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自考重点-简答题汇集
- 格式:docx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2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慰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畈苋嗽辈皇枪艺焦叭嗽薄6逄屏吭蚴侵醒胫饕姓澳懿棵牛可惺槭浅⒚ 伲嵌际“旃嵋榈姆ǘú渭诱撸簟⒈ 讲可惺樵谔瞥趸钩<嫒卧紫唷?/P>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1、钟面上从2点到4点有几次时钟与分钟成60度的角,分别是几点几分?2、8点20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3、在3点和4点之间(包括3点、4点),何时时针与分针成90度?4、十点到十一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什么时候恰好成一条直线.(不重合)5、在八点到九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什么时候重合.6、在八点到九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成15度7、在一昼夜之间,时针与分针有多少次重复.数字问题1. 求2000的正约数的个数, 以及所有正约数的和。
2. 将5个人分成2组, 每组至少一人,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3. 用2、3、4这三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1)求所有这些三位数的数字和的和。
(2)求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和。
4. 用数字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 (1) 四位数。
(2) 四位偶数。
(3)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4)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5) 没有重复数字的正整数。
5. 三封信,随机地投入四个信箱中,共有多少个不同的投信方法。
6. 有多少个被3整除且有数字9的三位数。
7. 由1、2、3、4、5这五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1)四位数 (2)四位奇数(3)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这其中有多少个是3的倍数?生活中的数字问题例1、有人带了一头羊、一条狗和一筐菜要过一条河。
因为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但是人不在时,狗要吃羊,羊要吃菜,请大家帮他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过河。
例2、下图是一个工厂区的平面图,一条公路(粗线)通过这个地区,七个工厂A1、A2、A3……A7,分布在公路两旁,各由一些小路(细线)与公路相通,现在要公路上设一个汽车战,使各工厂到汽车站距离之和最小。
(1)这个汽车站应设在何处?为什么? (2)若在A8处又设一个工厂,并且沿图中虚线修一条路,那么此时车站应设在什么地方好?A 1A 2A 3A 4A 6A 5A 7A 8B CD E F例3、一个楼梯共有10级台阶,规定每步可以上一级或二级台阶,最多可以上三级台阶,从地面上到最高一级共有多少种上法。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9(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9,分数:39.00)1.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 A.枢密院∙ B.大林牙院∙ C.都统军司∙ D.夷离毕院(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北、南枢密院是辽朝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
枢密院是辽朝最高军事机关,同时兼管行政事务,各设枢密使为长,下设知枢密使事、知枢密事、枢密副使等职。
答案为A。
2.辽朝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统称______∙ A.东面官∙ B.西面官∙ C.北面官∙ D.南面官(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辽朝的统治方法。
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建立起两套行政体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制统称南面官。
答案为C。
3.建立元朝的民族是______∙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蒙古族(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建立元朝的民族是蒙古族。
答案为D。
4.建立辽朝的民族是______∙ A.契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满族(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建立辽朝的民族是契丹族。
答案为A。
5.辽朝针对统治区域内南部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和北部以游牧业为业的契丹人的状况,采取的统治方法是______∙ A.因俗而治∙ B.四等人制∙ C.乡里制∙ D.建立猛安、谋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随着辽版图的扩大,辽朝统治区域南部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北部是以游牧为业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族。
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建立起“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两套行政体制。
答案为A。
6.辽朝担任北面官的一般是______∙ A.契丹贵族∙ B.蒙古贵族∙ C.女真贵族∙ D.北满贵族(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北面官制是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族而建立的,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
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军事民主制时期,传说中的尧、舜、禹实际上就是
A.将军
B.军事首长
C.部落酋长
D.族长
2.夏商周的等级君主制与秦汉以后诸王朝相比,限制王权发挥的因素包括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影响和
A.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
B.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C.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
D.诸侯对卿大夫的管理权力是十分有限的
3.官僚制的雏形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4.秦汉时期,主管乡中治安的乡官是
A.三老
B.啬夫
C.游徼
D.里正
5.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完成后,按官员政绩和品德分别作出结论并给予奖罚,其中考课成绩特别优异者称
A.上
B.优
C.最
D.强
6.“道”的设置最早出现于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朝
C.唐朝
D.五代时期
7.唐朝依法制定的行政规则,以诏制的形式颁布,称
A.律
B.令
C.格
D.式
8.唐朝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互通信息的文书称
A.关
B.移
C.符
D.刺
9.五代时期最为切实可行的人仕途径是
