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识别与防治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蔬菜 SHANGHAI VEGETABLES 2017(6):62 64 ・植物保护・
温室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付猛王文艳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36)
摘要:本文介绍了温室黄瓜生产中几种常见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和发生原因,根据不同的发生原因,可采 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黄瓜生产者有效地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温室黄瓜;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温室黄瓜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黄瓜病害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特别是生 理性病害呈上升趋势,约占总病害的一半以上。许多生理性病害的症状与侵染性病害症状相似,加大了菜 农在栽培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难度,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与品质Ⅲ,因此正确识别与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 在温室黄瓜生产中至关重要。现将几种常见温室黄瓜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介绍 如下。
1黄瓜花打顶 1.1症状 花打顶又称瓜打顶、花抱头,表现为黄瓜植株生长停滞,不再有新叶和新梢长出,中下部叶片浓绿,叶片 表面多皱缩和突起,生长点不再生长和伸长,附近节间缩短,形成雌雄花相间的花簇或小瓜纽,造成自封顶。 1.2发生原因 (1)烧根:定植时施肥过量、肥料未腐熟或没有与土壤充分混匀,且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导致土壤相对含 水量低于65%,土壤溶液浓度高,使黄瓜根系吸收困难而产生花打顶。(2)沤根:土温低于IO ̄C、土壤相对含 水量高于75%时,黄瓜根系生长受限,导致沤根,从而出现花打顶现象。(3)伤根:瓜苗或植株根系受到伤害, 长期未能恢复,影响植株吸收养分,出现花打顶。(4)土壤干旱:定植后控水蹲苗过度,土壤缺水干旱,幼苗处 于生理干旱状态时间过长造成花打顶。(5)夜温低:夜温长时间低于12%,植株养分输送受阻而积累在叶片 中,导致叶面凹凸不平或皱缩,植株矮小,同时昼夜温差大使雌花形成过多,抑制了营养生长而出现花打 顶。(6)药害:喷洒农药过多、施用激素过多,导致雌花分化过多造成花打顶 】。 1.3防治方法 (1)烧根花打顶:应及时浇水及中耕,使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5%以上。(2)沤根花打顶:土温提高到 10 ̄(3以上,当发现根系出现灰白色水浸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必要时可扒沟晒土。(3)伤根花打顶:中 耕时应尽量少伤根,以提高根系活力;对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及时摘除瓜秧顶部的小瓜条和聚生花,以促 进瓜秧长出心叶,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4)夜温低花打顶:应提高夜温,前半夜气温 要求达到15℃、后半夜保持在IO ̄C左右。
北方温室黄瓜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的是结果期的瓜(或花)打顶和生育期的叶片异常。
一、瓜条异常㈠瓜(或花)打顶1.表现:植株矮小,生长点脱失。
一般雌花离生长点45㎝,卷须与茎夹角45°,否则为生长不良。
瓜打顶→生长点附近皆小黄瓜。
2.成因:地温低、干旱、肥害(施肥多,土壤溶液EC值高;浇轻水、洗盐)、夜温低(昼夜温差过大)。
EC值即电导率。
预防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的衡量指标即EC值。
EC值≤0.5,为正常;EC值>0.5,根系生长受抑制。
开始时不能加大施肥量,以免造成土壤盐渍化。
缓解瓜(或花)打顶的方法:浇水;摘除多余的花或瓜,减负;喷叶面肥:芸苔素内酯100~200ppm,还可喷920(赤霉素)→每克1喷雾器,但效果不好。
一般植株4~5片叶时,始见瓜;隔一节有瓜,属正常。
结瓜多少,与品种有关,与管理水平有关。
黄瓜多为单性结实。
雌花分化的迟早、瓜码的疏密与品种的结成性有关。
2片真叶期,第一朵雌花开始分化,此时,适当降低夜温,保持昼夜温差较大(10~15℃),有利于坐雌花,减少雄花数量,雌花可单独成果。
秋延后黄瓜,如果7~8月份育苗,可适当使用乙烯利处理:2片真叶喷一次,4~5片真叶喷一次。
40%乙烯利水剂100ppm。
或增瓜灵(有效成分:乙烯利),一般一袋兑水一喷雾器。
㈡化瓜雌花开放后,逐渐枯萎,叶大而节间长。
一般见于狂长、徒长苗。
起因是:夜温高、温差小,肥水过量。
处理方法:控温、控水。
控温:太阳刚出来时,早晨棚内温度不能超过15℃为宜。
外界最低气温达13~15℃时,夜间可不收风,但棚内夜温不可低于8℃。
化学处理:用比效隆50~100ppm+石红(作标记用)蘸花,要求连瓜带花。
2,4-D(二四滴)因含致畸剂,已被禁用。
㈢畸形果肥水管理不正常,易产生畸形果。
包括:大肚瓜、蜂腰瓜、尖嘴瓜等。
