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展望

  • 格式:docx
  • 大小:91.7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的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防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本文通过对人工影响的现状及发展进行论述,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认识

呼风唤雨、驱灾避害是人类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特别是干旱、冰雹对发展高效农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人工影响天气需求及其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尤其是干旱,已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给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1956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启动以来,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迅速,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人工增雨和其他开源方式比较起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比较成熟的技术,人工增雨的整体效应也得到了证实和认可。

(1)缓解水资源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以梅州市梅县区为例,梅县区地处低纬度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多雨地区。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之间差异很大,而且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和作物蒸腾量较大,区域性、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2011年4月1日至28日梅县区降雨量仅为8.7毫米,同期常年平均值为202.5毫米,这在雨季来说及其罕见,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月28日,人工增雨作业指挥部对分析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后,预计29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全区有阵雨,决定于29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人工增雨作业实施后,梅县区降雨量为3.8毫米,逐步缓解干旱问题。

(2)人影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防灾减灾、“三农”发展离不开人影。春季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秋季干旱容易引起森林火灾的发生。人影作为抗旱增雨的有效科技手段,对春耕生产、保苗壮苗、植树造林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防火减灾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关心群众疾苦,为百姓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2 人工影响天气现状

目前,各地根据实际需求,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开展了以抗旱增水、改善环境、扑灭林火等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虽然人工影响天气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1)基础设施维护不及时。由于县级单位每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较少,甚至几年一次,以梅县区为例,在2002年、2005年和2011年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使用设备时间间隔较长,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和维护,没有定时检查发射设备是否清洁涂油,火箭发射架各部位的紧固件是否紧固,道轨是否卡滞,回转,升降机械是否灵活,控制器是否正常,火箭弹是否已过有效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容易在设备需要作业时发生意外,造成一定的损失。

(2)法规政策和投入保障机制尚待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国务院有关文件更多地强调人影工作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但现阶段,在投入保障方面,仍待进一步争取国家对人影的财政支持,加快人影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在业务维持方面,各级、各地人影经费纳入政府预算的程度不平衡,地方财政支持仍不够稳定。

1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情况概述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已有30 多个省、区、市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工增雨作业面积已达到300 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作业面积也已达44 万平方公里。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影响天气已在抗旱防雹、火灾防护、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取决于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1994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以中国气象局为牵头单位,并由15 个成员机构组成的“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各级政府部门也不断强化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形成了由各级政府负总责、相关气象主管部门对口管理的管理模式。在经费投入上,也形成了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管理机制。自2007 年以来,国家-省-地-县的四级业务管理体制已全面形成。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在我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一直不快。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年均增雨(雪)作业区面积 500 万平方千米,防雹作业保

护面积近 50 万平方千米米,增雨(雪)、防雹总效益约 2400 亿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投入产出比约 1∶30。根据国家气象局《全国人工影响天气规划2014-2020》,人工增雨(雪)作业年增加降水 600 亿立方米以上,人工防雹保护面积由目前的 47 万平方千米增加到 54 万平方千米以上,人工消减雾、霾试验取得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明显提高。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使用飞机现状

目前我国有 25 个省(区、市)开展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共使用作业飞机 44 架,其中租用军队飞机 17 架(运-7、安-26 和运-8)、租用民航飞机 17 架(运-12、夏延Ⅲ、奖状),地方政府自购飞机 10 架(运-12)。可投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飞机数量有限,部分飞机面临退役,在季节性作业需求大时机源短缺现象非常突出,无法满足作业需求。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飞机作业能力有限,不能满足跨区作业和混合云作业等对飞机航程、载重、升限等要求。近两年来,军队飞机军事训练任务加重,使用手续愈加复杂,预计未来几年,军队飞机将陆续退出人工影响天气市场,这就给通航飞机以更大的市场空间。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对飞机性能要求

承担全年、大范围、跨区域作业的国家作业飞机,续航能力应达到 2000 千米以上,巡航时间应达到 5 小时以上,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结冰、易于改装、装载多种作业播撒装备和探测仪器,载重量达 5 吨以上等能力。地方作业飞机的续航能力应达到 1000 千米、巡航时间应达到 3 小时以上,最大升限不低于6000~10000 米,且具有一定的抗结冰、易于改装、能装载多种作业播撒装备和探测仪器,载重 1.5 吨以上等能力。从以上分析可知,Y12飞机在飞行高度、续航能力、载重能力、机舱空间、改装可行性、使用成熟性等多方面均符合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需求。

人工影响天气未来飞机需求预测

目前国家正在建设区域影响天气中心,计划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华北、中部、西南和东南 6 个人工影响天气区域(见下图)。据《国家人工影响天气规划(2014-202)》预测,2020年全国需要新增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总数为23架-65架之间,具体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