第1页共6页。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8(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依照英、日枢密院,设立的制约内阁的机构为( )A.都察院 B.弼德院C.资政院 D.咨议院(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弼德院的行政监督。
[要点透析] 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2.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从而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时间是( )A.1900年9月 B.1901年9月C.1904年9月 D.1905年9月(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科举制度的废除。
[要点透析] 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被废除了。
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近代人事行政管理方面的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3.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 )A.资政院 B.同文馆C.督办政务处 D.都察研究所(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都察院内部机构的改革。
[要点透析] 1907年,清政府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设立都察研究所,内设提调二人、编译二人,该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
4.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是( )A.国务会议 B.临时参议院C.参谋支部 D.立法院(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
[要点透析] 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是由临时大总统与各部总长组成的国务会议。
临时政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在国务会议上作出的。
5.从形式上看,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后,实行的行政体制是( )A.总裁合议制 B.大元帅一元制C.临时大总统制 D.责任内阁制(分数:1.00)A. √B.C.D.解析:6.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是( )A.陆军部 B.临时参议院C.大元帅大本营 D.参谋本部(分数:1.00)A.B.C. √D.解析:7.北洋政府时期官俸的类型分为( )A.月俸和年俸 B.周俸和月俸C.日俸和月俸 D.日俸和周俸(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北洋政府时期官俸的类型。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大全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
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慰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诸曹人员不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全国进入( )A.军政时期 B.宪政时期C.训政时期 D.特别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2.清末资政院属于(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 D.咨询协商机构(分数:1.00)A.B.C.D. √解析:3.1905年组建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强学会C.南学会 D.保国会(分数:1.00)A. √B.C.D.解析:4.中华民国(护法)政府的性质是( )A.一个临时政府B.一个正式建立起的与北洋军阀政府对立的革命政府C.全国性临时中央军事政治机关D.全国性正式军事政治机关(分数:1.00)A.B. √C.D.解析:5.我国奴隶社会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 )A.才能 B.品德C.血统 D.财富(分数:1.00)A.B.C. √D.解析:6.唐代的刺史是( )A.中央派出的监察官 B.郡县长官C.州的长官 D.道的长官(分数:1.00)A.B.C. √D.解析:7.汉代地方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 ) A.起诉权 B.自由裁量权C.复议权 D.封驳权(分数:1.00)A.B. √C.D.解析:8.商朝前期,在王位继承上缺少详细规定,基本上实行一种( )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C.王子五位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分数:1.00)A.B. √C.D.解析:9.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分数:1.00)A.B. √C.D.解析:10.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和( )A.门荫 B.甄用C.流外人流 D.入幕府(分数:1.00)A.B. √C.D.解析:11.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撤销,成立了( ) A.陕甘宁边区政府 B.抗日根据地政府C.国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 D.行政公署(分数:1.00)A. √B.C.D.解析:12.苏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地位是( )A.与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列 B.与人民委员会并列C.高于中央执行委员会 D.高于人民委员会(分数:1.00)A.B. √C.D.解析:13.隋唐时期为应对郡数过多、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道 B.州C.省 D.府(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隋朝的地方机构。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______A.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半封建半资产阶级社会2.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但各派军阀统治的共同特点是______A.实行军事独裁 B.建立责任内阁 C.总统总揽大权 D.实行地方分权3. 孙中山在让位袁世凯前,主持制定的重要文件是______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大总统选举法》 D.《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4.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体制为______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总理制 D.总统制5. 抗战开始后,为统一党政军的指挥,国民政府设立的重要的行政机构是______A.国民大会 B.国防最高委员会 C.立法院 D.行政院6. 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最大变化是______A.以军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党治国 D.以法治国7. 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______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训政纲领》 D.《国民政府组织法》8. 《中华民国约法》确定的行政体制是______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 C.