大肚瓜的成因:水分供应不均衡,有时也与蜜蜂授粉有关(授粉后,种子多,生长快)。
正常情况下,黄瓜从开花到采收需要的时间为:冬季→10天,春季→一周左右。
黄瓜主要生理性病害的识别及预防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5期宋志新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及有毒物质污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
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一般情况下,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展。
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
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能占总病害的50%以上。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一、流胶:应观察颜色和部位,只要叶柄、瓜条、茎蔓流出的是白色胶体,多为生理性流胶。
如打老叶、摘瓜能造成叶柄和瓜柄处流出乳白色的胶体,同样道理,只要是虫咬、物理损伤或裂口都会流出这样的白胶。
但流胶后能继发感染细菌病害,发生这种流胶时,应及早喷施铜制剂或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病害继发侵染。
二、瓜把、瓜条长皴:瓜把上长皴俗称木栓果,属于生理性缺硼造成的。
菜农一般认为是冷风吹的有一定道理,这只能加速木栓化,而不是长皴的根本原因。
这种情况可以用含硼叶面肥解决。
瓜条长皴多是药害和放风不当引起的。
药害往往是药液浓度过高,或者喷施了多种农药发生了反应,也不排除劣质农药或过敏农药的作用,瓜条刺瘤一般消失。
三、花打顶:一种原因是低温造成花打顶。
另一种原因是药害造成的花打顶。
第一种情况解决措施主要是增光保温;第二种情况要降低点花药的浓度。
同时要及时摘除顶部幼瓜,喷施1-2次细胞分裂素加芸薹素加铜高尚,即提头和防病害感染相结合。
四、畸形瓜:畸形瓜的种类很多,大头瓜、大肚瓜、弯瓜、细腰瓜、尖头瓜、苦味瓜、白霜瓜等等。
大头大肚瓜主要是昆虫传粉造成的,因此,只要防好传媒昆虫即可。
弯瓜和尖头瓜一般出现在连续阴天,光照不好期间,势必造成有机营养供应不足,生长素分布不平衡,瓜条生长忽快忽慢而形成,在弯瓜的一侧涂抹生长激素能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重点解决好光照和养分问题。
大棚黄瓜生理性障碍引起的病变及防治措施大棚黄瓜生理性障碍引起的病变及防治措施126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除了病虫为害外,还经常发生一些生理性障碍引起的病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低温导致的生理障碍1.1低温冷害:黄瓜苗床的持续低温会造成幼苗出现生理性枯干,叶片从子叶开始向上逐步干枯脱落,严重时仅剩生长点处少数叶片。
黄瓜植株在持续低温条件下,出现叶片变小变厚,叶脉间叶肉隆起如疥皮状,叶缘缺刻变小或消失,叶边向背面卷曲呈降落伞形,叶面上出现干枯斑;节间变短,结瓜部位明显上移甚至到达顶端;生长点缩小甚至消失,龙头为小的瓜钮所包围,形成“花打顶”现象。
黄瓜属喜温性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2~33℃,昼温24~30℃、夜温12~15℃、地温20~25℃为适宜温度。
从播种到果实始收需积温800~1000℃。
一般低温冷害都是由于持续的低气温引起地温持续下降,当地温较长时间处在临界温度以下时,植株根系的吸收能力下降,满足不了地上部分的需要,同时还会引起寒根或沤根,由于根系受伤和功能的下降,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不良。
预防冷害的关键措施是要保证黄瓜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提高与改善棚室的保温性能,避免栽培管理中导致温度下降原因的发生。
1.2低温冻害:当黄瓜突然受冷风的侵袭时,叶面会急剧发生镀铝膜样异常,随之萎蔫而不能恢复。
当温度下降到可以使组织细胞间水分结冻时,植株就会发生冻害,出现褪绿白化样干枯。
当温度下降到10~13℃时,黄瓜停止生长,低于-1~-2℃时,会受冻害枯死。
所以,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天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
另外,在棚室的门边、前沿、通风口等部位,也易出现部分植株的受冻现象,因此注意防止冷风直吹植株是防备植株受冻的有效措施。
2光照不足导致的生理障碍光照不足首先表现为棚室温度低,可能引起冻害和低温冷害,光照长期不足会引起植株徒长,造成落花落果和畸形果增多。
黄瓜为短日照类型的喜光蔬菜,在10~12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花芽分化,并能促进雌花形成,降低结果部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温室黄瓜栽培中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作者:刘秀萍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8期
1 黄瓜化瓜 温室黄瓜进入结瓜期有许多小瓜纽长不成商品瓜而化掉,出现少量的化瓜是植株自我调整的正常的规律,但大量的化瓜则属异常。究其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连阴寡照、低温和寒流来临急剧降温、夜温过高等使黄瓜生长发育失调,光合产物积累少,营养不良而引起瓜化。
