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6
目录什么是人工影响天气 (2)人工影响天气简史 (3)我国人工影响天气40年科学技术进展的回顾 (5)人工增雨作业应当注意的问题 (9)探索中的人工抑制雷电 (11)人工削弱台风 (12)人工消雨 (13)播云的三种方式 (14)人工防雹 (16)何为人工消雾 (16)人工增雨催化剂 (17)什么是人工增雨 (18)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一般程序 (19)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什么条件? (20)如何提高人工增雨的贡献率 (20)什么是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指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抑制雷电、人工防霜冻等。
它是指在一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技措施。
例如,在我国很多地区利用飞机或高炮、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进行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一些农田进行的人工防霜,以及在机场进行的人工消雾等。
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在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朗格缪尔指导下,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纽约一家实验室的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46年美国科学家谢弗用干冰对层积云进行了实际催化实验,发现云中过冷却水滴很快转化为成群的冰晶,不断增大并从云底下落,在云中留下一个明显的空洞。
这次成功的试验对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有利的推动。
接着,谢弗和万涅古特发现了可使过冷云中产生冰胚的催化剂---碘化银。
至今,与某些化学物质复合产生的碘化银仍然是普遍使用的播云催化剂。
人工影响天气简史从避雷针开始,到往云层里播撒食盐、干冰和碘化银,影响天气的尝试,几乎可以说古已有之。
1、从避雷针开始人类最早影响天气的科学尝试,也许应该追溯到避雷针。
避雷针一般认为是富兰克林在1749年发明。
实际上首次有科学根据的人工影响天气建议是美国气象学者伊斯派于1839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用烈火产生上升气流来造云致雨。
人工影响天气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和设备来改变或操控自然界的气候现象。
这一概念自20世纪初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增多。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涉及到云雾增减、降雨增减、防霜等多种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主要分为云雾增减和降雨增减两大类。
云雾增减是指通过人为控制云雾的形成和消散,来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分布从而影响降水的地域分布。
降雨增减则是指以人为手段来增加或减少降雨量,以达到控制气候和天气状况的目的。
而在实际应用中,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包括气象控制和气候调节两种方式,既包括针对具体的气象现象进行干预,也包括对整体的气候进行调节。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云稀释、云种子、云催化、雾消散、人工降雨等。
云稀释是指通过人为介入,改变云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使云内的水滴凝结成雨滴,从而促使降水的形成。
云种子则是指在云中释放化学物质,以促进云内的水滴凝结形成降水。
云催化则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来改变云中的水滴性质,使其更易于聚结形成降水。
而雾消散则是指通过喷洒化学物质或者利用激光等手段,来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分布,从而减少或消散大雾。
人工降雨则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雨水按照需求分布,或降雨时间延后,来减少自然灾害或调节降水。
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伦理、社会等问题。
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手段目前还不够成熟,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也牵涉到国际合作、政治安全等诸多问题,可能引发跨国冲突和纷争。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项复杂而具有潜力的技术,其研究和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需要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共同努力,充分评估和控制其技术、伦理和社会风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