二元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的是______A.工农民主政权 B.抗日民主政权 C.人民民主政权 D.社会主义政权10.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设立的负责办理议和之事的机构是______A.理藩院 B.太常寺 C.总署 D.抚夷局11. 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在抚夷局的基础上正式设立的地位与各部院平行甚至在各部院之上的机构是______A.总理衙门 B.外交部 C.军机处 D.资政院12. 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设立于______A.1860年 B.1861年 C.1862年 D.1863年13. 规定把总理衙门改成外务部的是______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14. 南洋通商大臣初为______A.五口通商大B.三口通商大臣 C.军机大臣 D.北洋大臣15. 1870年,清政府裁三口通商大臣,所有洋务海防皆由______A.北洋大臣兼理 B.总理衙门兼理 C.直隶总督兼理 D.湖广总督兼理16. 1862年清政府批准设立的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的学校是______A.京师大学堂B.自强学堂C.同文馆D.国子监17. 1906年,正式下诏预备立宪的是______A.慈禧太后 B.慈安太后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18.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开始于______A.“厘定官制” B.“制定宪法” C.“调整职能” D.“成立内阁”19. 清政府预备立宪时,负责草拟宪法的机构是______A.宪政编查馆B.督办政务处 C.考察政治馆D.军机处20.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后溥仪即位,由______任摄政王。
2024年春季自考行政管理中国行政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清政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
A.猛安制度B.盟旗制度C.伯克制度D.土司制度2、元代掌管佛教事务同时负责管理吐蕃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是______。
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集贤院3、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散骑省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干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
A.民主鉴定B.自我鉴定C.上级鉴定D.群众评议5、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6、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______。
A.广州B.瑞金C.上海D.嘉兴7、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做准备而炮制的一部法律是______。
A.《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8、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
A.军管会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9、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
A.军管会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10、清朝的回避制度规定,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这种回避方式称为______。
A.职务回避B.亲族回避C.地区回避D.血缘回避11、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______A.军事民主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12、1917年12月北京政府开始将首都所在地称为()。
A.市B.署C.府D.道13、1948年“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立法院院长的产生方式是由______。
A.行政院长提名后总统任命B.总统直接任命C.立法委员互选D.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1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干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
A.民主鉴定B.自我鉴定C.上级鉴定D.群众评议15、抗日民主政权中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属于()。
名词解释1、嫡长子继承制:2、便殿议政:3、临时参政院:4、议行合一:5、文武分职:6、投下军州:7、甄别:8、政务会议:9、征辟:10、标拟:11、中政会:12、核可权:13、九品中正制:14、南书房:15、总理衙门:16、分层负责制:简答题1、简述皇权的内容。
答:2、简述保甲制度的功能。
答:3、综述南京政府行政监督的方式。
答:4、简述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端。
答:5、比较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的性质。
答:6、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过程。
答:7、简述唐朝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8、简述《临时约法》中规定的国务院的行政责任。
答:9、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决策方式。
答:10、简述宋代宰相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原则。
答:11、简述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的手段。
答:12、简述军管会的任务。
答:论述题1、分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2、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答:3、试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及其演化趋势。
答:4、试析近化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5、试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那么完备的法典,却远远达不到依法行政水平的原因。
答:6、分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7、分析中国封建制国家行政管理和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不同点。
答:8、分析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性质、职权和特点。
答:。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答: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P69-p70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简答: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四个特点:p70-p71 第一,君主专制体制的时间长。
第二,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第三,思想控制方法不同。
第四,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