1.2 土壤干旱缺水不仅出现瓜化,还易出现弯曲、大肚瓜;浇水过大,土壤通透性不良,根系吸收功能下降也易出现化瓜。
1.3 追速效性氮肥早,水肥和温度管理不当引起植株徒长,雌花数量少,化瓜严重。 1.4 植株生长较弱,生殖生长过旺,营养不良;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等引起瓜化。 1.5 喷药浓度过高,受到有害气体毒害,激素处理不当,受到病虫危害,化瓜严重。 预防措施:选用温室专用品种;培育壮苗;适当稀植;早摘根瓜;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浇水过量;防止温度或高或低,特别注意连阴雨雪天和急骤降温的不良影响;加强保温,防止夜温过高、过低;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阴雨雪天也要揭帘见散射光;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得预防工作等就可减少非正常化瓜的发生。
2 黄瓜畸形瓜 黄瓜栽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尖嘴瓜、大头瓜、弯曲瓜、蜂腰瓜等畸形瓜,失去商品价值,影响产量和产值。畸形瓜形成原因有:瓜条发育前期温度过高或伤根或肥水不足,土壤盐碱化,一次打叶过多,病虫危害,绑蔓、吊绳、卷须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受精不良,缺硼等引起。
预防措施:选择单姓结实率高的优良品种;培育壮苗,避免徒长苗和老化苗的现场;结瓜期加强管理,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避免高温干旱或低温冷害;防止盐害造成的生理性干旱。
3 黄瓜花打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苗期或结瓜期的黄瓜,植株顶端节间呈短缩状,生长点变为花器,植株生长停滞,顶端不长心叶,叶色黑绿,生长点周围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雌花和雄花密集相间的花簇,呈花抱头状态。雌花开花后,瓜条停止生长,无生产价值,一般在严寒冬季及黄瓜结瓜后期均可发生。
温室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黄瓜病害分浸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约占总病害的一半以上,生产中很多种植户认不准,常混同为浸染性病害去防治,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有可能拖延生理性病害的及时处理,造成植株弱势或病态,造成减产。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
一、气害多因基肥施用不当造成
有些种植户由于认识上或时间上的原因,在整地时将没有充分腐熟好的鸡粪或其他圈粪混合其他肥料施入,这样就会造成基肥后期腐熟过程中缓慢释放出有毒气体,而在追肥时氮素化肥和含氮复合肥冲施时也能释放出有毒气体。
气害在叶片上表现较为突出:一种是出现叶缘腐烂,绿色干枯;一种是叶面出现白色不规则的斑点,易破裂,很像药害。
发现气害后可以适当多通风。
二、冻害和冷害要区别对待
冬季遇到寒流突然降温天气,由于作物不适应温度的陡然变化,放风过急就会引起植株急性萎焉,菜农称之为“闪了”。
冷风也能冻坏叶片,出现鱼鳞状的白干斑,易和细菌性病害混淆。
在阴冷低温天气中,冷害的表现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缩。
对于刮大风、急降温、大雪等特殊天气时可以不揭帘;而遇连阴天气时则要保证天天揭帘见光。
三、缺素症的治理
黄瓜下部叶片发黄,多由缺氮、镁所致;中部叶片发黄多由缺
钾造成;缺锌、硼可引起叶缘金边;缺钙易得烂头顶病,等等。
其实北方土壤富含氮镁钾钙,缺素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土壤的盐渍化。
因此缺素症的防治要综合、立体进行,可采取喷施叶面肥和灌根的办法,达到养根促根,补充缺素的目的。
四、花打顶的对策
致病原因有两条:一是低温,一是点花浓度过大。
症状是植株中下部叶片正常,上部叶变小,卷须弱,龙头弯曲,生长点簇生小花,严重时生长点消失。
对策:摘除上部小花小瓜;早揭晚盖,增光保温,可小水勤浇,配合喷施叶面肥。
五、药害问题
植株顶叶皱缩不长因点花引起;叶片出现不规则白色干斑,或叶片发生叶缘干枯,大多是打药造成的急性药害。
当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且老化硬脆的情况,也是连续用药或用药不当引起的一种慢性药害反应。
遇到此类问题,适当喷施芸苔素或细胞分裂素即可。
六、瓜把、瓜条长皴各有原因
瓜把长皴是因为生理性缺硼造成。
一些菜农认为是冷风引起,也与此相关,冷风可以加快木栓化,但不是根本原因,可以喷施硼肥解决。
瓜条长皴多是药害或放风不当造成,一些菜农在用药时随意加大浓度或混用不当,加上现时很多药厂为了增加药效往往添加一些成分,造成瓜条过敏反应。
七、流胶现象的观察
实际生产中,由于打老叶、摘瓜等,叶柄,瓜条,茎蔓都可能
流胶,但只要流的是白色胶体,就基本为生理性流胶。
若是因虫咬、机械损伤或裂口而产生的流胶,就可能继发感染细菌病害,需要留意,可尽早喷施铜制剂或抗生素,防止发病。
八、畸形瓜的防治
生产中畸形瓜类型较多,有大头瓜、大肚瓜、弯瓜、细腰瓜、尖头瓜、苦味瓜、白霜瓜等。
大头大肚瓜主要是昆虫造成,生产上要注意防好传媒昆虫。
弯瓜和尖头瓜一般出现在连阴天,瓜条生长忽快忽慢而致。
可在弯瓜的一侧涂抹生长激素来解决,当然根本还是增光提温。
苦味瓜和白霜瓜主要是夜温过低造成,长时间的低温增加了苦味素和分泌了蜡质层,因而产生了苦味和白霜。
可以通过加盖草帘或增设火道等措施,使夜温控制在12°以上,一般不会出现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