性的倾销。
这种倾销会造成全球资源分配和使用上的误导,从而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
据反倾销专家帕米特(PALMETER)统计,1980―1986 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欧共体和美国所发起的767 起反倾销诉讼案中,没有一起是掠夺性倾销,而绝大部分为长期或连续性倾销。
①因此,我们下面讨论的反倾销指的就是反长期或连续性倾销。
一、反倾销的立法概述(一)WTO 反倾销规则的形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些欧洲国家就制订了反倾销协议。
当时以英国、荷兰为首的欧洲国家不满来自其他国家的食糖倾销,于1920 年签定了关于反倾销的国际条约。
并先后有10 个欧洲国家加入,首开反倾销先河。
美国反倾销法是世界上较为完备的反倾销法。
以该法为蓝本,产生了1948 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六条“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规定,把各国反倾销法纳入国际统一化轨道,为各国制订反倾销法设立了基本框架。
欧盟反倾销法律制度()
反倾销税定义
反倾销的意义
反倾销条例
临时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申诉
反倾销立案
反倾销协议
欧盟是最早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地区。1979年欧盟就对中
国的机械闹钟和糖精钠提出了反倾销指控,到1999年底,欧盟
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已有80起。且1990年以后的调查占总数的
70%以上,是西方国家中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地区。20
年来影响我国约10%的出口,损失在30
欧盟是最早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地区。1979年欧盟就对
中国的机械闹钟和糖精钠提出了反倾销指控,到1999年底,欧
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已有80起。且1990年以后的调查占总数
的70%以上,是西方国家中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地区。
20年来影响我国约10%的出口,损失在30亿美元以上。我国已
成为欧盟反倾销措施的首要目标。
1999年欧盟对华的反倾销更是变本加厉,1~10月共立案
12起,超出历年立案数量,涉及黄磷、中厚钢板、马钢管件、
14寸彩色显像管、CD盒、自行车零部件等产品,总计价值近3
亿美元。
欧盟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倾销法,这个法律的具体规
定后来经过多次修改。现行的法律是1996年生效的,目的是将
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中的基本规则纳入欧盟的法律。这个法律称
为第384/96号条例。
在欧盟,处理反倾销案件的机构主要有欧盟委员会、部长
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和欧盟初审法院。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欧盟条约所产生
的义务,执行部长理事会的决定,并向理事会提交建议。欧委会
在布鲁塞尔办公,分为不同的部门,负责贸易和反倾销事务的是
第一关税司。其中倾销调查和产业损害调查又分别由不同的业务
部门负责,每个部门约100人。欧委会在实施贸易法律方面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处理反倾销事务的主要机构,是反倾销法的
主要执行部门。它有权开始和结束调查、征收临时和固定反倾销
税,还有权接受出口商提出的价格承诺。
部长理事会由每个成员国派出的一名代表组成。理事会主
要负责共同体的立法,以及授权作出所有重要的决定。理事会并
不自动接受欧委会的建议。只有理事会才能决定征收固定反倾销
税。它主要负责制定规章和通过最终裁决。
咨询委员会由成员国的代表组成,欧委会派出一位代表担
任主席。委员会一般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委员会对欧委会的决
策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主要对反倾销的调查和应采取的措施方
面向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在这个委员会中从事反倾销调查工作
的有200多人。
对于倾销和倾销幅度的计算、损害的存在和范围、倾销和
损害的因果关系以及拟采取的措施,欧委会应当征求咨询委员会
的意见。
初审法院设在卢森堡,对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有管辖权。
对于不服欧委会裁决的出口商来说,这实际上是个上诉法院。
欧盟的反倾销法规定,在确定正常价值时,先得确定出口
国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是,欧委会就会认为其国内价格
不能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可靠依据,而会采取其它的办法。欧盟
一直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欧委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
往往使用“适当的”第三国(替代国)的价格来确定价格和成本,
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严重脱离我国实际,对我国厂家十分不公
平。从1998年7月1日开始,这一态度有了变化。在涉及我国
和俄罗斯的反倾销调查中,欧委会不再必然认为非市场经济待遇
是适当的。理事会第905/99号条例规定,如果涉及反倾销调查
的公司能够证明他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的,应当使用出口
国的国内价格和成本来确定正常价值。
欧盟反倾销法还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必须符合共同体的
利益。因此,即使欧委会作出倾销和损害都存在的裁决,但如果
欧委会认为征税不符合共同体的利益,那么它仍有可能不采取任
何措施。例如,在对我国的松香案中,欧委会认为征税对松香用
户的负面作用超过了给欧盟工业带来的利益,因而没有采取任何
措施。
相关热词: 欧盟 反倾销 法律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