3、简答: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有三个特点:p71-p72第一,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第二,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第三,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4、简答:简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P84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发挥。
5、简答:皇权主要包括:p941)最高立法权;2)最高司法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5)最高人事权。
6、简答: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措施p1201)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首先是将再向议事之所从尚书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降低。
其次是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规定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三品”、“同平章事”,便不能充当宰相,致使尚书省长官丧失当让宰相的资格,尚书省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第三是尚书省内部进行全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群攻,如规定尚书细务属左、右司,大事应奏着才关白左右仆射,使左右仆射的行政权又为其下级官员左右丞所架空。
2)提高中书、门下两省地位。
首先是将宰相议事之所迁往门下省,宁改称政事堂,后又迁往中书省,此举提高了中书、门选两省的地位。
其次是扩大了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对口处理上述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其中兼草诏旨的“知制诰”幼犬封还尚书仆射的进呈文件,并有权参与宰相会议。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8(总分114,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______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2. 由三省宰相制向两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______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时期 D.元朝时期3.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辖区称______A.道 B.州 C.路 D.县4. 五代时期,州机构的体制是______A.军民分治 B.军政合一 C.兵民合一 D.兵农合一5. 五代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______A.皇帝主持的朝会 B.皇帝下令由尚书省集议 C.皇帝下令由中书门下集议 D.皇帝与亲信之间的密议6. 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一般称为______A.专职宰相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两府三司制7. 五代时期,最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______A.荐举 B.军功 C.入幕 D.科举8. 北宋时期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其措施的核心是______A.将兵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皇帝 B.将兵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中央 C.削弱宰相的权力,降低宰相的地位 D.实行皇帝控制下的军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9. 北宋初期的宰相制度是一种______A.独相制 B.三省宰相制 C.集体宰相制 D.三公制10. 北宋初期,宰相制度的建立原则始终是______A.集体宰相制 B.以副职牵掣正职 C.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 D.宰相权力制衡11. 元丰改制后,三司被撤销,其职权并归______A.户部 B.礼部 C.中书门下 D.枢密院12. 宋王朝为避免五代割据之祸,在地方行政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了三级行政区划的管理体制:路、州和______A.道 B.府 C.县 D.院13. 宋代设置的诸监中掌管教务的是______A.国子监 B.少府监 C.司天监 D.都水监14. 宋王朝为避免五代割据之祸,在地方行政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了三级行政区划的管理体制:路、州、及______A.道 B.府 C.县 D.院15. 宋代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______A.提点刑狱司 B.经略安抚司 C.提举常平司 D.转运使司16. 下列宋代四司,主管本路财赋的是______A.经略安抚司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司17. 北宋初年,在府、州之上设立的遣使级的行政区划是______A.道 B.路 C.省 D.郡18. 北宋时期,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神宗时还负责推行新法的路级行政机构是______A.经略安抚司 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司19. 北宋设于首都、陪都、军政要冲以及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之州的地方行政机构为______A.道 B.军 C.监 D.府20. 宋代由皇帝主持,为疏通君臣关系,提供决策信息而召开的决策会议称之为______A.便殿议政 B.例行常朝 C.临时朝议 D.御前会议21. 北宋时期为监督知州,在州一级设置的和知州相互监督的独立官员是______A.通判 B.录事参军 C.司法参军 D.司理参军22. 宋代设置在盐、铁、马匹产地的地方州一级行政机构是______A.镇 B.府 C.军 D.监23. 宋代的知县统一由吏部铨选,由______出任,提高了县官的地位。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中国行政史》阶段测验一(绪论~第3章)一、单选题1、传说中的尧舜禹实际上就是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的()。
A、军事酋长B、部落酋长C、政务官D、中宗教官A B C D【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解析】传说中的尧、舜、禹实际上就是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首长。
参见教材P77。
2、十六国末,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
A、“军民”B、“军阵”C、“镇将”D、“镇民”A B C 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十六国末,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镇民”,其辖区称“军镇”,长官称“镇将”。
参见教材P113。
3、西周时期(特别是以后的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是()。
A、巡狩B、觐见C、会盟D、朝会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会盟成为西周时期(特别是以后的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
参见教材P85。
4、行政决策的文书中,日常通告文书叫作()。
A、约B、诰C、简书D、命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
参见教材P86。
5、商朝的宗教官中作为史官的是()。
A、卿士B、作册C、巫师D、多卜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作册是史官,负责制作国王的策命文书,管理诰、誓、典、册等国家档案。
参见教材P79。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周武王B、秦始皇C、汉武帝D、成吉思汗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便是秦王朝的缔造者赢政(前259—前210年),即秦始皇。
参见教材P94。
7、察举制是一种()的选官制度。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保举子弟D、依据财产补官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察举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其基本精神已存在于战国荐举制之中。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1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色彩最为浓重的时期是______∙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我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解析] 中国奴隶社会的神权意识远较封建社会浓重,神事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日常政务活动之中,祭祀和战争同被看作君主的首要职责,祭祀规模宏大,气氛隆重。
2.西周中央政府政务官中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是______∙ A.司空∙ B.司徒∙ C.司马∙ D.司寇(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周中央官僚机构。
[解析] 司马主管军事;司空主管工程营造;司寇专掌司法。
3.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国家是______∙ A.秦国和赵国∙ B.燕国和楚国∙ C.晋国和楚国∙ D.齐国和晋国(分数:1.00)A.B.C. √D.解析:4.西汉初年,皇太后、皇后、公主食封之地称为______∙ A.邑∙ B.侯国∙ C.王国∙ D.郡国(分数:1.00)A. √B.C.D.解析:5.我国古代行政体制从三公列卿向三省六部制演化的过渡阶段是______∙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6.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盛行,呈现出的特点是______∙ A.外戚专政∙ B.节度使割据∙ C.军阀混战∙ D.贵族政治(分数:1.00)A.B.C.D. √解析:7.南诏国设置的相当于唐之宰相的是______∙ A.赞普∙ B.大论∙ C.大元帅∙ D.清平官(分数:1.00)A.B.C.D. √解析:8.除一般任用外,唐朝有一种特殊任职法,也就是______∙ A.使职差遣∙ B.科举∙ C.察举∙ D.铨选(分数:1.00)A. √B.C.D.解析:9.宋代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的机构是______∙ A.帅司∙ B.漕司∙ C.宪司∙ D.仓司(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路。
中国行政史简答题汇集
1、 夏商周在行政决策、沟通、文书和执行等方面具有的特色。
2、 秦汉时期乡里制度的特点。
3、 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
4、 秦汉时期皇权的主要内容。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对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
6、 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7、 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与职责。
8、 宋朝会议制度的基本形式。
9、 宋朝为了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检查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北宋时期坚持宰相权利制衡的具体措施。
11、 宋朝行政执行的特点。
12、 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的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13、 元朝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与其弊端。
14、 元朝对地方官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
15、 元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
16、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
17、 明清两代督抚的区别。
18、 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
19、 清朝晚期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0、 清朝末期行政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清朝地方监察体制。
22、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各类行政官的纪律。
23、 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五院的构成及性质。
24、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执行不畅的原因。
2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26、 南京临时政府对前清的文书制度所作出的改革措施。
27、 北洋政府文官保障的具体内容。
28、 北洋军阀通知时期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有哪些。
29、 国民政府抗战期间行政决策体系的构成。
30、 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与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的不同
31、 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32、 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遇到的主要阻力。
33、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实施的改革措施。
34、 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35、 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36、 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的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37、 苏区主管部门的监督形式。
38、 周朝司士的职责。
39、 皖系军阀通知时期段祺瑞谋求个人独裁的手段。
40、 抗日民主政权群众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
41、 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42、 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
43、 近代中国行政史的演变历程。
44、 人民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
45、 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措施。
46、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47、 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朝初期政事堂的主要不同之处。
48、 母系氏族公社与后世的国家共同体对社会的管理有所不同的表现。
49、 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